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來是庵 輯

《靈驗良方彙編》~

回本書目錄

1. 卷之上

2. 總論

男女異形而同體,飲食起居,寒暑痛癢,婦人與男子無異,惟胎產、崩淋、經帶有不同耳。大抵婦人鬱氣偏重,比男子似難調理,故曰莫治一婦人也。

蓋婦人衝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會海。苟能謹於調護,則衝任和平,氣血宣行,月水如期而孕。若脾胃虛弱,衝任虧損,則榮衛不足,月水不調,而難於子息。甚者帶下、崩淋,致有癥癖之患。縱或成孕,難免墮產之憂。

衝脈起於二陰之中,直衝上面至胸,為十二經脈之海;任主胞胎。婦人系胎於腎心,胞胎虛則風寒乘之,故不孕。腹痛曰疝,塊痛曰癥,聚散無常曰瘕,皆血病也。

脈之難明,古今所病也。至虛亦有盛候,大實亦有贏狀,疑似之間,便有死生之異。故凡欲診病者,當問病人從來氣稟盛衰、居處苦樂、所傷何物。若產後,須問坐草難易、飲食遲早、惡露多少、生子存亡。蓋傷形傷血之不同,補氣補血而有異。飲食失節宜調中,生子不存兼開鬱。

婦女尺脈盛而右手脈大,皆其常也。若有腎脈微澀,或左手關後尺內脈浮,或肝脈沉而急,或尺脈滑而繼續不勻,皆經閉不調之候也。

婦人之脈,三部浮滑,而別無它病不行經者,孕也。又尺數而旺者亦然。左尺洪大為男,右尺洪大為女(一曰右尺沉實為女)。

凡女子天癸未至之時,屬少陰;既行,屬厥陰;已絕,屬太陰。故胎產之病,皆從厥陰。

婦人寸、關脈皆調而尺脈絕不至者,或來而斷續者,皆主月水不利。常患小腹以至腰痛、氣滯,上攻胸臆也。

婦人崩漏血下,脈來急數者死,遲緩者生。

婦人癥瘕積聚,脈來弦急者生,虛微者死。

胎前六、七個月,脈來實大、牢強者生,沉細者死。

白話文:

[總論]

男人和女人在外形上有差異但身體構造基本相同,對於飲食作息、冷熱疼痛的感受,女性和男性並無不同,只是在懷孕生產、月經過多或過少、以及月經週期等問題上有所區別。大體來說,女性的情緒抑鬱問題較男性嚴重,因此調理起來似乎更為困難,所以有說法稱「不要去治療一個女人」。

女性的衝脈和任脈是十二條經絡的匯聚點。如果能夠妥善調養保護,衝脈和任脈就會保持平和,氣血運行順暢,月經週期正常,容易懷孕。然而,如果脾胃功能虛弱,衝脈和任脈受到損傷,那麼身體的營養和防禦能力就會下降,月經週期紊亂,導致難以懷孕。嚴重的話,可能會出現白帶異常、月經過多或過少等問題,甚至引發腫瘤等疾病。即使成功懷孕,也可能面臨流產的風險。

衝脈起源於兩腿間,直通到胸部,是十二條經脈的匯聚點;任脈主要負責胎兒的成長。女性的胎兒由腎臟和心臟共同支持,如果子宮虛弱,就容易受風寒影響,導致無法懷孕。腹部疼痛被稱為疝,腹部有硬塊且疼痛被稱為癥,聚集和散開沒有定規的被稱為瘕,這些都是血液循環不暢的問題。

脈搏的判斷自古以來就是一件難事。極度虛弱的人也可能出現脈搏強勁的現象,而極度強壯的人也可能出現脈搏虛弱的現象,在這種似是而非的情況下,可能就意味著生死之別。因此,醫生在診斷病情時,應詳細詢問患者的體質、生活環境、受傷情況等。如果患者是產後,還需詢問分娩是否順利、飲食恢復時間、惡露量、新生兒是否存活等。因為傷及形體和傷及血液的處理方式不同,補充氣力和補血的方式也有所區別。飲食失調應調整中焦,如果新生兒不幸夭折,還需開導患者。

女性的下肢脈搏通常比較強,右手脈搏相對較大,這都是正常的。但如果腎脈微弱且帶有澀感,或者左手手腕後方的下肢脈搏浮動,或者肝脈沉且緊,或者下肢脈搏滑且不均勻,這些都是月經不調的徵兆。

女性的三部脈搏浮滑,而且沒有其他疾病,但月經卻沒有來,那可能是懷孕了。此外,下肢脈搏快速且旺盛也是懷孕的跡象。左下肢脈搏洪大表示懷的是男孩,右下肢脈搏洪大表示懷的是女孩。

女性在青春期前屬於少陰,進入青春期後屬於厥陰,更年期後屬於太陰。因此,懷孕生產的相關問題都與厥陰有關。

女性的寸、關脈搏正常,但下肢脈搏完全消失,或者時斷時續,都表示月經週期不正常。這通常伴隨著小腹到腰部的疼痛,以及胸悶等症狀。

女性大量出血,脈搏急促,表示生命垂危;脈搏緩慢表示尚有生存機會。

女性患有癥瘕積聚等疾病,脈搏弦急表示病情穩定;脈搏虛微表示病情危急。

懷孕六、七個月的女性,脈搏實大且堅固,表示胎兒健康;脈搏沉細表示胎兒危急。

3. 論經血

經,常候也;血者,水穀之精氣也。飲食入胃,精氣輸之於脾,脾氣上歸之於肺,調和五臟、灑陳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女子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脈屬衝任,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也。太過、不及,俱為不調。

行經之際,最宜謹護,一有鬱抑,宿血必停。走於腰脅,注於腿膝,遇新血繫縛則疼痛不已。散於四肢則麻木不仁,入於血室則寒熱不定,或怔忡而眩暈,或煩悶而狂言,或湧上出,或歸大腸,諸病雜出矣。如先期而至者,血之熱也。後期而至者,血虛也。將行作痛者,氣滯也。

行後作痛者,血虛也。紫者為風,黑者為熱,淡者多痰,如煙塵水者血不足也。大要不出肝脾兩經,肝藏血,脾統血,恚怒傷肝,勞役傷脾,經水所由病也。

臨經之際,切不可用苦寒、辛散之劑。

逍遙散,治脾經血熱,或往來潮熱等症。

當歸(五錢),芍藥,茯苓,白朮(各一錢),柴胡(八分),甘草(六分)

加丹皮、陳皮、梔子即加味逍遙散,治血熱發熱,或潮熱、晡熱、自汗、頭痛、口乾、腹癰,或水道澀痛等症。

歸脾湯,治脾經鬱火,或失血,盜汗,或驚悸怔忡,或肢體作痛等症。

人參,白朮,黃耆,茯苓,當歸,遠志,龍眼,棗仁,木香,甘草

加柴胡、山梔即加味歸脾湯,治失血過多、發熱有汗,或怔忡驚悸、妄言妄見、睡臥不安等症。

小柴胡湯,治怒火傷肝等症,或發熱,或結核腫痛,或晡熱。

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

加丹皮、梔子即加味小柴胡湯。

加味四物湯,治血分有熱等症。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柴胡,梔子,丹皮

補中益氣湯,治元氣虛損,惡寒發熱、倦怠少食、煩渴等症。

黃耆(二錢),甘草(五分),陳皮(七分),柴胡(三分),升麻同白朮(一錢),當歸(二錢)

薑、棗、人參煎服。

人參養榮湯,治脾經血虛,兼治潰瘍寒熱、少食短氣。

人參,白朮,陳皮,黃耆,當歸,白芍,甘草,茯苓,熟地,遠志,肉掛,五味,姜,棗

六味地黃湯,此壯水制火之良劑,治腎虛發熱作渴、小便淋秘、痰壅失音、咳嗽吐血、眩暈、眼花耳聾,咽口瘡、自汗盜汗、便血。幾肝經不足之症,尤當用之,蓋水能生木故也。此水泛為痰之聖藥,血虛而熱之神劑電。

熟地(八兩),萸肉(四兩),山藥(同)茯苓(三兩),丹皮,澤瀉(同)

加肉桂能補腎,引火歸源。加附子即「八味」,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至腎胃虛寒而患流注等症。《經》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此方也。再加當歸、生地,五味子即腎氣丸,治熱渴、月經不調等症(附子用童便浸數日,火煨透,切開無白星為度)。

桂枝桃仁湯,治氣血鬱滯、經水不行、腸中作痛,漸積成塊,臍下如覆缽。

桂子,生地(各二錢),芍藥(一錢),桃仁(七粒),甘草(七分)

溫經湯,治風冷客於血室,以致凝結作痛,其脈沉緊。

當歸,川芎,桂心,蓬朮,芍藥,丹皮,牛膝,人參,甘草

交加丸,治經水不調、血塊氣痞、肚腹腫痛。

生地(一斤),川芎(一兩),延胡(同),當歸(二兩),芍藥(一兩),木香(五錢),沒藥(一兩),香甜(四兩,醋煮),老薑(一斤)

生地、老薑各搗汁,以薑汁浸生地,以生地汁浸姜渣,汁盡為度。同諸藥為末,米醋糊為丸,空心,薑湯下。

八珍湯,治氣血虛弱、脾胃虧損、惡寒發熱、煩躁作渴等症。其湯即「四物」合「四君子」。

一婦人行經,色淡如黃漿,心腹嘈雜汪洋,此脾胃濕痰故也。以「二陳」合「四物」加細辛、蒼朮,數服而愈。

一婦人經事欲行,臍腹絞痛,臨行血澀。以四物加延胡、檳榔、香附、青皮,數服而愈。

一行經後小腹作痛,此氣血俱虛也。用八珍湯加砂仁、延胡,數服而愈。

一經水下如黑豆汁,此絡中風熱也。以「四物加黃芩、川連、荊芥穗、蔓荊子,數服血清色轉。

一行經時著惱,瘀血作痛。以「四物」加桃仁,紅花、延胡、莪朮、青皮,數服血通而愈。若以氣治而用香燥止痛之劑,非也。

一經水適來適斷,寒熱往來。以小柴胡湯二服,寒熱即止。後以「四物」調理而安。

一少婦行經時,因飲食多汗,用冷水抹身,即得傷寒似瘧,譫語狂亂。醫投雙解散,汗如雨,反如風狀,脈弦而大。不知此症因冷水外閉其汗,內阻其血,邪熱入血室,經血未盡、血得邪熱,乍靜乍亂、寒熱譫語,掉眩類風。用玉燭散下之,譫語即定,次以四物、小柴胡湯而愈。

一婦人氣盛血少、火旺痰多,因事不遂意,得怔忡之患,心惕然而驚,時發時止。每服鎮心金石之藥,愈不安,左手脈弦而大,右手浮滑不勻,此是血少火旺,氣盛痰多故也。須用溫膽湯加蘇子、海粉,數服而安。後用安神丸全愈。

一經水過時,行後復行,面色痿黃。身倦無力。用「四物」加荊芥、續斷(炒)、乾薑、炙草而愈。

一錯經妄行,上出於口鼻者,火載血上,氣之逆也,當治以滋陰降火、順氣調經。此症脈必芤澀,久則成癆,宜用「四物」加丹皮、犀角、阿膠、茯苓、黃耆、梔子、麥冬之類。

一經水先期而來者,血虛有熱也。治當補血清熱,「四物,加黃芩、黃連、知母、黃柏、阿膠、甘草之類。

一經水過期不來作痛者,血虛有寒也。治當溫經養血,宜「四物」加桃仁、紅花、香附、肉桂、莪朮、木通之類。

一經水將來作痛者,血實氣滯也。治當行經順氣,「四物」加香附、桃仁、延胡、丹皮、紅花、莪朮、黃連之類。

一經水久不行發腫者,瘀血滲入脾經也,治當活血、健脾、行氣,「四物」加桃仁、紅花、丹皮、肉桂、厚朴、木香、牛膝、乾薑、玄胡、香附之類。

一若脾胃無虧,暴怒氣逆,或生冷所傷,陰血凝滯,月水不通者,宜用通經丸。若脾胃虛弱,不能自生血者,宜用「六君子」。若脾火內郁,損耗其血者,宜用歸脾湯。若肝脾虛熱,氣血受傷,而經水不通者,宜加味逍遙散。若脾胃虛寒,陰血不足,氣逆發熱,月經不調,至胎氣不成者,宜用艾葉丸。

若肝腎虧損,陰虛發熱,月經不調,或崩漏帶下,或便血吐衄,小便淋瀝,或晡熱內熱,寒熱往來,或盜汗自汗,不對發熱,宜用六味丸。若兼氣不足,飲食不思,佐以「六君子」。若脾經血燥發熱,月經不調,宜用四物湯。若脾經虛熱,為肝經怒火所致,宜「四君子」,佐以加味逍遙散。

若脾經氣虛血弱,兼晡熱內熱者,宜八珍湯加柴胡、丹皮。若元氣下陷而致有諸症,又宜補中益氣湯。

一胎動不安,元氣無虧者,宜用參蘇飲。若脾氣虛弱,宜用「六君子」加紫蘇。鬱結傷脾,宜「四君子」加柴胡、梔子、蘇梗。若鬱怒傷肝脾者,宜「六君子」加柴胡、梔子、枳殼。

一達生散,厚味安逸者宜用,芻蕘勞役者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