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良朋彙集經驗神方》~ 卷之六(太平部)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太平部) (6)

1. 婦女雜病品

四物湯,熟地黃,川芎,當歸,芍藥(各等分)

上為粗末,水煎服。若女蒸勞熱加地骨皮、牡丹皮、知母、柴胡、黃芩;若妊娠胎動不安,下血不止者加陳艾葉、阿膠、黃耆、蔥;若血藏虛冷、崩中去血過多,亦加阿膠;若血崩者,加生地黃、蒲黃、黃芩,一加阿膠、艾、黃芩;若血虛而腹痛,微汗而惡風加莪朮、官桂;若風虛眩暈加秦艽、羌活;若氣虛弱,起則無力,眶然而倒加厚朴、陳皮;若發熱而煩不得睡臥加黃連、梔子;若虛寒脈微自汗,氣難布息,清便自調加乾薑、附子(炮);若中濕身重無力,身涼微汗加白朮、茯苓;若筋骨肢節痛及頭痛憎寒加羌活、防風、藁本、細辛;若臍下虛冷腹痛及腰脊間悶痛加玄胡索、苦楝;若經水過多,別無餘證加黃芩、白朮;若經水澀少加葵花、紅花;若虛勞氣弱,咳嗽喘滿加薑製厚朴,麩炒枳實;若經水暴下加黃芩;若血積塊痛加莪朮、三稜、桂、乾漆(炒);若赤白帶下加香附子、桂(炒);若血痢加膠、艾、黃連;若產後血痢,腹痛疼加槐花、黃連、玉米殼;若血熱相搏、舌乾口渴加瓜蔞、麥門冬;若大渴引飲加石膏、知母;若臟腹秘澀加大黃、桃仁;若嘔吐者加白朮、人參、藿香、生薑;若虛寒滑泄者加官桂、附子(炮);若虛煩不得睡加竹葉、人參、酸棗仁;若目赤暴發,作雲翳疼痛不可忍,加防風、羌活、防己(酒浸)、龍膽草(酒浸)。

芎歸湯,川芎,當歸(各等分)

上㕮咀,水煎熱服。若產後眩暈加芍藥、甘菊花;若產後腹痛加官桂、酒、童便合煎;若妊娠子死或不死,胎動加紫蘇,酒水合煎,死者即下,未死者即安;若臨月服之則縮胎易產;若倒橫難生或子死腹中加黑豆一合,先炒熟,水、童便合煎;若腸風臟毒加槐花末半錢,三日取下血塊即愈;若吐血加生地黃、黃芩、枳殼;若血氣上喘下脹腫加艾煎湯,空心調敷服;若產後血悶心迷、喘急腹痛加炒黑豆一合,入薑汁同煎服;若崩中漏下、失血不止,加香附子(炒),每兩人甘草一錢,湯點服;若白帶加白芍藥半兩、乾薑二錢半,同為末,米飲調下;若赤白帶下,加香附子、棕櫚(燒灰),同為末,米飲調下。

苦楝丸,治赤白帶。

苦楝(碎,酒炒),茴香(炒),當歸(各五錢)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又方,雲母為粉,溫水和,服三方寸匕,立見神效。

又方,夏枯草花開時採,搗為末,每服二錢匕。

治月候甚濁、赤白帶下多年不差者,石燕一枚,于堅硬磁器內,以溫水磨服之。

丁香膠艾湯,治白帶、白崩之物雖多,間有如屋漏水,下時有鮮血者。

當歸(一錢半),熟地黃,白芍藥,川芎(各半錢),阿膠(六分,炒珠),丁香(四分),生艾葉(一錢)

白話文:

婦女雜病品

四物湯: 熟地黃、川芎、當歸、芍藥,這四種藥材等量混合。 將藥材切成粗末,用水煎煮後服用。

  • 如果出現潮熱盜汗,可加入地骨皮、牡丹皮、知母、柴胡、黃芩。
  • 如果懷孕期間胎動不安,或有出血不止的情況,可加入陳艾葉、阿膠、黃耆、蔥。
  • 如果因為血虛體寒,導致崩漏、出血過多,也加入阿膠。
  • 如果是血崩,可加入生地黃、蒲黃、黃芩,再加阿膠、艾葉、黃芩。
  • 如果血虛引起腹痛,並有輕微出汗和怕風,可加入莪朮、肉桂。
  • 如果是因風邪導致的頭暈,可加入秦艽、羌活。
  • 如果氣虛體弱,起身時無力,甚至暈倒,可加入厚朴、陳皮。
  • 如果發熱煩躁難以入睡,可加入黃連、梔子。
  • 如果虛寒脈微、自汗,呼吸困難,大便正常,可加入乾薑、附子(炮製過)。
  • 如果因濕氣引起身體沉重無力,身體發涼並有輕微出汗,可加入白朮、茯苓。
  • 如果筋骨關節疼痛,或頭痛怕冷,可加入羌活、防風、藁本、細辛。
  • 如果肚臍下方發冷腹痛,或腰背部悶痛,可加入玄胡索、苦楝。
  • 如果經血過多,沒有其他症狀,可加入黃芩、白朮。
  • 如果經血量少而澀滯,可加入葵花、紅花。
  • 如果因虛弱導致咳嗽、喘息,可加入薑製厚朴、麩炒枳實。
  • 如果經血突然大量流出,可加入黃芩。
  • 如果因血瘀而腹部有腫塊疼痛,可加入莪朮、三稜、桂枝、乾漆(炒過)。
  • 如果出現赤白帶下,可加入香附子、桂枝(炒過)。
  • 如果出現血痢,可加入阿膠、艾葉、黃連。
  • 如果產後出現血痢,腹痛,可加入槐花、黃連、玉米殼。
  • 如果因血熱而導致口乾舌燥,可加入瓜蔞、麥門冬。
  • 如果口渴想喝水,可加入石膏、知母。
  • 如果腸胃乾燥大便秘結,可加入大黃、桃仁。
  • 如果嘔吐,可加入白朮、人參、藿香、生薑。
  • 如果因虛寒導致腹瀉不止,可加入肉桂、附子(炮製過)。
  • 如果虛煩難以入睡,可加入竹葉、人參、酸棗仁。
  • 如果眼睛突然紅腫,出現翳膜,疼痛難忍,可加入防風、羌活、防己(用酒浸泡過)、龍膽草(用酒浸泡過)。

芎歸湯: 川芎、當歸,這兩種藥材等量混合。 將藥材切成小塊,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

  • 如果產後出現頭暈,可加入芍藥、甘菊花。
  • 如果產後腹痛,可加入肉桂,並用酒和童子尿一起煎煮。
  • 如果懷孕時胎兒死亡或胎動不安,可加入紫蘇,並用酒和水一起煎煮,死胎就會排出,如果胎兒沒死,則可安胎。
  • 如果在臨產前服用,可以縮短產程、幫助順產。
  • 如果是胎位不正或死胎在腹中,可加入黑豆一合,先炒熟,再用童子尿和水一起煎煮。
  • 如果是腸風或痔瘡出血,可加入槐花末半錢,服用三天後排出血塊即可痊癒。
  • 如果是吐血,可加入生地黃、黃芩、枳殼。
  • 如果血氣上逆導致呼吸困難和下腹腫脹,可用艾葉煎水,空腹調藥敷貼並服用。
  • 如果產後出現血悶、心神迷亂、喘息急促、腹痛,可加入炒黑豆一合,用薑汁一起煎煮後服用。
  • 如果是崩漏不止、失血過多,可加入香附子(炒過),每兩份藥材加入甘草一錢,用湯送服。
  • 如果是白帶,可加入白芍藥半兩、乾薑二錢半,一起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
  • 如果是赤白帶下,可加入香附子、棕櫚(燒成灰),一起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

苦楝丸: 治療赤白帶下。 苦楝(搗碎,用酒炒)、茴香(炒)、當歸,這三種藥材各五錢。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酒糊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溫酒送服。

又方: 雲母磨成粉末,用溫水調和,服用三方寸匕(古代的計量單位),效果非常快。

又方: 在夏枯草開花時採摘,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匕。

治療月經混濁、赤白帶下多年不癒: 取石燕一枚,在堅硬的陶瓷器皿中,用溫水研磨後服用。

丁香膠艾湯: 治療白帶、白崩,雖然量多,但偶爾會有像屋漏水一樣的情況,並且會有鮮血流出。 當歸(一錢半),熟地黃、白芍藥、川芎(各半錢),阿膠(六分,炒成珠狀),丁香(四分),生艾葉(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