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十七 外科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外科 (4)

1. 惡瘡

藥干即上,如此二日,減三分之一,五日減三分之二,二十日愈。此蓋中下焦蓄風熱毒氣也,若不出,當作腸癰內痔。仍須禁酒色、發風物;不禁,後必重患內痔。宗奭方

頭瘡熱瘡,風濕諸毒。

五倍子,白芷(等分)

研末,摻之,膿水即干。如干者,以清油調,塗。《易簡方》

治風邪客於肌中,渾身搔癢,致瘡疥及脾肺風毒,攻衝生瘡乾溼,日久不瘥。

用剪刀草七兩不見火、輕粉一錢為末,摻之。乾者,麻油調,搽。名滑肌散。《和劑局方》

捲毛毒瘡。生頭中,初生如蒲桃,痛甚。

黃柏(一兩),乳香(二錢半)

為末,槐花煎水調作餅,貼於瘡口。《普濟方》

天柱毒瘡。生脊大椎上,大如錢,赤色出水。

驢蹄(二片),胡粉(熬一分),麝香(少許)

為末,醋和,塗之;干則摻之。《聖惠方》

玉枕生瘡。生枕骨上如癰,破後如箸頭。

用原蠶蛾炒、石葦等分為末,干貼,取瘥。《聖濟總錄》

面上毒瘡,初起者。

急尋水蜒蚰一二條,用醬少許共搗,塗紙上貼之即退。紙上留一小孔出氣,此乃凌漢章秘傳,極效方也。談埜翁《試驗》

面上惡瘡,五色者。

鹽湯浸帛拓瘡上,五六度即瘥。《藥性論》

香瓣瘡。生面上、耳邊,浸淫出水,久不愈。

用羖羊須、荊芥、干棗肉各二錢,燒存性,入輕粉半錢,每洗,拭,清油調,搽,二三次必愈。亦治口吻瘡。

繞指毒瘡,生手足指上。

以活田螺一枚,生用搗碎,縛之,即瘥。《多能鄙事》

火帶瘡,繞腰生者。

採剪春羅花或葉搗爛,蜜調,塗之。為末亦可。《證治要訣》

魚臍瘡腫黑,狀狹而長,一因風毒蘊結,二因氣血凝滯,三因誤食人汗而生。

用臘豬頭燒灰,雞卵白調敷,日數易,即愈。《名醫錄》

窩瘡。

鯽魚批片,貼之;或同桃葉搗,敷,殺其蟲。時珍

卒得窩瘡,常時生兩腳間。

用白犬血塗之,立愈。《肘後方》

瘡中生蛆。

綠礬末摻貼,即化為水。《摘玄方》

月蝕疳瘡。

虎頭骨(二兩搗碎),豬脂(一斤)

熬膏,塗之。《神效方》

月蝕瘡,繞耳根。

以雞膽日三塗之。孟詵

又,以救月杖燒為灰,油和,敷之。藏器,乃治䘌神藥。

金腮瘡蝕,初生如米豆,久則穿蝕。

用雞內金焙、鬱金等分為末。鹽漿漱了,貼之。忌米食。《聖濟總錄》

黃水瘡。

芋苗曬乾,燒存性,研,搽。邵真人《經驗方》

黃水膿瘡。

官粉(煅黃),松香(各三錢),黃丹(一錢),飛礬(二錢)

為末,香油二兩熬膏,敷之。邵真人方

一方,槿樹子燒存性,豬骨髓調,塗之。時珍

濕毒脛瘡。

野園荽夏月採取,曬,收為末。每以五錢汞粉、五分桐油調作隔紙膏,周圍縫定,以茶洗淨,縛上膏藥,黃水出,五六日愈。此吳竹卿方也。《簡便方》

白話文:

惡瘡

各種瘡瘍的治療方法:

許多皮膚病症,例如因風熱毒氣積聚於中下焦所引起的瘡瘍,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演變成腸癰或內痔。治療期間應忌酒色及容易誘發風症的食物,否則日後容易復發或加重內痔。

針對頭部及身體其他部位的熱瘡、風濕毒瘡,可用等量研磨的五倍子與白芷粉末直接塗敷,膿水乾燥後,再以清油調和塗抹。

針對全身搔癢、瘡疥、脾肺風毒等引起的皮膚病,可用七錢的剪刀草(不經火烤)與一錢的輕粉研磨成粉末塗敷,乾燥後則用麻油調和塗抹,此方名為滑肌散。

對於生長於頭部,初期如蒲桃般大小,疼痛劇烈的捲毛毒瘡,可用一兩黃柏與二錢半乳香研磨成粉,再以槐花煎水調成藥餅貼敷患處。

對於生長於脊椎大椎穴附近,如錢幣般大小,呈赤紅色並滲水的毒瘡(天柱毒瘡),可用兩片驢蹄、一分熬製過的胡粉及少許麝香研磨成粉末,以醋調和塗抹,乾燥後再以粉末塗敷。

對於生長於枕骨,破裂後如筷子頭般的瘡瘍(玉枕生瘡),可用炒過的原蠶蛾與石葦等量研磨成粉末,乾燥後直接貼敷,直到痊癒。

對於面部初期毒瘡,可用一至兩條水蜒蚰與少許醬搗爛,塗於紙上貼敷患處即可,紙上需留一小孔透氣。

對於面部出現五色斑點的惡瘡,可用鹽水浸濕的布巾反覆擦拭患處,數次即可痊癒。

對於生長於面部或耳邊,滲水且久治不癒的香瓣瘡,可用羖羊須、荊芥、乾棗肉各二錢燒成灰燼,加入半錢輕粉,每次洗淨患處後塗抹,再以清油調和塗抹,數次即可痊癒,此方亦可治療口唇瘡瘍。

對於生長於手足指上的繞指毒瘡,可用一隻活田螺搗碎後敷於患處並綁緊,即可痊癒。

對於繞腰而生的火帶瘡,可用剪春羅花或葉搗爛後,以蜂蜜調和塗抹,或研磨成粉末亦可。

對於魚臍瘡(腫脹發黑,狹長),此症由風毒蘊結、氣血凝滯或誤食人汗引起,可用燒過的臘豬頭灰燼與雞蛋清調和敷用,每日更換數次即可痊癒。

對於窩瘡,可用鯽魚切片貼敷,或與桃葉搗爛後敷用,以殺死蟲體。亦可用白犬血塗抹,立即見效。

對於瘡瘍中生蛆的情況,可用綠礬粉末塗敷,蛆蟲會化為水。

對於月蝕疳瘡,可用兩兩搗碎的虎頭骨與一斤豬油熬製成膏藥塗抹。

對於生長於耳根附近的月蝕瘡,可用雞膽每日塗抹三次。亦可用救月杖燒成灰燼,再以油調和敷用。

對於金腮瘡(初期如米粒般大小,久則穿蝕),可用焙過的雞內金與鬱金等量研磨成粉末,以鹽水漱口後,再將藥粉貼敷患處,忌食米飯。

對於黃水瘡,可用曬乾的芋苗燒成灰燼後研磨成粉末塗抹。亦可用煅黃的官粉、松香、黃丹、飛礬等藥材以香油熬製成膏藥敷用,或用燒成灰燼的槿樹子與豬骨髓調和塗抹。

對於濕毒脛瘡,可用夏季採摘曬乾的野園荽研磨成粉,再與五錢的汞粉及五分桐油調和成膏藥,以茶水清潔患處後貼敷,數日後黃水排出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