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

《傅氏驗方秘方》~ 外科 (1)

回本書目錄

外科 (1)

1. 外科

2. 頭上浸淫瘡膏

【編者按】本方為徐維瞻傳,傅氏家藏秘方之一,存晉祠文物保管所,原名為「頭上浸淫一切瘡效膏」。

香油(一兩)黃蠟(三錢)官粉(三錢)白蘞(一錢)銅綠(三分)頭髮(一大摶)五倍子

先熬血餘,然後入蠟化之,再和諸藥為膏,外敷用。加大黃、乳香、雄黃更妙。生甘草、百部。

【方解】

本方為治浸淫瘡和一切瘡瘍之外敷藥膏。浸淫瘡初生,蔓延不止,瘙癢難忍,或流黃水,浸淫成片,所謂濕毒、濕疹、黃水瘡之類是也。本方辛寒酸收,有清熱解毒,除濕殺蟲之效,是為治療濕毒浸淫之妙劑也。

方中官粉即鉛粉,味甘辛,氣寒涼,善治惡瘡癰腫瘻爛、乾溼疥癬、瘡中出水等症;白蘞味苦辛微甘,氣微寒,散火毒,主治癰腫疽瘡,散結止痛;銅綠氣味酸平,有殺蟲之效,能治惡瘡、疳瘡。五倍子酸收除濕,血餘(即頭髮)苦溫,主大風厲瘡、濕瘡,並能引藥力深入髮根,故對頭上浸淫惡瘡有卓效也。

加大黃者,因能清熱解毒;乳香能生肌止痛;雄黃能除濕殺蟲;生甘草、百部有解毒、殺蟲、收斂之功也。

白話文:

【編輯說明】這是一個由徐維瞻傳下的祕方,屬於傅氏家族珍藏,現存放於晉祠文物保管所,原本的名稱叫做「頭上浸淫一切瘡效膏」。

所需材料包括:香油(一兩)、黃蠟(三錢)、鉛粉(三錢)、白蘞(一錢)、銅綠(三分)、頭髮(一大把)、五倍子。還可選擇添加大黃、乳香、雄黃,以及生甘草、百部。

製作方法:首先熬煮頭髮,之後加入黃蠟使其融化,再混合其它藥材製成膏狀,供外敷使用。

【解析】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浸淫瘡和其他各種瘡口的外敷膏藥。浸淫瘡初發時,會不斷擴散,引起劇烈搔癢,甚至流出黃色液體,形成一大片濕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濕毒、濕疹、黃水瘡等。此方具有辛寒酸收的特性,能清熱解毒,除濕殺蟲,是治療濕毒浸淫的良藥。

方中的鉛粉,味道甘辛,性質涼寒,能有效治療嚴重的瘡瘍、腫脹潰爛、乾濕性皮膚病、以及瘡口滲液等症狀。白蘞味道苦辛帶微甘,性微寒,能消散火毒,主要用於治療腫瘤瘡瘍,有散結止痛的效果。銅綠則有酸平的味道,能殺蟲,適用於惡性瘡瘍和瘧瘡。五倍子的酸性有助於去除濕氣,頭髮(血餘)具有溫性,主攻大風厲瘡和濕瘡,且能幫助藥力深入到髮根,因此對於頭部的浸淫惡瘡有特別顯著的療效。

添加大黃可以清熱解毒,乳香能促進肌肉生長和緩解疼痛,雄黃能除濕殺蟲,而生甘草和百部則有解毒、殺蟲和收斂的作用。

3. 濟生館特效藥

【編者按】據郝樹侯《太原史話》載:太原市東米市衛濟生館出售之濟生膏、九龍膏、拔毒膏、如神丹四種外科成藥,為太原市之特效藥。濟生館系李光遠所創始,原籍山東,為「走方醫生」,為人豪邁。來太原後,結識了傅青主,幫助他開起濟生館來,為書濟生館額;井將出售成藥加以改進。

「濟生膏」專治跌打損傷及無名腫毒等症;「九龍膏」專治七十二種疔毒;「拔毒膏」專治癰疽發背、瘰癧鼠瘡等症;「如神丹」是外敷藥,有去腐生肌功能。

濟生館四種外科成藥,雖然井非傅青主所創,但在改進上傅青主卻有很大幫助,特將濟生館秘方加以介紹,供外科臨床上參考。

白話文:

【編輯說明】根據郝樹侯的《太原史話》記載:位於太原市東邊米市的衛濟生館,銷售的濟生膏、九龍膏、拔毒膏、如神丹這四種外用成藥,被視為太原市的特效藥。濟生館是由李光遠創立,他來自山東,是一位行走四方的醫生,性格豪邁。到達太原後,他結識了傅青主,並在他的協助下開設了濟生館,傅青主還為此館題字;同時,也對銷售的成藥進行改良。

「濟生膏」專門治療跌打損傷以及不明原因的腫毒;「九龍膏」則專治七十種以上的疔毒;「拔毒膏」用於治療膿瘍、背疽、淋巴結核和鼠瘡等病症;「如神丹」是一種外敷藥,具有去腐生肌的功效。

雖然濟生館的這四種外用成藥並非傅青主所研製,但在改良過程中,傅青主給予了很大的幫助。現在特別介紹濟生館的祕方,供外科研究人員在臨牀實踐中作為參考。

4. 濟生膏

紫荊皮(八錢)獨活(八錢)白芷(八錢)赤芍(八錢)菖蒲(八錢)川大黃,黃芩,當歸,桃仁,黃連,紅花,黃柏,蘇木,肉桂,防風,千金子,荊芥,牛子,羌活,麻黃,細辛,半夏,牙皂,烏藥,貝母,花粉,黃耆,銀花,連翹,山甲,柴胡,苦參,姜蠶,白附子,鱉甲,全蠍,草烏,天麻,大戟,胡麻,牛膝,防己,白芨,白蘞,海風藤,血餘,以上各三錢二分。

蜈蚣(二條)蛇退(一條)蝟皮(三錢二分)槐枝,柳枝,上藥用大磨油四斤入鍋內熬至滴水成珠,藥枯過去渣。將鍋用爛紙擦淨,將油的數量稱准,再將油入鍋內。油熱,將飛過黃丹,用丹一兩,用油二兩,一手下丹,一手用槐柳枝不住攪勻,須要火大。奪下火,再下細藥:乳香(三錢二分)沒藥(三錢二分)血竭(二錢)雄黃(二錢)上藥研面,先下此四味,再下後七味香藥:

麝香(三錢)沉香,降香,云香,丁香,藿香,木香(各一兩五錢,)

上藥七味,共研細面,入瓶內,將瓶口用黃蠟封上,每一料用細藥一兩,此七味,入鍋內攪勻,再下潮腦錢二。

【方解】

本方藥味雖多,而以祛風行瘀為主,解毒宣通為輔,故能治跌打損傷,男婦老幼中風、中濕、中寒之肢體痹痛,以及一切無名腫毒之症。

中風、中寒、中濕,邪阻經絡者,得諸經風藥,則可宣之散之;痹痛日久邪入血分者,或跌打損傷,瘀血留滯經絡者,得諸血藥,則能通之行之;諸邪郁久不散,或鬱熱入血而發癰瘍者,得諸藥宣散之、通行之、寒折之,則瘀血邪毒自無留止之地,宿恙沉痼亦隨之而愈矣。

白話文:

【濟生膏】

配方如下:紫荊皮、獨活、白芷、赤芍、菖蒲、川大黃、黃芩、當歸、桃仁、黃連、紅花、黃柏、蘇木、肉桂、防風、千金子、荊芥、牛蒡子、羌活、麻黃、細辛、半夏、牙皁、烏藥、貝母、天花粉、黃耆、銀花、連翹、穿山甲、柴胡、苦參、姜蠶、白附子、鱉甲、全蠍、草烏、天麻、大戟、胡麻、牛膝、防己、白芨、白蘞、海風藤、血餘,以上各藥均用量為三錢二分。

另需蜈蚣兩條、蛇蛻一條、刺蝟皮三錢二分、槐枝和柳枝。首先使用大量麻油四斤熬煮,直到油滴入水中可以凝結成珠,然後去除藥材渣滓。鍋子用舊報紙擦拭乾淨,精確稱量油的重量,再將油倒入鍋中加熱。加入已處理過的黃丹,比例為每兩油對一兩黃丹,一邊下丹一邊用槐枝和柳枝不停攪拌,需要大火。移離火源後,再加入細藥:乳香、沒藥各三錢二分,血竭、雄黃各二錢。將這些藥物研成粉末,先加入前四種藥物,再加入以下七種香藥:

麝香三錢,沉香、降香、雲香、丁香、藿香、木香各一兩五錢,

將這七種藥物一起研磨成細粉,放入瓶中,瓶口用黃蠟密封。每劑膏藥需用細藥一兩,這七種香藥也一同加入鍋中攪拌均勻,再加入潮腦錢二。

【解析】

儘管此方所用藥材繁多,但主要功效在於祛風行瘀,輔以解毒和通經絡,因此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男女老少因中風、中濕、中寒引起的肢體疼痛,以及各種不明原因的腫毒。

對於中風、中寒、中濕導致的邪氣阻塞經絡,通過各種祛風藥物可以宣散邪氣;對於長期痹痛或跌打損傷導致瘀血滯留在經絡中的情況,通過各種活血藥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邪氣久聚不散或熱毒進入血液引發的膿瘍,通過藥物的宣散、通行和寒涼作用,可以清除瘀血和邪毒,使疾病得以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