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菉竹堂集驗方》~ 卷五 (10)
卷五 (10)
1. 痔漏門
治痔瘡並腸風下血
槐花蕊(用二年陳者揀淨,水洗,炒熟,三兩),枳殼(去穰銼極薄片,麩炒老黃色,一兩),側柏葉(去梗用小枝,炒黑色,一錢),芝麻(一升,水浸少頃,以布袋盛之,木槌輕輕捶百餘下,烈日曬乾,微炒去衣)
上四味和勻,不拘時常用之,大有效驗。
痔瘡方
魚鱉草,清晨煮,酒服。每日二服,五日止。又用生黑芝麻為末二分,石灰入鐵勺炒紅一分,漸加對半,加雄黃少許,香油調搽。
又方
雞爪黃連,錦紋大黃(各等分),冰片(少許)
上前二藥為極細末,將粗者熬水洗瘡,潔淨。再用雄豬膽調細末藥敷患處,數次即愈。
內消痔漏丸方
川黃連(酒炒),槐花末(炒),冬青子(焙乾,各四兩)
三味為末,入豬大臟內,扎兩頭煮爛,搗如泥,入後藥。
明雄黃(一兩,研末),朴硝(滾水泡,澄去土,一兩),白蠟(一兩),青黛(五錢)
上將硝、蠟熔化,下青黛、雄黃和勻,取起冷定,再碾為末,和前藥搗勻,如硬加醋糊成丸,梧桐子大。空心,酒下百丸,神效。
治腸風下血神效方
白朮,茯苓,升麻(各一錢),白芍,黃芩,槐花,地榆,歸身,荊芥(各五分),生地(八分)
水二盅,煎八分,空心服。
又方
用烏梅肉不拘多少。先將芙蓉葉陰乾為細末,和烏梅肉打成一塊為丸。或湯或酒,空心下。三次即愈。
又方
川芎(一錢),當歸(一錢五分),白芍(一錢),生地(八分),荊芥穗(二錢),白朮(二錢,生用),橡斗(三錢,燒灰存性)
上水盅半,煎一盅,食前溫服。
九製大黃丸,名歸經丹。治眼暗澀、頭眩舌乾、胸悶氣短、血紅大腸、火痛下血、足行無力。
每大黃一斤,用石臼搗碎。
一次黃連(五錢,洗浸,用酒蒸過,曬乾),二次黃芩(五錢,酒洗浸,煎湯,同大黃蒸曬),三次黃柏(五錢,鹽水洗浸,煎湯蒸曬),四次童便(一碗,和黃拌勻蒸曬),五次竹瀝(一碗,拌勻蒸曬),六次陳壁土(一兩,用井水、河水共一碗,沉土取清水和勻蒸曬),七次天麥門冬(各五錢,去心煎湯蒸曬),八次人參(五錢,原身煎湯化滓,拌黃蒸曬),九次人乳(一碗,拌勻蒸曬)
每蒸要透;每曬要干;每次要搗碎。新出火要山楂湯灑餅上露三夜,用磁罐盛之,放陰處一七後不拘時服。每服二、三分,以津嚼咽之。
秘傳臟連丸方
先將川黃連十斤為率,念珠樣者為上,洗淨曬乾切為片,仍曬極干,研為末。如未乾,切不可用火炙,一犯火則藥性不靈。藥末別貯。將雄豬臟三、四條洗淨,存脂油在內,入滿前黃連末為度。入藥畢,以線緝其兩頭,瓦甑洗淨,將肥韭菜二十斤鋪下,置藥於上,仍用韭菜八斤蓋之。
白話文:
痔漏門
治療痔瘡兼腸風下血
取槐花的花蕊(選用存放兩年的陳舊品,挑揀乾淨,用水洗過,炒熟,用三兩),枳殼(去除裡面的白色部分,切成極薄的片,用麥麩炒至老黃色,用一兩),側柏葉(去除枝梗,用細小的枝條,炒至黑色,用一錢),芝麻(一升,用水浸泡片刻,用布袋裝起來,用木槌輕輕捶打一百多下,在大太陽下曬乾,稍微炒過去除外皮)。
將以上四味藥材混合均勻,不拘時間服用,效果顯著。
痔瘡藥方
使用魚鱉草,清晨煮水,用酒送服。每天服用兩次,五天即可停止。另外,將生的黑芝麻磨成粉末,用二分;將石灰放入鐵勺中炒紅,用一分,逐漸增加至與芝麻粉各一半,再加入少許雄黃,用香油調和後塗抹患處。
又一方
使用雞爪黃連、錦紋大黃(各等量),加入少許冰片。
將前兩味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將粗糙的藥渣熬水清洗患處,使之潔淨。再用雄豬膽汁調和細藥粉塗敷患處,數次即可痊癒。
內消痔漏丸藥方
使用酒炒過的川黃連、炒過的槐花末、焙乾的冬青子(各用四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磨成粉末,裝入豬大腸內,將兩端紮緊,煮爛後搗成泥狀,再加入以下藥材:
明雄黃(一兩,磨成粉末),朴硝(用滾水浸泡,澄去泥沙,用一兩),白蠟(一兩),青黛(五錢)。
將朴硝、白蠟熔化,加入青黛、雄黃攪拌均勻,取出冷卻凝固,再碾成粉末,與之前的藥泥混合均勻,如果太硬,可以加入醋調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酒送服一百丸,效果神奇。
治療腸風下血神效方
使用白朮、茯苓、升麻(各用一錢),白芍、黃芩、槐花、地榆、當歸身、荊芥(各用五分),生地(用八分)。
用水兩盅煎至八分,空腹服用。
又一方
使用烏梅肉,不限用量。先將芙蓉葉陰乾磨成細粉,與烏梅肉混合打成一團做成藥丸。可以用湯或酒送服,空腹服用。三次即可痊癒。
又一方
使用川芎(一錢),當歸(一錢五分),白芍(一錢),生地(八分),荊芥穗(二錢),生白朮(二錢),橡斗(三錢,燒成灰,保留藥性)。
用水一盅半煎至一盅,飯前溫服。
九製大黃丸,又名歸經丹。可以治療眼睛昏暗乾澀、頭暈目眩、舌頭乾燥、胸悶氣短、大便帶血、肛門火辣疼痛、雙腳行走無力等症狀。
每一斤大黃,用石臼搗碎。
第一遍用黃連(五錢,洗淨浸泡,用酒蒸過,曬乾);第二遍用黃芩(五錢,用酒洗淨浸泡,煎湯,與大黃一起蒸曬);第三遍用黃柏(五錢,用鹽水洗淨浸泡,煎湯與大黃一起蒸曬);第四遍用童子尿(一碗,與大黃拌勻蒸曬);第五遍用竹瀝(一碗,拌勻蒸曬);第六遍用陳舊的牆壁土(一兩,用井水、河水各一半共一碗,沉澱後取清水拌勻蒸曬);第七遍用天門冬、麥門冬(各用五錢,去心煎湯蒸曬);第八遍用人參(五錢,原棵煎湯化開藥渣,與大黃拌勻蒸曬);第九遍用人乳(一碗,拌勻蒸曬)。
每次蒸煮都要蒸透;每次曬乾都要曬乾;每次都要搗碎。新製成的藥要用山楂湯灑在餅上,露天放置三夜,用磁罐盛裝,放在陰涼處七天後服用。每次服用二、三分,用唾液嚼碎吞服。
秘傳臟連丸藥方
先用川黃連十斤(選擇如念珠般顆粒的為佳),洗淨曬乾後切成片,再曬至極乾,磨成粉末。如果未乾,切不可用火烘烤,一接觸火就會影響藥性。將藥粉另外存放。取雄豬大腸三、四條,洗淨,保留腸油在內,盡可能塞滿之前的黃連粉。裝滿藥粉後,用線縫合兩端,將瓦甑洗淨,鋪上二十斤肥韭菜,將裝藥的豬腸放在上面,再用八斤韭菜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