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七 (7)

1. 健忘

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屢驗。《集驗方》

又,酸棗仁,人參,茯苓(等分)

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簡便方》

又,以豉三升微炒香,清酒三升漬三日,取汁,冷暖任服。不瘥,更作三兩劑,即止。《孟詵方》

又,麻黃根,椒目(等分)

為末。每服一錢,無灰酒下;外以麻黃根、故蒲扇為末撲之。《奇效良方》

又,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

脾虛盜汗。

白朮四兩切片。以一兩同土炒,以一兩同牡蠣炒,一兩同石斛炒,一兩同麥麩炒。撿術為末。每服三錢,食遠粟米湯下,日三服。丹溪方

盜汗陰汗。

麻黃根、牡蠣粉撲之。

卒汗不止。

牛羊脂溫酒頻化,服之。《外臺方》

腳底多汗。

燒人場上土,鋪於鞋底內蹉之;灰亦可。《集玄方》

赤白汗斑。

白附子,硫黃(等分)

為末,薑汁調稀,茄蒂蘸擦,日數次。《簡便方》

夏月汗斑如疹。

用密陀僧八錢、雄黃四錢。先以薑片擦熱,仍以薑片蘸末搽之,次日即焦。《活人心鏡》

不得臥,附嗜臥

膽虛不眠,心多驚悸。

用酸棗仁一兩炒香,搗為散。每服二錢,竹葉湯調下。

又,用馬頭骨灰、乳香各一兩,酸棗仁炒二兩,為末。每服二錢,溫酒服。《聖惠方》

治膽熱虛勞不眠。

榆葉同酸棗仁等分,蜜丸,日服。時珍方

膽風毒氣,虛實不調,昏沉多睡。

用酸棗仁一兩生用、全挺臘茶二兩,以生薑塗炙微焦,為散。每服二錢,水七分,煎六分,溫服。《濟眾方》

日不得瞑,乃陽氣盛,不得入於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瞑。治法,飲以半夏湯。

用流水千里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葦薪火,置秫米一升、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去滓。飲汁一小杯,日三飲,以知為度。《靈樞經》

夜不合眼,難睡。

燈草煎湯,代茶飲,即得睡。《集簡方》

男婦面無血色,食少嗜臥。

蒼朮(一斤),熟地黃(半斤),乾薑(炮冬一兩,春秋七錢,夏五錢)

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溫水下五十丸。《拔萃方》

飽食便臥,得谷勞病。令人四肢煩重,嘿嘿欲臥,食畢輒甚。

用大麥糵一升、椒一兩並炒、乾薑三兩,搗末。每服方寸匕,白湯下,日三。《肘後方》

白話文:

健忘

幾種古代方劑治療健忘的記載:

  1. 某藥方末,每次服用二錢,溫酒送服,多次驗證有效。(來源:集驗方)

  2. 酸棗仁、人參、茯苓等分研末,每次服用一錢,米湯送服。(來源:簡便方)

  3. 取豉三升微炒至香,用清酒三升浸泡三日,取汁服用,溫冷皆可。若未痊癒,再服用三劑即可。(來源:孟詵方)

  4. 麻黃根、椒目等分研末,每次服用一錢,無灰酒送服;同時將麻黃根、陳舊蒲扇研末外敷患處。(來源:奇效良方)

  5. 經霜桑葉研末,用米湯送服。

其他相關症狀及治療方法:

  • 脾虛盜汗: 白朮四兩切片,取一兩與土炒,一兩與牡蠣炒,一兩與石斛炒,一兩與麥麩炒。將炒好的白朮研末,每次服用三錢,飯後用粟米湯送服,每日三次。(來源:丹溪方)

  • 盜汗、陰汗: 用麻黃根、牡蠣粉外敷。

  • 卒汗不止: 用牛羊脂溫酒融化,頻頻服用。(來源:外臺方)

  • 腳底多汗: 燒人行道上的土,鋪在鞋底摩擦;也可以用草木灰。(來源:集玄方)

  • 赤白汗斑: 白附子、硫黃等分研末,用薑汁調稀,用茄子蒂蘸取塗擦,每日數次。(來源:簡便方)

  • 夏月汗斑如疹: 用密陀僧八錢、雄黃四錢。先用薑片擦熱患處,再用薑片蘸藥末塗擦,次日即可痊癒。(來源:活人心鏡)

  • 失眠(不得臥,附嗜臥):

  • 膽虛不眠,心多驚悸:酸棗仁一兩炒香,研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竹葉湯送服。

  • 另一方:馬頭骨灰、乳香各一兩,酸棗仁炒二兩,研末,每次服用二錢,溫酒送服。(來源:聖惠方)

  • 治膽熱虛勞不眠: 榆葉與酸棗仁等分,製成蜜丸服用。(來源:時珍方)

  • 膽風毒氣,虛實不調,昏沉多睡: 酸棗仁一兩(生用)、全挺臘茶二兩,用生薑塗炙至微焦,研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七分煎至六分,溫服。(來源:濟眾方)

  • 日夜不得瞑目(陽氣盛,陰氣虛): 服用半夏湯。(來源:靈樞經,此處描述了熬制半夏湯的詳細方法)

  • 夜間難以入睡: 用燈草煎湯代茶飲,即可入睡。(來源:集簡方)

  • 面色蒼白,食慾不振,嗜睡: 蒼朮一斤,熟地黃半斤,乾薑(冬季用一兩,春秋用七錢,夏季用五錢),研末,製成梧子大小的糊丸,每次服用五十丸,溫水送服。(來源:拔萃方)

  • 飽食後立即臥睡導致的谷勞病: 大麥芽一升、胡椒一兩、乾薑三兩,炒後研末。每次服用一匙,白湯送服,每日三次。(來源:肘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