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錦燧

《䱐溪秘傳簡驗方》~ 卷下 (30)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0)

1. 腿膝門

青腿牙疳。,飲白馬乳。

脛骨有碎孔,髓流出。,煎韭子湯服。外治,載外治方選足門兩足心凸腫條。

膝痛。,大豆黃卷服。

白話文:

[腿部問題篇]

  1. 如果你的腿部發青且有如牙疳般的病狀,應該飲用白馬的乳汁。

  2. 若你的脛骨出現了破裂的小孔,導致骨髓外流的情況,可以服用炒韭菜籽熬煮的湯。至於外敷治療方式,請參考外治方選足門中的兩足心凸腫條目。

  3. 對於膝蓋疼痛的問題,可以服用由黃豆發芽後製成的大豆黃卷。

2. 足門

風濕腳。,蘇子、高良薑、橘皮。共研末,丸服。

寒濕腳。,胡蘆巴、故紙、木瓜等分。為末,同蒸蜜丸服。

腳轉筋,並一切筋病。,松節二兩,乳香三錢。研末。每服二錢,木瓜湯下。

腳氣衝心,昏悶垂絕。,杉木節四兩,橘葉三兩,大腹皮三個。水煎,加童便一杯合服。

腰腳疼痛。,新芝麻。炒香,杵末。日服合許,溫酒蜜湯任下。

腳氣腫痛拘攣。,川牛膝、威靈仙等分。為末,蜜丸。每五十丸,空心服。

風寒濕痹,搏於筋骨,足筋攣痛,行步艱難。,木茯神一兩,乳香一錢,每末二錢,木瓜酒下。

腳氣。,甘遂末。水調敷。內服甘草湯,常以杉木或蘿蔔煎湯洗,可除根。

腳氣入腹。,威靈仙。為末。酒服二錢,痛漸減,藥浙輕。

腳氣衝心。,白檳榔十二個為末,分二,熱童便下;外用附子末,鹽滷調塗湧泉穴。

腳氣上衝。,取田螺煮食之。蜆肉亦佳。

水氣,腳氣。,桑條二兩。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

轉筋入腹。,炒茱萸二兩。酒二盞,煎一盞。分二服,得下即安。

腳氣脹滿,非冷非熱,或老人弱人病此。,檳榔仁末。以檳榔殼煎汁調服二錢,紫蘇湯調亦可,效。

腳肚轉筋。,冷水吞大蒜一瓣,再以蒜擦足心令熱。

腫從腳起。,豉汁飲,仍以渣敷。

兩足心凸腫,上面生黑色豆瘡。,韭子。煎服。並有外治法,載足門。

兩足風軟。,用丹參浸酒飲之。

小兒足軟行遲。,五茄皮五錢,牛膝、木瓜各二錢。生研,為末。每五分,米飲入酒二三滴調服。

白話文:

【足部問題】

  1. 對於風濕引起的腳痛,使用蘇子、高良薑和橘皮,磨成粉後製成丸狀服用。

  2. 對於由寒冷和濕氣引起的腳痛,使用胡蘆巴、舊紙和木瓜,等量混合後磨成粉,與蜂蜜一起蒸熟製成丸狀服用。

  3. 對於腳抽筋及所有筋骨疾病,使用二兩的松樹節和三錢的乳香,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木瓜湯送服。

  4. 對於腳氣上衝至心臟導致的昏厥,使用四兩的杉木節、三兩的橘葉和三個大腹皮,用水煎煮,加入一杯孩童尿液混合服用。

  5. 對於腰腳疼痛,使用新鮮芝麻,炒香後搗成粉末。每日服用,用溫酒或蜂蜜湯送服。

  6. 對於腳氣腫痛和肌肉攣縮,使用等量的川牛膝和威靈仙,磨成粉後製成蜜丸。每次服用五十粒,空腹時服用。

  7. 對於因風寒濕氣引起的筋骨疼痛,使用一兩的茯苓和一錢的乳香,每次服用二錢,用木瓜酒送服。

  8. 對於腳氣,使用甘遂末,用水調和後塗抹。內部服用甘草湯,經常使用杉木或蘿蔔煮的湯清洗,可以根除問題。

  9. 對於腳氣進入腹部,使用威靈仙磨成粉,用酒服用二錢,疼痛逐漸減少,藥物逐漸減輕。

  10. 對於腳氣衝心,使用十二個白檳榔磨成粉,分兩次,用熱的孩童尿液送服;外部使用附子末,用鹽鹵調和後塗抹在湧泉穴。

  11. 對於腳氣上衝,可以吃煮熟的田螺,蜆肉也很好。

  12. 對於水氣和腳氣,使用二兩的桑枝,炒香後,用水煎煮,每天空腹服用。

  13. 對於腳部抽筋進入腹部,使用二兩的炒茱萸,用兩杯酒煎煮至一杯,分兩次服用,排便後即可舒緩。

  14. 對於腳氣脹滿,既不冷也不熱,或者老年人和體弱者有此症狀,使用檳榔仁末,用檳榔殼煮的汁調和後服用二錢,也可以用紫蘇湯調和,效果良好。

  15. 對於腳肚子抽筋,喝冷水吞下一瓣大蒜,再用大蒜摩擦腳底使其發熱。

  16. 對於從腳開始的腫脹,飲用豉汁,同時將渣滓敷在患處。

  17. 對於雙腳腳心凸起腫脹,上面長出黑色豆瘡,使用韭子煮水服用。並有外部治療方法,詳情請見足部問題專欄。

  18. 對於雙腳風濕性軟弱,可用丹參浸泡酒來飲用。

  19. 對於兒童腳軟行走遲緩,使用五錢的五茄皮、二錢的牛膝和木瓜,生研成粉。每次服用五分,用米酒加二三滴酒調和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