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2)

1.

一切口瘡。

雞內金燒灰,敷之,立效。《活幼新書》

滿口爛瘡。

蘿蔔自然汁,頻漱去涎。妙。李時珍方

口舌生瘡。

五倍子密陀僧等分為末,漿水漱過,干貼之。名赴筵散。《院方》加晚蠶蛾。

又,細辛黃連等分為末,摻之漱涎。甚效。名兼金散。一方用細辛、黃柏。《三因方》

又,蠶繭五個包縫,砂瓦上焙焦,為末,抹之。《聖惠方》

又,尿桶垽(七分),枯礬(三分)

研勻,有涎拭去,數次即愈。《集簡方》

又,升麻(一兩),黃連(三分)

為末,綿裹含咽。《本事方》

又,刮甑垢敷之。時珍方

口舌唇內生瘡。

西瓜皮燒,研,噙之。震亨

口舌生瘡,胸膈疼痛者。

用焦豉末含,一宿即瘥。《聖惠方》

口舌生瘡,眾療不瘥。

膽礬半兩,入銀鍋內火煅赤,出火毒一夜,細研。每以少許敷之,吐去酸涎水,三四次瘥。《勝金》

口舌糜爛。

薔薇根避風打去土,煮濃汁,溫含冷吐。冬用根皮,夏用枝葉。口瘡日久,延及胸中生瘡,三年以上不瘥者,皆效。《千金方》

又,地龍吳茱萸,研末,醋調,生面和塗足心,立效。《摘玄方》

《集簡方》只用茱萸醋調,塗足心,一夕愈。

治心脾有熱,舌頰生瘡。

蜜炙黃柏,青黛(各一分)

為末,入生龍腦一字,摻之吐涎。寇氏《衍義》

一方,用黃柏、細辛等分為末,摻;或用黃柏、乾薑等分亦良。名赴筵散。一用黃連,不用柏,乃《肘後方》也。

老幼口瘡。

烏頭尖(一個),天南星(一個)

研末,薑汁和,塗足心,男左女右,不過二三次,愈。《聖惠方》

大人口瘡。

用密陀僧煅,研,摻之。

又,沒石子(炮三分),甘草(一分)

研末,摻之。月內小兒生者,少許置乳上吮之,入口即啼,不過三次。《聖惠方》

又,蛇蛻皮水浸軟,拭口內一二遍,即愈。仍以藥貼足心。《嬰孩寶鑑》

又,黃柏蜜炒,研末。如神。

口吻生瘡。

砂殼煅,研,擦之,即愈。黎居士《簡易方》

又,楸白皮貼之,頻易,取效。時珍方

口內熱瘡。

青錢念文燒赤,投酒中,服之,立瘥。陳藏器《本草》

膀胱移熱於小腸,上為口糜生瘡潰爛,心胃壅熱,水穀不下。

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之。東垣《蘭室秘藏》

飲酒口糜。

螺蚌煮汁,飲。《聖惠方》

天行口瘡。

五倍子末摻之,吐涎即愈。龐氏《傷寒論》

久患口瘡。

附子為末,醋面調,貼足心,男左女右,日再易之。《經驗方》

口瘡,連年不愈者。

天門冬麥門冬(並去心),玄參(等分)

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噙一丸。《外科精義》

口中疳瘡。

款冬花,黃連(等分)

為細末,用唾津調成餅子。先以蛇床子煎湯漱口,乃以餅子敷之,少頃,其瘡立消也。《經驗方》

口疳臭爛。

用黃柏五錢、銅綠二錢為末,摻之去涎。名綠雲散。《三因方》

口疳齦爛,氣臭血出,不拘大人小兒。

鉛白霜,銅綠(各二錢),白礬(豆許)

為末,掃之。《宣明方》

吻上燕口瘡。

取箸頭燒灰,敷之。

又,胡粉(一分),黃連(半兩)

為末,敷之。《普濟方》

口角爛瘡。

燕窠泥敷之,良。《救急方》

太陰口瘡。

甘草(二寸),白礬(一粟米大)

同嚼,咽汁。《保命集》

鵝口白瘡。

地雞(即鼠婦,又名濕生蟲)研水,塗之,即愈。《壽域方》

白口惡瘡,狀似木耳,不拘大人小兒。

並用五倍子、青黛為末,等分,以筒吹之。《端效方》

口齒氣臭。

白芷川芎等分為末,蜜丸芡實大,日咽之。《濟生方》

又,香薷一把,煎汁,含之。《千金方》

《肘後方》正旦用井華水含之,吐棄廁下,數度即瘥。

又,用甜瓜子杵末,蜜和為丸。每旦漱口後,含一丸;亦可貼齒。《千金方》

又,以綿裹象膽少許,貼齒根,平旦漱去,數度即瘥。《海藥》

香口闢臭。

豆蔻、細辛為末,含之。《肘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