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十七 外科 (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外科 (3)

1. 惡瘡

煎三家洗碗水,令沸,入鹽洗之,不過三五度。藏器方

多年惡瘡。

天茄葉貼之,或為末貼。《救急良方》

又,蒲公英搗爛,貼。《救急方》

多年惡瘡,或痛癢生釁。

用馬糞並齒,同研爛,敷上,不過數次瘥。《兵部手集》

多年惡瘡,百方不瘥,或焮痛不已者。

並搗爛馬齒莧敷上,不過三二遍,便瘥。李絳《兵部手集》

惡瘡癬癩,十年不瘥者。

苦瓠一枚,煮汁搽之,日三度。《肘後》

又,蟾蜍燒灰,敷。一切有蟲惡癢、滋胤瘡,效。《藥性》

惡瘡有蟲,久不愈者。

以柏枝節燒瀝,取油敷之,三五次,無不愈。亦治牛馬疥。陳承《本草別說》

積年惡瘡,反花瘡,漏瘡,不瘥者。

牛蒡根搗,和臘月豬脂,日日封之。

瘡久不瘥,積年痛癢難堪者。

馬齒莧搗爛,封之;煎稠敷,亦可。《千金方》

諸惡瘡腫,胻瘡潰爛久者。

以水煮女貞葉,乘熱貼之,頻頻換易;米醋煮亦可。

口舌生瘡,舌腫脹出。

搗女貞葉汁,含浸,吐涎。時珍

諸般毒瘡。

切蒜蘸門臼塵,擦手足心,至出汗即消。時珍方

一切諸瘡。

五倍子,黃柏(等分)

為末,敷之。《普濟方》

蛇皮惡瘡。

鐵漿頻塗之。談埜翁方

諸般瘡毒,臁瘡金瘡,湯火等瘡。

用黃蠟一兩、香油三兩、黃丹半兩同化,開螟冷瓶收,攤貼。王仲勉《經驗方》

瘡腫初起。

澤蘭搗,封之,良。《集簡方》

諸瘡腫痛。

杏仁去皮,研,濾,取膏,入輕粉、麻油調搽。神效。不拘大人小兒。鮑氏方

諸瘡腫痛,不可忍者。

葵花根去黑皮,搗爛,入井華水調稠,貼之。《普濟方》

又,用家鴨糞同雞子清調敷,即消。《聖惠方》

惡瘡疼痛。

楓香,膩粉等分,為末,漿水洗淨,貼之。《壽親養老書》

惡瘡痂癢作痛。

以扁豆搗封,痂落即愈。《肘後方》

又方,以扁竹搗封,痂落即瘥。

積年諸瘡。

蜘蛛膜貼之,數易。《千金方》

日久頑瘡不收者。

銀硃(一錢),千年地下石灰(五分),松香(五錢),香油(一兩)

為末,化攤紙上,貼之。《應急良方》

頑瘡瘻瘡,膿水淋漓。斂諸瘡口。

用古墓中石灰,棺下者尤佳。時珍方

熱毒濕瘡。有人遍身生瘡,痛而不癢,手足尤甚,黏著衣被,曉夕不得睡。有人教以菖蒲三斗日乾,為末,布席上臥之,仍以衣被覆之,既不黏衣,又復得睡。不五七日,其瘡如失。後以治人,應手神驗。《衍義本草》

走皮濕瘡,滿頰滿項,浸淫濕爛,延及兩耳,癢而出水,發歇不定。田野名悲羊瘡。

用凌霄花並葉煎湯,日日洗之。楊仁齋《直指方》

風熱毒瘡,臍下腹上,下連二陰,遍生濕瘡,他處並無,癢而痛,大小便澀,出黃汁,食亦減,身面微腫。醫作惡瘡治,熱痛甚。問其人,嗜酒食、喜魚蟹發風等物,急令以馬齒莧四兩杵爛,入青黛一兩,再研勻,塗之。即時熱減,痛癢皆去。仍以八正散日三服之,分散客熱。

白話文:

惡瘡

許多民間偏方治療多年久治不癒的惡瘡,方法如下:

  1. 將三家洗碗水煮沸,加鹽清洗患處,重複三次到五次即可。(藏器方)

  2. 將天茄葉搗碎敷貼患處,或研磨成粉末敷貼。(救急良方)

  3. 將蒲公英搗碎敷貼。(救急方)

  4. 對於多年惡瘡伴隨疼痛和搔癢的患者,可以將馬糞和馬齒研磨成糊狀敷貼,通常幾次就能痊癒。(兵部手集)

  5. 對於多年惡瘡,使用各種方法都無法治癒,或持續紅腫疼痛的患者,可以將馬齒莧搗碎敷貼,通常敷貼兩三次就能痊癒。(李絳《兵部手集》)

  6. 對於十年不癒的惡瘡、癬和癩,可以用苦瓠煮汁,每日塗抹三次。(肘後)

  7. 將蟾蜍燒成灰,敷於患處,可有效治療各種有蟲引起的惡癢和久治不癒的瘡。(藥性)

  8. 對於有蟲的惡瘡久治不癒者,可以用柏樹枝節燒焦取油敷於患處,三到五次即可痊癒。此法也能治療牛馬的疥瘡。(陳承《本草別說》)

  9. 對於多年惡瘡、反花瘡、漏瘡等久治不癒的患者,可以用牛蒡根搗碎,與臘月豬油混合,每日敷貼患處。

  10. 對於久治不癒、多年疼痛難忍的惡瘡,可以將馬齒莧搗碎敷貼,或煎稠後敷貼。(千金方)

  11. 對於各種惡瘡腫痛、久潰不癒的瘡瘍,可以用水煮沸女貞葉,趁熱敷貼,並頻頻更換;用米醋煮沸也可。(時珍)

  12. 對於口舌生瘡、舌頭腫脹的患者,可以搗碎女貞葉取汁含漱,吐出唾液。(時珍方)

  13. 對於各種毒瘡,可以用切碎的大蒜蘸取門臼塵,擦拭手心和腳心,直到出汗即可消腫。(時珍方)

  14. 對於各種瘡瘍,可以用等量的五倍子和黃柏研磨成粉末敷貼。(普濟方)

  15. 對於蛇皮惡瘡,可以用鐵漿頻頻塗抹。(談埜翁方)

  16. 對於各種瘡毒、臁瘡、金瘡、湯火傷等,可以用黃蠟、香油、黃丹混合製成藥膏敷貼。(王仲勉《經驗方》)

  17. 對於瘡腫初起,可以用澤蘭搗碎敷貼。(集簡方)

  18. 對於瘡腫疼痛的患者,可以用杏仁去皮研磨,過濾取膏,加入輕粉和麻油調和塗抹,效果很好,大人小孩皆可使用。(鮑氏方)

  19. 對於疼痛難忍的瘡腫,可以用葵花根去皮搗碎,加入井水調成糊狀敷貼。(普濟方) 也可以用家鴨糞和雞蛋清調和敷貼,即可消腫。(聖惠方)

  20. 對於惡瘡疼痛,可以用楓香和膩粉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末,用漿水洗淨患處後敷貼。(壽親養老書)

  21. 對於惡瘡結痂搔癢疼痛,可以用扁豆或扁竹搗碎敷貼,痂皮脫落即可痊癒。(肘後方)

  22. 對於多年久治不癒的瘡瘍,可以用蜘蛛網敷貼,多次更換。(千金方)

  23. 對於久治不癒的頑固性瘡瘍,可以用銀朱、千年地下石灰、松香和香油混合製成藥膏敷貼。(應急良方)

  24. 對於頑固性瘻瘡,膿水淋漓者,可以用古墓中的石灰,尤其棺材下面的石灰,來收斂瘡口。(時珍方)

  25. 對於熱毒濕瘡,可以使用曬乾的菖蒲研磨成粉末,鋪在布席上臥睡,並用衣被覆蓋,可以減輕症狀,通常數日內就能痊癒。(衍義本草)

  26. 對於走皮濕瘡(悲羊瘡),可以用凌霄花和葉煎湯清洗患處。(楊仁齋《直指方》)

  27. 對於風熱毒瘡,尤其是長在臍下腹上、陰部周圍的濕瘡,伴隨搔癢、疼痛、大小便澀滯、流黃水、食慾減退、面部輕微腫脹的患者,可以用馬齒莧和青黛混合製成藥膏塗抹,同時服用八正散,可以迅速緩解症狀。(原文未註明出處)

請注意,以上僅為古代醫籍記載的偏方,並非現代醫學治療方法。 任何疾病都應諮詢專業醫生,切勿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