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來是庵 輯

《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二 外科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外科 (7)

1. 治臁瘡

《外科正宗》曰:外臁宜多服四生散,內臁宜多服六味地黃丸。

三香膏,治臁瘡初起,多疼少癢者。

乳香,松香,輕粉

等分共為細末,以麻油調稠。用油紙以針密刺細孔,將藥勻搽紙內,又以油紙一張蓋之。將瘡先用蔥湯洗淨,遂以油紙有孔一面對瘡貼之,一日一換,自效。忌房事,煎炒等件。

隔紙膏,治臁瘡神效。

白話文:

《外科正宗》說:外臘(一種皮膚病)應該多吃「四生散」,而內臘則應多吃「六味地黃丸」。「三香膏」可以治療臁瘡初期,疼痛較多、癢感較少的情況。乳香和松香各一半混合後磨碎,再加入適量的麻油攪拌均勻。使用油紙並在上面穿許多小洞,然後把藥物塗抹到油紙上,再加上另一片油紙覆蓋。首先用大蔥煮水清洗患處,接著把帶有小洞的一面朝向患處黏貼上去,每天更換一次,這樣就能有效果了。要避免性行為以及煎炸食物。「隔紙膏」對於治療臁瘡非常有效。

黃耆(五錢),輕粉,乳香,沒藥(各一錢),銀碟(一錢),血竭(五分),銅綠(一分)

共為細末,用麻油調成膏。攤油紙上,將針密刺細細孔,如前三香膏法貼之,一日一易,神效。貼在瘡上,或恐燥而脫落,則用綢條縛之。若不脫落,則不必縛也。

又方,用石膏(煅)、枯礬等分研細末,用桐油調成膏,如前隔紙膏法貼之,亦效。

白話文:

黃耆五錢、輕粉、乳香、沒藥各一錢、銀碟一錢、血竭五分、銅綠一分,研成細末,用麻油調成膏狀。將膏藥攤在油紙上,用針密集地刺出細小的孔,就像之前香膏的做法,貼在患處,一天換一次,效果神奇。貼在瘡口上,如果擔心乾燥脫落,可以用綢布條綁住。如果不會脫落,就不需要綁。

另外,也可以用煅石膏和枯礬等量研成細末,用桐油調成膏狀,按照之前隔紙膏的方法貼在患處,效果也很好。

又方,用石灰、蜜陀僧、百草霜等分為末,桐油調塗瘡上,亦效。

四生丸,治外臁及血風頑瘡骨節疼痛,不能舉動,或行步不前,或渾身搔癢,或麻痹不仁,並效。

地龍(去土),殭蠶(炒,去絲),白附子,五靈指,草烏(去皮尖泡)

上各等分,共為細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酒下。

蜈蚣賤,治臁瘡多年,黑腐臭爛作痛,諸藥不效者。

白話文:

另有一方,用石灰、蜜陀僧、百草霜等量研成粉末,用桐油調和塗抹在瘡口上,也有效。

四生丸,用於治療外臁以及血風頑瘡,伴隨骨節疼痛,不能活動,或行走不便,或全身瘙癢,或麻木不仁,都有效。

地龍(去土),殭蠶(炒熟,去絲),白附子,五靈指,草烏(去皮尖浸泡)

以上藥材各等份,混合研成細末,用米糊做成丸子,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四十丸,飯前用酒送服。

蜈蚣(價格低廉),用於治療多年臁瘡,瘡口發黑腐爛,臭味難聞,疼痛難忍,其他藥物都無效的情況。

獨活,白芷,甘草,蜈蚣(去頭尾,各一錢)

入桐油二兩內煎滾,先將瘡上洗淨,用白麵水調作圈,圍在瘡之四邊,毋令泄氣走油。將腳放平,以茶匙挑油,漸漸乘熱加滿,良久取去。其瘡腐肉風毒,自必脫下,再用解毒膏(方見楊梅結毒門)搽上,紙蓋絹扎,二日一換,自愈。愈後忌發物、煎炒一年。

白話文:

獨活、白芷、甘草和蜈蚣(去頭尾,各一錢),將這些藥材放入桐油二兩中煎煮滾燙,然後先將患處清洗乾淨,用白麵粉水調成圓圈,圍在患處四周,避免油液外溢。將患處平放,用茶匙慢慢將熱油添滿,等待一段時間後再將油去除。這樣做可以使患處的腐肉和風毒自然脫落,之後再用解毒膏(配方見楊梅結毒門)塗抹患處,用紙蓋住再用絹布包紮,每兩天換藥一次,自然就會痊癒。痊癒後一年內忌食發物以及煎炒的食物。

2. 治大麻風

行藥方,大黃,白牽牛,檳榔(各一兩),甘草(三兩),輕粉(五錢)

上共為末,每服二錢。用白蜜三匙、薑汁二匙,五更時調服。服後或遍身麻木如針刺,頭目、齒縫俱痛,此藥尋病之功已達。行出大小便,或青、白、黑、黃,又或紅蟲之類,此乃病根也。病勢重者,七日行一次;稍輕者,半月一次;輕者,一月一次,或二十日一次。以三、五遍為度。

若齒縫出血,則宜用貫眾、黃連二味煎湯漱之,其血自止。忌動風、油膩等物。

白話文:

取大黃、白牽牛、檳榔各一兩,甘草三兩,輕粉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蜜三匙、薑汁二匙調服,於五更時服用。服用後可能全身麻木,如同針刺,頭部、牙縫都疼痛,這是藥物發揮作用,尋找病灶的表現。隨後大小便排出,顏色可能為青、白、黑、黃,或出現紅蟲,這些都是病根。病情嚴重者,七日行藥一次;病情稍輕者,半月行藥一次;病情輕者,一月行藥一次,或二十日行藥一次,以三至五遍為度。若牙縫出血,可用貫眾、黃連二味煎湯漱口,即可止血。忌食風寒、油膩等食物。

白花蛇丸,丹陽金上舍得大麻風疾,一僧治而愈,以數百金求其方,秘不肯傳。館客袁生窺知藏袖衣領中,因醉之而竊錄焉,用者神效。

白花蛇(一條,去頭尾,連骨生用),烏梢蛇(一條,去頭尾,生用),蟬蛻(去土),防風(去苗),枸杞子,金銀花(去葉),槐花,苦參,生地(各二兩),全蠍(醋浸一日,去鹽味),黃芩,黃連,梔子,黃柏,烏藥,牛膝,川芎,牛蒡子,何首烏(不犯鐵),連翹,花粉,白蒺藜,威靈仙,荊芥穗,細辛,蔓荊子,金毛狗脊,胡麻子(炒,各一兩),漏蘆(半斤,洗淨去苗,取四兩)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記載了一種名叫「白花蛇丸」的中藥方劑的傳說。

相傳,丹陽縣的金上舍患有麻風病,一位僧人治好了他的病。金上舍想要得到這個方子,願意花數百金購買,但僧人卻秘而不傳。後來,一位名叫袁生的館客偷偷觀察到僧人將方子藏在袖衣領中,趁著僧人醉酒時,將方子抄錄下來。據說,這個方子效果奇佳,藥到病除。

以下是「白花蛇丸」的藥方:

  • 白花蛇(一條,去頭尾,連骨生用)
  • 烏梢蛇(一條,去頭尾,生用)
  • 蟬蛻(去土)
  • 防風(去苗)
  • 枸杞子
  • 金銀花(去葉)
  • 槐花
  • 苦參
  • 生地(各二兩)
  • 全蠍(醋浸一日,去鹽味)
  • 黃芩
  • 黃連
  • 梔子
  • 黃柏
  • 烏藥
  • 牛膝
  • 川芎
  • 牛蒡子
  • 何首烏(不犯鐵)
  • 連翹
  • 花粉
  • 白蒺藜
  • 威靈仙
  • 荊芥穗
  • 細辛
  • 蔓荊子
  • 金毛狗脊
  • 胡麻子(炒,各一兩)
  • 漏蘆(半斤,洗淨去苗,取四兩)

上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茶清送下。空心,午前、臨臥各一服。

防風天麻丸,此方亦是仙傳,初服偶有嘔吐,切不可疑,服而得愈,其效如神。

防風,天麻,升麻,白附子(炮),定風草,細辛,川芎,人參(去蘆),元參(去蘆),丹參(去蘆),紫參(去蘆),苦參,蔓荊子,威靈仙,穿山甲(炒),何首烏(各一兩),蜈蚣(一條)

白話文:

這方子是仙家秘傳,藥丸形狀像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五六十粒,用清茶送服。早上空腹、上午和睡前各服一次。雖然初次服用可能會嘔吐,但不要懷疑,只要堅持服用,效果奇佳。

共為細末。外用胡麻五斤,淘淨曬乾,炒熟,另為細末。同前藥拌勻,煉蜜為丸,每丸四錢。每服一丸,細嚼,無灰酒送下,不拘時候,每日三服。宜食淡白粥一百二十月,略佐以菜,切忌房事及諸發物、油膩。

七珍湯,浴洗大麻風。

青蒿,艾葉,忍冬藤,蒼耳子,桑條(槌碎用,槐、柳洞),槐條,柳條(約各一斤)

共煎水一桶、入炒鹽半斤。間日一洗浴,洗出汗為妙。最要避風,須密室,周圍簟遮,不過十次可愈。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另外用五斤胡麻,洗淨曬乾,炒熟後也磨成細粉。將兩種藥粉混合,用蜂蜜製成丸藥,每丸四錢重。每次服用一丸,細嚼,用無灰酒送服,不限時間,每天服用三次。飲食以清淡白粥為主,可以少吃些蔬菜,但要忌房事,也要避免吃發物和油膩食物。

用七珍湯洗澡,可以治療麻風病。

取青蒿、艾葉、忍冬藤、蒼耳子、桑條(將桑條搗碎,用槐樹、柳樹的樹洞)槐條、柳條(各約一斤),

一起煎水一桶,加入炒鹽半斤。隔一天洗一次澡,洗到出汗最好。最重要的是要避風,要選擇密閉的房間,四周用竹蓆遮蔽,大約洗十次就能痊癒。

敷大麻風方,雄黃,硫黃,白礬,草烏,蛇床子(炒黑存性)

上等分為細末,用麻油調敷患處。

白話文:

敷大麻風方:

**配方:**雄黃、硫黃、白礬、草烏、蛇床子(炒黑存性)

**用法:**以上藥材等量,研磨成細粉,用麻油調和後敷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