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驗方秘方》~ 外科 (2)
外科 (2)
1. 拔毒膏
當歸,赤芍,黃柏,生地,川大黃,花粉,皂刺,白芨,全蠍,白芷,木通,甘草,白蘞
共藥十三味各八錢,另血餘不拘多少。
上藥用大磨香油四斤,用文武火熬至滴水成珠,去渣,將鍋擦淨,將油再入鍋內,先下黃丹,用丹一兩,用油二兩,槐柳條攪勻,再下黃蠟二兩,須用火大。奪下火,再下細藥:
乳香,沒藥,血竭,兒茶,白降丹
共為細面各八錢
【方解】
本方為癰瘍癤腫之外貼膏藥,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用於癰瘍癤腫初起,赤腫焮痛,七十二種瘡毒屬陽症者為宜。
瘡瘍癤腫多由經絡中毒熱蘊蓄而成,方中大黃、黃柏、兒茶、白蘞、花粉,均俱清熱解毒和除濕消腫之效;當歸、赤芍、生地活血除熱以和營;乳香、沒藥、血竭、血餘活血行瘀以定痛;全蠍、白降解瘡毒;白芷辛散宣散毒邪;木通導下清熱利濕;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皂刺散腫潰堅;白芨生肌定痛。凡瘡瘍陽症,得此清熱和營、解毒消腫之劑,自無不宜。
陰症癰瘍或日久致虛,瘡口黑紫坍陷者,不宜採用此膏。
白話文:
這款藥膏名為「拔毒膏」,其配方如下:當歸、赤芍、黃柏、生地、川大黃、花粉、皁刺、白芨、全蠍、白芷、木通、甘草、白蘞,以上十三種藥材各取八錢,另外,血餘則不限量。
首先,將這些藥材與四斤的大磨香油一同放入鍋中,以文武火熬煮至油滴入水可凝結成珠狀,然後將藥渣過濾掉。接著,確保鍋子清潔後,將油倒回鍋中,並加入黃丹,比例為每二兩油加一兩黃丹,使用槐柳條攪拌均勻,再加入二兩的黃蠟,此時需保持大火。熄火後,再加入以下精細藥材:
乳香、沒藥、血竭、兒茶、白降丹,這些藥材同樣各取八錢,並研磨成細粉。
【方義解析】
此方是專門針對癰瘍癤腫的外用膏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適用於癰瘍癤腫初期,紅腫疼痛,或是七十二種屬於陽性的瘡毒。
癰瘍癤腫常是由經絡中的熱毒積聚所導致,方中如大黃、黃柏、兒茶、白蘞、花粉等,都有清熱解毒和除濕消腫的作用;而當歸、赤芍、生地則能活血化瘀,清除熱毒;乳香、沒藥、血竭、血餘能活血止痛;全蠍、白降能解瘡毒;白芷有散寒宣散毒邪的效果;木通則有利尿清熱作用;甘草則能清熱解毒,協調其他藥物;皁刺有助於消腫排膿;白芨則有生肌止痛的效果。對於所有屬於陽性的瘡瘍,使用此款清熱解毒、消腫和營的藥膏,效果顯著。
然而,對於屬於陰性的癰瘍,或長期虛弱,瘡口呈黑紫色且凹陷的情況,就不適合使用此款藥膏。
2. 九龍膏
巴豆(五錢)全蠍(五錢)甘草(五錢)當歸(五錢)赤芍(五錢)大黃(五錢)白芷(五錢)皂刺(五錢)白蘞(五錢)蜈蚣(十條,)
再下細藥:
乳香(五錢)沒藥(五錢)兒茶(五錢)血竭(三錢,)
本膏煉油制膏諸法與濟生膏、拔毒膏相同。
【方解】
此方亦為癰瘍外用膏藥,與拔毒膏為一陰一陽,拔毒膏涼解陽症熱毒,九龍膏辛熱解陰症寒毒。拔毒膏宜於癰瘍初起未潰之前,九龍膏則宜於潰後、腐肉不落、瘡口久不收斂者,以及癰疽發背、瘰癧鼠瘡等症。
方中巴豆味辛、性熱、有大毒,外用去腐生新拔毒;蜈蚣味辛、性溫、有毒、去惡血、殺三蟲、祛風解毒;白芷辛溫、宣解毒邪;以上三味皆辛熱之品,得大黃、白蘞、兒茶三味寒以制熱,使成協調之妙。歸、芍和血;乳、沒、血竭祛瘀;全蠍祛風解毒。本膏拔毒去腐、和血生肌而無過寒、過熱之害,是為外科之良方也。
白話文:
【九龍膏】
藥材配方如下:巴豆、全蠍、甘草、當歸、赤芍、大黃、白芷、皁刺、白蘞各五錢,以及蜈蚣十條。
進一步添加精細藥材:乳香、沒藥、兒茶各五錢,血竭三錢。
此膏藥的熬製方法與濟生膏、拔毒膏相同。
【方解】
這個處方同樣是用於治療膿腫的外用膏藥,與拔毒膏形成陰陽相對,拔毒膏冷涼解熱,用於陽性熱毒,而九龍膏辛熱,用於解除陰性寒毒。拔毒膏適用於膿腫初期尚未潰破時,而九龍膏則適用於潰破後、壞死組織不易清除、傷口久久不愈的情況,以及背癰、淋巴結核、鼠瘡等疾病。
處方中的巴豆,味道辛辣、性質熱烈、劇毒,外用能去腐生新,拔除毒素;蜈蚣,味道辛辣、性質溫暖、有毒,能去除惡血、殺滅寄生蟲、祛風解毒;白芷,辛辣溫暖,能宣散毒素;這三種藥物皆為辛熱之物,加上大黃、白蘞、兒茶這三種寒性藥材,以寒制熱,形成完美的平衡。當歸、赤芍能調和血液;乳香、沒藥、血竭能袪除瘀血;全蠍能祛風解毒。此膏藥具有拔除毒素、清除壞死組織、調和血液、促進肌肉再生的功效,且不會過寒或過熱,實為外科治療的優秀處方。
3. 如神丹
水銀(一兩)硃砂(五錢)雄黃(五錢)黑礬(五錢)白礬(二兩)火硝(四兩,)
用二礬一硝,兌正分量,不論斤稱,用銅鍋鐵搓炒化,先化成水,再炒成干塊黃色,就不用炒。倒出銅鍋外,用兌臼搗成細面。炒成此藥定要過年用。
上藥先將水銀、硃砂、雄黃三味研成面,再將炒下的二礬一硝用四兩在一塊研面,裝在罐內,將罐外抹上紙筋泥,口上用熟石膏細末醋調封固,用火焙乾,底上再上泥,再上木炭火升煉為妙。
【方解】
本方為拔毒去腐生肌之劑,治一切瘡瘍潰後,或瘡口堅硬肉黯紫黑者。
方中水銀、硃砂,雄黃三味均為解毒要藥,二礬去腐燥濕,火硝清熱解毒,諸藥合用,俱有解毒去腐之功,對於外瘍潰後,腐肉未去者,可用以去腐,腐去自能生新矣。
本方藥味與《金鑑外科》紅升丹相同,分量上稍有差異,煉製法也有差異。
白話文:
【如神丹】
藥材成分包括:水銀(一兩)、硃砂(五錢)、雄黃(五錢)、黑礬(五錢)、白礬(二兩)、火硝(四兩)。
首先,把黑礬、白礬和火硝按正確比例混合,無需稱斤,使用銅鍋或鐵鍋炒至融化,先化成液態,再炒至呈乾燥的黃色塊狀,到此步驟即可停止炒製。然後將其從鍋中倒出,用研磨器磨成粉末。這藥一定要等到過年時才開始製作。
接下來,先將水銀、硃砂和雄黃三種藥材研磨成粉,再將之前炒好的黑礬、白礬和火硝(四兩)一同研磨成粉,放入罐中保存。罐子外部需塗上紙筋泥,罐口則需用醋調和的熟石膏粉密封,再以火烘烤至乾燥。在罐底再次塗上一層泥,最後再用木炭火加熱,此為最佳的煉製方式。
【方義解析】
這個配方主要功能為排毒、清除壞死組織並促進新組織生成,適用於各種潰爛傷口,或是傷口周圍皮膚硬化、呈現暗紫色的情況。
配方中的水銀、硃砂和雄黃都是強效的解毒藥物,而黑礬和白礬則具有去腐及除濕的作用,火硝可以清熱解毒。這些藥材共同作用,都具有解毒和去除壞死組織的效果,對於傷口潰爛後未清除的壞死組織,可利用此藥幫助去除,組織清除後便能促進新組織的生成。
此方的藥材組成與《金鑑外科》中的紅升丹相同,只是在用量上有些微差異,煉製方法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