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十六 外科 (15)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外科 (15)

1. 發背

其法以干桑木,劈成細片,扎作小把,燃火吹息。灸患處。每次灸片時,以瘀肉腐動為度;內服補托藥。誠良方也。

發背髮乳。

豬脂切片,冷水浸貼,日易四五十片。甚妙。《救急》

發背初起未成,及諸熱腫。

以濕紙拓上,先干處是頭,著艾灸之,不論壯數。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乃止。其毒即散,不散亦免內攻。神方也。袁絳《兵部手集》

背瘡灸法

凡覺背上腫硬疼痛,用濕紙貼尋瘡頭。用大蒜十顆、淡豆豉半合、乳香一錢細研。隨瘡頭大小,用竹片作圈圍定,填藥於內,二分厚。著艾灸之,痛灸至癢,癢灸至痛,以百壯為率。與蒜錢灸法同功。《外科精要》

又,凡背腫,取獨蒜橫截一分,安腫頭上,炷艾如梧子大,灸蒜百壯,不覺漸消。多灸為善,勿令大熱。若覺痛,即孳起蒜;蒜焦,更換新者,勿令損皮肉。但是發背及癰疽惡瘡,腫核初起,有異,皆可灸之,不計壯數。惟要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而止。疣贅之類灸至亦便成痂自脫。其效如神。

發背已潰。

用雞肫黃皮同綿絮焙末,搽之,即愈。

發背潰爛。

陳蘆葉為末,以蔥椒湯洗淨,敷之。神效。《乾坤秘韞》

又,黃黑牛糞多年者,曬乾為末,入百草霜,勻細,摻之。談埜翁方

發背欲死。

芭蕉根搗爛,塗之。《肘後方》

又,伏龍肝末,酒調,厚敷之,干即易。平乃止。《千金方》

又,冬瓜截去頭,合瘡上。瓜爛截去,更合之。瓜未盡,瘡已小斂矣。乃用膏貼之。《肘後方》

又,宗奭云:凡發背及一切癰疽者,削冬瓜一大塊,置瘡上,熱則易之。分散熱毒氣,甚良。

白話文:

發背治療方法彙集

用乾桑木劈成細條,紮成小把,點燃後吹滅餘火,灸患處。每次施灸,以腫肉腐爛為止;同時內服補托藥物。這是個好方法。

發背初期乳腺炎:將豬油切片,用冷水浸泡後貼敷,每天更換四五十片,效果很好。《救急》

發背初期未成形,或其他熱腫:用濕紙覆蓋患處,先在乾燥處點燃艾灸,灸的壯數不限。疼痛的灸到不痛為止;不痛的灸到疼痛為止。這樣就能散毒,即使毒氣未完全散去也能避免內部感染。這是個神奇的方法。袁絳《兵部手集》

背瘡灸法:凡是感覺背部腫硬疼痛,用濕紙貼在患處尋摸瘡頭。將大蒜十顆、淡豆豉半合、乳香一錢研磨成細末。根據瘡頭大小,用竹片圍成圈,將藥粉填入其中,厚度約二分。然後用艾灸,灸到疼痛轉為瘙癢,瘙癢轉為疼痛,以灸一百壯為準。與大蒜灸法功效相同。《外科精要》

另外,凡是背部腫痛,取獨頭蒜橫向切下一片,放在腫脹處,用艾條灸,艾炷如梧子般大小,灸一百壯,腫脹會逐漸消退。多灸效果更好,但不要灸得太熱。如果感覺疼痛,就將蒜片取下;蒜片焦了就換新的,注意不要傷到皮膚和肌肉。凡是發背、癰疽、惡瘡、腫塊初期,有異樣的情況,都可以用此法灸治,灸的壯數不限,只需遵循疼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疼痛的原則。疣贅等也可用此法灸治,直至結痂脫落。效果神奇。

發背已潰爛:用雞肫內黃皮與棉絮一起焙成細末,塗抹患處,即可痊癒。

發背潰爛:將陳蘆葉研磨成粉末,用蔥椒水洗淨患處後敷上,效果神奇。《乾坤秘韞》

另外,將多年陳曬乾的黃黑色牛糞研磨成粉末,加入百草霜,混合均勻,撒在患處。談埜翁方

發背危及生命:將芭蕉根搗爛,塗抹患處。《肘後方》

另外,將伏龍肝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勻,厚厚地敷在患處,乾了就換新的,直到腫脹消退為止。《千金方》

另外,將冬瓜切去瓜蒂,合在瘡口上。冬瓜爛了就換新的,繼續合在瘡口上。冬瓜用完之前,瘡口已經收縮變小了,然後再用膏藥貼敷。《肘後方》

另外,宗奭說:凡是發背和一切癰疽,都可用一大塊削好的冬瓜放在瘡口上,熱了就換新的。這樣可以散熱解毒,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