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三,女科 (9)
卷之三,女科 (9)
1. 小兒科
搽牙散,治痘後餘毒攻牙生疳,一日爛進一分,急用此搽之。
雄黃,五倍子,枯礬,胡黃連,北細辛,烏梅(火煅存性),銅綠
等分為末,搽之。
吹口丹,治疳。
黃連,青黛,兒茶,片腦
等分為末,吹入。
又治走馬牙疳三方,已載在治齒牙門,俱可採用(詳內科)。
綿繭散,治疳蝕瘡,膿水不絕。亦總治瘡毒膿水淋瀝。
出蛾綿繭,生白礬(入繭內,以炭火煅枯)
共為細末,乾摻瘡口。
治傷風鼻塞,不能吮乳,用天南星為末,以生薑自然汁、葉和作薄餅,置小兒頭頂心處,片時即通。
治小兒丹毒,此毒多生頭面四肢,色赤,或腫,遊走不定。甚者宜用砭法,將細磁器擊碎,取有鋒芒者一塊,以箸一根,劈開頭,夾定,用線縛住。兩指輕捏箸梢,令磁鋒正對毒頂,懸高寸許,另用一箸輕擊筋頭,令毒血遇刺而出。更以黃柏、草烏炒研細末,入麻油少許調敷,入內服荊、防羌、柴等藥。若使毒氣入腹則不治,皆因母食辛辣、炙爆,以致內熱,宜令其母忌口、服藥為要。
治小兒鵝口,凡小兒口內白屑滿口者,為鵝口瘡,不能飲乳。用發或軟絹纏指,蘸茶拭之使淨。若屑不能脫,濃煮慄木湯,以綿纏箸頭拭洗,卻用飛過黃丹搽之。
治小兒口角爛,用頭髮灰、燕窩泥同搗敷之。
治小兒滿身發癩,用土大黃新鮮者,搗爛,加砂糖少許,擦之即愈。
治小兒夜啼,蟬退下半截研末,煎薄荷湯,入酒少許調服,則不夜啼矣。
又方,用硃砂寫「甲寅」二字,貼床頭即止。
治小兒蟲積腹痛,用巴豆一粒去殼,壓去油淨,硃砂一分同研勻。用雞子一個開頂,微去白,入藥在內攪勻,仍將紙餬口,於銅構內水煮。須用草圈圍定,勿令跌倒流出。俟熟令兒食之,即打下蟲積,效甚捷。
治小兒遺尿,取龜尿灌臍中即止。將龜放銅盆中,用鏡照之,龜見自影即尿甚多。
白話文:
[小兒科]
搽牙散:治療痘疹痊癒後,餘毒侵犯牙齒,造成牙疳,一日爛進一分,需緊急使用此藥擦拭。藥方成分為雄黃、五倍子、枯礬、胡黃連、北細辛、烏梅(火煅存性)、銅綠等分研磨成粉末,塗抹患處。
吹口丹:治療牙疳。藥方成分為黃連、青黛、兒茶、片腦等分研磨成粉末,吹入患處。另有治療走馬牙疳的三個藥方,已記載在治齒牙的章節中,皆可參考使用(詳見內科)。
綿繭散:治療牙疳引起的潰爛,膿水不止。也可用於治療各種瘡毒引起的膿水淋漓不止。藥方成分為蠶繭、白礬(放入蠶繭內,用炭火煅燒至乾燥),研磨成細粉,乾燥後撒在患處。
治療傷風鼻塞,不能吮吸乳汁:用天南星研磨成粉末,與生薑汁、薑葉混合製成薄餅,敷在嬰兒百會穴(頭頂正中),片刻即可通暢。
治療小兒丹毒:此毒多發生在頭面和四肢,顏色鮮紅,或腫脹,遊走不定。嚴重者宜用砭法治療,將細磁器擊碎,取其鋒利的碎片,用筷子夾住,用線綁好。用兩指輕捏筷子末端,使磁器碎片的鋒利處對準丹毒的頂端,懸空約一寸,再用另一支筷子輕敲筷子頭,使毒血隨之排出。再用黃柏、草烏炒研成細粉,加少量麻油調敷患處,內服荊防羌柴等藥。若毒氣入腹則難以治療,皆因母親飲食辛辣炙烤,導致內熱,應讓母親忌口、服藥為要。
治療小兒鵝口瘡:嬰兒口腔內佈滿白色屑狀物,即為鵝口瘡,不能喝奶。用頭髮或柔軟的絹布纏繞手指,蘸茶水擦拭乾淨。如果白色屑狀物不易去除,則用栗木煮濃湯,用棉花纏繞筷子頭擦洗,再用飛過(煉製過的)黃丹塗抹。
治療小兒口角潰爛:用頭髮灰、燕窩泥混合搗敷患處。
治療小兒全身長癩:用新鮮的土大黃搗爛,加少量砂糖,塗擦患處即可痊癒。
治療小兒夜啼:將蟬蛻的下半截研磨成粉末,用薄荷湯煎煮,加少許酒調服,即可停止夜啼。
另一方:用硃砂寫「甲寅」二字,貼在床頭即可。
治療小兒蟲積腹痛:取巴豆一粒去殼,壓出油分,與硃砂(一分)研磨均勻。取雞蛋一個,打開頂部,去除少量蛋白,將藥物放入攪勻,用紙糊住開口,放入銅鍋內隔水煮。需用草圈圍住,防止跌落流出。煮熟後讓孩子食用,即可驅除蟲積,效果迅速。
治療小兒遺尿:取龜尿灌入臍中即可。將龜放在銅盆中,用鏡子照射,龜看見自己的影子就會排出大量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