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嘈雜

嘈雜吐水。

橘皮去白為末,五更安五分於掌心舔之,即睡,三日必效。皮不真則不驗。《怪症奇方》

婦人嘈雜,皆血液淚汗變而為痰,或言是血嘈。多以豬血炒食而愈。蓋以血導血歸原之意耳。此固一說,然亦有蛔蟲作嘈雜者,蟲得血腥則飽而伏也。時珍方

醋心吐水。

檳榔(四兩),橘皮(一兩)

為末。每服方寸匕,空心生蜜湯下。梅師方

醋心上攻。

用茱萸一合,水一杯,煎七分,頓服。近有人心如蜇破,服此,二十年不發也。累用有效。《兵部手集》

又,食已吞酸,胃氣虛冷者。

吳茱萸(湯泡七次,焙乾),姜泡(等分)

為末。湯服一錢。《聖惠方》

食物醋心。

胡桃爛嚼,以生薑湯下,立止。《適用方》

又,蘿蔔生嚼數片,絕妙。乾者、熟者、鹽淹者及人胃冷者,皆不效。時珍方

嘔逆酸水。

羊屎(十枚),酒(二合)

煎一合,頓服。未定,再服之。《兵部手集》

楂子去噁心咽酸,止酒痰黃水。藏器

2. 泄瀉

老少滑瀉。

白朮(半斤黃土炒過),山藥(四兩炒)

為末,飯丸。量人大小,米湯服,或加人參三錢。《集簡方》

暴下洞泄。歐陽公常得此病,國醫不能治。夫人買市人藥一帖,進之而愈,力叩其方。

車前子一味為末,米飲服二錢匕。云此藥利道而不動氣,水道利則清濁分,而谷藏自止矣。

暴泄身冷自汗,甚則欲嘔,小便清,脈微弱,宜已寒丸治之。

蓽茇肉桂(各二錢半),高良薑乾薑(各三錢半)

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和劑局方》

氣虛暴瀉,日夜三二十行,腹痛不止。夏月路行,備急最妙。

用硫黃二兩、枯礬半兩,研細,水浸,蒸餅丸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水鹽湯任下。《秘寶方》

驟然水瀉,日夜不止,欲死,不拘男婦。

用五月五日採苧麻葉陰乾,為末。每服二錢,冷水調下。勿吃熱物,令人悶倒,只吃冷物。小兒半錢。《護命方》

腹脹忽瀉,日夜不止,諸藥不效,此氣脫也。

用益智子仁二兩濃煎,飲之,立愈。《得效方》

暴泄不止。

神麯炒(二兩),茱萸(湯泡,炒半兩)

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百一選方》

又,陳艾(一把),生薑(一塊)

水煎,熱服。《生生編》

水瀉,腹鳴如雷,有火者。

石膏(火煅)、倉米飯和丸梧子大,黃丹為衣。米飲下二十丸,不二服。效。李樓方

肚腹微微作痛,痛即瀉,瀉亦不多,日夜數行者。

用蕎麥麵一味作飯,連食三四次,即愈。予壯年患此,兩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氣藥,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轉用皆效。此可徵其煉積滯之功夫。《簡便方》

濕熱虛泄。

山藥,蒼朮(等分)

飯丸,米飲服。大人、小兒皆宜。《經驗方》

脾濕水瀉注下,困弱無力,水穀不化,腹痛甚者。

蒼朮(二兩),白芍藥(一兩),黃芩(半兩),淡桂(二錢)

每服一兩,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脈弦,頭微痛,去芍藥加防風二兩。《保命集》

渴利不止。

羊肺一具入少肉,和鹽豉作羹,食不過三具,愈。亦治下焦虛冷,小便頻數。《普濟方》

治脾胃虛寒泄瀉,二神丸

破故紙補腎,肉豆蔻補脾,二藥雖兼補,但無斡旋,往往常加木香以順其氣,使之斡旋,空虛倉廩,倉廩虛則受物矣。屢用見效,不可不知。

脾胃虛冷,大腸滑泄,米穀不化,乏力。

用大附子十兩連皮,同大棗二升於石器內,以水煮一日,常令水進□□,取出,每個切作三片,再同煮半日,削去皮,焙為□,□以棗肉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服三四十丸。

臟寒泄瀉,體倦食減。

用豬大臟一條去脂,洗淨,以吳茱萸末填滿,縛定,蒸熟,搗,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奇效良方》

大腸冷滑不止。

鍾乳粉(一兩),肉豆蔻(煨半兩)

為末,煮棗肉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濟生方》

大腸寒滑,小便精出。

赤石脂,乾薑(各一兩),胡椒(半兩)

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五七十丸。有人病此,多服熱藥不效。或教服此,終四劑而愈。寇氏《衍義》

脾虛泄瀉。

白朮(五錢),白芍藥(一兩冬月用),白豆蔻(煨)

為末,米飯丸梧子大。每米飲下五十丸,日二服。《簡便方》

風客胃泄。夏英公病此,太醫以虛治,不效。霍翁曰:風客於胃也,飲以藁本湯而止。蓋藁本能去風濕故耳。

暑月水泄。

五倍子末,飯丸黃豆大。每服二十丸,荷葉煎水下,即時見效。《選奇方》

飲酒成泄,骨立,不能食,但飲酒即泄。

用嫩鹿茸酥炙、肉蓯蓉煨一兩、麝香五分,為末,陳白米飯丸梧子大。每米飲下五十丸。名香茸丸。《普濟方》

老人虛泄不禁。

熟附子(一兩),赤石脂(一兩)

為末,醋糊丸梧子大。米飲下五十丸。《家藏方》

水瀉久痢。

破故紙(炒一兩),粟殼(炙四兩)

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薑棗同水煎服。《百一選方》

久瀉腸滑。

白朮(炒),茯苓(各一兩),糯米(炒二兩)

為末,棗肉拌食;或丸,服之。《簡便方》

久瀉不止。

肉豆蔻(煨一兩),木香(二錢半)

為末,棗肉和丸。米飲服四五十丸。

又方,肉豆蔻(煨一兩),熟附子(七錢)

為末,糊丸。米飲服四五十丸。

又方,肉豆蔻(煨),粟殼(炙等分)

為末,醋糊丸。米飲服四五十丸。並《百一選方》

又,豬腎一個批開,摻骨碎補末煨熟,食之。神效。《集簡方》

又,用獖豬肚一枚,入蒜煮爛,搗膏,丸梧子大。每米飲服三十丸。丁必卿雲:予次日五更,必水瀉一次,百藥不效,用此方入平胃散末,三兩丸服,遂安。《普濟方》

又,白龍骨白石脂(等分)

為末,水丸梧子大,紫蘇木瓜湯下,量大人小兒用。《心鑑》

久瀉食減。

糯米一升,水浸一宿,瀝乾,慢炒熟,磨,篩,入懷慶山藥一兩。每日清晨,用半盞入砂糖二匙、胡椒末少許,以極滾湯調食。其味極佳,大有滋補,久服令人精暖有子。《經驗方》

多年脾泄,老人常患此,謂之水土同化。

吳茱萸三錢炮過,入水煎汁,入鹽少許,通口服。蓋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腸自固。他藥雖熱,不能分解清濁也。《仁存方》

治脾泄瀉。一婦人年七十餘,病瀉五年,百藥不效。予以感應丸五十丸投之,大便二日不行,再以平胃散加椒紅、茴香、棗肉為丸,與服,遂瘳。每因怒食舉發,服之即止。此除濕消食,溫脾補腎之驗也。

五更腎泄。凡人每至五更,即溏泄一二次,經年不止者,名曰腎泄,蓋陰盛而然。脾惡濕,濕則濡而困,困則不能治水,水性下流,則腎水不足。用五味子以強腎水,養五臟;吳茱萸以除脾濕,則泄自止矣。

五味子(去梗二兩),茱萸湯(泡七次五錢)

同炒香,為末。每旦陳米飲服二錢。《本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