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三 (5)
卷三 (5)
1. 痰飲
五飲酒癖。一留飲,水停心下;二癖飲,水在兩脅下;三痰飲,水在胃中;四溢飲,水在五臟間;五流飲,水在腸間。皆由飲食胃寒,或飲茶過多致此。
用白朮一斤,乾薑炮、桂心各半斤,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和劑局方》
支飲苦冒。
用澤瀉五兩、白朮二兩,水二升,煮一升,分二服。仲景方
一方,用水二升,煮二物,取一升;又以水一升煮澤瀉,取五合。二汁分再服。病甚欲眩者,服之必瘥。深師方
停痰宿飲,風氣上攻,胸膈不利。
香附皂莢(水浸),半夏(各一兩),白礬末(半兩)
薑汁、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薑湯隨時下。《仁存方》
痰飲,吐水無時節者,其冷飲過度,遂令脾胃氣弱,不能消化,飲食入胃,皆變成冷水,反吐不停,赤石脂散主之。
赤石脂一斤,搗篩,服方寸匕,酒飲自任;稍加至三匕,服盡一斤,則終身不吐痰水,又不下痢。補五臟,令人肥健。有人痰飲,服諸藥不效,用此遂愈。《千金翼方》
飲澼嘔酸。許叔微患飲澼三十年。始因少年夜坐,寫文左向。伏几時,以飲食多墜左邊。中夜必飲酒數杯,又向左臥。壯時不覺。三五年後,覺酒止從左下,有聲,脅痛,食減,嘈雜,飲酒半杯,即止。十數日,必嘔酸水數升。暑月止,右邊有汗,左邊絕無。遍訪名醫及海上方,間或中病,止得月餘,復作。
其補如天雄、附子、礬石輩;利如牽牛、甘遂、大戟,備嘗之矣。自揣必有澼囊,如水之有科臼。不盈科不行,但清者可行,而濁者停滯,無路以決之,故積至五七日,必嘔而去。脾土惡濕,而水則流濕。莫若燥脾以去濕,崇土以填科臼。乃悉屏諸藥,只以蒼朮一斤去皮,切片,為末;油麻半兩、水二錢,研,濾汁;大棗五十枚,煮,去皮核。搗和,丸梧子大。
每日空腹溫服五十丸,增至一二百丸。忌桃李、雀肉。服三月而疾除。自此常服,不嘔不痛,胸膈寬利,飲啖如故,暑月汗亦周身,燈下能書細字,皆術之功也。初服時,必覺微燥,以山梔子末,沸湯點服解之。久服,亦自不燥矣。
胸中痰癖,頭痛不欲食。
礬石(一兩)
水二升,煮一升,納蜜半合,頻服,須臾,大吐。未吐,飲少熱湯引之。《外臺秘要》
痰氣結胸,不問陰陽虛實,妙過陷胸、瀉心等藥。
用銀硃半兩、明礬一兩,同煨,以熨斗盛火,瓦盞盛藥,熔化急刮,搓丸。每服一錢,真茶入薑汁少許,服之。心上隱隱有聲,結胸自散。不動臟腑,不傷真氣。明礬化痰,銀硃破積故也。名鶴頂丹。《活幼全書》
胸中痰結不散。
皂莢三十挺去皮切,水五升浸一夜,挼取汁,慢熬,至可丸,丸如梧子大。每食後鹽、漿水下十丸。
又方,用半夏醋煮過,以皂莢膏和勻,入明礬少許,以柿餅搗膏,丸如彈子大。噙之。名釣痰膏。《聖惠方》
白話文:
痰飲
痰飲可分為五種:一是留飲,指水分停留在心下部位;二是癖飲,指水分停留在兩脅下;三是痰飲,指水分停留在胃中;四是溢飲,指水分散佈在五臟之間;五是流飲,指水分停留在腸道之間。這些都是因為飲食造成胃寒,或者飲用過多茶所導致的。
可以用白朮一斤、炮過的乾薑和桂心各半斤,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和劑局方》
支飲會導致頭暈目眩。
可以用澤瀉五兩、白朮二兩,加兩升水煮成一升,分兩次服用。這是張仲景的方子。
另一個方子,用水兩升煮這兩味藥,取出一升藥汁;再用水一升煮澤瀉,取出五合藥汁。將兩種藥汁分兩次服用。如果病情嚴重,出現頭暈,服用後必定會好轉。這是深師的方子。
停留在體內的痰和宿飲,加上風氣向上侵犯,會導致胸膈不舒服。
可以用香附和皂莢(用水浸泡過)各一兩,半夏一兩,白礬末半兩。
用薑汁和麵糊將這些藥材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薑湯隨時送服。《仁存方》
痰飲,如果無時無刻吐水,是因為飲用過多寒冷的飲料,導致脾胃虛弱,不能消化食物,食物進入胃後都變成冷水,不停地吐出來。可以用赤石脂散來治療。
用赤石脂一斤,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一方寸匕(約為一茶匙),用酒送服,可逐漸增加到三方寸匕,全部服用完一斤,就能終身不再吐痰水,也不會腹瀉。這個方子還能補養五臟,使人身體強壯。有人患有痰飲,服用其他藥物無效,用這個方子就痊癒了。《千金翼方》
飲澼(胃中積水,嘔吐酸水),許叔微患有飲澼三十年。起因是年輕時,晚上坐著寫文章,身體向左傾斜。伏在桌子時,吃東西容易掉到左邊。半夜一定要喝幾杯酒,而且向左側臥。年輕時沒有感覺。三五年後,發現酒只從左邊下去,有聲音,脅肋疼痛,食慾減少,感到嘈雜,喝酒半杯就停止了。十幾天,必定會嘔吐幾升酸水。夏天會停止,右邊出汗,左邊完全不出汗。找過許多名醫和民間偏方,偶爾有效,也只維持一個多月又復發。
他試過許多補藥,例如天雄、附子、礬石等;也試過許多瀉藥,例如牽牛、甘遂、大戟,都試遍了。他自己認為一定是有個積水的囊袋,像水一樣有坑窪。水不滿坑窪就不會流走,但清澈的水可以流動,而渾濁的水則停滯不前,沒有出路,所以積累到五六天,必定嘔吐出來。脾土厭惡潮濕,而水會使濕氣蔓延。不如用燥脾的藥物來去除濕氣,用補脾的藥物來填補坑窪。因此他停止服用其他藥物,只用蒼朮一斤去皮切片,磨成粉末;用麻油半兩、水兩錢研磨,濾出汁液;用大棗五十枚,煮熟後去皮核。將這些混合搗成泥,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每天早上空腹用溫水服用五十丸,可逐漸增加到一二百丸。忌吃桃子、李子和雀肉。服用三個月後病就好了。從此經常服用,就不再嘔吐、疼痛,胸膈也寬鬆舒暢,飲食也恢復正常,夏天也能全身出汗,在燈下也能寫細小的字,這都是蒼朮的功勞。剛開始服用時,會感到有些乾燥,可以用山梔子末用開水沖服來緩解。服用久了,就不會感到乾燥了。
胸中有痰塊,頭痛不想吃東西。
可以用礬石(一兩)。
加兩升水煮成一升,加入半合蜂蜜,頻繁服用,過一會就會大量嘔吐。如果沒有吐出來,可以喝少許熱湯幫助催吐。《外臺秘要》
痰氣阻塞在胸中,不論是陰虛還是陽虛,用這個方子都比陷胸、瀉心等藥效果好。
可以用銀硃半兩、明礬一兩,一起煨過,用熨斗盛著火,將藥放在瓦盞中,融化後迅速刮下,搓成藥丸。每次服用一錢,用少許薑汁泡過的茶水送服。如果感覺心上隱隱作響,說明胸中的結塊開始消散。這個方子不會傷害內臟,也不會損傷真氣。因為明礬可以化痰,銀硃可以破除積聚。這個方子叫做鶴頂丹。《活幼全書》
胸中的痰結塊不散。
可以用皂莢三十個,去皮切開,用五升水浸泡一夜,揉搓取汁,用小火熬煮,直到可以做成藥丸,做成梧桐子大小。每次飯後用鹽水或米湯送服十丸。
另一個方子,用醋煮過的半夏,和皂莢膏攪拌均勻,加入少許明礬,再用柿餅搗成膏狀,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這個方子叫做釣痰膏。《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