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二 外科 (12)
卷之二 外科 (12)
1. 治下疳
水、酒各一碗,煎八分,空心服。渣再煎服。大便行三、四次,方吃稀粥,飲食俱宜淡味。若勞倦虛弱之人,不甚焮痛,大小便不閉者,則牽牛、木鱉宜去之。
百五散,治魚口初發三、五日。
五倍子(炒黃為末,入百草霜,以醋調敷患處,一日一夜即消)
又方,治便毒初起。
何首烏半斤(米泔浸一夜,竹刀切片,用酒半斤煮熟)
將酒不拘時服,略睡片時,有微汗即消。
黃耆內托散,治魚口、便毒、橫痃等證,已成不得內消者服之。
黃耆,當歸,川芎(各二錢),白朮,金銀花,天花粉,皂角針(各一錢),甘草,澤瀉(各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白話文:
治下疳:
用一碗水、一碗酒煎煮至八分滿,空腹服用。藥渣再煎煮一次服用。大便排泄三、四次後,才可以吃稀粥,飲食都要清淡。如果病人勞累虛弱,腫痛不嚴重,大小便通暢,則可以去除牽牛子、木鱉子。
百五散:治魚口病初期三到五天。
將五倍子炒黃研成粉末,加入百草霜,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一天一夜即可痊癒。
另一方:治便毒初期。
用半斤何首烏(用米泔水浸泡一夜,用竹刀切片,再用半斤酒煮熟),不拘時間服用藥酒,稍睡片刻,微微出汗即可痊癒。
黃耆內托散:治魚口、便毒、橫痃等症,病情已經嚴重無法自行消退者服用。
黃耆、當歸、川芎各二錢,白朮、金銀花、天花粉、皂角刺各一錢,甘草、澤瀉各五分。加兩盅水煎煮至八分滿,飯前服用。
2. 治懸癰方
懸癰乃三陰虧損,濕熱結聚而成。此穴在於穀道之前,陰器之後,又謂海底穴也。初生狀如蓮子,少癢多痛,日久漸如桃李,赤腫焮痛,欲潰為膿。破後調理不慎,輕則成漏,重則瀝盡氣血,變為癆瘵不起者多矣。利去濕熱,亦有可消者,十中三、四。如十餘日後,腫勢已成,不得內消,宜托裡消毒散(方見前加山甲,皂角刺,服之自破)。
如腫高光亮,膿熟不破者,用針急破之,穢膿一出,其患易安。膿出之後,朝服六味地黃丸,午服十全大補湯加丹皮、澤瀉,溫補滋陰。脾弱者,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日久成漏者,炙甘草膏化湯,吞服蠟礬丸。若誤服寒涼藥,損胃傷脾,以致患口漸開,穢膿不止,定成虛癆難愈。
滋陰八物湯,治懸癰初起,狀如蓮子,紅赤漸腫,悠悠作痛者。
川芎,當歸,赤芍,生地,丹皮,花粉,甘草節(各一錢),澤瀉(五分),如便閉,加大黃(二錢,蜜炒)
水二盅,燈心二十根,煎八分,空腹服。
炙粉草膏,治懸癰。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既潰者即斂,誠良方也。
大粉草用長流水浸透,炭火上炙乾。再浸再炙,如此三度,切片。三兩加當歸身三兩,水三碗,慢火煎至一碗,去渣,再熬至稠厚為度。每服三錢,無灰好酒化膏,空心服之最妙。
白話文:
【治療睪丸炎的方子】
睪丸炎是由三陰經的損耗,加上濕熱聚集所形成。此病竈位在肛門前方,生殖器後方,也就是所謂的海底穴位置。剛開始發病時,病狀類似蓮子大小,初期會有點癢但更多的是疼痛,隨著時間過去,逐漸像桃子或李子一樣大,呈現赤紅腫脹且非常疼痛,最後會潰爛形成膿包。如果在潰爛後調理不慎,輕者可能形成漏管,重者可能導致氣血流失,轉變成消耗性疾病,這種情況往往死亡率頗高。如果能除去濕熱,有三到四成的機會可以消除病狀。但如果十幾天後,腫脹已經形成,無法由內部消除,應該使用託裡消毒散(參考前面的方子,加入山甲和皁角刺,服用後自然會潰破)。
如果腫塊高挺光亮,膿包成熟卻不破裂,應立即用針挑破,膿液排出後,病情會比較容易控制。膿包排出後,早上服用六味地黃丸,中午服用十全大補湯加上丹皮和澤瀉,以溫補滋養陰虛。脾胃虛弱的人,則可服用補中益氣湯,以滋養消化系統。如果病程拖得很久形成漏管,可以服用炙甘草膏化湯,搭配蠟礬丸一起吞服。若誤食寒涼藥物,損害脾胃,導致病口逐漸擴大,膿液不停流出,很可能會形成虛勞症狀,難以痊癒。
【滋陰八物湯】,治療睪丸炎初期,大小如蓮子,逐漸紅腫,持續隱隱作痛。
藥材:川芎、當歸、赤芍、生地、丹皮、花粉、甘草節(各一錢),澤瀉(五分),如果便祕,可增加大黃(二錢,蜜炒)
用水兩杯,加上二十根燈心草,煮至剩八分,空腹服用。
【炙粉草膏】,治療睪丸炎。未形成的可以消除,已形成的可以潰破,潰破後可以收斂,實在是個良方。
取大量的粉草,先用長流水浸泡透徹,再在炭火上烤乾。再浸泡再烤乾,反覆三次後切成片。取三兩加上當歸三兩,加入三碗水,以小火煮至剩一碗,去掉渣滓,再熬煮至濃稠。每次服用三錢,無灰的好酒溶解膏藥,空腹服用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