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七 (4)

1. 不能食

脾胃虛弱,不思飲食。

生薑(半斤取汁),白蜜(十兩),人參(四兩)

銀鍋煎成膏。每米飲調服一匙。《普濟方》

又,平胃散一斤,入干糖糟炒二斤半、生薑一斤半、紅棗三百個煮取肉,焙乾,通為末。逐日點湯服。

脾弱不食。

大豆黃(二斤),大麻子(三升)

熬香,為末。每服一合,飲下,日四五服,任意。《千金方》

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易傷難化,無力肌瘦。

乾薑頻研四兩,以白餳切塊,水浴過,入鐵銚熔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三十丸。《十便方》

脾胃俱虛,不能消化水穀,胸膈痞悶,腹脅膨脹,連年累月,食減嗜臥,口無味。

神麯(六兩),麥糵(炒三兩),乾薑(炮四兩),烏梅肉(焙四兩)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米飲服五十丸,日三服。《和劑局方》

腹中虛冷,不能飲食,食輒不消,羸弱生病。

蒼朮(二斤),曲(一斤炒)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下,日三服。大冷,加乾薑三兩;腹痛,加當歸三兩;羸弱,加甘草二兩。《肘後方》

脾胃虛冷,不下食,積久羸弱,成瘵者。

用溫州白乾薑,漿水煮透,取出,焙乾,搗末;陳廩米煮粥飲,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其效如神。《圖經本草》

脾胃虛弱,胸膈不快,不進飲食。

蓽澄茄為末,薑汁打神麯糊,丸梧子大。每薑湯下七十丸,日二服。《濟生方》

理脾快氣。

橘皮(一斤日乾,焙,研末),甘草(一兩),檀香末(半兩)

和勻收之。每用一二錢,入鹽少許,白湯點服。

快膈進食。

麥糵(四兩),神麯(二兩),白朮,橘皮(各一兩)

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人參湯下三五十丸。效。

啟脾進食。

用谷糵四兩為末,入薑汁、鹽少許,和作餅,焙乾,入炙甘草、砂仁、白朮麩炒各一兩為末,白湯點服之;或丸服。《澹寮方》止。

2.

肺壅失音。

杉木燒炭,入碗中,以小碗覆之,用湯淋下,去碗飲水。不愈再作,音出乃止。《集簡方》

聲失不出。

馬屁勃,馬牙硝(等分)

研末,砂糖和,丸芡子大,噙之。《摘玄方》

失音不語。

東家雞棲木燒灰,水服盡一升。效。藏器

又,人乳,竹瀝各二合,溫服。《摘玄方》

卒然失音。

用生大豆一升、青竹算子四十九枚,長四寸闊一分。水煮熟,日夜二服,瘥。《孟詵方》

治啞病。

蟬蛻研末一錢,井花水服。藏器

3. 消癉

消渴引飲。

人參一兩,葛粉二兩,為末。發時以燖豬湯一升,入藥三錢、蜜二兩,慢火熬至三合,狀如黑餳,以瓶收之。每夜以一匙含咽,不過三服,取效也。《聖濟總錄》

三消渴疾。

鯰魚涎和黃連末為丸。烏梅湯每服五七丸,日三服,取效。蘇頌方

又,用麥門冬鮮肥者二大兩、宣州黃連九節者二大兩去,兩頭尖三五節,小刀子理去皮毛,吹去塵,更以生布摩拭稱之,搗末,以肥大苦瓤汁浸麥門冬,經宿,然後去心,即於臼中搗爛,納黃連末和丸,並手丸如梧子大。食後飲下五十丸,日再。但服兩日,其渴必定。若重者,即初服一百五十丸,二日服一百二十丸,三日一百丸,四日八十丸,五日五十丸。

合藥要天氣晴明之夜,方浸藥,須靜處,禁婦人、雞犬見之。如覺可時,只服二十五丸,服訖覺虛,即取白羊頭一枚治淨,以水三大斗煮爛,取汁約一斗,細細飲之,勿食肉,勿入鹽,不過三劑,平復也。《集驗方》

又,用豬脊骨一尺二寸、大棗四十九枚、新蓮肉四十九粒、炙甘草二兩、西木香一錢,水五碗,同煎,取汁,渴則飲之。《三因方》

又,白芍藥,甘草(等分)

為末。每用一錢,水煎服,日三服。有患此九年,服藥止而復作。得是方,服之七日,頓愈。古人處方殆不可曉,不可以平易而忽之。《經驗方》

又,梅花湯

用糯殼炒出白花、桑根白皮等分,每用一兩,水二碗煎汁,飲之。《三因方》

又,臘月或端午日,用泥固濟牡蠣煅赤,研末。每服一錢,用活鯽魚煎湯調下,只二三服,愈。《經驗方》

又,用鯽魚一枚去腸留鱗,以茶葉填滿,紙包,煨熟,食之。不過數枚,即愈。《呂氏心統》

又,用瓜蔞根、黃連三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

又,玉壺丸

用瓜蔞根、人參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麥門冬湯下。忌酒面炙煿。《聖惠方》

又,用香水梨,或鴨梨,或江南雪梨皆可,取汁,以蜜湯熬成,瓶收。無時以熱水或冷水調服,愈乃止。《普濟方》

又,韭苗日用三五兩,或炒,或作羹,勿入鹽,入漿無妨,吃至十斤,即住。極效。過清明勿吃。秦憲副方

又,用五靈脂黑豆去皮等分,為末。每服三錢,冬瓜皮湯下。無皮用葉,亦可。日二服,不可更服熱藥,宜八味丸附子,加五味子。若小渴者,二三服,即止。《保命集》

又,獨聖散

用出了子蘿蔔三枚淨洗,切片,日乾,為末。每服二錢,煎豬肉湯澄清,調下,日三服,漸增至三錢。生者,搗汁亦可;或以汁煮粥,食之。《圖經本草》

又,晚蠶砂焙乾,為末。每用冷水下二錢,不過數服。《斗門方》

又,烏豆置牛膽中陰乾,百日吞盡,即瘥。《肘後方》

又,白浮石,蛤粉,蟬殼(等分)

為末,津液汁七個調服三錢。神效。

又,用雄豬肚一枚,入黃連末五兩,瓜蔞根、白糧米各四兩,知母三兩、麥門冬二兩,縫定,蒸熟,搗,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仲景方

又,用泥鰍魚十頭陰乾,去頭尾燒灰、乾荷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日三。名沃焦散。《普濟方》

消渴飲水,日夜不止,小便數者。

田螺五升、水一斗,浸一夜,渴即飲之,每日一換水及螺;或煮食,飲汁,亦妙。《心鏡方》

一用糯米二升煮稀粥一斗,冷定,入田中活田螺三升在內,待食粥盡,吐沫出,乃收,飲之,立效。《聖惠方》

又,以黃雌雞煮汁,冷飲,並作羹,食肉。《心鏡方》

消渴,飲水無度。

用,燖雄雞水澄,濾,服之,不過二雞之水,愈。神效。《楊氏經驗方》

又,用蝸牛十四枚形圓而大者,以水三合密器浸一宿,取水,飲之。不過一劑,愈。《海上方》

消渴引飲,小便不利。

葵根(五兩)

水三大盞煮汁,平旦服,日一服。《聖惠方》

消渴飲水,日至數斗,小便赤澀。

用秋麻子仁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飲。不過五升,瘥。《肘後方》

腎消飲水,小便如膏油。

茴香炒、苦楝子炒等分,為末。每食前酒服二錢。《保命集》

消渴飲水,日至一石者。

浮萍搗汁,服之。

又方,用干浮萍、瓜蔞根等分,為末,人乳汁和,丸梧子大。空腹飲服二十丸,三年者,數日愈。《千金方》

又,菠菱根,雞內金(等分)

為末。米飲服一錢,日三。《經驗方》

消渴不止。

生瓜蔞根切片,以水三斗煮至一斗,濾淨,入煉淨黃牛脂一合,慢火熬成膏,瓶收。每酒服一杯,日三。《聖濟總錄》

又,菟絲子煎湯,任意飲之,以止為度。《事林廣記》

又,糯米泔任意飲之,即定;研汁亦可。《外臺秘要》

消渴無度。

干豬胞十個剪破去蒂,燒存性,為末。每溫酒服一錢。《聖濟總錄》

消渴飲水,骨節煩熱。

用生芭蕉根搗汁,時飲一二合。《聖惠方》

消渴不止,小便多。

用干冬瓜子、麥門冬、黃連各二兩,水煎,飲之。冬瓜苗葉俱治消渴,不拘新幹。《摘玄方》

消中尿多,日夜尿七八升。

冬葵根(五斤)

水五斗,煮三斗。每日平旦服二升。《外臺秘要》

消渴不止,下元虛損。

牛膝五兩為末,生地黃汁五升浸之,日曝夜浸,汁盡為度,蜜丸梧子大。每空心溫酒下三十丸。久服壯筋骨,駐顏色黑髮,津液自生。《經驗方》

下虛消渴,心脾中熱,下焦虛冷,小便多者。

羊乳每飲三四合。《廣利方》

腎虛消渴,難治者。

黑大豆(炒),天花粉(等分)

為末,糊丸梧子大。每黑豆湯下七十丸。名救活散。《普濟妙方》

胃虛消渴。

羊肚煮爛,空腹服之。《千金方》

消渴煩亂。

蠶蛹二兩,以無灰酒一中盞、水一大盞,同煮一中盞,溫服。《聖惠方》

又,冬瓜瓤乾者一兩,水煎飲。《聖惠方》

又,取七家井索近瓶口結處燒灰,新汲水服二錢,不過三五服,效。《聖惠方》

消渴羸瘦。

用兔一隻去皮爪、五臟,以水一斗半煎稠,去滓,澄冷,渴即飲之。極重者,不過二兔。《海上方》

消渴羸瘦,小便不禁。

兔骨大麥苗煮汁,服,極效。《海上方》

多年消渴。

驢頭肉煮汁,服二三升,無不瘥者。《孟詵方》

又,牝驢骨煮汁,服,極效。時珍方

消渴重者。

眾人尿坑中水,取一盞服之,勿令病人知,三度瘥。《聖惠方》

止消渴。

以湯瓶內鹼一兩為末,粟米燒飯,丸梧子大。每人參湯下二十丸。時珍方

又,牛鼻木(二個洗,銼,男用牝牛,女用牡牛),人參,甘草(半兩),大白梅(一個)

水四碗,煎三碗,熱服,甚效。《普濟方》

又,繅絲湯煮粟米粥,食之。《惠濟方》

強中消渴。

豬腎薺苨湯,治強中之病,莖長興盛,不交精液自出。消渴之後,即發癰疽。皆由恣意色欲,或餌金石所致,宜此以制腎中熱也。

豬腎一具、薺苨石膏各三兩,人參、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黃芩、瓜蔞根、甘草各二兩,黑大豆一升,水一斗半,先煮豬腎、大豆取汁一斗,去滓,下藥,再煮三升,分三服。後人名為石子薺苨湯。《千金方》

消中易飢。

肉蓯蓉山茱萸,五味子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鹽酒下二十丸。《醫學指南》

又,綠豆,黃麥,糯米(各一升)

炒熟,磨粉。每以白湯服一杯,三五日見效。

老人煩渴不食。

大麥(一升)

水七升,煎五升,入赤餳二合,即飲之。《奉親書》

三消骨蒸。

黃連末,以冬瓜自然汁浸一夜,曬乾,又浸,如此七次,為末,以冬瓜汁和丸梧子大。每三四十丸大麥湯下。尋常渴,只一服見效。《易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