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痰飲

又,密陀僧(一兩),醋,水(各一盞)

煎乾為末。每服二錢,以酒、水各一小盞,煎一盞,溫服。少頃,當吐出痰涎為妙。《聖惠方》

痰血結胸。

用五靈脂水飛、半夏湯炮等分,為末,薑汁浸,蒸餅,丸梧子大。每飲下二十丸。名紫芝丸。《百一選方》

上焦痰熱。

藕汁,梨汁(各半盞)

和服。《簡便方》

陰虛火動有痰,不堪用燥劑者。

天門冬一斤水浸洗,去心,取肉十二兩,石臼搗爛;五味子水洗,去核,取肉四兩,曬乾不見火,共搗,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茶下,日三服。《簡便方》

中焦痰涎。利咽,清頭目,進飲食。

半夏(泡七次四兩),枯礬(一兩)

為末,薑汁打糊,或煮棗肉為丸梧子大。每薑湯下十五丸。寒痰加丁香五錢,熱痰加寒水石煅四兩。名玉液丸。《和劑局方》

食積痰火。瀉肺火、胃火。

白石膏火煅,出火毒半斤

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湯下。丹溪方

又,貓兒刺葉煮,飲。治痰火,甚效。兼能散風毒,治惡瘡。自記

暖胃除痰,快氣進食。

肉豆蔻(二個),半夏(薑汁炒五錢),木香(二錢半)

為末,蒸餅丸芥子大。每食後,津液下五丸、十丸。《普濟方》

開胃化痰,令思飲食,不拘大人小兒。

人參(焙二兩),半夏(薑汁浸,焙五錢)

為末,飛羅面作糊,丸綠豆大。食後,薑湯下三五十丸,日三服。《聖惠方》加陳橘皮五錢。《經驗方》

化痰降氣,止咳解鬱,消食除脹,有奇效。

用貝母去心一兩、薑製厚朴半兩,蜜丸梧子大。每白湯下五十丸。《華峰方》

清氣化痰三仙丸,治中脘氣滯,痰涎煩悶,頭目不清。

生南星(去皮),半夏(各五兩)

並湯泡七次,為末,自然薑汁和作餅,鋪竹篩內,以楮葉包覆,待生黃成曲,曬乾。每用二兩,入香附末一兩糊丸梧子大。每薑湯下四十丸,食後服。《百一選方》

又,百藥煎,細茶(各一兩),荊芥穗(五錢),海螵蛸(一錢)

蜜丸芡子大。每服噙一丸。妙。《筆峰雜興》

風痰、虛痰在胸膈,使人癲狂。痰在經絡、四肢及皮裡膜外,非竹瀝、薑汁不達不行。大抵因風火燥熱,而有痰者,宜之;若寒濕胃虛腸滑之人服之,則反傷腸胃。

白話文:

痰飲

**方劑一:**將密陀僧一兩,用醋、水各一盞煎乾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水各一小盞煎成一盞溫服。服用後不久,應該能吐出痰涎。

**方劑二(痰血結胸):**將水飛過的五靈脂和湯炮過的半夏等量研磨成粉,用薑汁浸泡,蒸熟後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此方名為紫芝丸。

**方劑三(上焦痰熱):**將藕汁和梨汁各半盞混合服用。

**方劑四(陰虛火動有痰,不宜使用燥性藥物):**將一斤天門冬用水浸泡清洗,去掉心,取十二兩果肉搗爛;將五味子用水洗淨,去掉核,取四兩果肉曬乾(避免日曬),一同搗碎,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茶水送服,每日三次。

**方劑五(中焦痰涎,利咽,清頭目,增進食慾):**將泡過七次的半夏四兩和枯礬一兩研磨成粉,用薑汁調成糊狀,或用煮熟的棗肉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薑湯送服十五丸。寒痰者可加入丁香五錢,熱痰者可加入煅燒過的寒水石四兩。此方名為玉液丸。

**方劑六(食積痰火,瀉肺火、胃火):**將白石膏用火煅燒,去除火毒,取半斤研磨成粉,用醋調成糊狀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方劑七:**用貓兒刺葉煮水服用,治療痰火效果甚佳,也能散風毒,治療惡瘡。

**方劑八(暖胃除痰,促進食慾):**將兩個肉豆蔻、薑汁炒過的半夏五錢、木香二錢半研磨成粉,蒸熟後製成芥子大小的藥丸。飯後用唾液送服五到十丸。

**方劑九(開胃化痰,促進食慾,適用於大人小孩):**將焙乾的人參二兩、薑汁浸泡後焙乾的半夏五錢研磨成粉,用飛羅面製成糊狀,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飯後用薑湯送服三十到五十丸,每日三次。另有經驗方加陳橘皮五錢。

**方劑十(化痰降氣,止咳解鬱,消食除脹):**將去心的貝母一兩、薑製過的厚朴半兩製成蜜丸,梧子大小。每次用白開水送服五十丸。

**方劑十一(清氣化痰三仙丸,治中脘氣滯,痰涎煩悶,頭目不清):**將生南星(去皮)和半夏各五兩,用湯泡七次,研磨成粉,用生薑汁和成餅狀,鋪在竹篩上,用楮葉包裹,待其發黃成曲狀後曬乾。每次取二兩,加入香附末一兩,製成糊狀,再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薑湯送服四十丸,飯後服用。

**方劑十二:**將百藥煎、細茶各一兩,荊芥穗五錢,海螵蛸一錢製成蜜丸,芡子大小。每次含服一丸。

**說明:**風痰、虛痰在胸膈,使人癲狂;痰在經絡、四肢及皮裡膜外,非竹瀝、薑汁不達不行。大體上來說,因風火燥熱而有痰者,適合服用這些藥物;但寒濕胃虛腸滑的人服用,則反而會傷及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