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二 外科 (6)
卷之二 外科 (6)
1. 治腸癰方
凡腸癰生於小肚角,微腫而小腹隱痛不止者是。若毒氣不散,漸大,內攻而潰則成大患,宜急以此藥治之。先用紅藤一兩,以好酒二碗,煮一碗,午前一服,醉臥。午後用紫花地丁一兩,亦如前煎服,服後痛必漸止為效。然後服下末藥方除根,神妙。
當歸(五錢),蟬蛻,殭蠶(炒,各二錢),天龍,大黃(各一錢),石螬蚆(五錢,此草藥也),老蜘蛛(二個,捉來放新瓦上,以酒盅蓋定,外用火煅干存性)
白話文:
如果在小肚子的一角出現輕度腫脅並且腹部有持續不斷的隱痛感,那就是腸癰了。如果不立即治療,毒素會擴散並逐漸增大,進而攻擊身體內部導致嚴重疾病。因此應該及時使用這種藥物進行治療。 首先使用一兩的紅藤和兩碗好的米酒一起煮至剩下一碗,早上服用一次,喝完之後就睡覺休息。下午再使用一兩的紫花地丁,按照前面的方法煎煮服用,服用後疼痛就會慢慢減緩,效果顯著。 接下來要服用下面的粉末狀藥材才能完全去除病根,非常神奇有效。 當歸、蟬蛻、殭蠶(炒過)、天龍、大黃以及石螬粑等材料分別取一定量混合在一起,其中石螬粑是一種草本植物,每份重約五錢;另外還需要用到兩個老蜘蛛,抓起來放在新的陶器上面,用酒杯蓋住,外面用火烤乾燥保存其特性。
上共為末,每空心用酒調一錢送下,日逐漸服,自消。
又方,薏苡仁湯,治腸癰腹中疼痛,或脹滿不食,小便澀滯。婦人產後多有此病,縱非癰,服此方尤效。
薏苡仁,瓜萎仁(各三錢),丹皮,桃仁(去皮尖,各二錢),白芍(一錢)
水二盅,煎八分,空心服。
白話文:
將藥末與酒混合,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服用,每天服用,逐漸減輕病症,直到病症消失。
另一種方法是用薏苡仁湯治療腸癰引起的腹痛,或腹部脹滿不思飲食,小便不暢等症狀。婦女產後容易出現這些病症,即使不是腸癰,服用此方也十分有效。
藥方包括:薏苡仁、瓜萎仁各三錢,丹皮、桃仁(去皮尖)各二錢,白芍一錢。
將藥材用兩盅水煎煮,至藥液剩下八分,空腹服用。
2. 治臟毒方
黃連除濕湯,治臟毒初起,濕熱流注,肛門結腫疼痛,小水不利,大便閉結,身熱口乾,脈數有力,或裡急後重。
黃連,黃芩,川芎,當歸,防風,蒼朮,厚朴,枳殼,連翹(各一錢),甘草(五分),大黃,芒硝(各二錢)
白話文:
黃連除濕湯主要針對因濕熱下注引發的肛門腫痛等症狀,藥材以清熱燥濕、活血化瘀、通便為主。
- 黃連、黃芩、蒼朮、厚朴: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川芎、當歸、防風: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 枳殼:行氣消積,通利腸胃。
-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 甘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的副作用。
- 大黃、芒硝:瀉熱通便,緩解便秘。
注意
水二盅,煎八分,空心服。
內托黃耆散,治臟毒已成,紅色光亮。已欲作膿,不必內消,宜服後藥以潰膿。
川芎,當歸,陳皮,白朮,黃耆,白芍,穿山甲(炒黃),角刺(各一錢),檳榔(三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珍珠散(方在下疳門),治肛門腫泛如箍,紅紫急脹,堅硬痛極。
白話文:
「取兩杯水,煎至剩下八分,空腹服用。
內託黃耆散,用於治療臟器受到毒素影響,已經形成且呈現紅色光亮的情況。若病情發展到快要形成膿包的程度,並不需要通過內部消解,而是適合使用此後面提到的藥物來促使膿包破潰。
所需材料如下:川芎、當歸、陳皮、白朮、黃耆、白芍、穿山甲(需炒熟)、角刺(各一錢)、檳榔(三分)。
取兩杯水,煎至剩下八分,飯前服用。
珍珠散(具體方子請參見下疳門),用於治療肛門出現如箍狀的腫塊,呈現紅紫色,緊張膨脹,堅硬且疼痛難忍。」
這份古文主要描述了兩個中醫藥方的使用方法和適用症狀,一個是「內託黃耆散」,適用於治療因毒素影響而導致的內部病變,另一個是「珍珠散」,適用於治療肛門周圍的腫塊問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藥方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
本方加冰片,研極細。豬脊髓調塗患處,早晚二次。
應用方,神燈照法、仙方活命飲、補中益氣湯(方俱見前,可隨宜擇用)。
白話文:
這方子裡要加入冰片,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用豬脊髓調和,塗抹在患處,早晚各塗抹一次。
另外,可以配合神燈照法、仙方活命飲、補中益氣湯等治療方法,這些方子都在前面提過,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3. 治疔瘡
《外科正宗》曰:毒氣發於心經者,生為火炳疔。其患多生唇口、手掌指節間。其發初生一點紅黃小泡,抓動癢痛非常,左右肢體麻木;重則寒熱交作、頭暈眼花、心煩發躁、言語昏憒,此等出於心經之病也。毒氣發於肝經者,生為紫燕疔。其患多生手足、腰脅筋骨之間。
初生便作紫泡,次日破流血水,三日後串筋爛骨,疼痛苦楚;重則眼紅目味、指甲純青、舌強神昏、睡語驚惕,此出於肝經之病也。毒氣發於脾經者,生為黃鼓疔。其發初生黃泡,光亮明潤,四邊紅色纏繞;其患初生口角、腮顴、眼胞上下,及太陽正面之處,發之便作麻癢,繃急強硬,重則噁心嘔吐、肢體木痛、寒熱交作、煩渴乾噦,此出於脾經之病也。毒氣發於肺經者,生為白刃疔。
白話文:
《外科正宗》記載,毒氣由心經引起,會形成火炳疔。這種疔瘡常長在嘴唇、嘴巴、手掌和手指關節之間。初期會出現紅色的小水泡,抓撓時會很癢很痛,還會伴隨四肢麻木;嚴重時會發燒、頭暈眼花、心煩意亂、神志不清,這些都是心經病的症狀。
毒氣由肝經引起,會形成紫燕疔。這種疔瘡常長在手腳、腰部和肋骨之間的筋骨處。一開始就長出紫色水泡,第二天會破裂流出膿血,第三天會蔓延到筋骨,疼痛難忍;嚴重時會眼睛紅腫、指甲變青、舌頭僵硬、神志昏迷、睡覺時說夢話、驚恐不安,這些都是肝經病的症狀。
毒氣由脾經引起,會形成黃鼓疔。這種疔瘡初期會長出黃色的水泡,光亮潤澤,周圍有一圈紅色;常長在嘴角、腮幫子、眼皮上下和太陽穴附近。剛開始會感到麻癢、繃緊硬硬的,嚴重時會噁心嘔吐、四肢僵硬疼痛、發燒、口渴乾燥,這些都是脾經病的症狀。
毒氣由肺經引起,會形成白刃疔。
其發初生白泡,頂硬根突,破流脂水,癢癰驟然、易腐易陷;重則腮損咽焦、毛聳肌熱、咳吐濃痰、鼻掀氣急,此出於肺經之病也。毒氣發於腎經者,生為黑靨疔。其患多生耳竅、胸腹、腰腎偏僻軟肉之間。其發初生黑斑紫泡,頑硬如疔,痛徹骨髓;重則手足青紫、驚悸沉困、軟陷孔深,目精透露,此出於腎經之病也。又有紅絲疔,起於手掌節間。
初起形似小瘡,漸發紅絲,上攻手膊,令人多作寒熱,甚則噁心嘔吐。紅絲自手長至胸前即能壞人。若起於足者,長至小腹即能壞人。急須於紅絲初起時,兩頭俱將紅線縛住,兩頭俱用針挑出毒血後,嚼浮萍草敷之自愈。此外又有疔名數種,形狀紛紛,不能盡錄。大抵疔症治之宜早,初起即治者,十人十全;稍遲者,十全五、六;失治者,十全一、二。
白話文:
白泡初起,頂部硬而突出,流出油脂狀液體,奇癢難忍,易腐爛潰爛。嚴重者還會造成腮部潰損,咽喉乾澀,毛髮豎立,肌膚發熱,咳嗽吐出濃痰,鼻孔張開呼吸急促,這些都是肺經病變的表現。毒氣若發於腎經,則會形成黑靨疔,多生於耳廓、胸腹、腰腎等柔軟部位。黑斑紫泡初起,堅硬如疔,疼痛深入骨髓。嚴重者手腳青紫,心悸昏沉,潰爛孔洞深陷,眼球突出,這些都是腎經病變的表現。此外還有一種紅絲疔,發生於手掌關節間,初起如小瘡,逐漸出現紅色絲線,向上蔓延至手臂,令人反覆寒熱,嚴重者還會噁心嘔吐。紅絲蔓延至胸前就會危及性命,若起於足部,蔓延至小腹同樣也會致命。應當在紅絲初起時,用紅線分別綁住兩端,用針挑出毒血後,敷上嚼碎的浮萍草,即可痊癒。除了以上幾種,還有許多不同形狀的疔瘡,無法一一列舉。總之,疔瘡治療宜早,初起即治者,十人全癒;稍晚治療,十人中只能治癒五、六人;若延誤治療,十人中只能治癒一、二人。
初生在項上者,必先用針刺入瘡心四、五分,挑斷惡血,庶毒不攻內。至於艾灸,則無益有害。初生在項下者,必先艾灸,以殺其勢,庶不侵良肉。若灸之不痛,亦須針刺,以去惡血。
消疔簡便方(即千金化毒丸,初起未成膿者,服之神效)
白礬末(三錢),蔥白(七莖)
二味同搗極爛,分作七塊,每塊用熱酒一杯送下。服畢用厚被蓋臥,再吃蔥白湯一盅,少頃汗出如淋,其病若脫。
又方,用蒼耳子連根、乾燒灰,加醋煅如泥,塗患處。干則更換,不過十次即拔出根。
白話文:
如果疔瘡長在脖子上,一定要先用針刺入瘡心四、五分深,挑斷惡血,這樣才能防止毒素入侵內部。至於艾灸,則沒有幫助反而有害。如果疔瘡長在脖子下面,則必須先用艾灸來抑制其發展,避免侵蝕健康組織。如果灸的時候不痛,也需要用針刺來去除惡血。
治療初起的疔瘡,可以用白礬末和蔥白搗爛,分成七份,每份用熱酒送服。服藥後蓋厚被臥床,再喝蔥白湯,不久就會出汗如雨,病症就會減輕。
另一個方法是用蒼耳子連根乾燒成灰,加入醋煅成泥,塗抹患處。乾了就換新藥,十次左右就能將疔瘡根除。
又方,用白梅肉、荔枝肉同搗成膏,捻作餅子,依瘡大小安上,其根即出。
又方,用甘菊蓮葉一把,搗汁一盞,服之甚效,無菊花時。用根亦可。
化疔內消散,治療瘡初起,或已針、已灸之後服之,能令內消。
角刺,金銀花,知母,貝母,花粉,穿山甲(炒),白芨,乳香,赤芍,半夏,甘草,紫河車(各一錢)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記載了兩種治療瘡的古方。
第一種方法
用白梅肉和荔枝肉搗成膏狀,敷在瘡上,可以使瘡根出來。
第二種方法
用甘菊和蓮葉搗汁服用,可以有效治療瘡。
第三種方法
是“化疔內消散”,可以治療初期瘡,或已經針灸過後服用,幫助瘡內消退。
第四段列舉了藥方“化疔內消散”的組成藥物
,包括角刺、金銀花、知母、貝母、花粉、穿山甲(炒)、白芨、乳香、赤芍、半夏、甘草、紫河車,各用一錢。
注意
水,酒各一盅,煎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後服。
疔毒回生湯,治疔瘡走黃,頭面發腫,毒氣內攻,煩悶欲死者。
牡蠣(煅),梔子,金銀花,木通,連翹,牛蒡子,乳香,沒藥,角刺,花粉,大黃,地骨皮(各八分)
水,酒各一盅,煎八分服。脈實,便閉者,加朴硝。
白話文:
回生湯
主治: 疔瘡化膿,毒氣蔓延至頭面,導致腫脹,內熱煩躁,瀕臨死亡。
藥材:
- 牡蠣(煅):8 分
- 梔子:8 分
- 金銀花:8 分
- 木通:8 分
- 連翹:8 分
- 牛蒡子:8 分
- 乳香:8 分
- 沒藥:8 分
- 角刺:8 分
- 花粉:8 分
- 大黃:8 分
- 地骨皮:8 分
用法:
- 將以上藥材用水與酒各一盅煎煮,煮至藥汁剩下八分。
- 根據患者病情,於飯前或飯後服用。
加減:
- 若患者脈象實,且大便不通,可加朴硝。
注釋:
- 一盅約為 100 毫升。
- 煎藥時需根據藥材的性質調整火候,確保藥效充分發揮。
- 服用藥物期間,應注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並根據情況調整藥量。
鉛粉散,治冷療生於腳上,初起紫白泡,疼痛徹骨,漸至腐爛深孔,紫黑血水,氣穢,經久不瘥,用此方神效。
黑鉛(四兩,鐵杓煎化,傾入水中,取起再化,如此百遍,以鉛盡為度,去水,用澄下者。三錢),松脂(一錢),黃丹(飛炒,五分),輕粉(五分),麝香(一分)
共研極細,先用蔥湯洗淨瘡口,隨用麻油調塗,油紙蓋之。
又方,治對口療瘡。
鯽魚一尾去鱗,連腸搗爛,入頭垢三錢,再加白蜜,伺搗極勻。從外圍入裡面,留一孔以出毒,如干再換。若瘡已成,有頭,將出毒,他藥不治者,此方可治,外圍此藥,內服定痛飲立效。
白話文:
鉛粉散,可以治療腳上因寒氣入侵而引起的瘡瘍。這種瘡瘍初期表現為紫白的水泡,疼痛深入骨髓,逐漸腐爛形成深洞,伴隨紫色黑色血水流出,氣味惡臭,而且很難治癒。使用鉛粉散可以收到顯著的效果。
鉛粉散的藥方主要由黑鉛、松脂、黃丹、輕粉和麝香組成。黑鉛需要用鐵勺反复煎化,去除水分,取沉澱下來的鉛粉。其他藥材則需要研磨成細粉。使用時,先用蔥湯清洗瘡口,然後用麻油將藥粉調和,塗抹在患處,用油紙覆蓋。
此外,還有一個治療對口療瘡的藥方。這個藥方主要由鯽魚、頭垢和白蜜組成。將鯽魚去鱗去腸,連同頭垢一起搗爛,加入白蜜混合均勻。從瘡瘍外圍往內部塗抹,留一個小孔以便排出毒素。藥物乾燥後再換新藥。如果瘡瘍已經形成膿頭,將要排出毒素,其他藥物無效時,可以使用這個藥方。外敷此藥同時內服定痛飲效果更佳。
定痛飲,木香,黃耆,人參,紫蘇,厚朴,甘草,桔梗,官桂,烏藥,當歸,白芍(炒),川芎,白芷,防風,乳香,沒藥
加姜三片、棗二枚,水二盅,煎八分服。
白話文:
定痛飲 方劑
藥材:
- 木香
- 黃耆
- 人參
- 紫蘇
- 厚朴
- 甘草
- 桔梗
- 官桂
- 烏藥
- 當歸
- 白芍(炒)
- 川芎
- 白芷
- 防風
- 乳香
- 沒藥
輔料:
- 生薑三片
- 紅棗二枚
用法:
取上述藥材,加水兩盅,煎煮至八分(約八成)即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