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上 (10)
卷之上 (10)
1. 胎前調理
一子懸者,心胸脹滿也。由下焦氣實,相火旺盛,舉胎而上,上逼心胸也。胎氣不和,湊上胸腹,腹滿頭痛,故名子懸。紫蘇湯宜之,此蓋手足太陰、厥陰藥也。陳來章曰:芎、歸、芍藥以和其血,蘇、橘、大腹以順其氣,氣順血和,則胎安矣。既利其氣,復以人參、甘草養其氣,順則順其邪逆之氣,養則養其沖和之氣也。
紫蘇湯,治孕婦胎沖腹痛,面不赤、舌不青者,子懸也。
紫蘇,人參,當歸,川芎,白芍(炒,各一錢),大腹皮(黑豆水浸,同),甘草(五分),陳皮(八分)
如孕婦坐草太早,心懷憂懼,累日不下者,乃氣結而血不行也,一服便產。
鯉魚湯,治胎水不利
白朮,茯苓,當歸,芍藥
先用鯉魚汁兩盞入藥,加姜七片,陳皮幾分,水煎服,脾胃弱,加人參。
加味安胎飲,治孕婦脾胃氣虛,而胎壓水胞,或臍腹作痛、小便淋瀝。
人參,白朮,陳皮,甘草,川芎,當歸,柴胡,升麻,半夏,生地
當歸六黃湯,當歸,生地,黃耆,黃柏,黃芩,黃連盜汗,加人參、白朮。血不足,加棗仁。
加味逍遙散,治孕婦過食炙、爆等物,大小便帶血,宜清膀胱之火。
當歸(二錢),芍藥,茯苓,柴胡,丹皮,山梔(各一錢),白朮(錢半),炙草(五分)
一孕婦元氣壯實,受孕後尚有血來,無妨,乃血盛也。若腰腿不痠痛,不必眼藥。如過慮,可用安胎飲
一孕婦瘧疾,寒多熱少。
半夏(七分),草果(三分),青皮(同),烏梅(一個),人參(一錢),白朮,當歸(各二錢),黃芩,蘇葉,甘草(各四分),藿香(五分)
一孕婦熱壅,心煩口渴。
人參,知母,麥冬,梔子(炒),甘草,條芩,犀角,天花粉
夏加竹瀝、薑、棗,水煎。
一孕婦患失血、口噤、項強、背直,類中風症。
人參,當歸,白朮,熟地,陳皮,甘草,條芩,天麻,麥冬,防風,荊芥
一孕婦骨節疼痛,不急治則落胎。
安胎飲加葛根、石膏、升麻、前胡、青黛。如有痰,加竹瀝、薑汁。
一孕婦胎動不安,兼漏血,宜膠艾湯治之。
膠艾湯,當歸(五錢),芍藥(炒),地榆(炒,各一錢),熟地(八錢),川芎(二錢),阿膠(炒,三錢),艾葉(五分),甘草(四分)
一孕婦熱病,嘔吐、胸中煩躁。
以膠艾湯加葛根、蘆根、梔子、知母、麥冬、人參、竹茹一丸,蔥白三寸。
白話文:
胎前調理
懷孕期間,若感覺心胸脹滿,是因為下焦氣盛,相火旺盛,導致胎氣上衝,逼迫心胸所致。胎氣不和,衝擊胸腹,則會腹脹頭痛,稱為「子懸」。此時服用紫蘇湯最為合適,此方藥材作用於手足太陰、厥陰經。陳來章說:川芎、當歸、白芍可以調和血氣,紫蘇、陳皮、大腹皮可以順暢氣機,氣順血和,胎兒才能安穩。藥方既能疏通氣機,又能用人參、甘草滋養元氣,疏通逆亂之氣,滋養平和之氣。
紫蘇湯適用於孕婦胎氣衝擊腹部疼痛,面色不紅、舌頭不紫的情況,也就是子懸症。
藥材:紫蘇、人參、當歸、川芎、炒白芍(各一錢)、黑豆水浸泡的大腹皮(同)、甘草(五分)、陳皮(八分)
若孕婦過早坐臥,心懷憂慮,多日未能分娩,這是因為氣血凝滯不通。服用此方藥物可促進分娩。
鯉魚湯適用於治療胎水不利。
藥材:白朮、茯苓、當歸、白芍,先用兩盞鯉魚湯汁入藥,加入七片薑、少量陳皮,水煎服用。若脾胃虛弱,可加入人參。
加味安胎飲適用於治療孕婦脾胃氣虛,導致胎兒壓迫水囊,或臍腹疼痛、小便不暢。
藥材:人參、白朮、陳皮、甘草、川芎、當歸、柴胡、升麻、半夏、生地
當歸六黃湯:當歸、生地、黃耆、黃柏、黃芩、黃連。盜汗者,加人參、白朮;血虛者,加棗仁。
加味逍遙散適用於治療孕婦過食辛辣炙烤食物,大小便帶血,需清熱利濕。
藥材:當歸(二錢)、白芍、茯苓、柴胡、丹皮、山梔(各一錢)、白朮(錢半)、炙甘草(五分)
孕婦元氣充足,受孕後仍有少量出血,無礙,屬血氣旺盛。若腰腿不酸痛,不必服藥。如過於擔心,可服用安胎飲。
孕婦患瘧疾,寒多熱少。
藥材:半夏(七分)、草果(三分)、青皮(同)、烏梅(一個)、人參(一錢)、白朮、當歸(各二錢)、黃芩、蘇葉、甘草(各四分)、藿香(五分)
孕婦熱盛,心煩口渴。
藥材:人參、知母、麥冬、炒梔子、甘草、黃芩、犀角、天花粉。夏季可加入竹瀝、生薑、大棗,水煎服。
孕婦患失血、口噤、項強、背直,類似中風症狀。
藥材:人參、當歸、白朮、熟地、陳皮、甘草、黃芩、天麻、麥冬、防風、荊芥
孕婦骨節疼痛,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流產。
安胎飲加葛根、石膏、升麻、前胡、青黛。如有痰,加竹瀝、薑汁。
孕婦胎動不安,伴隨出血,宜用膠艾湯治療。
膠艾湯:當歸(五錢)、炒白芍、炒地榆(各一錢)、熟地(八錢)、川芎(二錢)、炒阿膠(三錢)、艾葉(五分)、甘草(四分)
孕婦患熱病,嘔吐、胸悶煩躁。
膠艾湯加葛根、蘆根、梔子、知母、麥冬、人參、竹茹,另加蔥白三寸,製成藥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