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下 (5)
卷之下 (5)
1. 產後敗血不散
產後敗血不散,亦能作寒作熱,何以辨之,曰:時有刺痛者,敗血也;但寒無他症者,陰陽不和也。治血刺痛,用當歸,乃和血之藥。若因積血而刺痛者,用桃仁、紅花、歸尾之類。
白話文:
產婦生產後,如果血瘀不散,身體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如何區分是血瘀還是陰陽不和呢?
辨別方法:
- 如果時常感到刺痛,那就是血瘀。
- 如果只是感到寒冷,沒有其他症狀,那就是陰陽不和。
治療方法:
- 對於血瘀導致的刺痛,可以用當歸來治療,因為當歸具有和血的作用。
- 如果是因積血導致的刺痛,則可以用桃仁、紅花、歸尾等藥材來治療。
2. 產後類瘧
產後寒熱,每日應期而發,寒來股慄,湯火不能溫;熱如燔炭,冰水不能寒;或日輕夜重,或當晡往來,准所見症與瘧疾同,切不可用截瘧方治之也。經曰:陽不足,則先寒後熱;陰不足,則先熱後寒。產後氣血兩虛,則陰陽俱乏而寒熱並作。柴胡青皮飲等方,不宜輕用,惟調補氣血,則寒熱自除。
如有汗,急當止汗,若頭出汗而不及腰足,乃孤陽絕陰,危症也,難治。須用地黃、當歸之劑。其或真感風寒,頭痛無汗,又宜生化湯加羌活、防風、連須蔥根、老薑以散之。
白話文:
產婦在產後可能會出現反覆的寒熱交替,每天都有規律性發作。當寒氣發作時,會感到全身發冷,甚至顫抖,即使喝熱湯或靠近火也無法取暖;而當熱氣發作時,則會感到燥熱難耐,如同被火燒灼一般,即使喝冰水也無法降溫。有時白天症狀較輕,晚上加重,有時則在傍晚時分反覆發作,這些症狀與瘧疾相似,但絕對不可使用治療瘧疾的藥方。
醫書記載:陽氣不足,則先出現寒冷,後出現發熱;陰氣不足,則先出現發熱,後出現寒冷。產婦由於生產後氣血兩虛,導致陰陽俱乏,才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現象。像柴胡青皮飲等藥方,不宜輕易使用,應以調補氣血為主,寒熱自然會消退。
如果產婦出現出汗,要趕緊止汗。如果只出頭汗,而腰部和腳部沒有汗,這是陽氣偏盛,陰氣虛衰的危症,難以治療。必須使用地黃、當歸等藥材來治療。如果產婦真的是因為感受風寒而出現頭痛無汗的症狀,則可以用生化湯加羌活、防風、連須蔥根、老薑等藥物來散寒解表。
滋榮益氣扶正湯,治產後寒熱,每日午後發者,兼有汗。
當歸,川芎,人參,甘草,黃耆,白朮,懷生,麥冬,陳皮,麻黃根
加減養胃湯,治產後寒熱、頭痛。
川芎,當歸,藿香,甘草,茯苓,蒼朮,人參,半夏
白話文:
「滋榮益氣扶正湯」用於治療產後出現的寒熱症狀,這種寒熱症狀每天下午發作,同時伴隨出汗。藥材包括當歸、川芎、人參、甘草、黃耆、白朮、懷生、麥冬、陳皮、麻黃根。
「加減養胃湯」用於治療產後出現的寒熱症狀和頭痛。藥材包括川芎、當歸、藿香、甘草、茯苓、蒼朮、人參、半夏。
參朮膏,治久瘧。
白朮(一斤,泔浸一宿,剿焙),人參(一兩,用水六碗,煎汁二碗,如法再煎二次,共計六碗,再熬至一碗,則成膏矣)
空心,米湯化半酒盅,(一說用陳酒化下)。
婦人胎前,或患傷寒,或患瘧疾,熱久必至墮胎,墮後愈加增熱。蓋初因熱消陰血,而又繼產失血故也。治者慎勿妄謂傷寒、瘧疾未除,誤投芩、連、柴胡等藥。雖往來潮熱,大小便秘,五芩、承氣等方斷不可用,只重產輕邪,大補氣血,頻服生化湯。如形脫、汗脫、氣脫,加生脈散以防暈厥。
白話文:
參朮膏,用於治療長期瘧疾。
將白朮一斤用淘米水浸泡一夜後,烘乾並炒焙。人參一兩,用水六碗煎煮,熬成二碗,再用相同方法煎煮兩次,共計六碗,最後熬至一碗,即成參朮膏。
服用時,空腹用米湯兌半酒盅服用,也有人用陳酒兌服。
婦女懷孕前,如果患有傷寒或瘧疾,熱邪長時間不除,容易導致流產。流產後,熱邪更盛。這是因為熱邪損耗陰血,再加上產後失血,導致熱邪加重。治療時要謹慎,不要誤以為傷寒或瘧疾未除,而使用黃芩、黃連、柴胡等藥物。即使出現發熱、便秘等症狀,也不可以使用五苓散、承氣湯等方劑。治療重點應放在產後恢復,以大補氣血為主,經常服用生化湯。如果出現虛脫、出汗、氣虛等症狀,則要加上生脈散以防止昏厥。
蓋川芎味辛散邪,乾薑能除陰虛大熱,雖有便秘、煩渴等候,只多服生化湯,自然津液生而二便通矣。若執用寒劑,愈虛中氣,誤之甚也。
白話文:
川芎的味辛可以疏散邪氣,乾薑能夠消除陰虛引起的嚴重熱症,即使有便祕、口渴等情況,只要多服用生化湯,自然會使津液再生而二便順暢。但如果固執地使用寒涼的藥物,反而會加重中氣的虛弱,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3. 產後渴、小便不利
日用水、谷納諸胃,而脾肺則散至精之氣為津液,其氣通於心,受火色則化為血,下行膀胱而為小便;婦人產後失血,而又多汗,且勞倦傷脾,不能為胃行津液。是以生化之氣不運,滲泄之令不行,上無津液而有咽乾之患,下氣不和而有閉澀之若。治當助脾益肺,升舉氣血,則氣化流行,陰升陽降,自然津液足而小便利矣。
若認咽乾為火升,而用芩,連、梔、柏以降之;認便澀為水滯,而用五苓等方以通之,皆非也。
生津利水飲,人參,麥冬,黃耆,懷生,五味,當歸,葛根,升麻,甘草,茯苓
白話文:
人每天喝水、吃五穀,這些水谷進入胃,由脾臟和肺臟將精華氣散布全身,轉化為津液。津液運行到心臟,受到心臟的火氣作用,就轉化為血液,再往下行至膀胱,變成小便排出體外。
產後的婦女由於失血過多,又容易出汗,加上勞累損傷脾臟,導致脾臟無法運化津液。因此,身體生化氣血的功能失調,津液無法正常運行,從而出現咽喉乾燥、小便閉澀等症狀。
治療應該著重於健脾益肺,升舉氣血,使氣機運行通暢,陰陽平衡,這樣津液自然充足,小便也會順利排出。
如果把咽喉乾燥當成火氣上炎,用黃芩、黃連、梔子、柏樹皮等藥物來降火;或者把小便閉澀當成水液停滯,用五苓散等藥物來利水,都是錯誤的做法。
生津利水飲,由人參、麥冬、黃耆、懷生、五味子、當歸、葛根、升麻、甘草、茯苓組成,可以幫助健脾益肺,升舉氣血,從而改善津液不足、小便不利等症狀。
渴甚,以生脈散代茶,無用利水藥。
又治渴方
人參,麥冬,茯苓,天花粉,竹葉,小麥(一撮),大棗(二枚)
如大渴,加蘆根。痰,加竹瀝。禁用半夏。
白話文:
另外治療口渴的藥方
人參、麥冬、茯苓、天花粉、竹葉、小麥(一撮)、大棗(兩枚)。
4. 產後食傷
新產勞倦,脾胃俱傷,必須損膏梁、節厚味,食粥茹蔬,乃切務也。不善調攝之家,惟慮產婦之虛,本不思而強與,饜足而復傷,以致脾運稽遲,停食痞塞,反噯酸而惡食矣。治當健脾助胃,以溫補元氣;審傷何物,佐以消導。如神麯,麥芽以消面飯之傷,山楂、砂仁以消肉食之傷,茱萸,肉桂以消冷物之傷。
如此消補並行,無有不安。若不重產虛而專用消導,則反傷其氣,益增滿悶,甚至絕谷者有之。如塊痛未除,只以生化湯去桃仁,加消食藥。
白話文:
新產婦因生產勞累,脾胃受到損傷,必須減少精緻的食物,節制油膩厚重的口味,以清淡的粥和蔬菜為主食,這是十分重要的。一些不懂得調養的人,只顧著擔心產婦虛弱,不加思考就強迫產婦進食,讓她們吃得過飽,反而再次傷害了脾胃。如此一來,脾胃運化遲緩,食物停滯積聚,就會出現噯氣反酸、食慾不振的現象。
治療應當以健脾助胃為主,溫補元氣,同時要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藥物來幫助消導。比如,用神麴、麥芽來消除面食積滯,山楂、砂仁來消除肉食積滯,茱萸、肉桂來消除寒涼食物積滯。
這樣既能消食導滯,又能補益元氣,產婦就能恢復健康。如果只顧著消除產婦虛弱,一味地使用消導藥物,就會損害元氣,反而加重腹脹、滿悶,甚至出現拒食的情況。如果產婦仍然感到腹痛,可以用生化湯去掉桃仁,加入消食藥物來治療。
健脾生化湯,塊不痛用。
川芎(一錢),當歸,人參(各三錢),白朮(錢半),甘草(五分)
加消食藥。
長生活命丹,治誤服消導而絕谷者。
人參(名長生草,用二、三錢),飯鍋焦(名活命丹,研粉,五、六匙)
水二盅,煎參汁一盅,調鍋焦粉,漸漸服之,引開胃口(煎參不可藥罐,以胃氣虛,聞藥氣要嘔)。
白話文:
健脾生化湯,塊狀疼痛可用。川芎一錢,當歸、人參各三錢,白朮錢半,甘草五分,加消食藥。長生活命丹,用於誤服消導藥而絕食者。人參(又名長生草,用二、三錢),飯鍋焦(又名活命丹,研成粉末,五、六匙)。水二盅,煎人參汁一盅,調入鍋焦粉,慢慢服用,引開胃口(煎人參不可用藥罐,因為胃氣虛弱,聞到藥味會想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