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1. 卷二
2. 瘧疾
五種瘧疾。
家寶通神丸
用桃奴十四枚、巴豆七粒、黑豆一兩,研勻,以冷水和,丸梧子大,硃砂為衣。發日五更,念藥王菩薩七遍,井華水下一丸,立瘥。不過二次,妙不可言。《養生主論》
五瘧不止。
用夜明砂末,每冷茶服一錢,立效。《聖惠方》
久瘧不止,或一日二發,或一日二三發,或二三日一發。
用五靈脂、頭垢各一錢,古城石灰二錢,研末,飯丸皂子大。每服一丸,五更無根水下,即止。神效方也。《海上方》
截瘧酒治久瘧不止。
常山(一錢半),檳榔(一錢),丁香(五分),烏梅(一個)
酒一盞,浸一宿,五更飲之。一服便止,永不再發。如神。《醫學正傳》
截瘧丸
恆山(搗末三兩),真丹(一兩研)
白蜜和杵百下,丸梧子大。先發時三丸,少頃,再服三丸,臨臥時服三丸。酒下,無不斷者。名丹砂丸。《肘後方》
又,勝金丸,治一切瘧,胸膈停痰,發不愈者。
常山八兩酒浸,蒸,焙檳榔二兩生研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涼酒下。隔夜一服,平旦一服,午後方食。《肘後方》
又,端午日取獨蒜,煨熟,入礬紅等分,搗,丸芡子大。每白湯嚼下一丸。《普濟方》此方可治食瘧。
三十年瘧。
用恆山一兩半、龍骨五錢、附子炮二錢五分、大黃一兩,為末,雞子黃和丸梧子大。未發時五丸,將發時五丸,白湯下。神驗,無不斷者。張文仲《備急方》
截瘧湯
常山(酒煮,曬乾),知母,貝母,草果(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半熟。五更熱服。渣以酒浸,發前服。王隱君用此驅瘧四十年,其效不能盡述。切勿加減,萬無一吐者。《養生主論》
諸瘧,久不愈。
用三姓人家寒食麵各一合,五月五日午時採青蒿,擂自然汁和,丸綠豆大。臨發日早,無根水吞一丸。一方加炒黃丹少許。《德生堂》
又,火麻葉不問榮枯,鍋內文武火慢炒香,撩起以紙蓋之,令出汗盡,為末。臨發前用茶或酒下,移病人原睡處,其狀如醉,醒則愈。《普濟方》
又,龜殼燒存性,研末,酒服方寸匕。《海上名方》
老瘧不斷。
牛膝莖葉一把,切,以酒三升漬,服,令微有酒氣。不即斷,更作,不過三劑止。《肘後方》
又,龍骨末方寸匕,先發一時,酒一升半,煮三沸,及熱服盡,蓋覆取汗,即效。《肘後方》
斷截熱瘧。
五月五日午時,取蚯蚓糞,以面和丸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丸,無根水下。忌生冷。即止。或加菖蒲末、獨頭蒜同丸。《青囊方》
截瘧,兼治痢。
真阿魏,好丹砂(各一兩)
研勻,米糊和,丸皂子大。每空心人參湯化下一丸,即愈。草窗周密云:此方治瘧,以無根水下;治痢以黃連木香湯下。瘧痢亦多起於積滯故爾。
截寒瘧,兼治冷痢。
端午日,以獨頭蒜十個、黃丹二錢,搗,丸梧子大。每服九丸,長流水下。甚妙。《普濟方》
止虛瘧發熱。
人參(二錢二分),雄黃(五錢)
為末,端午日用粽尖搗,丸桐子大。發日侵辰,井華水吞下七丸。發前再服。忌諸般熱物。立效。一方加神麯等分。《丹溪纂要》
老瘧勞瘧。
用鱉甲醋炙研末,酒服方寸匕。隔夜一服,清早一服,臨時一服,無不斷者。入雄黃少許更佳。《肘後方》
截瘴瘧寒熱。
常山(一寸),草果(一枚)
熱酒一碗,浸一夜,五更望東服之,蓋臥,酒醒即愈。《經驗方》
又,相思子十四枚,水研服,取吐,立瘥。《千金方》
治瘧疾寒熱。
用鼠婦四枚,糖裹為丸,水下便斷。
又,用鼠婦、豆豉各十四枚,搗,丸芡子大。未發前一日,湯服二丸;將發時,再服二丸。便止也。《肘後方》
又,天靈蓋煅,研末。水服一字,取效。《聖惠方》
又,用端午日採青蒿葉,陰乾,四兩、桂心一兩,為末。每服二錢。先寒用熱酒;先熱用冷酒。發日五更服之。切忌發物。《經驗方》
又,赤腳馬蘭搗汁,入水少許。發日早服,或入少糖亦可。《聖濟總錄》
寒熱瘧疾,體虛汗多者。
黃丹,百草霜(等分)
為末。發日空心米飲服三錢,不過二服愈。或糊丸,或蒜丸,皆效。
又方,飛炒黃丹(一兩),恆山(末三兩)
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下,平旦及未發、將發時,各一服,無不效。《肘後方》
勞瘧發熱。張知閣久病瘧,熱時如火,年餘骨立。醫用茸、附諸藥,熱益甚。召醫官孫琳診之。琳投小柴胡湯一帖,減熱之九,三服脫然。琳曰:此名勞瘧,熱從髓出,加以剛劑,氣血愈虧,安得不瘦?蓋熱有在皮膚、在臟腑、在骨髓,非柴胡不可,若得銀柴胡,只須一服。南方者力減,故三服乃效也。
勞瘧變熱。一人作勞發瘧,服瘧藥變為熱病,舌短痰嗽,六脈洪數而滑。此痰蓄胸中,非吐不愈。以參蘆湯加竹瀝二眼,湧出膠痰三塊。次與人參、黃耆、當歸煎服,半月乃安。吳綬方
勞瘧劣弱。
烏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甘草(三寸),生薑(一塊)
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一半,溫服,即止。《圖經本草》
勞瘧,積久不止者。
長牛膝一握生切
以水六升,煮二升,分三服。清早一服,未發前一服,臨發時一服。《外臺秘要》
肺瘧,寒熱痰聚胸中,病至,令人心寒,寒甚乃熱,善驚如有所見。
恆山(二錢),甘草(半錢),秫米(三十五粒)
水煎。未發時分作三服。《千金方》
痰瘧及食宿毒、惡物,臚脹,欲作霍亂者。
即以鹽投生熟湯中,進一二升,令吐盡痰食便愈。藏器方
溫瘧痰甚,但熱不寒。
用青蒿二兩,童子小便浸,焙、黃丹半兩,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存仁方》
脾寒厥瘧。先寒後熱,名寒瘧。但寒不熱,面色黑者,名厥瘧。寒多熱少,面黃腹痛,名脾瘧。三者並宜服此。賈耘老用之二十年,累試有效。
不蛀草烏頭削去皮,沸湯泡二七度,以盞蓋良久,切,焙,研,稀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十片、棗三枚、蔥三根煎湯,清早服,以棗壓之,如人行十里許,再一服,絕不飲湯,便不發也。《蘇東坡良方》
《肘後方》臨發時以醋和附子塗背上。
王璆云:寒痰宜附子,風痰宜烏頭。用烏頭寒多者,火炮七次;熱多者湯泡七次。
脾寒瘧疾,寒多熱少,或單寒不熱,或大便泄,小便多,不能食。
用草果仁、熟附子各二錢半,生薑七片、棗肉二枚,水三盞,煎一盞,溫服。《醫方大成》
脾虛寒瘧,寒多熱少,飲食不思。
用高良薑麻油炒、乾薑各一兩,為末。每服五錢,同豬膽汁調成膏子,臨發時熱酒調服。以膽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下亦佳。吳內翰曾用此治歲瘧大作,救人以百計。大抵寒發於膽,用豬膽引二姜入膽去寒,而燥脾胃。一寒一熱,陰陽相制,所以作效也。《集驗方》
《外臺》只用二姜,水煎服。
脾寒諸瘧,不拘老少孕婦,只兩服便止。
真橘皮去白,切,生薑自然汁浸過一指,銀器內重湯煮乾,焙,研末。每服三錢,用隔年青州棗十個,水一盞,煎半盞,發前服,以棗下之。《適用方》
虛寒瘧疾。
黃狗肉煮臛,入五味食之。
又狗頭骨燒灰,壯陽止瘧。《日華方》
瘧發無時。
胡椒,吳茱萸,高良薑(各二錢)
為末,以豬脾一條作膾,炒熟。一半滾藥,一半不滾,以墨記定,並作餛飩,煮熟。有藥者吞之,無藥者嚼下。一服效。《衛生家寶方》此可治脾寒瘧。
治瘧疾,發歇往來不定。
臘豬膏(二兩),獨角仙(一枚),獨頭蒜(一個),樓蔥(一握),五月五日三家粽尖
於五月五日五更時,淨處露頭赤腳,舌柱上顎,回面向北,搗一千,丸皂子大。每以新綿裹一丸,係臂上,男左女右。《聖惠方》
久瘧結癖在腹脅,堅痛者。
芫花(炒二兩),硃砂(五錢)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棗湯下。《直指方》
外治瘧疾寒熱。
用桃仁半片,放內關穴上,將獨蒜搗爛罨之,縛住,男左女右,即止。治人屢效。《簡便方》
又,齊頭蒿根,滴滴金根(各一把擂),生酒(一鍾)
未發前服。以渣縛寸口,男左女右。二日便止。《海上名方》
係臂截瘧。
旱蓮草捶爛,男左女右,置寸口上,以古文錢壓定,帛繫住,良久起小泡,謂之天灸,其瘧即止。神效。《資生經》
綰項截瘧。
蜘蛛一枚,著蘆管中,密塞縮項上,勿令患人知之。《楊氏家藏方》
佩禳瘧疾。
五月五日,收大蝦蟆,曬乾,紙封,絳囊貯之。男左女右,係臂上,勿令知之。《楊氏家藏方》
祛邪瘧。
取燒屍場上帶黑土,同蔥搗,作丸。塞耳,或系膊上,即止。男左女右。時珍方
卻瘧疾百病。
立秋日,五更井華水,長幼各飲一杯。時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