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來是庵 輯

《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4)

1. 產後汗(附產後盜汗)

汗本亡陰。陰亡則陽亦隨之而亡,故曰:汗多亡陽。汗乃心之液,榮於內為濺血,發於外為汗。產婦失血之後,神虛不能鎮守其液,故濺然而出也。經曰:陽加於陰則發汗,陽偏勝也。汗多則形色俱脫,不須即加斂汗之劑,只宜健脾胃而散水穀之精幹肺,益榮衛而噓臟腑之血歸源,則神寧而汗自止矣。

雜症雖有自汗、盜汗之分,其當歸六黃湯不可治產後之盜汗也,宜加參生化湯,或補中益氣湯。若服參、耆而汗多不止,或出頭汗而不至腰足則危。又云:汗出兩手,拭不及者不治。產後汗出、氣喘等症,虛之極也,不受補者難治。

白話文:

汗液的產生本質上是陰液的損耗,陰液耗損,陽氣也會随之消失,所以說汗出太多會耗損陽氣。汗液是心臟的液體,在體內滋養身體叫做血液,向外發散則成為汗液。產婦生產後失血,導致精神虛弱,無法控制體液,所以汗液就容易流失。

經典記載:陽氣過於旺盛就會導致出汗,這是陽氣偏盛的表現。汗液過多會导致面色苍白、体质虚弱。不要急於使用收斂汗液的藥物,應該健脾胃,使水穀精華滋養肺部,补益氣血,使血液回歸臟腑,這樣精神就会安定,汗液也會自然止住。

雖然自汗、盜汗都屬於雜症,但[當歸六黃湯]不適合治療產後的盜汗。應該使用[加參生化湯],或是[補中益氣湯]。

如果服用人參、黃芪後汗液仍然不止,或者只出頭汗,而腰腿部位不出汗,則病情危重。又說:汗液從雙手流出,擦拭不及,則難以治療。產婦產後出汗、呼吸困難等症状,都是虛弱的極致表現,如果無法补益,則難以治療。

麻黃根湯,當歸,人參(各二錢),黃耆(錢半),白朮(無塊,方用),牡蠣(各二錢),甘草(炙),桂枝(各四分),麻黃根(一錢),浮麥(一撮)

虛脫,手足冷,加附子、乾薑炙,四分。渴,加麥冬一錢、五味子十粒,熟地二錢(血塊不痛,方可加入)。痰,加竹瀝、薑汁。小便不通,因汗多而亡津液也,毋用利水藥。寒熱往來,不可用柴胡。頭痛發熱,不可用麻黃、芩、柏,毋多用風藥。熱而多渴,禁用半夏、生薑。

白話文:

這是一個名為「麻黃根湯」的方劑,主要由當歸、人參、黃耆、白朮、牡蠣、甘草、桂枝、麻黃根和浮麥等中藥材組成。

根據患者的症狀,可以適當加減藥物:

  • 如果患者虛脫、手足冰冷,可以加附子、乾薑。
  • 如果患者口渴,可以加麥冬、五味子、熟地,但如果血塊不痛,則不宜添加熟地。
  • 如果患者有痰,可以加竹瀝和薑汁。
  • 如果患者小便不通,是因為出汗過多導致津液不足,切勿使用利水藥物。
  • 如果患者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不可使用柴胡。
  • 如果患者頭痛發熱,不可使用麻黃、黃芩、側柏,也不要過度使用風藥。
  • 如果患者發熱並且口渴,禁用半夏和生薑。

注意事項

  • 此方劑僅供參考,實際使用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 患者在服用中藥期間,應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勞累。

八味地黃丸,山茱萸,茯苓,山藥,澤瀉,丹皮,懷生,五味子,黃耆

又方,治產後盜汗。

人參,當歸(各二錢),麻黃根(錢半),懷熟(三錢),黃連(酒炒,四分),浮麥(一大攝)

白話文:

八味地黃丸,用山茱萸、茯苓、山藥、澤瀉、丹皮、懷生、五味子、黃耆等藥材製成。

另外,還有一個方子,用來治療產後盜汗:人參、當歸各二錢,麻黃根錢半,懷熟三錢,黃連(酒炒)四分,浮麥一大攝。

2. 產後發熱類傷寒

產後七日,內外發熱、頭痛、惡寒,類傷寒太陽症;發熱、頭痛、脅痛、類傷寒少陽症。不知二者,皆因氣血兩虛、陰陽不和而類外感者。治者慎勿用麻黃以治太陽症,勿用柴胡湯以治少陽症。蓋產婦失血之後而重發其汗則虛,虛之禍有不可勝言者。仲景云:亡血家不可汗。

丹溪云:產後不可發表。兩先生非謂產婦真無傷寒也,非謂柴胡、麻黃等湯真不對病也,誠恐後學輕產而發表耳。亡血禁汗,雖明知感冒風寒,不可發表,只生化湯中芎、姜亦能散之。

白話文:

產婦生產後七天內,出現內外發熱、頭痛、惡寒等症狀,類似傷寒太陽症;如果出現發熱、頭痛、脅痛,則類似傷寒少陽症。

原因分析

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產婦氣血兩虛、陰陽失調,導致類似外感。

治療注意事項

治療時要謹慎,不可用麻黃來治療太陽症,也不可用柴胡湯來治療少陽症。

原因

因為產婦失血後,如果再大量出汗,會加重虛弱,後果不堪設想。正如張仲景所言:失血的人不可出汗。

丹溪先生的看法

丹溪先生也說,產婦生產後不可發表。兩位先生並不是說產婦真的不會得傷寒,也不是說柴胡、麻黃等藥物完全無效,而是擔心後學者不懂得產婦的特殊情況,輕易使用發表藥物。

失血禁汗,生化湯的運用

雖然產婦失血後不可出汗,即使明知是感冒風寒,也不可發表,但生化湯中的川芎、生薑也能起到散寒的作用。

总结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产后七日内出现的类似伤寒症状的治疗原则,强调了产妇失血后不可出汗,不可轻易使用发表药物的道理。并指出,生化汤中的川芎、生薑可以起到散寒的作用,但也要谨慎使用。

加味生化湯,川芎(錢半),當歸(二錢),桃仁(十粒),乾薑(炙),甘草(炙),防風,羌活(各四分)

兩帖未安,加白芷八分、細辛五分。頭痛如破,加連須蔥頭五根。

白話文:

加味生化湯配方

主藥:

  • 川芎:半錢
  • 當歸:二錢
  • 桃仁:十粒
  • 乾薑:適量(炙)
  • 甘草:適量(炙)
  • 防風:四分
  • 羌活:四分

兩帖服用後症狀未見改善,可加:

  • 白芷:八分
  • 細辛:五分

若頭痛如裂,可加:

  • 連須蔥頭:五根

註:

  • 此處的“錢”和“分”是古代重量單位,現代使用克為單位。
  • 炙即是指用火烤制。
  • 藥方僅供參考,請遵醫囑服用。

3. 產後潮熱有汗、大便不通等症

產後潮熱有汗,大便不通,類傷寒陽明症:口燥、咽乾而渴,類傷寒少陰症;腹滿干大便秘,類傷寒太陰症。三者皆由勞倦傷脾而運化稽遲,氣血枯竭而腸液涸燥,乃虛症類實,當補之症也。治者不可妄用「三承氣」,以治類三阻之症。蓋亡血禁下,世有因妄下而反成臌脹者,豈勝後日之悔哉。

養正通幽湯,川芎,當歸,桃仁,麻仁,蓯蓉,甘草,陳皮

汗,加人參,黃耆、麻黃根。渴,加人參、麥冬。便實、腹滿、嗌乾,加枳殼、麥冬、人參。汗出、譫語、便實,宜養血安神,加棗仁、柏子仁、遠志、黃耆、人參。

以上三等大便不通之症,俱宜大料芎,歸以補血。

白話文:

產後潮熱有汗、大便不通,中醫診斷及治療方案

產婦生產後出現潮熱有汗、大便不通的症狀,診斷上屬於傷寒陽明、少陰、太陰三種證候的混合表現。

  • 類傷寒陽明症: 口燥、咽乾而渴。
  • 類傷寒少陰症: 口燥、咽乾而渴。
  • 類傷寒太陰症: 腹滿干大便秘。

這些症狀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後勞倦傷脾,導致脾胃運化功能遲緩,氣血枯竭,腸液乾燥,形成虛症類實的病理狀態。

治療方案:

  • 不可妄用「三承氣」: 三承氣是瀉下藥,不適用於虛症類實的病症,因為產婦失血,禁下。如果盲目使用瀉下藥,反而可能導致腹部脹滿,得不償失。
  • 養正通幽湯:
  • 基礎方: 川芎、當歸、桃仁、麻仁、蓯蓉、甘草、陳皮。
  • 加减法:
  • 汗出: 加人參、黃耆、麻黃根。
  • 口渴: 加人參、麥冬。
  • 便實、腹滿、嗌乾: 加枳殼、麥冬、人參。
  • 汗出、譫語、便實: 加棗仁、柏子仁、遠志、黃耆、人參。

此方以養血補氣為主,疏通腸道為輔,針對產後虛弱,氣血不足,腸胃不利的症狀,達到滋陰潤燥,通便化瘀的效果。

總結: 產後出現潮熱有汗、大便不通的症狀,應以補益為主,不可妄用瀉下藥。養正通幽湯可以根據不同症狀加减用藥,達到治療效果。

4. 產後大便久不通

產後大便日久不通,用芝麻一升研末,和米二合,煮粥食之,腸潤即通。

麻仁丸,產後去血過多,津液枯竭,不能傳送,大便秘結,宜多服生化湯,加麻仁丸以潤之。

麻仁,人參,枳殼,杏仁

研末,蜜丸,米飲下。

丹溪云:產後不可汗下,叔和以仲景治傷寒法,用承氣、小柴胡等方,欲退產後之熱,恐非至到可法之語。

《婦人良方》云:產後大便秘,若計其日期,飲食數多,即用藥通之,禍在反掌,必待腹滿覺脹,欲去不能者,乃結在直腸,宜用豬膽汁潤之。若日期雖久,飲食如常,腹中如故,亦只用補劑而已;若服苦寒以疏通之,反傷中氣,通而不止,或成痞滿,誤矣。

白話文:

產後便秘很久,可以將芝麻研磨成粉,和米一起煮粥吃,這樣腸道就會潤滑通暢。產後失血過多,津液枯竭,無法正常運行,導致便秘,應該多喝生化湯,再加麻仁丸潤滑腸道。麻仁、人參、枳殼、杏仁研磨成粉,做成蜜丸,用米湯送服。丹溪認為產後不能用汗法,叔和沿用仲景治傷寒的方子,使用承氣、小柴胡等方劑,想要退去產後的熱,這種做法並不妥當。婦人良方中提到,產後便秘,如果時間不長,飲食也正常,就用藥物通便,非常危險,一定要等到腹脹難忍,才可以用豬膽汁潤腸。如果時間長了,飲食正常,肚子也沒有什麼異樣,就只用補藥就行了。如果用苦寒藥物通便,反而會損傷中氣,通便後還止不住,甚至會形成痞滿,那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