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下 (7)
卷之下 (7)
1. 產後臌脹
產後臌脹者,大率因傷食而誤專消導,因氣鬱而誤專順散,或多食冷物而停滯惡露,或血枯便秘而誤下愈脹。蓋產婦素稟既弱,臨產又勞,氣血兩虛之地,中氣多不足,胸臆多不舒,胃雖納穀,脾運稽遲之時也。俗醫但知傷食當消,氣鬱當散,惡露當攻,便秘當下,是以誤投耗劑,胃氣反傷,愈增滿悶,氣不升降,濕熱助積,久之遂成臌脹。若佐消導於補湯中內。
則脾胃強而積鬱自散,大便通而惡露亦行矣。屢見誤服耗藥以致絕谷者,用長生活命丹救之立驗。
誤耗益氣湯,治中氣不足微滿,或受氣作飽,二症誤服耗藥,致成臌脹者。
人參(二錢,虛人四錢),白朮(二錢),茯苓(錢半),川芎,大腹皮(各八分),當歸(三錢),陳皮,厚朴(各四分),木通,蘇梗,萊菔子(各五分),木香(磨,二分)
誤消健脾湯,治產後傷食,誤消成臌脹者。
白朮,人參(各二錢),茯苓,芍藥,川芎(各八分),陳皮,大腹皮(各四分),當歸(錢半),神麯(一錢),砂仁(腹脅痛用五分)
養生化滯湯,治產後便秘,誤用大黃下之成臌脹者。
當歸(四錢),川芎,人參(各二錢),芍藥(一錢),桃仁(十粒),蓯蓉(錢半,灑洗),白朮(三錢,脹甚五錢),陳皮(四分),香附,大腹皮(各五分)
誤用大黃多者,參、歸服至半斤,而後大便通,腫脹除也。
以上三方,俱遵丹溪治脹加減,可以通用。
白話文:
【產後腹部脹大】
產後腹部脹大的情況,大部分是因為過量飲食後錯誤地專門使用消化導引的藥物,或是因為情緒鬱悶後錯誤地專門使用順氣散結的藥物,也可能因為過多攝入冷食導致惡露停滯,或者血液乾枯導致便祕,錯誤使用瀉藥反而使脹氣更嚴重。產婦原本體質就較弱,生產過程又極度疲憊,處在氣血雙虛的狀態,中氣多半不足,胸口常感不適,即使胃能接受食物,但脾臟運轉食物的速度緩慢。一般醫生只知過量飲食需消化,鬱悶需順氣,惡露需排除,便祕需瀉下,所以錯誤使用耗損身體的藥物,反而傷害了胃氣,加重了脹滿感,氣血無法正常循環,濕熱助長了積滯,時間久了就形成了腹部脹大。如果在補湯中加入一些消化導引的成分,
那麼脾胃會變得強壯,積滯和鬱悶自然就會散去,排便順暢,惡露也能排出。我見過許多因為誤服耗損藥物導致無法進食的人,使用「長生活命丹」救護,效果立竿見影。
【誤耗益氣湯】,治療中氣不足,稍微感到脹滿,或是受氣後感覺飽脹,這兩種症狀誤服耗損藥物,導致腹部脹大的人。
人參(2錢,體虛者4錢)、白朮(2錢)、茯苓(1.5錢)、川芎、大腹皮(各8分)、當歸(3錢)、陳皮、厚朴(各4分)、木通、蘇梗、萊菔子(各5分)、木香(磨碎,2分)
【誤消健脾湯】,治療產後過量飲食,錯誤使用消化藥物導致腹部脹大的人。
白朮、人參(各2錢)、茯苓、芍藥、川芎(各8分)、陳皮、大腹皮(各4分)、當歸(1.5錢)、神麯(1錢)、砂仁(腹脅痛時使用5分)
【養生化滯湯】,治療產後便祕,錯誤使用大黃導致腹部脹大的人。
當歸(4錢)、川芎、人參(各2錢)、芍藥(1錢)、桃仁(10粒)、蓯蓉(1.5錢,酒洗)、白朮(3錢,脹氣嚴重時可增至5錢)、陳皮(4分)、香附、大腹皮(各5分)
若誤用大黃過多,人參和當歸的服用量需達到半斤,然後排便才能順暢,腹部腫脹的問題也會消失。
以上三種藥方,都遵循丹溪的治療腹部脹大的原則進行加減,可以普遍使用。
2. 產後水腫
《經》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產後脾土衰弱,運化失職,所以清濁混淆,鬱而為水,滲透經絡,濁郁之氣窒礙津液,久久灌入隧道,血亦化水而成腫矣。治法只宜補養脾土,使全運化之職,然後肺氣下降,滲道開通,導其敗濁之氣。稍清者,復轉而力氣、為血、為津液;其敗濁者,上而為汗,下而為溺,各漸分消矣。
健脾利水補中湯,人參,白朮,茯苓,白芍,陳皮,木瓜,紫蘇,蒼朮,厚朴,大腹皮
若因寒邪、濕氣傷表,無汗而腫,宜用姜皮、半夏,紫蘇加於補中湯內表汗。
胎前水腫不須治,產後大補氣血為主。
五皮散,治風濕客傷脾經,氣血凝滯,以致面目虛浮、四肢腫脹、氣喘。
五加皮,地骨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各二錢)
水煎。
一云:產後惡露不盡,停留包絡,致令浮腫。若以水氣治之,投以甘遂等藥誤矣,但服調經散,則血行而腫自消也。
調經散,沒藥,琥珀(各一錢,俱另研),當歸(酒洗),赤芍(各一兩),肉桂(不見火),炙草(二錢),麝香,細辛(各五)
分上為細末,每服半錢,薑汁、溫酒各少許調服。
白話文:
【產後水腫】
根據古籍記載:所有的濕氣導致的腫脹,都與脾臟有關。產後女性的脾臟功能衰弱,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因此清與濁混合,積聚成為水分,滲入身體的組織間隙,混濁的氣息阻塞了體內的水分循環,長時間下來,這些水分就會聚集在身體各處,血液也會受影響,形成水腫。治療方法應注重滋補脾臟,恢復其消化吸收的功能,這樣肺部的氣息就能順利下降,水分排出通道就能打開,引導體內廢棄的濕氣排出。那些較輕的濕氣,會轉變為能量、血液和津液;那些廢棄的濕氣,會向上以汗水的形式排出,向下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逐漸地,體內的濕氣就會被消除。
「健脾利水補中湯」,成分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白芍、陳皮、木瓜、紫蘇、蒼朮、厚朴、大腹皮。
如果因為寒冷或濕氣侵襲表皮,導致不出汗且出現水腫,可以在「補中湯」中加入薑皮、半夏、紫蘇,幫助出汗。
懷孕期間的水腫不必特別治療,產後應主要補充氣血。
「五皮散」,可治療因風濕侵擾脾臟,導致氣血凝滯,造成臉部和四肢虛浮、腫脹及呼吸困難。
五加皮、地骨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各二錢)。
用水煎煮服用。
另一種說法是:產後惡露未完全排出,滯留在體內,導致全身浮腫。如果按照水氣的治療方式,使用甘遂等藥物,可能會產生誤差,應該服用「調經散」,促進血液循環,自然可以消除腫脹。
「調經散」,成分包含沒藥、琥珀(各一錢,需分別研磨)、當歸(用酒洗過)、赤芍(各一兩)、肉桂(不能接觸火)、炙草(二錢)、麝香、細辛(各五)。
將以上成分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薑汁和溫酒調服。
3. 產後霍亂(附嘔逆不食)
產後勞傷氣血,臟腑虛損,不能運化飲食,及觸冒風冷,以致陰陽升降不順,而清濁亂於腸胃,冷熱不調,正邪相搏,上吐下瀉,名霍亂也。
生化六和湯,塊痛時服。
川芎,當歸,乾薑,甘草,砂仁,陳皮,霍香,茯苓
姜水煎。
附子散,治霍亂,手足逆冷、塊不痛用。
丁香(四分),當歸(二錢),乾薑,附子(各五分),白朮,人參,甘草(各一錢)
為末,米飲下。
藿香正氣散,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寒熱頭痛,霍亂吐瀉。
茯苓,白朮,甘草,陳皮,厚朴,白芷,藿香,桔梗,紫蘇,半夏曲,大腹皮
薑、棗水煎。
理中丸,治脾胃虛寒,吐瀉腹脹。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米糊丸如彈子大,白湯下一丸。
安胃行血湯,治產後七日內,胃氣不和,嘔逆不食者,當重血塊,生化湯加人參、藿香、砂仁。
加減六和湯,治產後血塊、嘔吐不止、不納穀食。
川芎,當歸,乾薑,扁豆,藿香,山藥,陳皮,白豆蔻,茯苓,甘草,人參
白話文:
產後因為勞累導致氣血受損,臟腑虛弱,無法正常消化飲食,加上可能受到風寒,使得身體的陰陽循環不順,導致腸胃中的清濁混亂,體內的冷熱失調,正氣與邪氣相互對抗,引起上吐下瀉的症狀,這種病就稱為霍亂。
「生化六和湯」,在腹部有硬塊且感到疼痛的時候服用。 藥材包括:川芎、當歸、乾薑、甘草、砂仁、陳皮、霍香、茯苓。用薑水煎煮服用。
「附子散」,用於治療霍亂,手腳冰冷,腹部無疼痛的情況。 藥材包括:丁香、當歸、乾薑、附子、白朮、人參、甘草,磨成粉末後,用米湯送服。
「藿香正氣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寒熱交加,頭痛,霍亂吐瀉的症狀。 藥材包括:茯苓、白朮、甘草、陳皮、厚朴、白芷、藿香、桔梗、紫蘇、半夏曲、大腹皮,用薑、棗水煎煮服用。
「理中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吐瀉腹脹。 藥材包括:人參、白朮、乾薑、甘草,研磨成粉,用米糊搓成彈珠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白開水吞服。
「安胃行血湯」,用於治療產後七天內,胃氣不和,頻繁嘔吐,無法進食的人。應注重血塊的處理,可在生化湯中加入人參、藿香、砂仁。
「加減六和湯」,用於治療產後血塊問題,持續嘔吐,無法攝取食物。 藥材包括:川芎、當歸、乾薑、扁豆、藿香、山藥、陳皮、白豆蔻、茯苓、甘草、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