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下 (6)
卷之下 (6)
1. 產後怒傷
產後憤怒氣逆、胸膈不舒、血塊又痛,宜生化湯磨木香三分服之,則塊消而氣散矣。若輕產而重氣,偏用烏藥、香附、枳殼、砂仁等藥,則元氣反損、滿悶愈增,非善治產者也。又如怒後即食,胃弱停滯,當審何物,用藥消之,無有不安;決不可用木香檳榔丸,流氣飲等方,以重虛產婦也。
蓋順氣調氣,則鬱怒散而元不損;健脾消導,則停食行而胃思谷,此洽產後怒傷,食傷之正法也。若疑人參大補而多服耗散之劑,必致絕谷,慎哉。
白話文:
產後若出現怒氣上逆、胸悶氣悶、血塊疼痛等症狀,可以將生化湯加入研磨好的木香粉末,每次服用三分,就能夠化解血塊、舒緩怒氣。
如果產婦本身體質較虛弱,而怒氣卻很重,就應該慎用烏藥、香附、枳殼、砂仁等藥物。因為這些藥物雖然可以疏肝理氣,但也會傷及元氣,反而會加重胸悶不適,這不是治療產後疾病的良方。
另外,產後若因生氣而馬上進食,容易導致胃部虛弱,造成食物積滯。此時應該仔細判斷飲食內容,並用藥物消食化滯,才能避免身體不適。切忌使用木香檳榔丸、流氣飲等藥方,因為這些藥物會加重產婦的虛弱狀態。
總之,產後調理要以順氣調氣、健脾消導為原則,才能化解鬱怒、改善食慾,使產婦順利恢復健康。至於人參雖然有補氣作用,但如果過量服用,反而會耗散元氣,甚至導致食慾不振,因此使用時需格外謹慎。
健脾化食散氣湯,當歸,白朮,陳皮,炙姜,炙草,人參,川芎
如傷面飯,加神麯、麥芽。傷肉食,加山楂、砂仁。傷冷物,加吳茱萸、肉桂。如塊痛未除,只服生化湯加木香、陳皮。
白話文:
健脾化食散氣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 當歸、白朮、陳皮、炙姜、炙草、人參、川芎 這些藥材具有健脾益氣、化濕消食、理氣止痛的功效,可以幫助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
- 神麴、麥芽 主要用於消食導滞,幫助消化澱粉類食物。
- 山楂、砂仁 主要用於消食化積,幫助消化肉類食物。
- 吳茱萸、肉桂 主要用於溫中散寒,幫助消化冷寒食物。
- 生化湯 是一味針對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滞的藥方,加入木香、陳皮可以理氣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缓解腹痛。
2. 產後怔忡驚悸
心得血而養,故血氣充足則心神安靜。產後勞倦傷血,所以神氣不守,心中躁動不寧而怔忡,惕然如人來捕而驚悸。二者惟當調養心血。如三日內、血塊未除,只用生化湯以助血行塊,則血旺而神寧;如三日外,塊消痛止,則加減養榮湯、安神定心丸皆可用矣。
加減養榮湯,川芎,當歸,茯神,棗仁,人參,麥冬,遠志,黃耆,白朮,陳皮,炙草,龍眼肉
白話文:
心臟以血液滋養,因此血氣充沛時,心神就能安靜平和。產婦生產後勞累過度損傷血液,所以神氣不守,心煩躁動不安,容易心悸,就像有人要抓她一樣,嚇得驚慌失措。這兩種情況都應該調養心血。
如果產後三天內,血塊還沒有排出,只需服用生化湯幫助血液循環排出血塊,這樣血氣旺盛,心神就能平靜。如果產後三天後,血塊已經排出,疼痛也止住了,就可以服用加減養榮湯,以及安神定心丸來調理。
加減養榮湯的藥方如下:川芎、當歸、茯神、棗仁、人參、麥冬、遠志、黃耆、白朮、陳皮、炙甘草、龍眼肉。
虛煩,加竹茹。痰,加竹瀝、薑汁。
安神丸,黃連(酒炒),淮生(各二錢),當歸(三錢),炙草(五分)
蒸餅糊丸,辰砂為衣。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種中醫藥方,用於治療心煩意亂、精神恍惚、痰多的症狀。方劑名為“安神丸”,主要成分包括黃連、淮山、當歸、炙甘草。其中,黃連用酒炒過可以減輕苦味,並增強其清熱瀉火的作用。淮山具有健脾益氣、養陰潤肺的效果。當歸補血活血、養血安神。炙甘草則和中補脾、緩和藥性。
此方劑用蒸餅糊成丸狀,再用辰砂作為丸衣,可以更好地保存藥效,方便服用。
注意事項:
中藥材的用量和具體使用方法應遵醫囑,切勿自行服用。
3. 產後瀉
飲食入胃,必因於脾,方散於肺而通調水道、乃能致氣於四臟。產後勞倦傷脾,則脾失輪輸之職,而沖和之氣不運。是以或成餐瀉、洞瀉、寒瀉、熱瀉,諸症出焉。大率氣虛、食積與濕也,虛宜補之,積宜消之,濕宜燥之。但血塊未除不可遽加耆、術。血塊不痛,可用參、耆、白朮以補氣,砂仁、肉蔻以溫胃,蒼朮以勝濕,茯苓,澤瀉以利水,升麻、柴胡以引胃中之清氣,斯上策也。
白話文:
飲食進入胃中,必須依靠脾臟的運化,才能散布到肺臟,進而調節水液,最終將氣血輸送到全身四臟。產後勞累容易傷脾,脾臟失去運化輸布的功能,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因此,可能會出現各種腹瀉症狀,例如餐後腹瀉、持續腹瀉、寒性腹瀉、熱性腹瀉等等。這些症狀主要源於氣虛、食積和濕邪。氣虛則需補益,食積則需消導,濕邪則需燥化。但是,如果產後還有血塊殘留,則不可急於使用黃芪、白朮等補氣藥物。如果血塊不痛,可以用人參、黃芪、白朮補氣,砂仁、肉蔻溫暖胃氣,蒼朮祛除濕邪,茯苓、澤瀉利水消腫,升麻、柴胡引導胃中清氣上升,這就是最佳的治療策略。
血塊末消,生化湯加茯苓、蓮肉。小水不利,瀉亡津液也,毋利水。
健脾利水湯,白朮,茯苓,澤瀉,肉果,陳皮,甘草,川芎,當歸
寒痛瀉水,加砂仁、炙姜。熱痛瀉,加黃連。瀉久脫肛,加升麻。水瀉、完穀不化,加砂仁、麥芽。積食而瀉,加山楂、砂仁、麥芽。
白話文:
血塊還沒完全消失,就服用生化湯,並加入茯苓、蓮肉。少量的水分也不利,會導致瀉掉津液,因此不要利水。
健脾利水湯,包含白朮、茯苓、澤瀉、肉果、陳皮、甘草、川芎、當歸。
如果出現寒痛瀉水,就加入砂仁、炙姜;如果出現熱痛瀉,就加入黃連;如果瀉久導致脫肛,就加入升麻;如果出現水瀉、消化不良,就加入砂仁、麥芽;如果出現積食而瀉,就加入山楂、砂仁、麥芽。
加味生化湯,治產畢即瀉。
當歸,人參(各二錢),川芎,茯苓(各錢半),桃仁,蓮子(各十粒),炙乾姜(五分),制肉果(一個),訶子皮(一錢),糯米(一撮)
血塊不痛,加白朮二錢,陳皮三分。
白話文:
[加味生化湯]
,用於治療產後立即出現腹瀉的症狀。
藥方如下:
- 當歸、人參(各二錢)
- 川芎、茯苓(各錢半)
- 桃仁、蓮子(各十粒)
- 炙乾姜(五分)
- 制肉果(一個)
- 訶子皮(一錢)
- 糯米(一撮)
如果產婦血塊不痛,可以再加白朮二錢、陳皮三分。
註解
- 此處的「產畢」指的是產婦生產完畢。
- 「瀉」指的是腹瀉。
- 「血塊不痛」指的是產婦產後有血塊排出,但沒有腹痛的症狀。
- 中藥的劑量單位「錢」和「分」為傳統中藥計量單位,現代使用克或毫克。
現代藥方參考
4. 產後痢
產後痢疾,最為難治。欲調氣行血而推蕩痢邪,誠恐產後之元虛;欲蓋氣滋榮而大補產弱,又恐痢初之邪盛。其行不損元,補不助邪,惟生化湯減乾薑而加木香、茯苓,則善消惡露,兼行痢積,並治而不悖也。再服加味香連丸可保無虞。產至七日外患虛痢,即當加補至二十日外。如稟厚者,芩、連、厚朴等藥可並用矣。
加味香連丸,治痢疾,赤白膿血,裡急後重、腹痛。
白話文:
產後罹患痢疾,是最難治療的。想要調氣行血來驅散痢疾邪氣,又擔心產後元氣虛弱;想要溫補氣血滋養身體,又怕會助長痢疾邪氣。要達到不傷元氣、不助邪氣的目標,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生化湯,減少乾薑的用量,增加木香和茯苓,這樣可以有效地消散惡露,同時也能化解痢疾積聚,既能治療疾病,又能兼顧產婦身體狀況。之後再服用加味香連丸,就可以確保萬無一失。產後七天後,如果出現虛痢,就要加強補養,直到二十天後。如果產婦體質較好,可以用黃芩、黃連、厚朴等藥物一起使用。
加味香連丸,主治痢疾,無論是赤痢、白痢、膿血痢,以及裡急後重、腹痛等症狀,都有良好的療效。
黃連(五兩,切片,用吳茱萸七錢,水二盅,煎汁一盅,浸黃連,炒燥用),厚朴(薑製,六錢),陳皮(六錢),木香(一兩),甘草(四錢)
各研勻,米醋糊丸,米飲下。如患腹痛後重,先服兩次,復將合成之末分二兩,加生大黃六錢,研末,酣糊丸,服之痢減即止。
白話文:
藥方
- 黃連:五兩,切片,用吳茱萸七錢,水兩盅,煎汁一盅,浸泡黃連,炒乾備用。
- 厚朴:薑製,六錢。
- 陳皮:六錢。
- 木香:一兩。
- 甘草:四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米醋糊成丸子,以米湯送服。
用法
若患腹痛且伴隨腹脹沉重,先服用兩次上述藥丸。之後將剩下的藥粉分為兩份,每份加生大黃六錢,研磨成粉末,用米醋糊成丸子服用,直至痢疾減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