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八 (8)
卷八 (8)
1. 滯下
赤白久痢,並無寒熱,隻日久不止。
用黃連四十九個、鹽梅七個,入新瓶內燒煙盡,熱研。每服二錢,鹽米湯下。《護命方》
赤白下痢,日夜無度,及腸風下血。
用川黃連去毛、吳茱萸湯泡過各二兩,同炒香,揀出,各為末,以粟米飯和,丸梧子大,各收。每服三十丸。赤痢,甘草湯下黃連丸;白痢,薑湯下茱萸丸;赤白痢,各用十五丸,米湯下。《百一選方》
赤白久痢,積年不愈。
米飲調雲母粉方寸匕,服二服,立見神效。《千金方》
裡急後重。
不蛀皂角子(米糠炒過),枳殼(炒等分)
為末,飯丸梧子大。每米飲下三十丸。《普濟方》
久痢裡急不止。
當歸(二兩),吳茱萸(一兩)
同炒香,去茱萸不用,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名勝金丸。《普濟方》
下痢腹痛。華老年五十餘,病下痢腹痛,垂死,已備棺木。予用玄胡末三錢,米飲服之,痛即減十之五,調理而安。時珍方
洞注下痢。
羊骨灰,水服方寸匕。《千金方》
一切瀉痢,脈浮洪者,多日難已;脈微小者,服之立止。
巴豆皮、楮葉,同燒存性,研,化蠟丸綠豆大。每甘草湯下五丸。名勝金膏。《宣明方》
順氣止痢。
椿根白皮東南行者,長流水內漂三日,去黃皮,焙為末,每一兩加木香二錢,粳米飯為丸。每服一錢二分,空心米飲下。《經驗方》
患痢人肛門急痛,及產婦陰痛。
訶子和蠟燒煙燻之,及煎湯薰洗。《大明方》
諸痢脾泄,臟毒下血。
雅州黃連半斤去毛,切,裝肥豬大腸內,扎定,入砂鍋中,以水酒煮爛,取連焙,研末,搗腸,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米湯下。極效。《直指方》
熱毒赤痢。
黃連二兩切片,瓦焙令焦,當歸一兩焙,為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陳米飲下。佛智和尚在閩,以此濟人。《本事》
《千金方》只用宣連一兩,水煮,露一宿,空腹熱服。
又,三七三錢研末,米泔水調服,即愈。《集簡方》
下痢鮮血。
犀角,地榆,生地黃(各一兩)
為末,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升,煎五合,去滓,溫服。《聖惠方》
又,以楮樹皮、荊芥等分,為末。冷醋調服一錢;血崩以醋煎服,神效。不可具述。《得效方》
又,臘月日未出時,取背陰地北引樗根皮,東流水洗淨,持風處陰乾,為末,每二兩入寒食麵一兩,新汲水丸梧子大,陰乾。每服三十丸,水煮滾傾出,溫水送下。忌見日則無效。名如神丸。《普濟方》
時行血痢。
宋張叔潛秘書知劍州時,其閣下病血痢,一醫用平胃散一兩,入川續斷末二錢半,每服二錢半,水煎服,即愈。紹興壬子,會稽時行痢疾,叔潛之子以方傳人,往往有驗。小兒痢,服之皆效。
血痢不止。
用麻子仁汁煮綠豆,空心食,極效。《外臺秘要》
白話文:
滯下
久瀉不止,赤白便皆有,並無寒熱症狀。
使用黃連49粒、鹽梅7個,放入新的瓶子中燒盡,研磨成粉。每次服用2錢,用鹽米湯送服。《護命方》
赤白痢疾,日夜不止,伴隨腸風下血。
取川黃連(去毛)、吳茱萸(湯泡過),各2兩,同炒至香,揀出雜質,研磨成粉,用粟米飯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30丸。赤痢用甘草湯送服黃連丸;白痢用薑湯送服吳茱萸丸;赤白痢各服15丸,用米湯送服。《百一選方》
赤白痢疾久治不愈,已持續多年。
用米湯調和雲母粉一指匕,服用兩次,即可見效。《千金方》
裡急後重(腹瀉後肛門灼熱)。
取不蛀皂角子(米糠炒過)和枳殼(炒至等量),研磨成粉,用飯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30丸,用米湯送服。《普濟方》
久痢裡急不止。
取當歸2兩、吳茱萸1兩,同炒至香,去除吳茱萸,研磨成粉,用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30丸,用米湯送服。此方名為勝金丸。《普濟方》
下痢腹痛。一位年過五十的老人,患下痢腹痛,病情危重,已準備後事。服用玄胡索末3錢,用米湯送服,疼痛立即減輕五成,之後調理痊癒。《時珍方》
腹瀉下痢。
服用羊骨灰,每次服用量為一指匕。《千金方》
各種瀉痢,脈象浮洪者,往往持續多日難以痊癒;脈象微小者,服用此藥即可立即止瀉。
取巴豆皮、楮葉,同燒至藥性存留,研磨成粉,用蠟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5丸,用甘草湯送服。此方名為勝金膏。《宣明方》
順氣止痢。
取椿樹根白皮(向東南方向生長的樹根白皮,在長流水中漂洗三日,去除黃皮,焙乾研磨成粉),每1兩加入木香2錢,用粳米飯做成丸藥。每次服用1錢2分,空腹用米湯送服。《經驗方》
患痢疾者肛門劇痛,以及產婦陰部疼痛。
用訶子和蠟燒煙燻患處,並煎湯薰洗。《大明方》
各種痢疾,脾胃虛弱,臟腑有毒,伴隨下血。
取雅州黃連半斤(去毛,切片),裝入肥豬大腸內扎緊,放入砂鍋中,加水酒煮爛,取出黃連焙乾研磨成粉,與豬大腸一起研磨,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100丸,用米湯送服,療效極佳。《直指方》
熱毒赤痢。
取黃連2兩切片,用瓦片焙至焦黃,當歸1兩焙乾,研磨成粉,加入少許麝香。每次服用2錢,用陳米湯送服。佛智和尚在閩地以此方救治許多人。《本事方》
《千金方》記載:僅用宣連1兩,水煮,露置一夜,空腹熱服。
另有方劑:三七3錢研磨成粉,用米泔水調服,即可痊癒。《集簡方》
下痢鮮血。
取犀角、地榆、生地黃各1兩,研磨成粉,用煉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1丸,用水1升煎至5合,去渣,溫服。《聖惠方》
另有方劑:取楮樹皮、荊芥等量,研磨成粉,用冷醋調服1錢;血崩則用醋煎服,療效極佳,詳情恕不贅述。《得效方》
另有方劑:臘月日出前,在背陰處向北挖取樗樹根皮,用東流的清水洗淨,在通風處陰乾,研磨成粉,每2兩加入寒食麵1兩,用新汲水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陰乾。每次服用30丸,用沸水煮滾後倒出,用溫水送服。忌見陽光,否則無效。此方名為如神丸。《普濟方》
時行性血痢。
宋朝張叔潛任劍州秘書時,其閣下患血痢,一位醫生用平胃散1兩,加入川續斷末2錢半,每次服用2錢半,水煎服,即刻痊癒。紹興壬子年,會稽地區流行痢疾,叔潛之子以此方傳人,屢試不爽。小兒患痢疾,服用此方也都有效。
血痢不止。
用麻子仁汁煮綠豆,空腹食用,療效極佳。《外臺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