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五 (3)
卷五 (3)
1. 下血
又,用大腸一條,入芫荽在內煮,食。《救急方》
又方,用豬臟入黃連末在內,煮爛,搗,丸梧子大。每米飲服三十丸。《奇效方》
又方,豬臟入槐花末,令滿,縛定,以醋煮爛,搗,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
又,白刺蝟皮一枚銚內燖焦,去皮留刺,木賊半兩炒黑,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服。《楊氏方》
又,銀杏四十九枚去殼,生研,入百藥煎末,和,丸彈子大。每服二三丸,空心細嚼,米飲送下。《證治要訣》
又,生地黃,熟地黃(並酒浸),五味子(等分)
為末。以煉蜜丸梧子大。每酒下七十丸。《百一選方》
又,黃耆,黃連(等分)
為末,麵糊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飲湯下。《秘寶方》
又,百藥(煎燒存性),烏梅連核(燒過),白芷(不見火)
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下。《濟生方》
又,槐耳(燒二兩),乾漆(燒一兩)
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聖濟錄》
又,百草霜五錢,以米湯調,露一夜,次早空心服。《經驗方》
又,黃連為末,獨頭蒜煨,研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陳米飲下四十丸。《濟生方》
又,苦楝子炒黃
為末,蜜丸梧子大。米飲每吞十丸至二十丸。《經驗方》
又,秭木皮曬,焙,研末,米飲服二錢,兩服可止。蘇頌方
瘀血內漏。
蒲黃末(二兩)
每服方寸匕,水調下,服盡,止。《肘後方》
腸風下血,脫肛。
蛇黃二顆火煅,醋淬七次,為末。每服三錢,陳米飲下。《普濟方》
下血虛寒日久,腸冷者。
熟附子(去皮),枯白礬(一兩)
為末。每服三錢,米飲下。
又方,熟附子(一枚去皮),生薑(三錢半)
水煎服;或加黑豆一百粒。並《聖惠方》
腸風下血,用寒藥、熱藥及脾弱藥,俱不效者。
獨用山楂乾者,為末,艾湯調下,應手即愈。《百一選方》
下血止後,但覺丹田元氣虛乏,腰膝沉重少力。
桑寄生為末,每服一錢,非時白湯點服。《護命方》
卒瀉鮮血。
小薊葉搗汁,溫服一升。梅師方
暴下血病。
用大蒜五七枚去皮,研膏,入豆豉搗,丸梧子大。每米飲下五六十丸。無不愈者。《本草衍義》
治腸胃積熱,或因酒毒下血,腹痛作渴,脈弦數。
黃連(四兩分作四份:一份生用,一份切炒,一份炮切,一份浸曬),條黃芩(一兩),防風(一兩)
為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泔浸枳殼水,食前送下。冬月加酒蒸大黃一兩。《楊氏家藏方》
大便下血,及酒痢久痢不止。
用烏梅三兩燒存性,為末,醋煮,米糊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二十丸,日三。《濟生方》
大腸風虛,飲酒過度,挾熱下痢膿血,痛甚,多日不瘥。
用樗根白皮一兩、人參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服,米飲亦可。忌油膩、濕面、青菜、果子、甜物、雞豬魚羊、蒜薤等。宗奭方
白話文:
下血
-
將一條大腸和芫荽一起煮熟後食用。(出自《救急方》)
-
將豬臟加入黃連粉末,煮爛後搗碎,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米湯送服。(出自《奇效方》)
-
將豬臟加入槐花粉末至滿,紮緊後用醋煮爛,搗碎,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溫酒送服。(出自不知名方劑)
-
將一個白刺蝟皮在銚中燒焦,去除皮留下刺,再將半兩木賊炒黑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熱酒調服。(出自《楊氏方》)
-
將四十九枚銀杏去殼,生研磨,加入百藥煎的藥粉混合,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到三丸,空腹細嚼,米湯送服。(出自《證治要訣》)
-
將生地黃、熟地黃(皆需酒浸泡)、五味子(等分)研磨成粉,用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酒送服。(出自《百一選方》)
-
將黃耆、黃連(等分)研磨成粉,用麵糊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米湯送服。(出自《秘寶方》)
-
將百藥煎(煎燒至藥性存留)、烏梅連核(燒過)、白芷(不經火)研磨成粉,用水糊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米湯送服。(出自《濟生方》)
-
將槐耳(燒二兩)、乾漆(燒一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溫酒送服。(出自《聖濟錄》)
-
將五錢百草霜用米湯調勻,放置一夜,次日清晨空腹服用。(出自不知名經驗方)
-
將黃連研磨成粉,與獨頭蒜煨熟後研磨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服用四十丸,陳米湯送服。(出自《濟生方》)
-
將苦楝子炒黃研磨成粉,用蜜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米湯送服十到二十丸。(出自不知名經驗方)
-
將秭木皮曬乾焙乾,研磨成粉,用米湯送服二錢,服用兩次即可止血。(出自蘇頌方)
-
瘀血內漏:取蒲黃粉末二兩,每次服用方寸匕(約一茶匙),水調服,服完即止。(出自《肘後方》)
-
腸風下血,脫肛:取蛇黃二顆火煅,醋淬七次,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陳米湯送服。(出自《普濟方》)
-
下血虛寒日久,腸冷:取熟附子(去皮)、枯白礬(一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米湯送服。 另一方:取熟附子(一枚去皮)、生薑(三錢半)水煎服;或加黑豆一百粒。(出自《聖惠方》)
-
腸風下血,用寒藥、熱藥及脾弱藥均無效者:單用山楂乾研磨成粉,用艾湯調服,療效迅速。(出自《百一選方》)
-
下血止後,但覺丹田元氣虛乏,腰膝沉重少力:取桑寄生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非用餐時間用白湯送服。(出自《護命方》)
-
卒瀉鮮血:取小薊葉搗汁,溫服一升。(出自梅師方)
-
暴下血病:取大蒜五到七枚去皮,研磨成膏,加入豆豉搗碎,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米湯送服五十到六十丸,效果顯著。(出自《本草衍義》)
-
治腸胃積熱,或因酒毒下血,腹痛作渴,脈弦數:取黃連(四兩分作四份:一份生用,一份切炒,一份炮切,一份浸曬)、條黃芩(一兩)、防風(一兩)研磨成粉,用麵糊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泔浸泡枳殼的水送服,飯前服用。冬月可加酒蒸大黃一兩。(出自《楊氏家藏方》)
-
大便下血,及酒痢久痢不止:取烏梅三兩燒存性,研磨成粉,用醋煮,米糊和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米湯送服二十丸,一日三次。(出自《濟生方》)
-
大腸風虛,飲酒過度,挾熱下痢膿血,痛甚,多日不瘥:取樗根白皮一兩、人參一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溫酒調服,米湯亦可。忌油膩、濕面、青菜、果子、甜物、雞豬魚羊、蒜薤等。(出自宗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