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朋彙集經驗神方》~ 卷之五(外科) (11)
卷之五(外科) (11)
1. 痔漏門
內托長肉閉口收功丸
胡黃連(一兩),穿山甲(五錢,用麻油四兩炸黃色),石決明(五錢,煅),槐花(五錢,微炒黃色)
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一錢,空心白滾水送下。
治漏瘡除根方,沒藥,血竭(各五錢),蜂房(燒存性),蟬蛻(燒存性),木香,麝香(各一錢)
為細末,熔化黃臘一兩入藥末為丸,黃豆大。早晚各一丸,燒酒送下。
治痔漏除根方,槐耳,石脂(煅),龍骨(煅),雄黃,象皮,乳香,沒藥,象牙屑(炒),刺猥皮(炒),血竭,青黛,明礬(生用,各五錢),羊角海燈(佛前舊的煅,五錢),豬懸蹄殼(十四個,煅)
為細末,米粉打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一錢五分,白滾水送下,早晚服。戒房事,忌芝麻。
治楊梅痔漏方,大鱉甲(三個,去肉,湯洗淨),刺猥皮(一個,火炙黃色),象牙末(三錢)
為細末,棗肉為丸,櫻桃大。每服一丸,童便送下。服七日後,仍用三味末,豬膽外調敷患處。
一方,鐵角將軍為末,米飯做捻入孔內,其管自脫。
化管不疼方(藥針),官桂,乾薑,丁香(各一錢),蝦蟆(一隻,去筋骨用腿肉)
上將前藥為末,用腿肉搗爛合藥作捻,如針插管孔內,一日一次。
一方,乳香,木香,蟬蛻,殭蠶(各三錢),沒藥,象牙末血竭,羌活(各五錢),碗大蜂房(一個,用食鹽填滿孔內,火煅存性)
研細,熔黃臘四兩,為丸,龍眼豆大。每日空心一丸,用酒化開服七日,其管自出,再用生肌散敷之。
一方,玉末,水晶末,象牙末(各一兩)
上合一處,每日空心白滾水送下一錢吃,即出管矣。
一方,水蓬花科煎膏,上於管內,其管自干。
一方,河邊柳根上須(一把),花椒,芥子(各二錢)
水二碗煎,先熏後洗,其蟲頭黑身白,俱從漏瘡而出,立愈。
治心漏方,胸前有水孔,常出血水,謂之心漏。又治腰疼。
鹿茸(去毛酥炙微黃色),附子(童便泡去皮臍),食鹽(炒)
上三味各等分為末,棗肉為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黃酒送下。
洗痔方,黑茄枝,馬齒莧,瓦松,蔥鬚子,陳蒜辮,槐枝(各五錢),花椒(六分)
水煎入罐內,坐在口上熏蒸,水著的手,倒在砂盞內燙洗甚效。
白話文:
痔漏門
內托長肉閉口收功丸:
將胡黃連一兩、穿山甲五錢(用四兩麻油炸至黃色)、石決明五錢(煅)、槐花五錢(微炒至黃色)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錢,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治漏瘡除根方:
將沒藥、血竭各五錢、蜂房(燒存性)、蟬蛻(燒存性)、木香、麝香各一錢研磨成細粉,加入熔化的黃蠟一兩混合製成黃豆大小的丸劑。早晚各服用一丸,用燒酒送服。
治痔漏除根方:
將槐耳、石脂(煅)、龍骨(煅)、雄黃、象皮、乳香、沒藥、象牙屑(炒)、刺蝟皮(炒)、血竭、青黛、明礬(生用)、羊角海燈(佛前舊的,煅)各五錢,以及豬懸蹄殼十四個(煅)研磨成細粉,用米粉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錢五分,早晚用白開水送服。需戒房事,忌食芝麻。
治楊梅痔漏方:
將大鱉甲三個(去肉,用湯洗淨)、刺蝟皮一個(火炙至黃色)、象牙末三錢研磨成細粉,用棗肉製成櫻桃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童子尿送服。服用七天后,仍用上述三味藥粉,用豬膽汁調敷患處。
一方:
將鐵角將軍研磨成粉,用米飯做成捻狀,塞入肛門內,廔管就會自行脫出。
化管不疼方(藥針):
將官桂、乾薑、丁香各一錢,以及一隻蝦蟆(去筋骨,只用腿肉)的前幾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再與蝦蟆腿肉搗爛混合,做成捻狀,如針一般插入廔管孔內,每日一次。
一方:
將乳香、木香、蟬蛻、殭蠶各三錢,沒藥、象牙末、血竭、羌活各五錢,以及一個碗大的蜂房(用食鹽填滿蜂房孔洞,火煅存性)研磨成細粉,加入熔化的黃蠟四兩,製成龍眼大小的丸劑。每日空腹服用一丸,用酒化開服用七天,廔管就會自行脫出,然後再用生肌散敷於患處。
一方:
將玉末、水晶末、象牙末各一兩混合,每日空腹用白開水送服一錢,廔管就會脫出。
一方:
將水蓬花煎成膏,塗於廔管內,廔管就會自行乾燥。
一方:
將河邊柳樹根鬚一把、花椒、芥子各二錢,加水二碗煎煮,先熏後洗,廔管中的蟲子(蟲頭黑色,蟲身白色)就會排出,立即痊癒。
治心漏方:
胸前有水孔,經常出血水,稱為心漏。此方也治療腰痛。
將鹿茸(去毛,酥炙至微黃色)、附子(用童子尿泡去皮和臍)、食鹽(炒)三味藥材等量研磨成細粉,用棗肉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黃酒送服。
洗痔方:
將黑茄枝、馬齒莧、瓦松、蔥鬚、陳蒜瓣、槐枝各五錢,花椒六分,加水煎煮,放入罐子內,坐於罐口熏蒸,再把手伸入煎好的藥水中燙洗,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