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二 外科 (1)
卷之二 外科 (1)
1. 卷之二 外科
2. 治癰疽
仙方活命飲,治癰疽發背,一切無名腫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此止痛消毒之聖藥也。
穿山甲(蛤粉炒黃),白芷,防風,花粉,赤芍藥,歸尾,乳香,沒藥,貝母,皂刺,甘草(各一錢),金銀花(三錢),陳皮(二錢)
水、酒各一碗,煎八分。瘡在上者食後服,瘡在下者食前服。藥渣搗爛,加秋芙蓉葉細末一兩,白蜜五匙,同渣調敷瘡上,一宿自消。若火盛大便閉者,可加大黃二、三錢。
托裡消毒散,治癰疽已成,不得內消者,宜服此藥以托之。則已成者即潰,腐肉易去,新肉易生。此時不可用內消、泄氣、寒涼等藥致傷脾胃為要。
黃耆,當歸,白芍,川芎,白朮,茯苓,甘草,金銀花,角刺(各一錢),白芷,桔梗(各五分)
水一盅,煎八分。隨病上下,食前、後服之。若瘡已潰流膿,則角刺宜去之。若膿多虛乏者,則宜加人參、熟地、井耆、朮、歸、芍,分量皆宜加重。
神仙隔蒜灸法,凡一切癰疽瘡毒,或大痛,或不痛,或麻木,皆宜隔蒜灸之。用蒜切片約三分厚,安於瘡頭上,用艾壯於蒜上灸之,三壯一換蒜片。或瘡漫腫無頭者,用濕紙貼腫處,必有一點先干處,即是瘡頭,可置蒜其上。若瘡正大,片蒜不足者,可將蒜搗爛,多鋪瘡上,以艾多鋪蒜上,點火灸之,蒜敗再換。
凡初灸覺痛,必灸至不痛而止。初灸不痛,必灸至知痛癢而止。蓋用大蒜,取其辛而能散;用艾炷,取其火力能透,拔引郁毒、透通瘡竅,使內毒有路而外發。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勢,不能為害,誠為瘡科首節第一法也。但貴早灸為佳,勢重者,宜再服托裡之劑,以盡其毒。
又有禁灸數處,不可不知。頭乃諸陽之首,純陽無陰之處,不可再加艾火。面生疔毒亦然。又有腎俞一穴,乃內腎命根所繫之處,亦忌艾火。又有病人元氣虛極,精神憊極者,亦非所宜。除此數種處,則艾火甚為有益。或灸少而不應,有灸至百壯外者。或頑痼之甚,則有竟不用蒜,而直用艾灸者。
愚按:直用艾灸。或須慎重。若隔蒜而灸,則是和平之法。所以薛立齋云:處貧居僻,一時無藥,莫如隔蒜灸法為便。蓋一能使瘡不開大,二能使內肉不壞,三能使瘡口易合,見效甚神。
神效蔥熨法,治流注結核、骨癰鶴膝、肢體腫塊,或痛或不痛。或風寒襲於經絡,流注肢體,筋攣骨痛。或跌撲損傷,止痛散血,消腫之良法。若先用隔蒜灸法,而余腫末消,最宜用蔥熨,以助氣血而行壅滯,其功甚大。
用蔥頭細切杵爛,炒熱敷患處,冷即易之,易至數次,腫痛即止,其效如神。或不炒,而直將生蔥捏為薄餅,置患處用熱物熨之,或鋪艾灸之俱可。但亦以將蔥屢易多熨為妙,或用蔥煎湯,熏洗患處亦妙。
白話文:
仙方活命飲:這個藥方能治療癰疽、發背,以及各種不明原因的腫毒。還沒化膿的腫塊能消散,已經化膿的能加速潰破。這真是止痛消毒的良藥。
藥材包含:穿山甲(用蛤粉炒過)、白芷、防風、花粉、赤芍藥、當歸尾、乳香、沒藥、貝母、皂刺、甘草(各用一錢),金銀花(用三錢),陳皮(用二錢)。
用水和酒各一碗煎煮,煎到剩八分。如果瘡長在上方,飯後服用;如果瘡長在下方,飯前服用。藥渣搗爛,加入秋芙蓉葉磨成的細粉一兩、白蜜五湯匙,一起調勻敷在瘡上,過一夜就能消腫。如果火氣很大,導致便秘,可以加大黃二、三錢。
托裡消毒散:這個藥方能治療已經化膿,但無法自行消散的癰疽。服用此藥能幫助膿瘡潰破,腐肉容易脫落,新肉容易長出。這個時候不能使用內消、泄氣、寒涼的藥物,以免傷害脾胃。
藥材包含:黃耆、當歸、白芍、川芎、白朮、茯苓、甘草、金銀花、皂角刺(各用一錢),白芷、桔梗(各用五分)。
用水一杯煎煮,煎到剩八分。根據瘡的位置高低,飯前或飯後服用。如果瘡已經潰破流膿,就不要用皂角刺。如果膿很多,身體虛弱,可以加入人參、熟地、黃耆、白朮、當歸、白芍,而且劑量都要加重。
神仙隔蒜灸法:各種癰疽瘡毒,無論是劇痛、不痛,還是麻木,都適合用隔蒜灸。把蒜切成約三分厚的薄片,放在瘡頭上,再把艾絨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每灸三壯就換一次蒜片。如果瘡的範圍很大,沒有明顯的瘡頭,可以用濕紙貼在腫脹的地方,一定會有一個地方先乾掉,那就是瘡頭,把蒜放在那裡即可。如果瘡很大,一片蒜片不夠用,就把蒜搗爛,多敷一些在瘡上,再把艾絨多鋪在蒜上,點火施灸,蒜爛了就換。
剛開始灸的時候可能會痛,要灸到不痛為止。剛開始灸的時候不痛,要灸到感覺到痛癢為止。用大蒜是因為它辛辣,能發散;用艾炷是因為它火力能滲透,能把鬱積的毒素引出來,疏通瘡口,讓內部的毒素有路可走而向外發散。還沒形成的腫塊能消散,已經形成的腫塊也能減輕它的氣勢,不會造成更大的危害。這真是瘡科治療的首選方法。但要盡早灸效果才好。如果情況嚴重,要再配合服用托裡的藥劑,才能徹底清除毒素。
有幾處地方不能施灸,必須要知道。頭是所有陽氣的匯集之處,是純陽沒有陰氣的地方,不能再用艾火。臉上的疔瘡也是一樣。腎俞穴是連接內腎命根的地方,也要避免艾火。還有病人元氣極度虛弱、精神極度疲憊的時候,也不適合用艾灸。除了這些地方,艾火都是很有益處的。有的人灸幾次沒效,甚至要灸到百壯以上。頑固難治的病,有的人會不用蒜片,直接用艾灸。
我認為:直接用艾灸要謹慎。如果用隔蒜灸,就是一種比較平和的方法。所以薛立齋說:在偏遠貧困的地方,一時沒藥,不如用隔蒜灸方便。它能使瘡口不擴大,使內部的肌肉不壞死,使瘡口容易癒合,效果非常神奇。
神效蔥熨法:這個方法可以治療流注結核、骨癰鶴膝,以及身體各處的腫塊,無論是痛或不痛。也能治療風寒侵入經絡,流竄到肢體,導致筋攣骨痛。或是跌打損傷,用來止痛、散瘀、消腫都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先用隔蒜灸,還有殘留的腫塊沒消,最適合用蔥熨,能幫助氣血運行,疏通堵塞的地方,效果很好。
把蔥頭切細搗爛,炒熱敷在患處,冷了就換,多換幾次,腫痛就能停止,效果就像神一樣。也可以不用炒,直接把生蔥捏成薄餅,放在患處,用熱的東西熨燙,或者在上面鋪上艾絨施灸都可以。但最好多換蔥多熨,或者用蔥煎水,薰洗患處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