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驗良方彙編》~ 續編 (1)
續編 (1)
1. 續編
同志君子惠示良方,不敢自私,謹為續入。
孫真人五汁膏,治老年痰火神效。
蔗汁,梨汁,藕汁,蘿蔔汁(各一碗),薑汁(半碗)
上五味共煎成膏,加白蜜三兩再煎片時,加川貝母一兩、薄荷葉三錢,俱研為極細末,拌入膏中,磁器收藏,勿令出氣,服時用白沸湯調下。火重者,薑汁可再減半。畏寒者,薑汁增至一碗。
透頂神功散,治楊梅毒瘡,初起已結毒者,服此藥七、八日即愈;未結毒者,服此藥半月即從手、足心發出痘瘡數粒,兩、三日乾淨,永無後患。
白話文:
以下是繁體中文版本: 「同志君子惠示良方,不敢自私,謹為續入」的意思是:有志一同的人們提供了好的處方,我不敢獨享,因此謹慎地把它加入到這裡。「孫真人五汁膏 ,治老年痰火神效」是指這是一種能夠有效治療老年人因痰和熱所引起的疾病的處方。它包含了甘蔗汁、雪梨汁、蓮藕汁、胡蘿蔔汁以及薑汁等五種成分,這些成分一起煮成膏狀物質,再加上一些蜂蜜和川貝母粉、薄荷葉粉末,攪拌均勻後放入瓷器保存,服用時可以用開水沖泡。如果火氣較大,可以減少一半的薑汁量;如果是怕冷的人,則可以把薑汁增加至一碗。「透頂神功散 ,治楊梅毒瘡」是指這種處方可有效地治療梅毒病變,對於已經形成毒素的情況,在服用七天或八天之後就可以痊癒;而對於尚未形成毒素的情況,在服用半個月左右就會在手掌和腳底出現幾個小痘痘,過了兩三天就完全消失,再也沒有後顧之憂。
鹿茸(蜜炙,一錢),穿山甲(蛤粉炒成珠,一錢),貝母(四錢),白芷(四錢),殭蠶(三錢),大黃(先用五錢同前藥煎熟,再加五錢,只煎一、二滾)
上藥七味用好酒二大碗、水二大碗,煎至二小碗,去渣,露一宿,後加乳香(去油)一錢、沒藥(用箬葉焙乾)一錢、麝香一分,三味攪勻溫服。俟大便二、三次,其毒即盡(其大便處須於空地掘坑,便後即用土掩之,恐他人聞此毒氣而受害也)。
白話文:
這是一道古方:鹿茸(蜂蜜炮製,約 3 克)、穿山甲(蛤蜊粉烤成球狀,約 3 克)、貝母(約 15 克)、白芷(約 15 克)、僵蠶(約 10 克)、大黃(先用 8 克和前面的草藥一起煮到熟透,然後再加上 8 克,只需煮一或兩次沸騰)。以上七種草藥用兩杯好的白酒和兩杯水來烹調,直到剩下一杯半左右時去掉渣滓,放在外面一夜,最後加入乳香(去除油脂)約 3 克、沒有藥(使用竹葉烘乾)約 3 克、麝香約 1.5 克,把這三種混合物均勻地服用。等到排泄兩到三次之後,毒素就會完全排出。(在排泄的地方必須挖一個洞,在排泄完畢後立即覆蓋土壤,以免其他人吸入這種有毒氣體並受到傷害。)
治腸風下血神效方,六味地黃丸加地榆、槐角、當歸各一錢,白芍七分,水煎服。
治刀瘡方,風化石灰二斤、韭菜一斤,拌勻搗爛,曬乾研末,用之神效。
八仙丹,治暑天沙肚痛及腹松等症。
紫蘇,菁蒿,薄荷,大蒜子,生薑,青梅(並取自然汁,等盅),甘草(一兩),滑石(六兩,並研極細末)
白話文:
【腸風下血神效方】,配方為六味地黃丸加地榆、槐角、當歸各一錢,白芍七分,請用水煎後服用。
【治刀瘡方】,使用風化石灰二斤、韭菜一斤,混合均勻後搗碎,曬乾研磨成粉,這種方法對刀傷有神奇療效。
【八仙丹】,適用於暑天的腹部疼痛和腹瀉等症狀。
配方包括:紫蘇、菁蒿、薄荷、大蒜、生薑、青梅(請取出其自然汁液,按比例混合)、甘草(一兩)、滑石(六兩,研磨至極細粉末)
以前六汁浸丸如蠶豆大,每服二,三丸,冷茶送下(可先嚼碎)。此丹須於端午日或夏至日辦之,用銀黃或硃砂為衣尤佳,每歲辦送最善。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泥狀,製成像蠶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兩到三個丸子,可以用冷水泡一下再吞下去。這款丹藥最好在端午節或者夏至的時候製作,如果能夠使用銀黃或者是硃砂作為外層包裹物就更好了。每年都要準備一些這種丹藥是最好的選擇。
2. 衛生歌
天地之間人為貴,頭象大兮足象地,父母遺體宜保之,箕疇五福壽為最。衛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井大醉,三者若還有一焉,須防損失真元氣。欲求長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還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還延命。貪欲無窮亡卻精,用心不已走元神,勞神散盡中和氣,更復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費費則竭,形若太勞勞則歇,神若太傷傷則虛,氣若太損損則絕。世人慾識衛生道,喜怒有常嗔怒少,悲哀無熱思慮除,因事莫驚生煩惱。春噓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腎寧,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喜卻熱難停。發宜多梳氣宜煉,齒宜頻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崑崙,雙手揩摩常在面。
白話文:
天地之間,人為尊貴,頭部象徵大,腳部象徵地,應當珍惜並保護父母遺留的身體。五福中最重要的是壽命。保持健康有三個關鍵點:避免過度的憤怒、慾望和酗酒。如果仍然有其中任何一點,會損耗身體的真氣。
為了追求長壽,首先要控制性慾,讓熱力不外洩,神靈自然安定。如同木頭除去熱火仍可保存,人只要能控制性慾,就能延長生命。
無止境的貪婪會耗盡精氣,不斷用功會使精神疲憊,過度勞累會消耗身體的中和之氣,那麼又如何能保護身體呢?
心神過度使用會枯竭,形體過度勞動會疲倦,神靈受傷會虛弱,氣血過度損失會終止。人們想要瞭解維護健康的道理,應當保持情緒平和,減少喜怒,消除憂愁和思慮,避免因事情而驚慌生出煩惱。
春天時嘔氣以明亮雙眼,夏天時呵氣以調節心臟,秋天時呌氣以養肺,冬天時吹氣以養腎,四季中呼氣以消化食物,三焦處於喜悅之中以避免熱浪難耐。
頭髮應當經常梳理,氣息應當鍛煉,齒齒應當頻繁叩擊,津液應當吞嚥。如果希望長久存活,應該修煉崑崙山,雙手擦拭按摩臉部,使其經常保持清潔。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要增辛聊減苦,秋辛可省但加酸,季月少鹽略戒甘,自然五臟保平安。若能全減身康健,滋味過多無病難。春寒宜放綿衣薄,夏月汗多宜換著,秋冬衣冷漸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藥。惟有夏月難調理,內有伏陰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兔致秋來生瘧痢。
心旺腎衰切宜忌,君子之人守齋戒,常令充實勿空虛,日食須當去油膩。大飽傷神肌傷胃,大渴傷血多傷氣,飢餐渴飲莫失過,免致膨亨損心肺。醉後強飲飽強食,未有此生不生疾,人資飲食以養生,去其甚者將安逸,食後徐行百步多,手摩臍腹食消磨。夜半靈臺濯清水,丹田濁氣切須呵。
白話文:
春天應該少吃酸味食物而多吃甜味食物;冬天應該吃苦味食物而不是鹹味食物;夏天應該增加辛辣味道並減少苦味;秋天可以節制辛辣口味但是要增加酸味;每個季度都應少吃鹽和糖,這樣可以使五臟保持平靜健康。如果能夠完全避免這些東西,身體就會更加健康。春季寒冷時應該穿得輕便一些,夏季出汗較多時應該更換衣服,秋季和冬季的衣服隨著天氣變冷逐漸添加,不要等到生病了再服用藥物。只有在夏季很難調整,因為內部存在潛藏的陰性能量,所以應該避免食用冰冷的食物如西瓜、桃子等,以免到秋天引發瘧疾或拉肚子。 心臟旺盛而腎功能衰退的人必須謹慎,人們應該遵守清潔的生活方式,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活力而不會感到空虛,每天進食時最好去除油脂和肥肉。吃得太多會傷害精神和肌肉,口渴時喝太多的水也會傷害氣息,餓的時候適量地進食,渴的時候適量地喝水,不要失去平衡,以免對心肺造成損害。酒後強迫自己喝酒或者暴飲暴食,沒有哪個人生病不是這樣的,人類依靠飲食來維持生命,去掉那些太過分的事情才能得到舒適感。飯後慢慢地走一百步以上,用手按摩腹部有助於消化。晚上清洗乾淨身心,消除丹田中的污垢。
飲酒可以陶性情,太飲過多防有病。肺為華蓋倘受傷,咳嗽勞神能損命。慎勿將鹽去點茶,分明引賊入人家。下焦虛冷令人瘦,傷腎傷脾防病加。坐臥切防風入腦,腦內入風人不壽,更兼醉飽臥風中,風才一入成災咎。雁有序兮大有義,黑鯉朝北知臣禮,人無禮義反食之,天地水官俱不喜。
養體須當節五辛,五辛不節善傷身。莫教引動虛陽發,精竭容枯疾痛縈。不問在家並在外,若遇迅雷風雨至,急須端肅敬天威,淨幾焚香宜少避。恩愛牽纏不自由,利名牽絆幾時休,放寬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頭。頂天立地非容易,飽食暖衣寧不愧,思量無以報洪恩,早晚焚香謝天地。
白話文:
喝酒可以讓心情愉快,但是喝太多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如果肺部受到傷害,可能會引起咳嗽、疲倦甚至危及生命。不要用鹽來泡茶,這就像把小偷引入家中一樣危險。如果下半身虛弱寒冷,可能導致消瘦和疾病加重。要小心避免被風吹到腦袋裡,因為一旦風進入腦袋就可能影響健康,尤其是在喝醉或吃得太飽的情況下躺在風口上更是危險。雁羣之間很有秩序也很講究道義,而黑色的鱒魚知道向北方行禮,但人類卻不懂得尊重自然界的規律反而食用這些動物,這樣做不僅得不到大自然的支持,還會惹怒天地水官。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應該控制自己的口味,少吃辛辣食物,否則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無論是在家還是出門在外,在遇到打雷下雨等惡劣天氣時,應立即端正態度尊敬上天的力量,清潔桌面燃燒香火進行祈禱。感情上的糾葛讓人無法自拔,追求名利也沒有止境,稍微放鬆一下自己就是一種幸福,以免在中年時早早出現白髮。能夠活著已經不容易了,吃得飽穿得暖也不能忘記感恩,思考如何回饋這個世界,每天都要向上天感謝大地。
長生不老事如何,胸中平兮積善多。惜氣惜身兼惜命,請君熟玩衛生歌。
蕭山桃源汪元字錄
白話文:
想要長生不死該怎麼做呢?要心胸平和、常常做好事。珍惜自己的氣息、身體和生命,請仔細品味這首保健歌謠。 (此為清代藥師蕭山桃源所寫的一段詩詞,描述了保持健康的方法和態度。)
3. 《心經本義》約參
蕭山孔迥亭原注
般若(般般若是,皆也)波羅(如波之清、如羅之張,天也)蜜多(無物不有,無時不然,理也)心經(人心常道,皆天理也)觀(洞覺)自在(在己不在人)菩薩(釋稱君子,作者隱釋,故云),行(躬行)深(深造)般若波羅蜜多時(功至皆天理時),照(昭著)見(發見)五蘊(五內)皆空(私欲淨盡),度(超脫)一切苦厄(私欲累心,無非苦厄,能皆天理,超脫一切。此段作經大旨)。
舍利子(無欲之人),色不異空(不滯於有),空不異色(不淪於無),色即是空(費而隱也),空即是色(微之顯也),受(取受)想(思想)行(行事)識(識見),亦復如是(一以貫之。此段言心之用)。舍利子,是諸法空相(喜、怒,哀、樂之未發),不生不滅(無形無影),不垢不淨(無非無是),不增不減(無過無不及。此段言心之體)。
白話文:
般若(智慧,涵蓋一切)波羅(如清流,如網羅,代表宇宙的規則)蜜多(一切存在皆具備,時時如此,代表自然的原則)心經(人心遵循常道,皆為宇宙原則)觀(洞察)自在(自主而非被外在所左右)菩薩(佛家稱君子,這裡隱含佛家思想,因此這樣稱呼),在深研般若波羅蜜多時(當智慧達到宇宙原則的程度),能明確見到五蘊(五種心理與生理現象)都是空的(私慾淨盡,代表精神上的自由),從而超越一切痛苦困擾(私慾影響心靈,皆可視為痛苦,當遵循宇宙原則時,能超越一切)。
舍利子(指無欲之人),認為色相並非真正存在(不被有形所侷限),空並非完全不存在(不被無形所淹沒),色相實際上就是空(看似有形但其實隱藏著無形);空實際上就是色相(看似無形但其實呈現出有形)。感受、想法、行動、識見,皆是如此(貫穿其中,說明心的功能)。舍利子,對於各種現象,都認同其為空的本質(喜怒哀樂等情緒未發時,就已具備空的特性),它既不生也不滅(沒有形狀和影子),既不變髒也不變潔(沒有絕對的對錯),既不增加也不減少(不過度或不足,說明心的本質)。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寂然不動,二句存養),無眼、耳、鼻、舌、身、意(不為氣稟所拘),無色、聲、香、味、觸法(不為物欲所蔽,二句省察),無眼界(不為眼、耳等所域也,獨言眼者,省文,抑諸緣多從眼起,此省察之深),乃至無意識界(不自知其所以然也,此存養之密)。
無無明(無不明也),亦無無明盡(無不盡明也,二句知之至),乃至無老死(不知老之將至,修身以候死),亦無老死盡(加倍言之,二句,行之盡)。無苦集滅道(慎無苦求彙集寂滅之道),無知(無知之人),亦無得(無得於心),以無所得故(滅道無得於天道也。四句勉眾人戒異說。
白話文:
因此,在空性之中沒有形相、感受、思想和行為以及意識(保持安靜不移動,這兩句都是在強調修養身心),沒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體和意志力(不受氣質影響),沒有顏色、聲音、味道、香味、接觸事物的方法(不會被外在慾望矇蔽,這兩句都在提醒要自我檢視),沒有視覺感知能力(不受眼睛、耳朵等因素限制,只提到眼睛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為了簡潔,二是因為大多數因素都與眼睛有關,這是對自我檢查的一種深入探討),甚至到達了無法理解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的境界(不能明白自己的原因,這裡是在強調修養的重要性)。
沒有愚昧(不存在不明白的情況),也沒有完全消除愚昧(不存在不清楚的情況,這兩句都在表達知識達到極致的意思),甚至到了不知道年老死亡的程度(不知道老年即將來臨,通過修身等待死亡),也不知道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再次重申這個觀點,這兩句都在表達實踐的重要性)。不要追求痛苦、聚集、寂靜和平息的道路(謹慎地不要去尋找這些道路),也不要獲得任何知識(對於那些一無所知的人來說),更不用提得到什麼(心中沒有得到任何東西),因為我們並沒有得到任何東西(平息道路上沒有得到天道的教誨)。這四句話鼓勵大家警惕不同的學派或理論。
凡十六個「無」字,一氣貫注,其中靜存動察、致知力行、先後淺深、警戒勸勉,無所不包,真化工也,功夫全在此段)。菩提薩(即菩薩)捶(鑄金之器,象形惟肖,以心印心,有模範也)依(不違之謂)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窒礙(無所執滯)無窒礙,故無有恐怖(自無憂懼)、遠《道不遠人人自遠之)離(道不可離,人自離之)顛倒(反復錯亂)夢想(癡心妄想)。究竟涅槃(漆皂之器,黑暗之象,言終生不明也。
君子不敢遠離,反言以明之。此段言君子之學)。三世諸佛(三代聖人),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語辭)耨(指地)多羅(指天)三藐(指人與天地參,藐然中處)三菩提(即三世諸佛,聖人依乎天理,故得與天地參,而為成位乎中之聖人,此段言聖人之德,兩段與前舍利子兩段文體相配)。
白話文:
這段文字包含十六個「無」字,貫穿一氣,內含靜觀動察、知識實踐、順序深度、警醒鼓勵等元素,涵蓋全面,堪稱精妙的工藝,其核心功夫在此段落。「菩提薩」比喻為鑄金工具,象徵心印心,具備模範作用。「依」代表不違背原則。通過「般若波羅蜜多」,心無阻塞,因此不會產生恐懼。遠離道途的歧途和夢想的幻覺,最終達到涅槃的境界,象徵終生未明悟真理。君子不敢遠離,並以此來說明君子的學問。「三世諸佛」指的是歷代聖人,他們依循「般若波羅蜜多」,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即超越人、天、地的至高智慧。這段描述聖人的品德,與前面舍利子的兩段文字相得益彰。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神化之極),咒(語也)是大明咒(明通之至),是無上咒(無以復加),是無等等咒(莫可等倫),能除一切苦(應度一切苦厄),真實不虛(至誠無妄,非虛語也,總結上文)。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作經繼咒猶作賦繼詩,長言不足而嗟嘆之),即說咒曰:揭(舉也)諦(真詮)揭諦(疊舉真義而詮解之),波羅揭諦(言天道也),波羅僧(民也,大民也)揭諦(言人道也),菩提薩婆(婆心,即仁心)訶(訓責君子有救世婆心,故作經以訓責),摩(漸摩)河般若波羅蜜多(君子於天理漸摩既熟,然後作經訓責,有諸己而後求諸人,亦即上文「捶」字之義,經以此始,咒以此終,始終皆天理,其旨深矣)。
白話文:
因此明白,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通,咒語是至高的明咒,無與倫比,無可比擬,能消除一切苦難,真實不虛。
所以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就是說:「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意思是:君子以仁心救世,漸漸領悟天理,熟練之後,才以經文訓誡世人,這是「捶」字的含義,經文以這個開始,咒語以此結束,始終都是天理,意義深遠。
一片好心,萬全良藥。有原起,有前偶,有中幅,有後偶,有總結,有詠歎,絕妙一篇文法,而字句奇特,意思深切,道理圓足,氣魄渾成,三代下不多得之藝也。迥亭先生,諱傅遠,字友尚,蕭山學貧生。年十四失估恃,越二年,訓蒙富陽範如也,每夜夢侍老人講,月餘不輟乃悟。
老人曰:汝功名在四六。後果驗(乾隆乙已入洋,年四十六歲)。又曰:為我注《心經》(自後不復夢見)。先生素不信佛,閱《心經》恍然知為隱者之言,注凡五千餘字,號曰《心經本義》。自為序,韓湘陽為跋,余為後序,茲特約參之(夢聲附識)。
聞先生之父葬先人,遇古擴,止而埋好,故老人報德,托注《經》時曰:無有恐怖句,宜留心。後以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題入泮。又先生善醫,亦有神助(並識)。
白話文:
一篇寫得好的文章,就像良藥一樣,能治癒人心。文章要有開頭、鋪墊、主體、轉折、結尾,還要帶有感嘆和詠唱,才能稱得上是絕妙佳作。文章的語言要獨特,意境要深刻,道理要完備,氣勢要宏大,這樣的文章在三代以來的文人中也並不多見。
迥亭先生,名叫傅遠,字友尚,是蕭山的一個貧寒書生。他十四歲喪父,兩年後,拜富陽的範先生為師學習。每晚他都會夢到一位老人在講學,持續一個多月後,他終於有所領悟。
老人告訴他:「你的功名在四十六歲。」後來果然應驗了(乾隆乙已年,傅先生考中進士,時年四十六歲)。老人還說:「替我註解《心經》。」從此傅先生就再也沒有夢到老人了。
傅先生原本不信佛,但讀完《心經》後,他恍然大悟,這是一名隱士的真言,於是寫了五千多字的註解,稱為《心經本義》。他親自為此書寫了序言,韓湘陽為之作跋,我則寫了後記,特此附上(夢聲記)。
據說傅先生的父親曾經遇到一位老僧,在埋葬祖先的時候,老僧指點他將墓地調整了一下,因此傅先生的父親得以安葬。後來老人顯靈,托夢給傅先生,要他註解《心經》,並說:「沒有害怕的句子,要留心。」後來傅先生以內心坦蕩,無愧於心,以「何憂何懼」四個字寫了考試文章,順利考中秀才。此外,傅先生精通醫術,醫術精湛,也如同有神助一般。(夢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