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三,女科 (10)
卷之三,女科 (10)
1. 治疹
疹之稱名有異,北直曰疹子,蘇松曰沙子,浙江曰醋子。發熱之初,與傷寒相似,而疹自有可驗之法。初熱一日至次日雞嗚時,止存五心微熱,漸見咳嗽噴嚏、面腫腮赤、眼中多淚、鼻流清涕,或腹中作痛、飲食漸減。到申酉之間,其熱復盛,如此者三、四日。至五日而其熱不分晝夜。
六日早時,其疹出在兩頰下,細細紅點。至午時,兩手背及渾身密密皆有紅點。七日普遍掀發,其鼻中清涕不流,噴嚏亦不行。七日晚,兩頰顏色漸淡。此大概驗疹之法。
辨吉凶:或熱或涼,五、六日而後出者輕。透發三日而漸沒者輕。淡紅滋潤,頭面勻淨而多者輕。頭面不出者重。紅紫黯燥者重。冒風沒早者重。黑黯乾枯,一出即沒者不治。鼻青糞黑者不治。
大概治法:疹子將出時,古法多用升麻湯表散毒邪,亦佳。若發熱六,七日後,明是疹子,卻不見出,此必皮膚堅厚、腠理閉密,或為風寒所襲,或曾有吐瀉,皆能伏也。急用托裡散表之劑,如麻黃湯去杏仁,加蟬退,升麻,外用胡荽酒之類。若發出連綿,三、四日不收者,乃陽毒大盛,宜大青湯,或用荊芥、牛蒡子、元參、石膏、桔梗、甘草主之。
升麻湯,解散疹毒。
升麻(去須),葛根(去皮,各一錢),白芍(酒浸,二錢),甘草(炙,一錢)
水一盞,煎五分,食遠服。
透邪煎,萬氏謂疹子初熱,五日內不宜用藥。然解利得宜,則毒必易散,此方最為妥當。
當歸(二錢),白芍(酒炒,二錢),防風(八分),荊芥(一錢),炙甘草(五分),升麻(五分)
水盅半,煎服。
大青湯,解斑疹火毒良方。
生地,石膏,元參,地骨皮,知母,木通,甘草,青黛,荊芥(各等分)
水盅半,加淡竹葉十二片,煎服。
麻黃湯,麻黃,桂枝(各二錢),甘草(七分),杏仁(去皮尖,七分)
水二盅,先煮麻黃片時,去沫,後入諸藥同煎七分服。
胡荽酒,用胡荽一把,以好酒二盞煮數沸,令乳母含一二口噴兒頭面,再於房中燒胡荽香,以闢除穢氣,皆能使疹出快。
麥門冬湯,治表邪內熱,咳嗽甚者。
麥門冬(去心),葛根(去皮,各一錢),升麻(去須,五分),赤芍,茯苓(各六分),石膏(煅,錢半),炙甘草(四分),水煎服。
透斑中和湯,治疹泄瀉。
升麻,乾葛,豬苓,澤瀉,陳皮,半夏,川芎,茯苓(各七分),前胡,桔梗(各一錢),柴胡(一錢),甘草(三分)
水二盅,加姜三片,煎七分,幼小者作兩次服。
疹禁忌:凡疹發表之後,切戒風寒、生冷。如一犯之,則皮膚閉密,毒氣壅滯,反至內攻,欲出不出,危亡立至,不可不慎。又忌雞魚、炙爆、酸醋、甜食、五辛之類,直過七七之後,方可食之,惟宜食淡,不可縱口致生他疾也,即鹽物亦不可食。若誤食雞魚,則終身皮膚粟起如雞皮之狀,或遇天行出疹之時又至重出。
白話文:
疹子的名稱各地不同,北方稱為疹子,江蘇松江一帶稱為沙子,浙江一帶稱為醋子。剛開始發熱時,症狀和傷寒相似,但疹子有自己可以辨別的方法。初次發熱後,到了第二天雞叫的時候,只會剩下手心、腳心和胸口微微發熱,然後會逐漸出現咳嗽、打噴嚏、臉腫腮紅、眼睛多淚、流鼻涕,或者肚子痛、食慾下降等症狀。到了下午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和酉時(下午五點到七點)之間,熱度會再次升高,這樣反覆三四天。到了第五天,熱度就會不分白天黑夜地持續升高。
第六天早上,疹子會先在兩頰下方出現,呈現細小的紅點。到了中午,兩手背和全身都會長滿密密麻麻的紅點。第七天疹子會全面爆發,這時鼻涕會停止流淌,噴嚏也不會再打。第七天晚上,兩頰的顏色會逐漸變淡。這些大致是判斷疹子的方法。
判斷疹子的好壞:發熱的程度時高時低,五六天後才出疹子的情況比較輕微。疹子透發出來後,三日內逐漸消退的也算輕微。疹子呈現淡紅色、濕潤有光澤,而且臉上分布均勻且數量多的情況比較輕微。疹子沒有在頭臉部出現的情況比較嚴重。疹子呈現紅紫色、乾燥的情況比較嚴重。疹子透發出來後又受到風寒而很快消退的情況比較嚴重。疹子呈現黑褐色、乾枯,一出現就馬上消退的情況則無法醫治。鼻子發青、大便呈黑色的情況也無法醫治。
大致的治療方法:疹子快要出來的時候,古時候多用升麻湯來疏散體內的毒邪,效果也不錯。如果發熱六七天後,明顯是疹子,卻不見疹子透發出來,這必定是因為皮膚堅實厚重、毛孔閉塞,或者是受到了風寒侵襲,又或者是曾經有過嘔吐腹瀉,這些都可能導致疹子潛伏不出。這時應該趕快使用能托毒透疹的藥方,例如把麻黃湯去掉杏仁,再加入蟬蛻、升麻,外用胡荽酒之類的藥物。如果疹子連綿不斷地發出,三四天都沒有消退的跡象,這是因為陽毒太過旺盛,應該服用大青湯,或者用荊芥、牛蒡子、元參、石膏、桔梗、甘草等藥物來治療。
升麻湯: 用來疏散疹毒。 藥材:升麻(去除根鬚)、葛根(去除外皮,各一錢)、白芍(用酒浸泡,二錢)、甘草(炙烤過,一錢)。 用法: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下一半,在飯後服用。
透邪煎: 萬氏認為疹子初起發熱的五天內不宜用藥。但是如果用藥得當,毒邪就能容易散去,這個方子最為穩妥。 藥材:當歸(二錢)、白芍(用酒炒過,二錢)、防風(八分)、荊芥(一錢)、炙甘草(五分)、升麻(五分)。 用法:用水半碗,煎煮後服用。
大青湯: 是治療斑疹、火毒的良方。 藥材:生地、石膏、元參、地骨皮、知母、木通、甘草、青黛、荊芥(各等分)。 用法:用水半碗,加入淡竹葉十二片,煎煮後服用。
麻黃湯: 藥材:麻黃、桂枝(各二錢)、甘草(七分)、杏仁(去除皮尖,七分)。 用法:用水兩碗,先煮麻黃片刻,去除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一同煎煮至剩下一半,服用。
胡荽酒: 用一把胡荽,用兩盞好酒煮沸數次,讓哺乳的母親含一口噴在孩子的頭面部,然後在房間裡燒胡荽香,可以去除穢氣,使疹子更快發出。
麥門冬湯: 用於治療體表有邪氣,體內有熱,咳嗽嚴重的情況。 藥材:麥門冬(去除內心)、葛根(去除外皮,各一錢)、升麻(去除根鬚,五分)、赤芍、茯苓(各六分)、石膏(煅燒過,一錢半)、炙甘草(四分)。 用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透斑中和湯: 用於治療疹子引起的腹瀉。 藥材:升麻、乾葛、豬苓、澤瀉、陳皮、半夏、川芎、茯苓(各七分)、前胡、桔梗(各一錢)、柴胡(一錢)、甘草(三分)。 用法: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下一半,幼小的孩子可以分兩次服用。
疹子的禁忌:凡是疹子發出來之後,一定要避免受風寒、吃生冷食物。如果犯了這些禁忌,皮膚的毛孔就會閉塞,毒氣積聚體內,反而會往內侵襲,造成疹子想出又出不來的狀況,很可能危及生命,必須謹慎。還要忌吃雞肉、魚肉、燒烤油炸、酸醋、甜食、五辛(蔥、蒜、韭菜、薤、興渠)之類的食物,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後才可以食用。飲食應以清淡為主,不可放縱食慾而引起其他疾病,即使鹽也要少吃。如果誤食雞魚,會導致終身皮膚像雞皮一樣粗糙,或者在遇到流行疹病時會再次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