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驗良方彙編》~ 卷之二 外科 (1)
卷之二 外科 (1)
1. 治癰疽
仙方活命飲,治癰疽發背,一切無名腫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此止痛消毒之聖藥也。
穿山甲(蛤粉炒黃),白芷,防風,花粉,赤芍藥,歸尾,乳香,沒藥,貝母,皂刺,甘草(各一錢),金銀花(三錢),陳皮(二錢)
白話文:
仙方活命飲是一種治療癰疽、發背以及所有沒有明確原因引起的腫瘤的方法。如果這些病症還未形成嚴重問題,它能幫助消除;已經形成的則會加速其破裂。這是一個能夠減輕疼痛和殺菌的好方法。 配方包括:用蛤粉烤至變色的穿山甲、白芷、防風、花粉、赤芍、當歸尾、乳香、沒藥、貝母、皁刺和甘草,每樣都使用一兩;另外還有三兩的金銀花和二兩的陳皮。
水、酒各一碗,煎八分。瘡在上者食後服,瘡在下者食前服。藥渣搗爛,加秋芙蓉葉細末一兩,白蜜五匙,同渣調敷瘡上,一宿自消。若火盛大便閉者,可加大黃二、三錢。
托裡消毒散,治癰疽已成,不得內消者,宜服此藥以托之。則已成者即潰,腐肉易去,新肉易生。此時不可用內消、泄氣、寒涼等藥致傷脾胃為要。
黃耆,當歸,白芍,川芎,白朮,茯苓,甘草,金銀花,角刺(各一錢),白芷,桔梗(各五分)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托裡消毒散」,專門針對已經形成的癰疽,但沒有自行消退的狀況。
藥方
取水和酒各一碗,煎煮至八分滿。如果瘡是在上半身,就在飯後服用;如果瘡是在下半身,就在飯前服用。將藥渣搗碎,加入秋芙蓉葉粉末一兩和白蜜五匙,混合後塗抹在瘡口上,一晚上就能消退。如果患者火氣大,大便不通,可以再加二、三錢的大黃。
使用注意事項
這個方子主要是要促進癰疽的潰爛,因此不要使用內消、泄氣、寒涼等藥物,以免傷到脾胃。
藥材
這個方子包含了黃耆、當歸、白芍、川芎、白朮、茯苓、甘草、金銀花、角刺、白芷、桔梗等藥材。
注釋
- 「瘡」指皮膚或組織上的病變,例如癰疽、腫瘤等。
- 「托裡」是指將毒素引導至體表,促進潰爛,使病灶外排。
- 「消毒」是指殺滅細菌,消炎止痛。
- 「秋芙蓉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白蜜」具有滋潤、消炎的作用。
- 「大黃」具有瀉火通便的作用。
- 「內消」指內服藥物使瘡自行消退。
- 「泄氣」指使用寒涼藥物,降低體內火氣。
水一盅,煎八分。隨病上下,食前、後服之。若瘡已潰流膿,則角刺宜去之。若膿多虛乏者,則宜加人參、熟地、井耆、朮、歸、芍,分量皆宜加重。
神仙隔蒜灸法,凡一切癰疽瘡毒,或大痛,或不痛,或麻木,皆宜隔蒜灸之。用蒜切片約三分厚,安於瘡頭上,用艾壯於蒜上灸之,三壯一換蒜片。或瘡漫腫無頭者,用濕紙貼腫處,必有一點先干處,即是瘡頭,可置蒜其上。若瘡正大,片蒜不足者,可將蒜搗爛,多鋪瘡上,以艾多鋪蒜上,點火灸之,蒜敗再換。
凡初灸覺痛,必灸至不痛而止。初灸不痛,必灸至知痛癢而止。蓋用大蒜,取其辛而能散;用艾炷,取其火力能透,拔引郁毒、透通瘡竅,使內毒有路而外發。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勢,不能為害,誠為瘡科首節第一法也。但貴早灸為佳,勢重者,宜再服托裡之劑,以盡其毒。
白話文:
藥方用一盅水煎煮,煎至八分滿。根據病情的不同,可以在飯前或飯後服用。如果瘡瘍已經潰破流膿,就要將角刺去除。如果膿多且身體虛弱,則需加入人參、熟地、井耆、朮、歸、芍,各藥材的用量都要增加。
神仙隔蒜灸法適用於各種癰疽瘡毒,無論是疼痛劇烈、無痛、麻木,都可以用隔蒜灸法治療。將蒜切成約三分厚的片,放置在瘡瘍上,用艾條在蒜片上灸,灸三壯就換一片蒜。如果瘡瘍腫脹漫無頭緒,可以用濕紙貼在腫脹的地方,最先乾燥的地方就是瘡頭,可以在那裡放置蒜片。如果瘡瘍很大,一片蒜不夠,可以將蒜搗碎,多鋪在瘡瘍上,用艾條多鋪在蒜上,點火灸,蒜片燒焦就換新的。
一開始灸的時候會感到疼痛,一定要灸到不痛為止。如果一開始灸的時候不痛,一定要灸到感到疼痛和瘙癢才停止。使用大蒜,是取其辛辣之性,能夠散寒除濕;用艾條灸,是取其火力能夠透達,拔出鬱積的毒氣,暢通瘡瘍的竅道,讓內毒有路向外發散。尚未形成瘡瘍的,就能消散,已經形成的也能抑制其發展,使其不致為害,可謂是治療瘡瘍的首選方法。但是最好早點灸,病情嚴重者,還需要服用托裡藥物,將毒氣徹底清除。
又有禁灸數處,不可不知。頭乃諸陽之首,純陽無陰之處,不可再加艾火。面生疔毒亦然。又有腎俞一穴,乃內腎命根所繫之處,亦忌艾火。又有病人元氣虛極,精神憊極者,亦非所宜。除此數種處,則艾火甚為有益。或灸少而不應,有灸至百壯外者。或頑痼之甚,則有竟不用蒜,而直用艾灸者。
愚按:直用艾灸。或須慎重。若隔蒜而灸,則是和平之法。所以薛立齋云:處貧居僻,一時無藥,莫如隔蒜灸法為便。蓋一能使瘡不開大,二能使內肉不壞,三能使瘡口易合,見效甚神。
神效蔥熨法,治流注結核、骨癰鶴膝、肢體腫塊,或痛或不痛。或風寒襲於經絡,流注肢體,筋攣骨痛。或跌撲損傷,止痛散血,消腫之良法。若先用隔蒜灸法,而余腫末消,最宜用蔥熨,以助氣血而行壅滯,其功甚大。
白話文:
有些地方是禁止灸的,不可不知。頭部是所有陽氣的源頭,屬於純陽無陰之處,不能再用艾火灸。面部生瘡毒也是一樣。此外,腎俞穴是內腎命根所在,也忌用艾火。對於元氣極度虛弱,精神極度疲憊的病人,也不適合用艾灸。除了這些地方以外,艾灸通常對人體非常有益。有些情況下,灸得少效果不顯著,需要灸到百壯以上才行。對於頑固的病症,甚至直接用艾灸而不隔蒜。
我認為,直接用艾灸需要慎重。如果用蒜隔著艾灸,則是較為平和的方法。薛立齋也說過,在貧困偏遠地區,一時沒有藥物,隔蒜灸法是最方便的。因為它可以使瘡不擴大,可以使內肉不腐爛,可以使瘡口容易癒合,療效非常神奇。
蔥熨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治療流注結核、骨癰鶴膝、肢體腫塊,無論有疼痛感還是沒有疼痛感。它還可以治療風寒侵入經絡,導致肢體疼痛,筋攣骨痛。對於跌打損傷,可以止痛散血,消腫。如果先用隔蒜灸法,但腫塊仍然沒有消退,最適合用蔥熨法,可以幫助氣血運行,疏通阻塞,效果非常顯著。
用蔥頭細切杵爛,炒熱敷患處,冷即易之,易至數次,腫痛即止,其效如神。或不炒,而直將生蔥捏為薄餅,置患處用熱物熨之,或鋪艾灸之俱可。但亦以將蔥屢易多熨為妙,或用蔥煎湯,熏洗患處亦妙。
神仙熏照方,雄黃,硃砂,血竭(真者),沒藥(各二錢),麝香(四分)
上五味研細末,用綿紙卷為粗捻,約長尺許。每捻中入藥末三分裹定,以正麻油潤透,點灼瘡處。須離瘡半寸許,火頭向上,自紅暈外周圍,徐徐照之,以漸將捻收到瘡口,所謂自外而內也,更須將捻猛向外提,以引毒氣。此藥氣從火頭上出,內透瘡中,則毒氣隨散,自不內侵臟腑,初熏用三條,漸加至五、七條,瘡勢漸消,可漸減之。每次熏罷,隨用後敷藥(敷方載在後)。
白話文:
使用蔥頭細切後搗碎,炒熱後敷於患處,待冷卻後再換新,如此重複多次,腫痛即可得到緩解,其療效如同神蹟。若不想炒蔥,也可以直接將生蔥捏成薄餅,放在患處,用熱物來熨熱它,或者覆蓋艾草進行灸療,同樣有效。但最好能頻繁更換蔥餅並熱敷多次,或者用蔥煮水,薰蒸患處,效果也非常好。
神仙燻照方,包括雄黃、硃砂、血竭(真正有效的)、沒藥(各兩錢),麝香(四分)等五種材料。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用綿紙捲成約一尺長的粗捻子。在每個捻子中放入三分之一的藥粉包裹好,用純正的麻油潤濕透,點燃後對著傷口處。必須與傷口保持半寸左右距離,火苗朝上,由紅色周圍開始,緩慢地對著傷口照射,直到將捻子收縮到傷口中心,這就是從外向內的過程。同時要迅速將捻子往外提拉,以便引出毒素。這種藥物的氣息從火苗上升起,進入傷口內部,就能使毒素隨之散發,自然不會深入五臟六腑。初次燻烤時使用三條,逐漸增加至五條或七條,傷口情況逐漸減輕,可以逐漸減少燻烤的次數。每次燻烤完畢後,應立即使用後續的敷藥(敷藥的方法載於後面)。
廣陵李杜云:背瘡所患,唯內攻與旁潰耳。症屬火毒醞釀所成,不能外散,勢必內攻,不能中出,勢必旁潰。醫者往往以涼藥圍解,多罹此二患。又陰瘡不起發者,止有隔蒜灸一法,然亦未易皆效。此方初用藥捻熏照,以火引火,毒氣外散,可免內攻。後用藥敷圍,追膿止痛,毒從孔竅及瘡頂中出,可免旁潰。
陰瘡一照即起紅暈,狀如蒸餅,變為陽證,可保無虞,此其奇中大略也。娟法每日一次,初次用捻三、四根,次日用四、五根,再次漸至六、七根止。大率看瘡輕重,酌捻多寡。重者不過六、七日,腐肉盡化為膿,從瘡口中陸續湧出,新肉如石榴子,累累而生。此時不必再照,圍藥終始如一,隨瘡勢大小,漸漸收入。
白話文:
廣陵的李杜說:背瘡的患病,只有內攻和旁潰兩種情況。症狀是火毒積聚形成,無法外散,必然內攻,無法從中心流出,必然旁潰。醫生們往往用涼藥圍解,卻常常遭遇這兩種情況。又陰瘡不發作的,只有隔蒜灸一種方法,但也不一定都能奏效。此方一開始用藥捻熏照,以火引火,毒氣外散,可免於內攻。之後用藥敷圍,追膿止痛,毒從孔竅和瘡頂中流出,可免於旁潰。
陰瘡一照就出現紅暈,形狀像蒸餅,轉為陽證,就可以確保無虞,這就是其中奇特之處。灸法每日一次,初次用藥捻三、四根,次日用四、五根,再次漸漸增加到六、七根。總的來說,要根據瘡的輕重,酌情增加藥捻的數量。嚴重的患者不過六、七天,腐肉就會完全化為膿,從瘡口中陸續流出,新肉像石榴子,一顆顆地長出來。這時就不必再灸了,圍藥始終如一,隨著瘡的大小變化,慢慢地收縮。
凡照時須先用豬蹄湯澄清(方載在後),洗去圍藥,如法熏照。待瘡勢大愈,肉生將滿,始可用生肌散,或護以太乙膏。平復後,膏藥猶不可遽離,此其始末細微也。內服者,大要不出護心散、托裡散等方(方載前後),最忌寒涼,恐傷胃氣。熏方初止治背疽,其後一切腫毒無不收功。
蓋法無定則,醫貴變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曲梁聶云翰云:戊戍春暮,余病疽京邸,直據背中,前與心對。初發微若黍粒,搔之痛癢關心,寒熱發作。甫十日,大若升。再十日,大若鬥。食逆便結,匝月不一瞬。醫方所載諸死候,業已十犯八、九,兩絕復甦,自分必死,手條後事。偶從楊楚璞得此仙方,如法熏敷。越二日,毒浙解,乃有起色,不易方而竟就痊,距初發浹廿旬。
白話文:
治療過程
凡是照射傷口,須先用豬蹄湯澄清(方劑在後),洗去圍繞傷口的藥物,按照方法熏照。待瘡瘍情況逐漸好轉,肉芽組織生長將近滿佈時,方可使用生肌散,或用太乙膏保護傷口。傷口平復後,膏藥仍不可立刻去除,這是治療的細微步驟。內服藥物,主要使用護心散、托裡散等方劑(方劑在前後),最忌寒涼之物,恐傷脾胃之氣。熏方最初是用來治療背疽,後來發現對於各種腫毒都有療效。
醫者之道
醫術之道並無定則,醫生要善於變通,靈活應變,精通醫術,才能救治病人。
聶云翰的親身經歷
曲梁聶云翰說:戊戍年春末,我患了背疽,腫塊直達背部中央,與心臟相對。初期發病時,腫塊小如黍米,搔癢難耐,痛入心扉,伴有寒熱交替。才十天,腫塊就如升斗般大小。再過十天,腫塊就如鬥般巨大。食慾不振,大便不通,足足一個月時間,病情不見好轉。醫書記載的各種死亡徵兆,我已經符合了八九成,命懸一線,多次瀕臨死亡,甚至已經寫好了遺書。偶然間,從楊楚璞那裡得到這個仙方,按照方法熏敷。過了兩天,毒素逐漸消散,病情出現好轉。沒有更改方劑,最終痊癒,從初發病到完全康復,共計二十天。
歸家出以試人,輕僅逾月,重亦不出百日,靡不起者。顧念非此異方,不能起余,必死異證。非余起死回生,不能白此方之神異,余以此方活,安忍天下人以此證危,因贅數語,以為此方之引。
咸林王維英云:丙午端陽日,余左臂患疽,其大如拳。余欲俟破後熏之,不識其初亦可熏也。客有備言可熏者,因即熏十條。瘡頂高收,四圍色白,夜間毒肉從邊化為稠膿,徐徐內潰,黏同膠鰾,每日如法熏照、洗貼。五、六日,中尖毒肉脫落一條,瘡外一指許,旁串三孔,且痛且癢,即極力照之。
初出黃水,次出稠膿,後流清漿,遂即收口,並不再串。長安中苦不產豨薟、五龍二草,止用金銀花三色敷之,護以太乙膏,月餘盡痊。當此瘡將愈,左臂又患一疽,正對無二,即依前法照之。三日,頂破膿出,不痛不癢,其毒盡散。同時有患別瘡者,余付此藥熏之,隨熏即散,乃知是方正仙方也。
白話文:
回到家中,就用這個方法試驗人,輕微的病症一個月就能痊癒,嚴重的病也不過百天,沒有人無法治癒。仔細想來,若非這個奇方,我根本無法起死回生,必定會死於異症。若不是我起死回生,也不能證明這個方子的神妙之處,我靠著這個方子活了下來,怎麼能忍心天下人因此症而危難?因此寫下這幾句話,作為這個方子的引子。
咸林王維英說:丙午年端午節那天,我的左臂患了疽,腫得像拳頭一樣大。我原想等它潰破之後再用藥燻它,沒想到一開始也能燻。有客人提醒我可以燻,我就燻了十條藥。瘡頂迅速收斂,周圍泛白,夜晚毒肉從邊緣化為濃稠的膿,慢慢向內潰爛,黏稠如同魚鰾,每天照常熏、洗、貼藥。五、六天後,瘡中央尖部的毒肉脫落了一條,瘡口外有一指寬,旁邊連著三個孔,又痛又癢,我就用力地照射它。
一開始流出黃水,接著流出濃稠的膿,最後流出清澈的漿液,然後就開始收口,不再蔓延。長安城裡很難找到豨薟、五龍這兩種草藥,只用金銀花三色敷在傷口上,再用太乙膏保護,一個多月就痊癒了。正當這個瘡快要痊癒時,左臂又長了一個疽,位置正對著,毫不相差,我就照舊用藥照射它。三天後,瘡頂破了,流出膿,既不痛也不癢,毒性全部消散。同時,還有其他人患了別的瘡,我給他們用這個藥燻,一燻就散了,才知道這個方子真是仙方。
余恐世人但知瘡破後可照,不識照初發者尤易散,又恐敷藥不全,並棄照方,不識但用三色敷亦可也。故備述始終,以神此方之用。
敷藥方,車前草,豨薟草,金銀花,五爪龍草
上四味鮮草共搗爛,加陳米粉(即日常糨衣者,愈陳愈好)。及飛鹽少許,共調為稠糊。敷瘡上,中留一頂,拔膿出。若冬月無鮮草,則用干葉為末,陳醋調敷亦可。
陳實功曰:若冬月,並干葉亦無處覓,則以如意金黃散代敷亦效。
白話文:
我擔心世人只知道瘡瘍破裂後可以用此方照治,卻不知道瘡瘍初發時用此方更易散除,又擔心敷藥不全,就捨棄此方,不知單用三味藥敷也能奏效。所以詳細記載此方始末,以顯露此方的妙用。
敷藥方: 車前草、豨薟草、金銀花、五爪龍草
以上四味鮮草共同搗爛,加入陳米粉(即日常用來漿衣服的米粉,陳舊者越好)、少許飛鹽,混合調成稠糊狀。敷在瘡瘍上,中央留一個頂,讓膿液排出。如果冬天沒有鮮草,則可用干草研成粉末,用陳醋調和敷用也行。
陳實功說:如果冬天,連干草都找不到,則可以用如意金黃散代替敷用,效果也很好。
如意金黃散,治癰疽發背,諸般疔腫,跌撲損傷,濕痰流毒,大頭時腫,漆瘡火丹,風熱天泡,肌膚赤腫,乾溼腳氣,婦人乳癰,小兒丹毒。凡一切諸般頑惡腫毒,隨手用之,無不應效,誠為瘡家良便方也。
天花粉(上白,十兩),黃柏(色重者),大黃,薑黃,白芷(各五兩),紫厚朴,陳皮,甘草,蒼朮,天南星(各二兩)
白話文:
如意金黃散是治療各種類型的潰瘍、背部病變、疔瘡和其他皮膚問題如跌打損傷、濕疹和毒素積聚等疾病的藥物。它還可以治療水腫、漆中毒症狀、火斑、風熱性天皰瘡以及肌肉紅腫等疾病。此外,它可以治療女性乳腺炎和兒童丹毒等病症。 配方包括:上品天花粉 10 鎊、顏色較深的黃柏、大黃、姜黃、白芷各 5 鎊、紫色厚朴、陳皮、甘草、蒼朮和天南星各 2 鎊。
以上共為咀片,曬極乾燥,春為末,要極細,用磁瓶收貯,勿令出氣。凡遇紅赤腫毒,發熱未成膿者,俱用茶湯同蜜調敷。如大瘡已成,欲作膿者,俱用蔥湯同蜜調敷。如漫腫無頭,皮色不變,濕痰流毒,附骨癰疽,鶴膝風症等病,俱用蔥酒煎調。如天泡,火丹,赤遊丹,黃水漆瘡,惡血攻注等症,俱用大藍根葉搗汁調敷,加蜜亦可。
湯潑火燒,皮膚破爛,用蜜調敷。
豬蹄湯,治一切癰疽諸毒。已潰流膿時,用此湯洗。消毒氣,去惡肉,潤瘡口,止痛散風,消腫。杖瘡潰爛,亦可用此湯洗之。
白芷,當歸,赤芍藥,獨活,生甘草,露蜂房,白礬(各等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曬乾,在春天結束時將粉末研磨至極細,裝入磁瓶中保存,避免空氣接觸。對於紅腫發熱尚未化膿的傷口,用茶水和蜂蜜調和後敷用。如果已經化膿的瘡傷,可以用蔥水和蜂蜜調和後敷用。對於沒有明顯膿頭,皮膚顏色沒有改變,濕痰毒素入侵,骨頭附近的癰疽,鶴膝風等疾病,可以用蔥酒煎煮後敷用。對於水泡,火丹,赤遊丹,黃水漆瘡,惡血攻注等疾病,可以用大藍根葉搗碎後敷用,加蜂蜜效果更佳。
對於被熱湯潑灑導致的皮膚破損,可以用蜂蜜調和後敷用。
豬蹄湯可以治療各種癰疽毒素。如果傷口已經潰爛流膿,可以用豬蹄湯清洗傷口。豬蹄湯可以消毒殺菌,去除壞死組織,滋潤傷口,止痛散風,消腫。杖瘡潰爛也可以用豬蹄湯清洗。
白芷、當歸、赤芍藥、獨活、生甘草、露蜂房、白礬(各等份)。
上為片,先將雄豬前蹄一隻水煮熟,取汁濾清,吹去汁上油花,用前藥片一兩,煎數十沸去渣。將軟絹蘸湯淋於瘡上,輕手挹去瘀膿腐肉。洗訖以絹挹干,隨用膏藥貼之。洗時切忌風寒為要。
又洗方,當歸,獨活,白芷,甘草(各二錢),蔥頭(五個)
背瘡輕易者,以此代豬蹄湯亦效。
烏金膏,治發背。中央肉死,塗之即腐;末死,塗之即生。若初起腫痛,用點數處,則解毒頓消。若瘀肉腐黑,塗之即潰。若惡瘡、頑瘡,元氣無虧,久不收斂者,內有毒根,須以紙捻蘸此藥紉其內。有等發背,因元氣虛弱,或因克伐虧損,毒氣散漫,中黯外赤、不腐不潰,須內服大補之劑,又塗此藥三、四寸許。至五、六日間,赤黯之界自有裂紋如刀劃之狀,中央漸潰漸脫,庶能收斂。若妄用刀、針,去肉出血,則元氣愈傷。或塗涼藥,則毒氣不解,非徒無益,適以害之矣。
白話文:
烏金膏專治發背。如果瘡瘍中心部位的肉已經壞死,塗抹烏金膏後就會腐爛;如果中心部位的肉沒有壞死,塗抹後就會使之生長。如果瘡瘍剛開始腫痛,只需在患處塗抹少量烏金膏,就能迅速解毒消腫。如果患處已經出現瘀血、腐肉發黑,塗抹後就會潰爛。對於久治不愈的惡瘡、頑瘡,如果元氣充足,可以將烏金膏用紙捻蘸取,塞入瘡口。對於因元氣虛弱或身體虧損導致毒氣散佈,導致瘡瘍顏色暗淡、外圍發紅,既不腐爛也不潰爛的情況,需要內服大補的藥物,並在患處塗抹烏金膏約三到四寸。一般在五到六天后,紅暗的邊界會出現類似刀劃的裂紋,瘡瘍中心逐漸潰爛、脫落,最終癒合。如果擅自使用刀、針,去除肉組織導致出血,就會損傷元氣。如果塗抹涼性藥物,則無法解毒,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其方用巴豆去殼炒黑,研為膏。點腫處,或塗瘀肉上,則自消化。或加乳香少許亦可。如塗瘡內,或加麻油少許,調稀可用。
替針丸,治膿成不潰。
白丁香,硇砂(另研),正乳香,正沒藥(各一錢)
糯米四十粒,先以礦灰拳大一塊置碗內,入井水少許,待熱氣將息,以米排入灰中。良久,候米如水晶狀,取出用之。如米未就,再用灰制。上各為末極細,然後和勻收貯。用時以飯丸如麥粒大,每用一粒。水濕,黏瘡頭上,其膿自出。若附骨疽及緊要之地,當及時針砭出之為善。
白話文:
方劑一
這個方子用巴豆去掉外殼,炒至黑色,研磨成膏狀。點在腫脹的地方,或塗抹在瘀血的地方,就能自行消散。也可以添加少許乳香。如果塗抹在瘡口內,可以加一點麻油,調稀後使用。
替針丸
,用來治療膿包已經形成但未破潰的狀況。
方劑三
白丁香、硇砂(另外研磨)、正乳香、正沒藥(各一錢)
糯米四十粒,先用礦灰拳頭大小的一塊放在碗裡,加入井水少許,待熱氣將要消失時,將米排列在灰燼中。過一段時間,待米變成水晶狀時,取出使用。如果米還沒達到水晶狀,就再用灰燼處理。將上述藥材全部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混合均勻,收好備用。使用時,用飯做成麥粒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粒。用清水沾濕,黏在瘡口的中心,膿液就會自行排出。如果患有附骨疽或其他緊要的地方,應該及時用針砭排出膿液,效果更佳。
蜞針法,凡癰瘍勢焮毒盛,血凝不散者,宜用此法,以殺其勢。癰初起時,以筆管一個,入大螞蝗一條,以管口對瘡頭,使螞蝗吮,惡血得去,其毒即散。如瘡大,須換三、四條。若吮著正穴,螞蝗必死矣,屢試屢效。若出血不止,以藕節上泥塗之即止。若瘡頭未明,以並邊泥塗上,先干處即是頭。
護心散,治瘡毒內攻。口乾煩燥,噁心嘔吐者,宜用此藥。
綠豆(研末,一兩),乳香(淨末,三錢),硃砂(一錢),甘草(一錢)
上共研極細,每服二錢,白滾湯調服,早晚二次。
白話文:
蜞針法與護心散:
蜞針法:
凡是癰瘍(化膿性瘡傷)毒氣旺盛,血液凝結不散的,適合使用此法,以殺滅其勢力。癰瘍初期,用一根筆管,放入一條大螞蟥,將管口對準瘡口,讓螞蟥吸吮,惡血得以排出,毒氣就會散去。如果瘡口較大,需要更換三到四條螞蟥。如果螞蟥吸吮到正穴,螞蟥必死無疑,經過多次試驗,效果顯著。若出血不止,可用藕節上泥塗抹即可止血。如果瘡口位置不明,可以在瘡口周邊塗上泥土,先乾涸的地方就是瘡口。
護心散:
用於治療瘡毒內攻,患者出現口乾舌燥,噁心嘔吐等症狀。
藥方:
- 綠豆(研磨成粉,一兩)
- 乳香(淨粉,三錢)
- 硃砂(一錢)
- 甘草(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調服,早晚各一次。
千金化毒丸,治諸惡毒,尤治疔瘡。凡初起未成膿者,服之神效。
用白礬三錢,研末糊丸,以蔥頭七個煎湯送下,則腫痛俱退。再服神授衛生湯二劑,以去餘毒。一方士治瘡疽不問腫潰,先用此藥二、三服,後用消毒藥,甚效。治芻蕘之人,或用此即退,不用托裡藥亦愈。此藥托裡固內、止瀉,解毒排膿,不動臟腑,不傷氣血,有益無損。其藥易得,其功甚大,偏僻之處,不可不知。
牛膠散,治癰疽。使毒不內攻,不傳惡證,有益無損。
白話文:
千金化毒丸
此方專治各種毒症,尤其適合治療疔瘡。對於剛起、尚未化膿的疔瘡,服用此丸效果顯著。
準備白礬三錢,研磨成粉末,製成丸藥。用七個蔥頭煎湯服用,可使腫痛消退。之後再服用神授衛生湯兩劑,以去除餘毒。
一位醫術精湛的方士,治療瘡疽時,不論腫脹或潰爛,都先用此藥服用兩三劑,再使用消毒藥,效果極佳。對於貧困的百姓,服用此藥即可見效,不必服用其他內服藥物,也能痊癒。
此藥可以固護內臟、止瀉、解毒排膿,不傷及內臟、不損傷氣血,有益無害。藥材容易取得,功效卻十分顯著,即使是偏遠地區的人,也不應不知曉。
牛膠散
此方用於治療癰疽,可以防止毒素入侵內部,避免傳染惡性病症,對人體有益無害。
牛皮膠(四兩,廣中明者)
用酒重湯煮化,加酒服至醉。不能飲者,加白滾湯。
降癰散,治癰疽諸毒,消腫止痛,散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速潰可愈。若陽毒熾盛,而疼痛勢凶者,宜先用此方。其解毒、散毒之功,神效甚速。若堅頑深固者,宜用後方。
薄荷(用葉,約三、四兩),野菊花(連根葉,一握),土貝母(約二兩)
上藥乾者可為末,鮮者可搗爛,同研勻。外用茅根一大握煎濃湯,去渣,調前藥敷患處。仍留所剩湯頓熱,不時潤於藥上,但不可用冷湯,冷則不散不行,反能為害。約半日,即宜換之。張景岳曰:此敷藥中第一方也。
白話文:
此藥方名為“降癰散”,主要用於治療癰疽等毒瘡,具有消腫止痛、散毒的功效。對於毒瘡尚未形成的,可直接消散;對於已經形成的,則可加速潰爛癒合。尤其適用於陽毒熾盛、疼痛劇烈者。
方中牛皮膠用酒煮化服用,有助於滋陰潤燥,散毒消腫。薄荷、野菊花、土貝母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外敷藥物以茅根煎湯調和,熱敷於患處,可加速藥力滲透,促進毒素排出。
張景岳認為,此方是中醫外敷藥物中的經典方劑,療效顯著。
注意事項
- 藥物使用需遵醫囑,不可自行使用。
- 藥物使用前,需咨詢專業的中醫醫師。
- 本文僅供參考,不可替代專業醫學意見。
後方,凡疽毒堅頑深固及結核痰滯,宜用此方。
生南星,土貝母,朴硝(各等分),腦荷(倍用),石灰(風化者,比腦荷更加倍)
上共為末,用鹽滷調,杵稠黏,敷患處。干即易之,不必留頭。若膿已成者。留頭亦可,或用麻油調,或用熱茅根湯調亦可。若欲止痛速效,加麝香或冰片少許更妙。
百草煎,治百般癰毒,諸瘡損傷疼痛,腐肉腫脹;或風寒濕氣,留聚走注疼痛等症,無不奇效。
百草(凡田野、山間者,無論諸品,皆可取用。然尤以山草為勝,大抵辛香者佳。冬月可用於者,須予為收採之)
白話文:
治療頑固深部的瘡毒和結核痰滯,可以使用這個藥方。將生南星、土貝母、朴硝各等份,腦荷加倍,風化的石灰再加倍,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鹽滷調成稠黏的膏狀,敷在患處。乾了就換,不用留著藥頭。如果已經化膿,留著藥頭也可以,可以用麻油調和,或者用熱茅根湯調和都可以。想要止痛效果更快,可以加少許麝香或冰片。
百草煎可以治療各種癰毒、瘡傷疼痛、腐肉腫脹,以及風寒濕氣留聚疼痛等症,效果奇佳。百草指的是田野和山間的所有草藥,無論種類,都可以使用,但山草效果更好,辛香的草藥更佳。冬天使用的草藥,需要提前採集儲存。
上不論品數,取以多,煎濃湯乘熱熏洗患處。仍用布帛,蘸熨良久,務令藥氣蒸透,然後敷貼他藥。每日二、三次不拘,頻數更好。蓋其性之寒者可以除熱,熱者可以散寒,香者可以行氣,毒者可以解毒。無所不用,亦無所不利。湯得藥性,則湯氣無害;藥得湯氣,則藥力愈行。
凡用百草以煎膏者,皆此義也,此誠外科中最要、最佳之法,亦傳之方外人者。若洗水臌鼓脹,每次須用草二、三十斤,煎濃湯二、三鍋,用大盆盛貯,以席簞遮風,熏洗良久,每日一次或二次。內服廓清飲、分利等劑,妙甚。凡洗皆以避風為最要。
白話文:
不論藥材種類,取大量的藥材,煎煮濃郁的藥湯,趁熱熏洗患處。接著用布帛沾取藥湯,反复熨燙患處,務必讓藥氣蒸透,然後再敷上其他藥物。每天兩到三次,不拘時間,越頻繁越好。因為藥材的性質,寒性的可以除熱,熱性的可以散寒,香性的可以行氣,毒性的可以解毒。各種藥材都能使用,也都沒有弊端。藥湯吸取了藥性,湯氣就不會造成傷害;藥材吸取了湯氣,藥力就會更強。
第二段
凡用百草以煎膏者,皆此義也,此誠外科中最要、最佳之法,亦傳之方外人者。若洗水臌鼓脹,每次須用草二、三十斤,煎濃湯二、三鍋,用大盆盛貯,以席簞遮風,熏洗良久,每日一次或二次。內服[廓清飲]、分利等劑,妙甚。凡洗皆以避風為最要。
凡是用各種草藥煎煮成膏藥的,都是這個道理。這是外科治療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療法,也傳授給非專業人士。如果要洗治水腫脹,每次需要用二十到三十斤草藥,煎煮兩到三鍋濃郁的藥湯,用大盆盛裝,用席子遮擋風,熏洗患處很久,每天一次或兩次。同時服用[廓清飲]、分利等藥劑,效果很好。洗治時,最重要的是避免風吹。
螵蛸散,治濕熱破爛、毒水淋漓等瘡,或下部腎囊、足股腫痛,下疳諸瘡,無不神效。
海螵蛸(不必浸淡)人中白
上為細末,先以百草多煎濃湯,乘熱熏洗,後以此藥摻之。如瘡乾者,以麻油調敷,或蜜水亦可。若腫而痛甚者,加冰片少許更妙。若濕瘡膿水甚者,加密陀僧等分,或煅制爐甘石更佳。
肥皂方,治一切無名腫毒初起時。
白話文:
螵蛸散
螵蛸散主治濕熱破爛、毒水淋漓等瘡,以及下部腎囊、足股腫痛,下疳諸瘡,效果奇佳。
藥方:
- 海螵蛸(不必浸泡清水)
- 人中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先用百草煎煮濃湯,趁熱熏洗患處,再將藥末撒在患處。如果瘡口乾燥,可以用麻油調和藥末敷於患處,蜜水也可以。若腫痛嚴重,可以加少許冰片效果更佳。如果濕瘡膿水很多,可以加入等量的密陀僧,或用煅制爐甘石效果更佳。
肥皂方
肥皂方主治一切無名腫毒初起。
用生肥皂去子及弦與筋,搗爛,好醋和敷即愈。不愈再敷,神驗。貧人僻地,倉卒無藥者,用此最便,不可忽之。
加味太乙膏,一切瘡瘍並宜貼之。光用隔蒜灸,更服活命飲,以收全功。
當歸,生地,赤芍,元參,大黃,白芷,甘草(各二兩)
用麻油二斤,入諸藥煎至黑,去渣,仍將油慢火熬至滴水不散,離火片時,投黃丹八兩。
神異膏,治癰疽、瘡毒及收口,甚效。此瘡瘍中第一方也。
黃耆,杏仁,元參(各一兩),蛇蛻(五錢),男發,蜂房(各一兩,子多者佳),麻油(二斤)
白話文:
用新鮮肥皂去除瘡瘍上的膿液、筋腱,搗爛,加入好醋混合後敷在患處,就能治癒。如果沒有治癒,就再敷一次,效果非常神奇。貧窮的人住在偏僻的地方,臨時找不到藥物,用這個方法最方便,不可忽視。
加味太乙膏,可以治療一切瘡瘍,都適合貼敷。單獨用隔著蒜頭灸患處,同時服用活命飲,可以取得最佳效果。
當歸、生地黃、赤芍藥、元參、大黃、白芷、甘草各兩兩。
用麻油二斤,加入這些藥材煎煮至藥液變黑,去除藥渣,再用小火慢慢熬製,直到滴水不散,離火片刻,加入黃丹八兩。
神異膏可以治療癰疽、瘡毒,並促進傷口癒合,效果極佳。這是治療瘡瘍的最佳藥方。
黃耆、杏仁、元參各一兩,蛇蛻五錢,人髮、蜂房各一兩(子多的蜂房效果更好),麻油二斤。
先將黃耆、杏仁、玄參入油煎至將黑,乃入蛇蛻、男發、蜂房同煎至黑,去渣,如前熬法,徐徐投入黃丹十二兩。
神效當歸膏,治一切瘡瘍。湯火疼痛等證,去腐肉,生新肉,其效如神。凡洗拭換膏,須予備即貼,新肉畏風故也。
當歸,生地,黃蠟(各二兩,若用白蠟更好,止須,一兩),麻油(六兩)
將當歸、生地入油內煎至黑,濾去渣,再將油熬至滴水不化,乃入蠟,溶化攪勻即成膏矣。用塗患處,以油紙蓋之。如有死肉,須用利刀剪去,則生肌尤速。
白話文:
先把黃耆、杏仁、玄參一起用油煎,直到顏色接近黑色,再加入蛇蛻、人髮、蜂房繼續煎煮至黑,去除藥渣,按照之前的熬製方法,慢慢加入黃丹十二兩。
這種神效的當歸膏,可以治療各種瘡瘍,包括湯火燙傷等引起的疼痛,能去除腐肉,生長新肉,效果奇佳。每次清洗或更換藥膏時,都要盡快貼上,因為新生的肉怕風。
將當歸、生地放入麻油中煎煮至黑,過濾去除藥渣,然後繼續熬製油脂,直到滴水不化,再加入黃蠟或白蠟溶化攪拌均勻,就成了藥膏。塗抹在患處,用油紙覆蓋。如果有死肉,要用鋒利的刀子剪掉,這樣新肉生長會更快。
神效桑枝灸:治發背不起,或瘀肉不潰。
用桑枝長七寸,如指大,一頭燃著,向患處灸之,灸盡再換,每次灸五、六條,以助腫潰。若腐肉已去,新肉生遲,宜灸四畔。其陰瘡、瘰癧,流注、臁瘡、惡瘡久不愈者,亦宜灸之。大抵此法,未潰則解毒止痛、消瘀腫;已潰則補陽氣,散餘毒,生肌肉。若陽證腫痛甚,或重如負石,初起用此法,出毒水即內消。
其日久者用之,雖潰亦淺,且無苦楚。惜患者不知有此,治者亦不肯用此也。
黑末子,治癤毒。
用羊角燒存性為末,酒調三錢服之,瘡可散。立齋曰:此秘方也,嘗治面上或身卒得赤斑,或癢或瘭毒,此而不治,亦乃殺人。以毅羊角燒存性,研為極細末,以雞子清調塗之,甚效。本草亦云然。
白話文:
神效桑枝灸:
治療背部腫痛無法起身,或瘀血積聚不潰爛。
取桑枝長七寸,粗細如手指,一端點燃,朝著患處灸灼,灸完一根換另一根,每次灸五到六根,以幫助腫塊潰爛。如果腐肉已經去除,新肉生長緩慢,可以灸灼患處四周。對於陰瘡、瘰癧、流注、臁瘡、久治不愈的惡瘡等病症,也適合用此方法灸灼。
總之,桑枝灸療法對於未潰爛的病症,可以解毒止痛、消散瘀腫;對於已經潰爛的病症,可以補充陽氣、散去餘毒、促進肉芽生長。如果患者是陽性症狀,腫痛嚴重,或者感覺沉重如負重石,在病症初期使用桑枝灸療法,可以排出毒水,達到內消的效果。
對於病程較長的患者,即使已經潰爛,潰爛深度也很淺,而且不會感到疼痛難忍。可惜的是,患者不知道有這種方法,醫生也不願意使用這種方法。
黑末子:
治療癤毒。
取羊角燒成灰燼,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每次服用三錢,可以使瘡毒消散。
立齋曰:這是秘方。曾經治過臉上或身上突然出現紅色斑點,或發癢或長癤毒,如果不及時治療,也會危及生命。將毅羊角燒成灰燼,研磨成極細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塗抹患處,療效顯著。本草書中也有記載。
生肌散,治瘡口不合。
木香,輕粉(各二錢),黃丹,枯礬(各五錢)
上為細末,用豬膽汁拌勻、曬乾,再研細摻患處。立齋曰:此方乃解毒、去腐、搜膿之劑,非競自生肌藥也。蓋毒盡則肉自生。嘗見患者,往往用龍骨、血竭之類,以求生肌。殊不知餘毒未盡,肌肉何以得生?反增腐爛耳。若此方誠有見也。
收口摻藥,李氏云:曾見有患背疽者,大潰,五臟僅隔膜耳,自謂必死。有人教以用鯽魚去腸,實以羯羊糞,烘燥為末,乾摻之,瘡口自收。此出洪氏方,屢用有效,須俟膿少,欲生肌時用之。
白話文:
生肌散:
生肌散,用來治療瘡口癒合不良。
配方:
木香、輕粉(各二錢)、黃丹、枯礬(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豬膽汁拌勻,曬乾後再研磨成細粉,撒在患處。
李立齋注解:
此方主要是解毒、去除腐肉、引出膿液的藥物,並不是直接促使肉芽生長。因為毒素去除乾淨了,肉自然就會生長。我經常看到病人,往往使用龍骨、血竭等藥物來促進肉芽生長。殊不知,如果餘毒未清,肌肉怎麼能生長?反而會加重腐爛。所以,這個方子確實有道理。
收口摻藥:
李氏說:我曾見過一位背部患有癰疽的病人,潰爛非常嚴重,五臟幾乎只隔著一層薄膜,他自己都認為必死無疑。有人教他用鯽魚去除內臟,然後用羯羊糞烘乾研磨成粉,撒在瘡口上,瘡口就自動癒合了。這個方子出自洪氏,我多次使用都很有效。但是,必須等到膿液減少,即將生長肉芽時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