《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23)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三 (23)

1.

神封(在靈墟下一寸六分陷者中。灸五壯。主胸脅支滿,不得息,咳逆,乳癰,灑淅惡寒)。

步郎(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膈逆不通,呼吸少氣,喘息不得舉臂)。

幽門(一名上門。在巨闕傍半寸陷者中。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胸脅背相引痛,心下溷溷,嘔吐多唾,飲食不下,善噦支滿,積不能食,數咳善忘,泄有膿血,嘔沫吐涎,少腹堅喜睡,女子心痛,逆氣善吐,食飲不下)。

通谷(在幽門下一寸陷者中。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失欠口喎僻不端,食飲善嘔不得言。一云舌下腫,難以言,舌縱喎唳不端)。

陰都(一名食宮。在通谷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身寒熱痎瘧,心滿氣逆)。

石關(在陰都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痓,脊強,口不能開,多唾,大便難,婦人子藏中有惡血,內逆滿痛)。

商曲(在石關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腹中積聚,時切痛)。

肓俞(在商曲下一寸、直脛傍五分。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心大堅,大腸寒中,大便乾,腹中切痛)。

中注(在肓俞下五分。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小腹有熱,大便難)。

四滿(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臍下積,疝瘕,胞中有血,腸澼泄切痛,振寒,大腹石水,腎痛)。

氣穴(一名胞門,一名子戶。在四滿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三壯。主月水不通,奔氣上下,引腰脊痛)。

大赫(一名陰維,一名陰關。在氣穴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女子赤淫,男子精溢,陰上縮)。

橫骨(一名下極。在大赫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少腹滿,小便難,陰下縱,身中痛)。

鳩尾(一名尾翳,一名𩩲骭。在胸前蔽骨下五分。任脈之別。不可灸刺。一云灸五壯。主心中寒,脹滿不得息,息賁時唾血,血瘀,熱病胸中痛,不得臥,心痛不可按,善噦,心疝太息,面赤心背相引而痛,數噫喘息,胸滿咳嘔,腹痛皮瘙癢,喉痹食不下。甄權云:宜針不宜灸)。

巨闕(在鳩尾下一寸。任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心痛不可按,煩心,熱病胸中澹澹,腹滿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滿,瘛瘲,病心疝滿,不得息,息賁時唾血,心腹脹滿,心噫煩熱善嘔,膈中不通利,霍亂,狂妄言怒恐,惡火善罵詈,狐疝驚悸少氣,胸脅支滿,瘛瘲引少腹痛,短氣煩亂,嘔吐心脹)。

上脘(在巨闕下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足陽明手太陰任脈之會。灸五壯。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腹䐜脹,心腹痛,胸脅支滿,脈虛則生百病。甄權云:主心風,驚悸不能食,心下有膈,嘔血,目眩,頭懸眩痛,身熱汗不出,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腹中滿,暴痛汗出)。

白話文:

[腎]

神封:位於靈墟穴下1.6寸的凹陷處。灸五壯,主治胸脅脹滿、呼吸困難、咳嗽逆氣、乳癰、惡寒發熱。

步郎:位於神封穴下1.6寸的凹陷處,為足少陰脈氣所發之處,仰臥取穴。灸五壯,主治胸脅脹滿、膈肌逆氣不通、呼吸短促、喘息抬不起手臂。

幽門(又名上門):位於巨闕穴旁0.5寸的凹陷處,為衝脈與足少陰經的交會穴。灸五壯,主治胸脅背部牽引疼痛、心下痞滿、嘔吐多唾液、飲食不下、呃逆脹滿、積食不能進食、頻咳健忘、大便帶膿血、嘔吐泡沫唾液、小腹堅硬嗜睡、女子心痛、逆氣嘔吐、飲食不下。

通谷:位於幽門穴下1寸的凹陷處,為衝脈與足少陰經的交會穴。灸五壯,主治口角歪斜、語言不清、飲食嘔吐不能言語,亦有記載可治舌下腫脹,難以言語,舌頭歪斜。

陰都(又名食宮):位於通谷穴下1寸,為衝脈與足少陰經的交會穴。灸五壯,主治身寒熱、瘧疾、心滿氣逆。

石關:位於陰都穴下1寸,為衝脈與足少陰經的交會穴。灸五壯,主治痓(癲癇)、項強(頸項僵硬)、口不能開、多唾液、大便困難、婦女子宮內有瘀血、內臟充盈疼痛。

商曲:位於石關穴下1寸,為衝脈與足少陰經的交會穴。灸五壯,主治腹部積聚、時發性劇痛。

肓俞:位於商曲穴下1寸、脛骨旁0.5寸,為衝脈與足少陰經的交會穴。灸五壯,主治心臟強直、大腸寒邪入侵、大便乾燥、腹部劇痛。

中注:位於肓俞穴下0.5寸,為衝脈與足少陰經的交會穴。灸五壯,主治小腹有熱感、大便困難。

四滿(又名髓府):位於中注穴下1寸,為衝脈與足少陰經的交會穴。灸五壯,主治臍下積聚、疝氣、子宮出血、腸鳴腹瀉劇痛、畏寒、大腹水腫、腎痛。

氣穴(又名胞門、子戶):位於四滿穴下1寸,為衝脈與足少陰經的交會穴。灸三壯,主治月經不通、氣逆上衝、腰脊疼痛。

大赫(又名陰維、陰關):位於氣穴下1寸,為衝脈與足少陰經的交會穴。灸五壯,主治女子赤白帶下、男子遺精、陰莖縮小。

橫骨(又名下極):位於大赫穴下1寸,為衝脈與足少陰經的交會穴。灸五壯,主治小腹脹滿、小便困難、陰莖下垂、全身疼痛。

鳩尾(又名尾翳、𩩩骭):位於胸前劍突下0.5寸,為任脈分支。不宜灸刺,也有記載灸五壯,主治心寒、脹滿氣促、呃逆時吐血、瘀血、熱病胸痛不能臥床、心痛不能按壓、呃逆、心絞痛嘆息、面赤心背部牽引疼痛、頻頻呃逆喘息、胸滿咳嗽嘔吐、腹痛皮膚瘙癢、喉嚨阻塞飲食不下。甄權曰:宜針不宜灸。

巨闕:位於鳩尾穴下1寸,為任脈氣所發之處。灸五壯,主治心痛不能按壓、煩躁不安、熱病胸部悶脹、腹部脹滿劇痛、神志恍惚、手腳冰冷小腹脹滿、瘛瘲(抽搐)、心絞痛脹滿、呼吸困難、呃逆時吐血、心腹脹滿、心煩熱嘔吐、膈肌不通暢、霍亂、狂妄怒吼恐懼、易怒咒罵、狐疝(陰囊疝氣)驚悸氣短、胸脅脹滿、抽搐牽引小腹疼痛、呼吸短促煩躁、嘔吐心脹。

上脘:位於巨闕穴下1.5寸,距劍突3寸,為足陽明經、手太陰經、任脈的交會穴。灸五壯,主治胃寒飽脹、飲食消化不良、腹部膨脹、心腹疼痛、胸脅脹滿、脈虛百病叢生。甄權曰:主治心風、驚悸不能進食、心下痞塞、嘔血、頭暈眼花、頭懸痛、身熱無汗、心痛蟲積、多唾液、不能翻身、腹部脹滿、劇痛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