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一 內科 (20)
卷之一 內科 (20)
1. 治積聚
酒積:葛根、神麯、白豆蔻、黃連。
氣積:木香、橘紅、厚朴、枳殼。
血積:桃仁、紅花、歸尾、赤芍藥、牡丹、乾漆。甚者,大黃、穿山甲。
痰積:輕者,半夏、瓜蔞。甚者,滾痰丸。痰在皮裡膜外,白芥子。老痰,海石、瓦楞子即蚌殼。
水積:輕者,五苓散,重者,商陸、甘遂、芫花。
茶積:輕者,薑黃、芝麻。甚者,吳茱萸、椒、姜。
癖積:輕者,三稜、蓬朮。甚者,巴霜、大黃。
肉積:輕者,山楂、阿魏。甚者,硇砂、硝石。
蛋積:白豆蔻、橘紅、紅豆豉、薑汁。
菜積:丁香、肉桂、麝香。
面積:蘿蔔子、姜,酒煎。
魚鱉積:紫蘇、橘皮、木香、薑汁。
蟲積:雄黃、檳榔、雷丸、榧子、使君子、蕪荑、錫灰。
瘧積:鱉甲、草果。
香砂枳朮丸,破滯氣,消宿食。
木香,砂仁(各五錢),枳實(麩炒,一兩),白朮(米泔浸炒,二兩)
共為末,荷葉裹燒飯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朮湯下。此方去香砂加陳皮、半夏各一兩,名橘半枳朮丸。去香砂加赤芍二兩、陳皮一兩,名芍藥枳朮丸。皆治食積痞滿,及小兒腹大脹滿、時常疼痛,脾胃不和等症。臟寒者,可加炒乾姜。氣虛者,可加人參。
三聖膏,貼積聚症塊。
石灰十兩,篩過極細,炒紅,用好醋熬成膏。入大黃末一兩、官桂末五錢,攪勻以磁器收貯。用柿漆紙攤貼患處,火烘熨之。
白話文:
[治療積聚]
酒造成的積聚:可用葛根、神麯、白豆蔻、黃連來治療。
氣造成的積聚:可用木香、橘紅、厚朴、枳殼來治療。
血造成的積聚:可用桃仁、紅花、當歸尾、赤芍藥、牡丹、乾漆來治療。如果情況嚴重,可用大黃、穿山甲來治療。
痰造成的積聚:輕微的,可用半夏、瓜蔞來治療。如果情況嚴重,可用滾痰丸。痰在皮膚和肌肉之間,可用白芥子。老痰,可用海石、瓦楞子(即蚌殼)來治療。
水造成的積聚:輕微的,可用五苓散來治療,嚴重的,可用商陸、甘遂、芫花來治療。
茶造成的積聚:輕微的,可用薑黃、芝麻來治療。如果情況嚴重,可用吳茱萸、胡椒、薑來治療。
特殊形成的積聚:輕微的,可用三稜、蓬朮來治療。如果情況嚴重,可用巴霜、大黃來治療。
肉造成的積聚:輕微的,可用山楂、阿魏來治療。如果情況嚴重,可用硇砂、硝石來治療。
蛋造成的積聚:可用白豆蔻、橘紅、紅豆豉、薑汁來治療。
菜造成的積聚:可用丁香、肉桂、麝香來治療。
麪食造成的積聚:可用蘿蔔籽、薑,用酒煎煮來治療。
魚鱉造成的積聚:可用紫蘇、橘皮、木香、薑汁來治療。
寄生蟲造成的積聚:可用雄黃、檳榔、雷丸、榧子、使君子、蕪荑、錫灰來治療。
瘧疾造成的積聚:可用鱉甲、草果來治療。
香砂枳朮丸:可破除滯留的氣,消除過往的食物。成分有木香、砂仁(各五錢)、枳實(麩炒,一兩)、白朮(米泔浸炒,二兩)。製成藥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十粒,用白朮湯吞服。此方若去掉香砂,加入陳皮、半夏各一兩,稱為橘半枳朮丸。若去掉香砂,加入赤芍二兩、陳皮一兩,稱為芍藥枳朮丸。都能治療食物積聚引起的飽脹,以及小孩腹部腫大、常感疼痛,脾胃不協調等問題。若體內寒冷,可加入炒乾姜。若氣虛,可加入人參。
三聖膏:可用於貼敷積聚形成的硬塊。製作方法是,取石灰十兩,篩選後磨成極細粉末,炒紅,再用好醋熬成膏狀。加入大黃粉一兩、官桂粉五錢,攪拌均勻,裝入瓷器保存。使用時,將膏藥塗在柿漆紙上,貼在患處,再用火烘烤熨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