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人

《菉竹堂集驗方》~ 卷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0)

1. 痰火門

半夏白朮天麻湯,治頭疼,為素經鬱氣,脾胃虛弱兼有痰火厥逆,神效。

半夏(湯泡,一錢),白朮(炒,一錢),天麻(一錢),白芷(七分),蔓荊子(五分),川芎(八分),陳皮(八分),細辛(三分),麥門冬(去心,八分),香附(童便浸,炒,一錢),石膏(八分),石菖蒲(八分),薄荷(三分),升麻(三分),防風(五分),茯神(七分),甘草(炙,四分),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治有條痰火方神效。,主壯盛者服。

陳皮四兩(去白,淨。一兩薑汁浸;一兩竹瀝浸;一兩牙皂水浸;一兩明礬水浸),大黃,紫苑茸,半夏(各一兩,明礬、牙皂水浸二七日),玄明粉(一兩),黑醜(一兩,半生半炒),白朮(一兩,天花粉搗汁浸,同壁土炒),白芥子(七錢),砂仁(一兩),白石膏(二兩,一兩火煅,一兩生用)

馬兜鈴(一兩),甘草(一兩),白茯苓(浸,一兩),海石(五錢),白硼砂(一錢),南星(一兩),製蒼朮(二兩)

製蒼朮法:要茅山蒼朮為上。蒼朮不拘多少,去粗皮咀片,用米泔水浸三晝夜,一日一換,取出曬乾,每一斤用桑椹四升,絞汁浸一宿,曬乾蒸,又曬乾,如此三次。又用好醋一碗浸一宿,曬乾再蒸,又曬;再用甘草湯浸一宿,曬乾蒸,又曬;蜜水一宿,曬乾蒸,又曬。共前九次畢。此藥不可見火。

上十七味,為細末,神麯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清晨白水送下。

治不足痰火方諸痰神效。

綿文大黃(淨,好酒二碗,硼砂二兩二錢,同煮曬乾),白朮(三兩,土炒去油,用砂仁、青黛、肉豆寇各一錢為末,炒),橘紅(去白,淨,三兩,用豬牙皂,明礬各二錢,煎湯浸曬,又用竹瀝、薑汁浸曬),半夏(二兩半,用礬、皂各三曬,泡浸一日,曬乾),茯神(去皮木,淨,二兩,用乳浸曬七日次,磁器盛之),南星(二兩五錢,用臘牛膽浸三次更好),酸棗仁(去殼,淨,二兩,微炒),蒼朮(三兩,不可見火,如法制),黑牽牛(二兩,半生,半用薑汁炒),遠志(甘草湯浸,去骨,曬乾,一兩),紫蘇子(一兩五錢,炒),檳榔(一兩,乳浸),玄明粉(二兩),人參(一兩,甘草八錢,煎濃湯浸,曬乾),蘿蔔子(一兩五錢,炒),枳殼(一兩,麥麩炒),白芥子(一兩,炒),石膏(白者一兩,半生半熟)

上十八味,共為細末,用神麯四兩,老米粉共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清晨淡薑湯下,取痰。痰在上,上湧出;痰在下,下瀉出。

流金丸,治一切痰火痰厥、中風癱瘓、小兒驚急。

梔子仁(炒黑,五兩),白石膏(四兩),牙皂(煨,去弦,二兩),枳殼(炒,二兩),生礬(二兩),礞石(煅,二兩),陳皮(三兩),木香(五錢),貝母(四兩,去心)

白話文:

[痰火門]

半夏白朮天麻湯,這個方子治療頭痛,特別是那些因為長期情緒壓抑、導致脾胃虛弱,同時又伴有痰火上逆的病症,效果非常好。

藥材組成:

  • 半夏(用湯泡過,1錢)
  • 白朮(炒過,1錢)
  • 天麻(1錢)
  • 白芷(7分)
  • 蔓荊子(5分)
  • 川芎(8分)
  • 陳皮(8分)
  • 細辛(3分)
  • 麥門冬(去心,8分)
  • 香附(用童子尿浸泡後炒過,1錢)
  • 石膏(8分)
  • 石菖蒲(8分)
  • 薄荷(3分)
  • 升麻(3分)
  • 防風(5分)
  • 茯神(7分)
  • 甘草(炙過,4分)

用法: 以上藥材為一劑,用水兩盅,加三片生薑煎至剩八分,放溫後在飯前服用。

專治痰火的有效方子,主要給身體強壯的人服用。

藥材組成:

  • 陳皮(去白,淨。四兩,其中一兩用薑汁浸泡;一兩用竹瀝浸泡;一兩用牙皂水浸泡;一兩用明礬水浸泡)
  • 大黃(一兩,用明礬和牙皂水浸泡兩次,每次七天)
  • 紫菀茸(一兩)
  • 半夏(一兩,用明礬和牙皂水浸泡兩次,每次七天)
  • 玄明粉(一兩)
  • 黑醜(一兩,一半生用,一半炒用)
  • 白朮(一兩,用天花粉搗汁浸泡,然後和壁土一起炒)
  • 白芥子(七錢)
  • 砂仁(一兩)
  • 白石膏(二兩,其中一兩煅燒過,一兩生用)
  • 馬兜鈴(一兩)
  • 甘草(一兩)
  • 白茯苓(浸泡過,一兩)
  • 海石(五錢)
  • 白硼砂(一錢)
  • 南星(一兩)
  • 製蒼朮(二兩)

製蒼朮的方法:最好用茅山的蒼朮。將蒼朮去除粗皮後切片,用米泔水浸泡三天三夜,每天換水一次,取出曬乾。每斤蒼朮用四升桑椹汁浸泡一晚,曬乾後蒸,再曬乾。這樣重複三次。然後用好醋一碗浸泡一晚,曬乾後再蒸,再曬乾;接著用甘草湯浸泡一晚,曬乾後蒸,再曬乾;最後用蜜水浸泡一晚,曬乾後蒸,再曬乾。總共經過九次處理。這個藥材不能見火。

用法: 以上十七味藥材磨成細末,用神麯打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四十丸,早晨用白水送服。

治療因身體虛弱而引起的痰火病症的有效方子

藥材組成:

  • 綿紋大黃(淨,用好酒二碗,硼砂二兩二錢,一起煮過後曬乾)
  • 白朮(三兩,用土炒過以去除油脂,並加入砂仁、青黛、肉豆蔻各一錢磨成的粉末一起炒)
  • 橘紅(去白,淨,三兩,用豬牙皂和明礬各二錢煎湯浸泡後曬乾,再用竹瀝和薑汁浸泡後曬乾)
  • 半夏(二兩半,用明礬和牙皂各三錢浸泡後曬乾,再泡浸一天,再曬乾)
  • 茯神(去皮木,淨,二兩,用牛奶浸泡曬七天,裝在瓷器中)
  • 南星(二兩五錢,用臘牛膽汁浸泡三次效果更好)
  • 酸棗仁(去殼,淨,二兩,微微炒過)
  • 蒼朮(三兩,不可見火,按照之前的方法炮製)
  • 黑牽牛(二兩,一半生用,一半用薑汁炒過)
  • 遠志(用甘草湯浸泡後,去除骨頭,曬乾,一兩)
  • 紫蘇子(一兩五錢,炒過)
  • 檳榔(一兩,用牛奶浸泡)
  • 玄明粉(二兩)
  • 人參(一兩,用甘草八錢煎成的濃湯浸泡,曬乾)
  • 蘿蔔子(一兩五錢,炒過)
  • 枳殼(一兩,用麥麩炒過)
  • 白芥子(一兩,炒過)
  • 石膏(白色的,一兩,一半生用,一半熟用)

用法: 以上十八味藥材共同磨成細末,用神麯四兩和老米粉一起打成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六七十丸,早晨用淡薑湯送服,以排出痰液。痰在上部,會向上湧出;痰在下部,會從下部排出。

流金丸,這個藥丸治療各種痰火痰厥、中風癱瘓、小兒驚風急症。

藥材組成:

  • 梔子仁(炒黑,五兩)
  • 白石膏(四兩)
  • 牙皂(煨過,去筋,二兩)
  • 枳殼(炒過,二兩)
  • 生礬(二兩)
  • 礞石(煅燒過,二兩)
  • 陳皮(三兩)
  • 木香(五錢)
  • 貝母(四兩,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