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來是庵 輯

《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5)

1. 論墮胎

墮胎之症,皆因氣血不足。氣不足則胎無所榮,血不足則胎無所養,榮養失宜,猶枝枯而果落也。不寧唯是,婦人性偏恣欲,或縱口辛熱,暴傷衝任,亦致墮胎。醫者不明氣血虛實、熱冷之因,妄投芎、歸、膠、艾之劑,則墮胎之患永為定例,可勝言哉!治法只以安胎飲,按月隨症加減,而孕婦當自避忌,庶可保耳。至濟陰保靈丹、艾附丸是溫熱之藥,助火消陰之劑,凡安胎者,斷不可用。

千金保命方,杜仲(黏米飲浸過,炒,去絲,八兩),續斷(酒浸,三兩),山藥(六兩)

白話文:

墮胎的病症,都是因為氣血不足。氣不足,胎兒就沒有營養供應,血不足,胎兒就沒有養分滋養,營養失調,就像樹枝枯萎,果實掉落一樣。不僅如此,婦人的性情偏於放縱慾望,或者飲食辛辣燥熱,暴傷衝任脈,也會導致墮胎。醫生如果不明氣血虛實、寒熱的病因,就胡亂使用芎、歸、膠、艾等藥物,那麼墮胎的毛病就永遠治不好,真是令人感慨萬千!治療方法只要用「安胎飲」,依照每月不同的症狀加減藥量,而孕婦自己也要注意忌口,這樣才能保住胎兒。至於濟陰的「保靈丹」、「艾附丸」都是溫熱的藥物,助火消陰的藥劑,凡是安胎者,絕對不能服用。

《千金保命方》中記載,杜仲(用黏米水浸泡過,炒,去掉絲,八兩),續斷(用酒浸泡,三兩),山藥(六兩)。

糊為丸,米飲下。

十聖散,治婦人氣血兩虛,妊娠無所榮養,或有墮胎之患者。

人參,白朮,黃耆(炙),川芎,白芍,續斷(各一錢),熟地,當歸(各二錢),砂仁(四分)

按:小產重於正產,而人多輕忽,死於是者眾矣。治法與正產同。凡孕婦胎氣逼下,升舉即安,如落胎則損母矣,非正治也。因母病以動胎,但治母病,其胎自安矣。因胎動以致母病,但治胎則母自痊。

白話文:

將藥材製成丸狀,用米湯送服。

十聖散,用於治療婦女氣血兩虛、懷孕時缺乏營養,或有流產的患者。

藥方:

  • 人參、白朮、黃耆(炙)、川芎、白芍、續斷(各一錢)
  • 熟地、當歸(各二錢)
  • 砂仁(四分)

註解:

流產比順產更危險,但很多人輕忽,因此造成許多死亡案例。治療方法與順產相同。孕婦胎氣向下,需要向上提升才能安穩,如果流產就損害母親。這不是正統的治療方法。

如果因母親生病而導致胎兒不安,只需要治療母親的疾病,胎兒自然就會安穩。如果因胎兒不安而導致母親生病,只需要治療胎兒,母親自然就會康復。

2. 胎前調理

大抵後天之修短,本於先天之厚薄。故凡男女,脾胃壯而精血充,不但受妊而胎安,抑且生子而多壽,若脾胃弱而精血衰,則不但孕成數墮,且生子而不壽,非用藥扶之不可也。故老夫得壯婦,須寡欲以候經期;壯陽遇衰陰,必頻藥以全胎力,正為此耳。丹溪安胎飲方,專治元氣不足、胎氣不安等症,隨症加減,皆可按方取用。

初受胎有惡阻者,非因胃氣怯弱,則或中脘停痰。果出稟弱,本方酌量增入參橘飲;若系稟厚,再加竹瀝、薑汁。下血不止,名胎漏,胎漏宜涼,須兼用生、熟地;小便墜痛,名胎痛,胎痛宜溫,少加殼砂。跌僕動胎下血,膠、艾為佐;怒氣衝胎上逆,木香為使。小便淋瀝,乃子瀝之症,安榮湯治之固宜;小便出血,乃膀胱之熱,逍遙散療之則可。

白話文:

總的來說,後天身體的強弱,是由先天的禀賦決定的。所以無論男女,脾胃強健,精血充盈,不僅容易懷孕,而且胎兒穩定,生下的孩子也比較長壽。如果脾胃虛弱,精血衰敗,不僅容易流產,而且生下的孩子也不長壽,必須用藥物來調理。所以年老的丈夫遇到強壯的妻子,就需要節慾以配合妻子的經期;而身體強壯的男性遇到身體衰弱的女性,就必須頻繁用藥來增強懷孕的潛力,這都是為了這個道理。丹溪的安胎飲方專門治療元氣不足、胎氣不穩等症狀,根據不同的症狀可以適當加減藥物,都可以按照這個方子服用。

剛懷孕時出現妊娠嘔吐的,要么是胃氣虛弱,要么是中脘積聚了痰濕。如果本身體質虛弱,可以適當增加參橘飲的用量;如果是體質強健,可以再加竹瀝、薑汁。如果孕婦出現陰道出血不止,稱為胎漏,胎漏宜涼,需要同時使用生熟地;如果孕婦出現小便墜痛,稱為胎痛,胎痛宜溫,可以少量加入牡蠣殼。如果孕婦跌倒或者受到外力衝擊導致陰道出血,可以用膠、艾作為輔助藥物;如果孕婦因為生氣導致胎氣上逆,可以用木香作為使藥。如果孕婦小便淋漓不盡,這是胎兒的精氣外泄,可以用安榮湯來治療;如果孕婦小便帶血,這是膀胱有熱,可以用逍遙散來治療。

全生白朮散治遍身浮脹之子腫,竹葉茯苓湯治心驚膽怯之子煩。兩足浮腫,病名子氣,天仙藤散可醫,虛人偌加人參;項強筋搐,病名子癇,羚羊角散可療,痰盛再加竹瀝。小便淋閉,乃脾胃氣虛而胎壓尿胞也。法適探吐、升提,可服安胎飲。胎氣上攻,心腹脹滿。乃子懸之候,非紫蘇湯治之不可;便秘、胸滿,遍身作脹,乃胎水不利也,必鯉魚湯治之始安。柴胡、梅、連,療骨蒸之勞熱;當歸、六黃,治盜汗之虛煩。

白話文:

全生白朮散可用於治療全身浮腫的嬰兒腫脹。

竹葉茯苓湯可用於治療心驚膽怯、煩躁的嬰兒。

兩腳浮腫,稱為「子氣」,天仙藤散可以治療,虛弱者可以加人參。

項強筋搐,稱為「子癇」,羚羊角散可以治療,痰多者可以加竹瀝。

小便閉塞,是脾胃氣虛,導致胎兒壓迫膀胱所致。可以用探吐、升提之法治療,可以服用安胎飲。

胎氣上攻,心腹脹滿,是胎兒懸掛的徵兆,必須用紫蘇湯治療。

便秘、胸滿、全身脹滿,是胎水不利所致,必須用鯉魚湯治療才能安胎。

柴胡、梅、連,可以治療骨蒸發熱的勞熱;當歸、六黃,可以治療盜汗的虛煩。

孕在六月之前,其胎尚未轉運,茯苓性降,豈宜多用?黃耆肥胎,不可常加。香附能降氣定喘,虛人用之反害,砂仁可止嘔定痛,多則動血行胎。丹溪安胎飲方,以補為主,而佐以順氣、清涼之味,不易之方也。

安胎飲,治孕婦胎氣不安,或腹痛、腰痛,或飲食不羨等症。又治孕婦屢產,生子無氣,或生而不壽,或妊而數墮者,俱照前症,按月服之。

人參(二錢),當歸,白朮,熟地(同),川芎(八分),甘草(四分),紫蘇,陳皮(同),條芩(一錢)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孕婦在懷孕早期(六個月之前)的用藥注意事項。文中提到了四種常用藥材:茯苓、黃芪、香附、砂仁,並指出它們的適用人群和用量禁忌。

丹溪先生的安胎飲,是一個針對孕婦胎氣不安等症狀的經典配方,以補益為主,並兼顧順氣、清涼的作用。

最後列出了安胎飲的藥方,包括人參、當歸、白朮、熟地、川芎、甘草、紫蘇、陳皮、條芩等九味藥材。

加棗煎。如泄瀉,減熟地加蓮肉十粒、殼砂數分。如渴,加麥冬一錢。如驚悸,加棗仁、益智仁各一錢。如怒氣,磨木香三分。

加味大造丸,治婦人血弱,不能攝元,或成胎屢墮,或孕後虛熱、盜汗,少食,帶多等症。

紫河車,人參,山藥,當歸,熟地,天冬,麥冬,五味子,杜仲,牛膝(灑浸一宿,炒),黃柏(鹽水炒,泄瀉不用),蜜丸。

白話文:

加味大造丸 方劑說明

加味大造丸,主要用於治療婦女血虛、元氣不足,導致以下症狀:

  • 血虛不能攝元: 元氣虛弱,無法正常運作。
  • 成胎屢墮: 容易流產。
  • 孕後虛熱、盜汗: 懷孕後出現虛熱、盜汗。
  • 少食: 食慾不佳。
  • 帶多: 白帶過多。

煎煮方法:

  • 基本方: 以棗煎煮。
  • 症狀調整:
  • 泄瀉: 減少熟地,加入蓮肉十粒、殼砂少許。
  • 渴: 加入麥冬一錢。
  • 驚悸: 加入棗仁、益智仁各一錢。
  • 怒氣: 磨木香三分。

藥材組成:

  • 主要藥材: 紫河車、人參、山藥、當歸、熟地、天冬、麥冬、五味子、杜仲、牛膝、黃柏。
  • 特殊處理:
  • 牛膝:灑水浸泡一夜,再炒製。
  • 黃柏:鹽水炒製,若有泄瀉症狀則不需炒製。
  • 製丸: 以蜜丸製成。

一惡阻者,噁心阻其飲也,須用參橘飲。

參橘飲,治成孕兩、三月,惡阻嘔逆、惡食、頭眩、倦怠等症。

人參,橘紅,白朮,半夏,當歸,藿香(五分),甘草,砂仁(四分),加茹香(一分)

肥人加竹瀝四、五匙、薑汁二匙,水煎。

一子淋者,小便短澀,心煩意悶,乃膀胱、小腸虛熱也。虛則不能制水,熱則不能通利,故淋。心與小腸相表裡,故煩悶。亦有因房勞,內傷胞門,衝任虛者,宜八珍湯並腎氣丸。

白話文:

第一段: 惡阻是指懷孕後出現噁心想吐的情況,可以使用「參橘飲」來治療。 「參橘飲」適用於懷孕第二或第三個月時,出現噁心反胃、不想吃東西、頭暈疲倦等症狀的人。配方包括人參、橘皮、白朮、半夏、當歸、藿香、甘草和砂仁,再加上茹香。肥胖的人可以在藥方中加入四到五勺竹葉油和兩勺薑汁,用水煮沸服用。

第二段: 子淋是尿液排泄不暢且感到焦慮不安的一種情況,通常是因為膀胱和小腸虛弱而引起的。如果身體虛弱就無法控制水分,如果有熱就會影響排尿功能,所以會引起子淋。由於心臟和小腸互為表裡關係,因此也會產生焦躁不安的情緒。有些病例可能是因為性生活過度或者損傷了生殖器官,導致沖任脈虛弱,這種情況下應該同時服用「八珍湯」和「腎氣丸」。

子淋安榮丸,此手太陰,足太陽、少陰藥也。陳來章曰:虛熱宜補,故用人參。淋悶宜通,故用木通、燈心之滲。肺燥則天氣不降,而麥冬能清之;腎燥則地氣不升,細辛能潤之,血燥則溝讀不濡,當歸能滋之也。

人參,白朮,茯苓,麥冬,通草,燈心(一團)

有痰宜清肺,加黃芩。

一子腫者,兩目虛浮也。胎中挾濕,水與血搏,濕氣流溢,故令面目、肢體浮腫,亦名曰胎水。原因煩渴,引飲過多;或泄瀉損傷脾胃,脾虛則不能制水。五、六個月多有之,此屬足太陽、太陰也。水病當令上、下分消,蘇葉、陳皮,辛而能散,使水從毛竅而出;腹皮、苓皮,淡而能泄,使水從溺竅而出。水盛由於土衰,故用土木之甘溫,以扶脾土而提防之,不致氾濫也。

白話文:

此方藥屬於手太陰肺經、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陰腎經。陳來章說:虛熱需補,所以用人參。淋症悶痛需通,所以用木通、燈心來利水滲濕。肺燥則天氣不降,麥冬可以清熱潤燥;腎燥則地氣不升,細辛可以潤澤腎陰;血燥則血脈不暢,當歸可以滋養血脈。

藥方組成

人參、白朮、茯苓、麥冬、通草、燈心(一團)

一子腫者,兩目虛浮,為胎水之症。

胎中挾濕,水與血交搏,濕氣外溢,導致面目、肢體浮腫,也稱為胎水。原因可能是孕婦煩渴,飲水過多;或因腹瀉損傷脾胃,脾虛則不能運化水液。五、六個月時較常見,此屬足太陽膀胱經和手太陰肺經病症。水病應使水上下分消,蘇葉、陳皮辛溫發散,使水從毛孔排出;腹皮、苓皮淡滲利水,使水從大小便排出。水盛由於脾土虛弱,因此用甘溫的土木之藥,扶助脾土,防止水液泛濫。

全生白朮散,治孕婦面目虛浮、四肢有水氣。

土白朮,人參,當歸,川芎,蘇葉,甘草,大腹皮,陳皮,苓皮

一子煩者,心神悶亂也。心驚膽怯,受胎四、五個月,相火用事,或盛夏君火大行,俱能乘肺,以致煩躁,胎動不安。亦有停痰積飲滯於胸膈,致令煩躁。此必用太陰、少陰藥也。竹葉清煩,黃芩消熱,麥冬涼肺,茯苓寧心,人參補虛。妊娠心悶,固多虛也。

竹葉茯苓湯,此是治心肺虛熱也;或積痰於中,宜用二陳湯加白朮、枳殼。

白話文:

「全生白朮散」可以治療孕婦面容虛浮、四肢浮腫。方劑包括土白朮、人參、當歸、川芎、蘇葉、甘草、大腹皮、陳皮、苓皮。孕婦心煩的原因可能是心神不寧,心驚膽怯,懷孕四、五個月時相火旺盛,或是盛夏時君火過盛,都會影響肺部,導致煩躁、胎兒不安。也有可能是痰飲積聚在胸膈,導致煩躁。這時候需要用太陰、少陰藥物。竹葉清煩,黃芩消熱,麥冬涼肺,茯苓寧心,人參補虛。懷孕期間心悶,大多是因為虛弱。竹葉茯苓湯用來治療心肺虛熱,如果體內積痰,可以用二陳湯加入白朮、枳殼。

茯苓,條芩,麥冬,防風,人參,竹葉

一子氣者,兩足浮腫也。婦人衝任素受血風,因妊娠而足腫,喘煩妨食,甚則腳趾出黃水,病名子氣,非水也,此必用手足太陰藥也。天仙藤之苦溫,疏氣活血,能解血中之風氣。烏藥、香附、陳皮之辛溫,以行鬱氣。紫蘇、生薑之辛溫,以疏表氣。甘草之甘緩,以和正氣。加以木瓜,消除濕熱,利筋骨,調榮衛也。

天仙藤散,治足趾縫出水。

白話文:

茯苓、黃芩、麥冬、防風、人參、竹葉,這六味藥材用於治療一種叫做「子氣」的疾病。

「子氣」是指患者雙腳浮腫,婦女在懷孕期間由於衝任脈受血風影響,導致腳腫,呼吸急促,食慾不振,嚴重時腳趾還會流出黃水。這種病症並非單純的水腫,而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因此,治療時需要使用手足太陰經的藥物。

天仙藤味苦性溫,能夠疏通氣血,化解血中的風氣;烏藥、香附、陳皮辛溫,能夠行氣解郁;紫蘇、生薑辛溫,能夠疏解表面的氣機;甘草味甘性緩,能夠調節正氣;木瓜能夠消除濕熱,利筋骨,調和榮衛。

天仙藤散由以上藥材組成,可以治療腳趾縫流水的症狀。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洗淨,略炒),香附(炒),陳皮,甘草,烏藥,木瓜,紫蘇,姜皮

虛人,加人參、當歸、白朮。脾氣虛弱,宜補中益氣湯。

一子病者,目吊口噤也。陰主靜,陽主動,風陽邪也。諸風眩掉,皆屬肝木,故有搐溺、眩冒、反張之症。

羚羊角散,治孕婦口噤項強、手足攣搐、語言蹇澀、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真中風邪等症。若無痰,言語如常,又有血燥類風,不可概以中風治之。

羚羊角,川獨活,川芎,薏苡仁,棗仁,茯神(各一錢),防風(五分),當歸(二錢),杏仁(十粒),木香(二分),五加皮(八分),甘草(四分)

白話文:

準備天仙藤(就是青木香藤,洗淨稍微炒一下)、香附(炒)、陳皮、甘草、烏藥、木瓜、紫蘇、姜皮。虛弱的人,還要加人參、當歸、白朮。如果脾胃虛弱,就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

如果小孩突然出現眼球上翻、嘴巴緊閉的症狀,可能是中風了。因為陰主靜,陽主動,風是陽邪。所有風引起的頭暈眼花、身體不穩,都屬於肝木的範疇,所以會有抽搐、昏眩、反覆張口等症狀。

可以服用羚羊角散來治療孕婦出現嘴巴緊閉、脖子僵硬、手腳抽搐、說話含糊不清、痰液阻塞、昏迷不醒等症狀,以及中風引起的各種症狀。如果沒有痰,語言正常,而且是血燥引起的風,就不能一概而論地用中風的治療方法。

可以用羚羊角、川獨活、川芎、薏苡仁、棗仁、茯神(各一錢)、防風(五分)、當歸(二錢)、杏仁(十粒)、木香(二分)、五加皮(八分)、甘草(四分)來治療。

虛人,加人參一錢。有痰,加竹瀝、薑汁。脾弱,加白朮。蓋此足厥陰之藥也。羚羊之辛涼,以平膽火。防風、獨活之辛溫,以散風邪。茯苓、棗仁以寧神,當歸,川芎以活血,杏仁、木香以利氣,薏仁、甘草以調脾也。

一子懸者,心胸脹滿也。由下焦氣實,相火旺盛,舉胎而上,上逼心胸也。胎氣不和,湊上胸腹,腹滿頭痛,故名子懸。紫蘇湯宜之,此蓋手足太陰、厥陰藥也。陳來章曰:芎、歸、芍藥以和其血,蘇、橘、大腹以順其氣,氣順血和,則胎安矣。既利其氣,復以人參、甘草養其氣,順則順其邪逆之氣,養則養其沖和之氣也。

紫蘇湯,治孕婦胎沖腹痛,面不赤、舌不青者,子懸也。

白話文:

虛弱的人,可以加一錢人參。如果有痰,可以加竹瀝和薑汁。脾胃虛弱,可以加白朮。這些藥材都是足厥陰經的藥物。羚羊藥性辛涼,可以平息膽火。防風、獨活藥性辛溫,可以散除風邪。茯苓、棗仁可以安神,當歸、川芎可以活血,杏仁、木香可以利氣,薏仁、甘草可以調理脾胃。

如果孕婦感覺到心胸脹滿,像是有一顆東西懸著,這是因為下焦氣血阻塞,相火旺盛,向上衝擊心胸所致。胎氣不和,向上衝擊胸腹,導致腹脹頭痛,因此稱為子懸。紫蘇湯適合治療這種情況,因為它包含了手足太陰、厥陰經的藥材。陳來章說:川芎、當歸、芍藥可以調和血氣,紫蘇、橘皮、大腹皮可以順氣,氣順血和,胎兒才能安穩。既要利氣,還要用人參、甘草來滋養正氣,順氣是為了疏導邪氣,滋養是為了增強正氣。

紫蘇湯專門治療孕婦胎氣上衝導致腹痛,臉色不紅、舌頭不青的情況,這就是子懸。

紫蘇,人參,當歸,川芎,白芍(炒,各一錢),大腹皮(黑豆水浸,同),甘草(五分),陳皮(八分)

如孕婦坐草太早,心懷憂懼,累日不下者,乃氣結而血不行也,一服便產。

鯉魚湯,治胎水不利

白朮,茯苓,當歸,芍藥

先用鯉魚汁兩盞入藥,加姜七片,陳皮幾分,水煎服,脾胃弱,加人參。

加味安胎飲,治孕婦脾胃氣虛,而胎壓水胞,或臍腹作痛、小便淋瀝。

白話文:

紫蘇、人參、當歸、川芎、白芍(炒,各一錢)、大腹皮(黑豆水浸,同)、甘草(五分)、陳皮(八分),這些藥材一起使用。

如果孕婦過早坐月子,心裡憂慮害怕,連續好幾天都不能順利生產,就是因為氣血不通所導致的,服用這一味藥方就能順利生產。

鯉魚湯,用於治療孕婦胎水不利。

白朮、茯苓、當歸、芍藥,這些藥材一起使用。

先用兩盞鯉魚汁加入藥材,再加入七片薑、少許陳皮,用水煎服。如果脾胃虛弱,可以加入人參。

加味安胎飲,用於治療孕婦脾胃氣虛,導致胎水過多、胎兒壓迫膀胱,或者肚子和臍周疼痛、小便頻尿等症狀。

人參,白朮,陳皮,甘草,川芎,當歸,柴胡,升麻,半夏,生地

便秘,當歸,生地,黃耆,黃柏,黃芩,黃連盜汗,加人參、白朮。血不足,加棗仁。

加味逍遙散,治孕婦過食炙、爆等物,大小便帶血,宜清膀胱之火。

當歸(二錢),芍藥,茯苓,柴胡,丹皮,山梔(各一錢),白朮(錢半),炙草(五分)

一孕婦元氣壯實,受孕後尚有血來,無妨,乃血盛也。若腰腿不痠痛,不必眼藥。如過慮,可用安胎飲

一孕婦瘧疾,寒多熱少。

白話文:

人參、白朮、陳皮、甘草、川芎、當歸、柴胡、升麻、半夏、生地等藥材可以用來治療便秘。當歸、生地、黃耆、黃柏、黃芩、黃連可以用來治療盜汗,若體虛則加人參、白朮;若血虛則加棗仁。

加味逍遙散可以治療孕婦因過食炙、爆等物而引起的膀胱火旺,導致大小便帶血。

當歸、芍藥、茯苓、柴胡、丹皮、山梔、白朮、炙草可以用來治療孕婦膀胱火旺。

如果孕婦元氣充足,懷孕後仍有少量出血,不必擔心,這是血氣旺盛的表現。若腰腿不痠痛,也不必服用安胎藥。若過於擔心,可以用安胎飲。

如果孕婦患有瘧疾,以寒證為主,熱證較少。

半夏(七分),草果(三分),青皮(同),烏梅(一個),人參(一錢),白朮,當歸(各二錢),黃芩,蘇葉,甘草(各四分),藿香(五分)

一孕婦熱壅,心煩口渴。

人參,知母,麥冬,梔子(炒),甘草,條芩,犀角,天花粉

夏加竹瀝、薑、棗,水煎。

一孕婦患失血、口噤、項強、背直,類中風症。

人參,當歸,白朮,熟地,陳皮,甘草,條芩,天麻,麥冬,防風,荊芥

白話文:

孕婦熱盛,心煩口渴,可用半夏、草果、青皮、烏梅、人參、白朮、當歸、黃芩、蘇葉、甘草、藿香煎服。另可用人參、知母、麥冬、梔子、甘草、條芩、犀角、天花粉加竹瀝、薑、棗煎服。若孕婦失血、口噤、項強、背直,疑似中風,可用人參、當歸、白朮、熟地、陳皮、甘草、條芩、天麻、麥冬、防風、荊芥煎服。

一孕婦骨節疼痛,不急治則落胎。

安胎飲加葛根、石膏、升麻、前胡、青黛。如有痰,加竹瀝、薑汁。

一孕婦胎動不安,兼漏血,宜膠艾湯治之。

膠艾湯,當歸(五錢),芍藥(炒),地榆(炒,各一錢),熟地(八錢),川芎(二錢),阿膠(炒,三錢),艾葉(五分),甘草(四分)

白話文:

懷孕期間骨頭關節疼痛,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流产。建议服用安胎药,并加入葛根、石膏、升麻、前胡、青黛等药材。如果有痰,还可以加入竹沥和生姜汁。如果孕妇胎动不安,还伴随出血,则应服用胶艾汤治疗。胶艾汤的配方包括当归、炒芍药、炒地榆、熟地、川芎、炒阿胶、艾叶和甘草。

一孕婦熱病,嘔吐、胸中煩躁。

以膠艾湯加葛根、蘆根、梔子、知母、麥冬、人參、竹茹一丸,蔥白三寸。

白話文:

一位懷孕的女性得了發燒的疾病,伴有嘔吐和胸部不適。用膠艾湯加上葛根、蘆根、梔子、知母、麥冬、人參和竹茹各一份,再加上蔥白三英吋長的一段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