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四 (11)
卷四 (11)
1. 吐衄
憂恚嘔血,煩滿少氣,胸中疼痛。
柏葉為散,米飲調服二方寸匕。《聖惠方》
氣鬱吐血。
用童子小便,調香附末二錢,服。丹溪
心熱,吐血不止。
生葛搗汁半升,頓服,立瘥。《廣利方》
老幼吐血。
蒲黃末,每服半錢,生地黃汁調下,量人加減,或入發灰等分。亦治小便出血。《聖濟總錄》
吐血唾血。
蒲黃末二兩,每日溫酒或冷水服三錢。妙。《濟眾方》
又,桃奴煅存性,同棕皮灰、蒲黃、硃砂、京墨為末。臨臥以童便調三錢,色漸淡為度。治吐血,神效。自傳秘方
嘔血吐痰,心煩骨蒸者。
人中黃為末,每服三錢,茜根汁、竹瀝、薑汁和勻,服之。《丹溪心法》
卒暴吐血。
用藕節、荷蒂各七個,以蜜少許擂爛,用水二鍾煎八分,去滓,溫服;或為末,丸服,亦可。《聖惠方》
又,用大蜘蛛網搓成小團,米飲吞之,一服立止。孫紹先
忽然吐一二口,或心衄,或內崩。
熟艾三團,水五升,煮二升,服。
一方,燒灰,水服二錢。亦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聖惠方》
又,用白芨為末,米飲日服。其效如神。有一囚得此,屢經訊拷,肺傷嘔血不死,其後凌遲。劊子剖其胸,見肺間竅穴數十處,皆白芨填補,色猶不變也。《夷堅志》
又,蘆荻外皮燒灰,勿令白,為末,入蚌粉少許研勻,麥門冬湯服一錢。三服可救一人。《聖惠方》
又,白薄紙五張燒灰,水服。妙不可言。《普濟方》
又,嫩荷葉七個,擂水服之。甚佳。
又方,乾荷葉,生蒲黃(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桑白皮煎湯調下。
又,京墨磨汁,同萊菔汁飲;或生地黃,亦可。《集簡方》
又,就用吐出血塊炒黑,為末。每服三分,以麥門冬湯調服。蓋血不歸元,則積而上逆,以血導血歸元,則止矣。《諸證辨疑》
又,用阿膠炒二兩、蒲黃六合、生地黃三升,水五升,煮三升,分服。《千金翼》
又,茜根一兩,搗末。每服二錢,水煎,冷服。亦可水和二錢服。《濟眾方》
又,用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又,用荊芥連根洗,搗汁半盞,服。《經驗方》
又,用荊芥穗為末,生地黃汁調服二錢。《聖惠方》
又,以鵝鴨肝,用生犀角、生桔梗一兩為末,同搗。每酒服二錢。《總錄》
墜馬瘀血,積在胸腹,吐血無數者。
干藕節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次。《千金方》
又,試血法:吐在水碗內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半沉者,心血也。各隨所見,以羊肺、羊肝、羊心煮熟,蘸白芨末,日日食之。《摘玄方》
白話文:
吐血不止,伴隨憂慮憤怒而嘔血,胸悶氣短,胸痛。可用柏葉研末,米湯調服。
氣鬱導致吐血,可用童尿調和香附末服用。
心火旺盛,吐血不止,可用鮮葛根搗汁服用,效果迅速。
老幼吐血,可用蒲黃末用生地黃汁調服,可根據情況增減藥量,也可加入等量的發灰。此法也適用於小便出血。
吐血或唾血,可用蒲黃末溫酒或冷水服用。
吐血,可用煅燒過的桃仁、棕櫚皮灰、蒲黃、硃砂、墨汁研末,睡前用童尿調服,直至顏色變淡為止。
嘔血吐痰,心煩骨蒸,可用人中黃末用茜草根汁、竹瀝、薑汁調服。
突然吐血,可用藕節、荷蒂加少量蜂蜜搗爛煎服,或研末做成藥丸服用;也可將大蜘蛛網搓成小團,用米湯送服,立即止血。
突然吐血或少量鼻出血,或內出血,可用艾葉煮水服用,或將艾葉燒成灰服用。 艾葉灰也可治療鼻出血,直接吹入鼻中。
白芨研末,用米湯服用,效果奇佳。曾有囚犯受刑致肺傷嘔血,死後剖開胸腔,發現肺部多處破損,皆被白芨填補。
蘆荻外皮燒成灰(勿燒白),加入少量蚌粉研磨均勻,用麥門冬湯送服。
白紙燒成灰,用水送服,效果神奇。
嫩荷葉搗汁服用。
乾荷葉、蒲黃等量研末,用桑白皮煎湯調服。
墨汁與蘿蔔汁混合服用;或用生地黃。
將吐出的血塊炒黑研末服用,用麥門冬湯送服。因血不歸經則逆流而上,用血引導血歸經,則可止血。
阿膠、蒲黃、生地黃水煎服。
茜草根研末服用,可用水煎服或用水調服。
白茅根水煎服。
荊芥連根搗汁服用。
荊芥穗研末,用生地黃汁調服。
鵝鴨肝、犀角、桔梗研末,用酒送服。
墜馬導致瘀血積聚在胸腹,吐血不止,可用乾藕節研末,用酒送服。
辨別吐血的來源:吐在水碗中,浮在水面的是肺血,沉在水底的是肝血,半浮半沉的是心血。根據情況,用羊肺、羊肝、羊心煮熟,蘸白芨粉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