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

《傅氏驗方秘方》~ 內科 (2)

回本書目錄

內科 (2)

1. 和合二仙丸

【編者按】太原市大寧堂出售之和合丸和二仙丸,郝樹侯《太原史話》謂為太原特效藥之一,系傅青主所傳授。主治產婦和男子中風中寒,腰腿疼痛,手足麻木,或痿軟不能起床等症。現據大寧堂《配本》,將和合丸及二仙丸用藥分量及製法介紹如

白話文:

【編輯說明】在太原市的大寧堂銷售的和合丸與二仙丸,根據郝樹侯在《太原史話》中的記載,被認為是太原地區特別有效的藥物之一,這是由傅青主傳授下來的。主要治療的是產婦或是男性因中風、受寒導致的腰腿疼痛,手腳麻木,或者因為肌肉無力無法起牀等病狀。現在,根據大寧堂的配方,我們來介紹和合丸和二仙丸的藥材份量以及製作方法。

2. 和合丸

黑木耳(六十兩)蒼朮(十兩)生川烏(二兩)生草烏(三兩)生沒藥(二兩五錢)生乳香(二兩五錢)杜仲炭(二兩)牛膝(二兩,)

以上八味共計八十四兩,共研細粉,水泛為丸,每次服二錢,日服二次,白水送下。婦女先服二仙丸十二兩,一月後再服和合丸,至病愈為止。男用只服和合丸。忌白酒、蔥蒜、椒韭辛辣,孕婦忌服。

白話文:

【和合丸】

內容如下:黑木耳需六十兩,蒼朮要十兩,生川烏二兩,生草烏三兩,生沒藥與生乳香各二兩五錢,杜仲炭及牛膝皆是二兩。

將上述八種藥材總計八十四兩,一起研磨成細粉,用水調和製成丸狀。服用時,每次取二錢,每日服用兩次,用清水送服。

對於女性,應先服用二仙丸十二兩,一個月後再開始服用和合丸,直到病情完全康復。男性則只需服用和合丸。

在飲食上,需要忌口白酒、蔥、蒜、辣椒、韭菜等辛辣食物,且孕婦不能服用此藥。

3. 二仙丸

黑木耳(六十兩)蒼朮(米泔水制,十兩)生川烏(二兩)生草烏(二兩)杜仲炭(二兩)牛膝(二兩)升麻(二兩)神麯(二兩,)

以上八味共計八十二兩,製法、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同和合丸。

【方解】

和合丸和二仙丸,均為和血搜風、除濕祛寒之劑,專治婦女產後及男子中風中寒,腰腿疼痛,手足麻木,拘攣痿躄,行步困難,或左癱右瘓,不能下床等症。

按本草,黑木耳甘平有小毒,善於理血,主婦人月水不調,崩中帶下,癥瘕積聚,並主男女衄血瀉血、痔漏腸風等症,且能宣腸胃,和五臟,排毒氣,益氣血。古人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又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本方重用木耳,取理血治風之意也;川烏、草烏大辛大熱,搜風散寒,攻堅積,祛寒痰,舒利關節;然其性峻烈,用之過量,常常引起嘔吐、抽麻等反應,故配以大量木耳,緩其急暴之性。蒼朮益氣除濕,則風、寒、濕、痹自無不愈之理,引用杜仲炭、牛膝,使藥力下達腰腎及下肢,故能治腰腿風寒濕痹,氣虛作麻,血瘀作木等症也。

和合丸中加乳香、沒藥,意在增強其活血行瘀、舒筋止痛之效。然婦女新產之後(或平日血虧體虛),氣血大虛,不宜驟用乳香、沒藥,故二仙丸中去乳香、沒藥而加升麻、神麯,意在升發脾胃,使脾胃健運氣血充足,然後改服和合丸也。

方中川烏、草烏大辛大熱而有毒,乳香、沒藥活血行瘀之力較迅,均不宜於孕婦,故孕婦忌服,使用者尤當提起注意。

白話文:

【二仙丸】

內容如下:

使用黑木耳六十兩、蒼朮(經米泔水處理)十兩、生川烏二兩、生草烏二兩、杜仲炭二兩、牛膝二兩、升麻二兩、神麯二兩,總計八十二兩,製造方法、功效、主要治療範疇以及使用方法和劑量與和合丸相同。

【方義解析】

和合丸和二仙丸皆是針對改善血液循環、搜尋並排除風邪、除濕祛寒的藥物,專門用於治療婦女產後及男性因風邪或寒邪導致的腰腿疼痛、手腳麻木、肌肉萎縮、行走困難,甚至半身不遂,無法下牀的情況。

根據《本草綱目》,黑木耳味甘性平,含有微毒,擅長調理血液,適用於女性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症瘕積聚等問題,同時對男女的鼻出血、便血、痔瘡出血等症狀也有療效,且能清理腸胃,調和五臟,排毒養顏,滋補氣血。古語有雲:“風、寒、濕三種邪氣交錯侵襲,會導致身體的病變。”又說:“治理風邪首先應治理血液,血液順暢後風邪自然消散。”

本方大量使用黑木耳,旨在通過調理血液來控制風邪;川烏、草烏性大辛大熱,能深入搜尋風邪,散發寒氣,破除固結,祛除寒痰,舒展關節;然而,它們的性質非常猛烈,如果使用過量,往往會引發嘔吐、抽搐等不良反應,因此配合大量木耳,以緩和其劇烈性。蒼朮能益氣去濕,風、寒、濕、痹等症狀自然而然得以緩解,加入杜仲炭和牛膝,使藥效能直達腰部、腎臟和下肢,因此能有效治療腰腿風寒濕痹、氣虛導致的手腳麻木、血瘀引起的木僵等症狀。

和合丸中添加了乳香、沒藥,目的是為了增強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效果。然而,對於產後婦女(或平時血虧體虛者),由於氣血極度虛弱,不宜立即使用乳香、沒藥,因此在二仙丸中去除了乳香、沒藥,轉而加入了升麻和神麯,目的是提升脾胃功能,使脾胃健康運轉,氣血充沛,之後再換用和合丸。

需要注意的是,川烏、草烏性大辛大熱且有毒,乳香、沒藥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均不適合孕婦使用,因此孕婦應避免服用,使用者應特別留意。

4. 消利濕氣腫脹秘方

【編者按】本方系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所藏的《傅青主遺墨寶跡》中,傅青主手書的秘方,原名為「消利濕氣腫脹神效秘要方」。經山西省中醫研究所商得省文管會同意,曾在該所內部資料《中醫研究通訊》1962年第5期發表。

人參(去蘆)熟附子(制到)厚朴(去皮生薑制到)鱉甲(用奶酥油,即酥牛乳,炙到各一錢)好甜真桂心,用捲筒,雄雞矢白(焙研,各二錢)陳皮,海藻(洗去鹹鹽水,各五分)莫茱萸(生薑浸)干大蝦蟆一個,用酥油炙黃了,去頭足腸垢,空心水煎熱服,不過三五劑即愈,平安。

【方解】

本方為傅青主先生治濕氣腫脹之經驗神效方,寒熱並用,攻補兼施,不偏不倚,具協調之妙,實王道之劑也。故對濕氣腫脹之疾,示以「平安」二字,宜放膽用之,不必多用顧忌也。至於對中醫所謂氣臌是否有效,尚有待臨床上之證明。

方中以蝦蟆為君,性味辛寒,除邪破症,善治堅血癰腫,更能利水氣,消通身腫脹(《驗方新編·臌脹浮腫》條下收載之驗方中,用蝦蟆者,凡四見)。鱉甲入肝脾,滋陰血而消痞症,亦為治臌脹之妙品。二味俱用酥炙者,則更具妙意。《本草述鉤元》論「酥」曰:「味甘,氣微寒。

補五臟,益虛勞……利大小腸,能除腹內陳垢,又追毒氣發出毛孔間。」雞矢白性寒,通利二便善治心腹臌脹。莫茱萸、厚朴,溫通脾氣以消脹滿。然水濕之排出,除皮毛外,必賴膀胱和腎之作用,故用桂心化膀胱之氣,附子啟命門之火。更加人參葆和胃氣,坐鎮中宮。陳皮行氣,海藻行水軟堅以為引,水濕自能排出,濕氣腫脹無不消失矣。

白話文:

【現代版】

這份祕方源自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收藏的《傅青主遺墨寶跡》,由傅青主親筆所寫,原本命名為「消利濕氣腫脹神效祕要方」。經山西省中醫研究所與省文管會協商後,於1962年第5期的《中醫研究通訊》內部資料上公開發表。

配方如下:去蘆的人參,炮製好的熟附子,去皮且以生薑處理的厚朴,使用奶酥油(即酥牛乳)炙烤的鱉甲,各一錢;優質純正的肉桂心,捲筒形狀,雄雞的糞便(白的部分),烘乾研磨,各二錢;陳皮,洗淨鹹鹽水的海藻,各五分;莫茱萸,需用生薑浸泡;一隻乾燥的大蝦蟆,用酥油烤至金黃色,去除頭部、腳部和內臟污垢,於空腹時以熱水煎煮服用。通常只需三到五劑,病況就會有所改善,達到平安狀態。

【解析】

此方為傅青主先生治療濕氣導致的腫脹疾病的經驗方,結合寒熱藥材,同時補充和排泄,平衡而不偏激,具有卓越的協調效果,堪稱理想的治療方案。對於濕氣腫脹的疾病,他以「平安」二字形容,鼓勵大膽使用,不必過度擔憂。然而,對於中醫所稱的氣臌是否同樣有效,仍有待臨牀實踐來驗證。

方中以蝦蟆為主要成分,其性味辛寒,能祛除邪氣、破散結塊,尤其擅長治療固化的血液腫瘤,並且有利於排除體內水分,消除全身腫脹。在《驗方新編·臌脹浮腫》條目中,有四個驗方均提及了蝦蟆的使用。鱉甲能滋養肝脾的陰血,消散腫塊,是治療臌脹的佳品。兩者皆經過酥油炙烤,更增添了特殊的效果。根據《本草述鉤元》的描述,酥油「味道甘美,性質微寒,能補充五臟,增強體力,促進大小腸蠕動,清除腹部積滯,同時還能幫助排出毛孔中的毒素。」雞糞中的白色部分性質寒涼,能通暢二便,有效治療心腹臌脹。莫茱萸和厚朴則能溫暖脾氣,緩解脹滿感。然而,除了透過皮膚排出水分外,還需依賴膀胱和腎臟的作用,因此使用肉桂心來調節膀胱功能,以及附子來激活生命之火。再配合人參來保養胃氣,鞏固中焦。陳皮可疏導氣機,海藻則能軟化堅硬組織,促進水分排出。藉由此方,濕氣和腫脹自然會逐漸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