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錦燧

《䱐溪秘傳簡驗方》~ 卷下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2)

1. 小兒初生門

小兒初生,斷臍帶。,以艾絨為燃,麻油浸濕,熏洗臍帶至焦,方斷,束臍用厚綿軟帛束緊,勿令沾濕,浴不宜早,浴湯中用豬膽汁一枚,可免眾瘡。

小兒斷臍。,用清香油調發灰敷。濕者乾摻,可免驚風等症。勿誤用燈中油。

小兒生下。,益母草。煎湯洗,一世少瘡疥。

小兒初生不能發聲,不可斷臍。,將胞衣火炙令暖,送氣入兒腹。另取貓,青布包裹,拿住在兒耳邊,以齒隔布咬貓耳,貓大叫,兒即開口。

又方:以蔥白莖鞭之。

小兒初生,白膜裹舌,或遍舌根。,可由指甲刮破令血出,以燒礬末半綠豆許,敷之。若不刮破,其兒必啞。

小兒初生無皮。,泥地上臥一宿即生。冬月以白米粉燥撲之,候皮生乃止。

小兒胎毒。,草房上青苔。焙乾,研末。麻油調敷。

胎毒、胎瘡。,胭脂、膽礬、黃柏、東丹等分。研末。菜油調搽。

又方:水邊桕樹根白皮。曬,研。入雄黃末少許,生油調,搽。

小兒初生,兩目紅腫,赤爛不開。,以蚯蚓泥杵。塗囟門,干則易之,三次必愈。

又方:生南星、生大黃等分。為末,醋調,塗兒兩足心。雖月外亦可用。

小兒初生,驚風欲死。,硃砂。磨新汲水,塗手足心。

母有娠,乳兒有病,如瘧痢,他日亦相繼腹大,或發或瘥。,以紅紗袋盛夜明砂,與兒佩。

白話文:

[小兒初生門]

  • 當小寶寶剛出生時,我們會剪斷他的臍帶。之後,會使用被艾草絨燃燒過並浸在麻油裡的物品,來燻燒和清洗臍帶直到它變焦,這時才會完全剪斷。然後,使用厚綿軟的布料緊緊包紮臍部,避免它被弄濕。洗澡不宜太早,如果要洗,可在洗澡水中加入一個豬膽汁,可以防止多種皮膚問題。

  • 小寶寶剪臍帶後,可用香油混合頭髮灰敷在傷口上。如果傷口濕潤,就應保持乾燥,這樣可以預防驚風等病症。切記不要誤用燈油。

  • 寶寶出生後,可用益母草煮湯洗身,這樣一生中較少出現皮膚疾病。

  • 如果寶寶出生後無法發聲,不應該立即剪斷臍帶。可以將胎盤用火烤熱,使其溫暖,然後送氣進入寶寶的肚子裡。另外,可以找一隻貓,用青布包裹住,然後拿著它在寶寶耳朵旁邊,用牙齒隔著布咬貓的耳朵,當貓大叫時,寶寶通常就會開口了。

另一個方法是用蔥白的莖鞭打寶寶。

  • 若寶寶出生時,舌頭被一層白色薄膜包住,或整個舌根都被覆蓋,可以使用指甲輕輕刮破,讓血液流出,再塗上約半粒綠豆大的燒礬粉。如果不刮破,寶寶可能會變成啞巴。

  • 若寶寶出生時沒有皮膚,可以讓他睡在泥土地上一夜,皮膚就會長出來。冬天的話,可以在寶寶身上撒些白米粉,等到皮膚長出來才停止。

  • 對於寶寶的胎毒問題,可以使用屋頂青苔,晾乾後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勻後敷上。

  • 對於胎毒或胎瘡,可以將胭脂、膽礬、黃柏、東丹等量研成粉末,用菜油調勻後塗抹。

另一個方法是使用水邊的桕樹根白皮,曬乾後研成粉末,加入少量雄黃末,用生油調勻後塗抹。

  • 如果寶寶出生後眼睛紅腫,發炎且無法睜開,可以用蚯蚓泥搗碎後塗抹在囟門上,乾了再換新的,通常三次就可以痊癒。

另一個方法是使用等量的生南星和生大黃磨成粉末,用醋調勻後塗抹在寶寶腳底,即使超過一個月也可以使用。

  • 若寶寶出生後出現驚風症狀,近乎死亡,可用硃砂磨成粉末,用新打的井水調勻後塗抹在手腳心。

  • 如果母親懷孕期間,哺乳的寶寶生病,如瘧疾或腹瀉,未來也有可能會有腹部腫大的問題,或時好時壞。可以使用紅紗袋裝夜明砂,讓寶寶佩戴。

2. 四肢門

手足心腫,乃風也。,椒、鹽末等分。酢和敷,良。

四肢冷,曰厥逆,有寒厥,有熱厥,寒症。,用硫黃、白芥子末填臍。

熱毒攻手足,赤腫焮熱,疼痛欲脫。,煮馬屎與羊屎汁,漬之,日三度。

手足麻木,不知痛癢。,霜後桑葉。煎湯頻洗。

手足筋吊以及麻木。,以木瓜攜握踐踏,口中亦念木瓜二字,即愈。

手足皺裂。,生白果。杵爛,塗擦。

手足骨節脫出。,以韭菜一握(燥,炒半熟),鹽少許。搗極爛,乘熱遏患處,以布縛好,一夜即愈。

手足凍瘡痛者。,橄欖核。燒末。用香油調塗。

又:老絲瓜。燒灰。和臘豬脂,塗。

病後遺毒,四肢紅腫。,黃柏末。蜜調塗。

又方:田螺。同鹽搗,敷。

又方:馬齒莧。搗,敷。

又方:羊屎、馬屎。煮汁,漬之。

遺毒四肢,為熱流注。,醋濕紙貼。再炒鹽,青布包,熨之。

遺毒四肢,為冷流注,腫而不赤,寒濕未盡也。,紫荊皮、獨活、白芷末。蔥調,熱敷。

白話文:

[四肢門]

手腳心腫脹,是因為風邪所致。使用花椒和鹽磨成粉,比例相同,再以醋混合成膏狀敷在患處,效果很好。

四肢冰冷,稱為厥逆,可分為寒厥和熱厥,這是寒症的表現。可用硫磺和白芥子末填在肚臍中。

熱毒侵襲手腳,導致紅腫發熱,劇烈疼痛,有脫皮傾向。應煮馬糞和羊糞的汁液,浸泡患部,一天三次。

手腳麻木,失去痛癢感。可用霜後採集的桑葉,煎水頻繁洗滌。

手腳肌肉抽搐及麻木。握住木瓜,並踩踏木瓜,同時口中唸著「木瓜」二字,就能痊癒。

手腳皮膚皺裂。可用新鮮白果,搗碎後塗抹。

手腳骨節突出。取一把韭菜(乾燥後,炒至半熟),加入少許鹽。搗成泥狀,趁熱敷在患處,用布綁好,一夜即可康復。

手腳凍瘡疼痛。可用橄欖核燒成灰,再以香油調勻塗抹。

另一方法:老絲瓜燒成灰,與臘豬脂混合,塗於患處。

疾病後遺留毒素,四肢紅腫。可用黃柏磨成粉,以蜂蜜調勻塗抹。

另一方法:田螺與鹽一同搗碎,敷在患處。

另一方法:馬齒莧搗碎,敷在患處。

另一方法:羊糞和馬糞煮成汁液,浸泡患處。

疾病後遺留毒素,形成熱性流注於四肢。可用醋浸濕紙張貼在患處,再用炒鹽包在青布中,熱敷。

疾病後遺留毒素,形成冷性流注於四肢,腫脹但不泛紅,表示寒濕尚未完全排出。可用紫荊皮、獨活、白芷磨成粉,以蔥調勻,熱敷在患處。

3. 臂門

臂膊脫□。,生地黃搗爛,攤紙上,摻木香末一層,再鋪地黃泥一層。貼患處。

臂竅如針孔,驟濺出血,晝夜常流,面色潔白,身倦無氣。,炒甲片。研細。罨之,以帕扎住。

肩臂累累如赤豆者,為瘭疽。,剝去瘡痂,熱酒和麵,敷。

男婦大小腋、肋、臂、腿、腰等處,忽如火熱,腫硬如石,痛不可忍,傴僂跼蹐。,急用糯米炊飯,少加食鹽、蔥管,共搗,罨一二次,過宿即松,其渣務傾河內。

白話文:

【臂門】

  1. 如果手臂脫臼。取生地黃搗碎成泥,鋪在紙上,再灑上一層木香粉,再鋪上一層地黃泥。然後貼在患處。

  2. 若手臂有如針孔大小的洞口,突然大量出血,且日夜不停,導致面色蒼白,全身疲倦無力。應取炒過的甲片,研磨成細粉,塗抹於傷口,並用布條固定。

  3. 若肩膀及手臂出現像紅豆一樣的腫塊,這是癰疽。應先去除瘡上的痂皮,再用熱酒和麵粉調和,敷在患處。

  4. 不論男女老幼,在腋下、側腹、手臂、大腿、腰部等地方,突然感覺到如火燒般的熱感,且皮膚變得堅硬如石,疼痛難忍,彎腰弓背,行走困難。應立即使用糯米煮飯,加入少量食鹽與蔥,共同搗碎,敷在患處一兩次,過一夜就會緩解,剩下的渣滓要倒進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