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十六 外科 (14)
卷十六 外科 (14)
1. 發背
發背諸惡瘡。
取糞坑泥陰乾,為末。新水調敷,其痛立止。時珍
發背癰疽,成瘡者。
蘇頌《圖經》用龍葵一兩為末、麝香一分研勻,塗之。甚善。
《袖珍方》用蝦蟆一個,同老鴉眼睛草莖葉搗爛,敷之即散。神效。
又,用雄雞冠血滴疽上,血盡再換。不過五六雞,痛止毒散,數日自愈。《保壽堂方》
發背癰疽,一切腫毒。
用胡燕窠土、鼠坌土、榆白皮、瓜蔞根等分為末,以女人月經衣,水洗取汁和,敷腫上,干即易之。潰者封其四圍。五日瘥。《千金方》
收斂癰疽。
貓頭(一個煅,研)
雞子十個煮熟去白,以黃出油,入白蠟少許,調灰敷之;外以膏護住。神效。《醫方摘要》
癰疽發背初作,及經十日以上腫赤焮熱,日夜疼痛,百藥不效者。
用孵雞子一枚、新狗屎如雞子大攪勻,微火熬,令稀稠得所,捻作餅子,於腫頭上貼之,以帛包抹,時時看視,覺餅熱即易,勿令轉動及歇手,經一宿定。如日多者,三日貼之,一日一易,至瘥乃止。此方穢惡,不可施之於貴人。一切諸方皆不能及,但可備擇而已。《千金方》
治一切發背癰疽,無頭惡瘡,腫毒疔痛;一切風癢,臁瘡杖瘡,牙疼喉痹。
五月五日採蒼耳草根數擔,洗淨曬萎,細銼,以大鍋五口,如水煮爛,以篩濾去粗滓,布絹再濾,復入淨鍋,武火煎滾,文火熬稠,攪成膏,以新罐貯封。每以敷貼,即愈。名萬應膏。牙疼即敷牙上,喉痹敷舌上或噙化,二三次即效。每日用酒服一匙,極有效。《集簡方》
發背惡瘡,諸癰疽。
好光粉(二兩),真麻油(三兩)
慢火熬,以柳枝急攪,至滴水成珠,入白膠末少許,入器,水浸兩日,油紙攤貼。名神應膏。
治發背瘡,甚效。
取麥飯石碎棋子,炭火燒赤,投米醋中浸之,如此十次,研末,篩細,入乳缽內,用數人更研五七日,要細膩如面四兩、鹿角一具要生取連腦骨者。其自脫者不堪用。每二三寸截之,炭火燒,令煙盡,即上,為末,研細二兩、白蘞生研末二兩,用三年醋入銀石器內煎,令魚目沸旋,旋入藥在內,竹杖子不住攪,熬一二時久,稀稠得所,傾在盆內待冷,以紙蓋,收勿令塵入。用時以鵝翎拂膏於腫上,四圍赤處盡塗之,中留錢大泄氣。
如未有膿,即內消;已作頭,即撮小;已潰者,用時先以豬蹄湯洗去膿血,故帛挹干,乃用藥。其瘡切忌手觸動,嫩肉仍不可以口氣吹風,及腋氣、月經、有孕人見之。合藥亦忌此等。初時,一日一洗一換;十日後,二日一換。此藥要極細,方有效;若不細,塗之即極痛也。
發背癰疽不起發,或瘀肉不腐潰,及陰瘡瘰癧,流注臁瘡,頑瘡惡瘡,久不愈者。用桑木灸法。未潰,則拔毒止痛;已潰,則補接陽氣。亦取桑通關節,去風寒;火性暢達,出郁毒之氣。
白話文:
發背,各種惡性瘡瘍。
用糞坑的泥土陰乾,磨成粉末,用清水調和後敷在患處,疼痛立刻就能止住。(李時珍)
發背癰疽,已經成瘡的。
用龍葵一兩磨成粉末,再加入麝香一分研磨均勻,塗抹患處,效果很好。(蘇頌《圖經》)
用一隻蟾蜍和一些老鴉眼睛草的莖葉搗爛,敷在患處就能使腫毒消散,效果神奇。(《袖珍方》)
還可以用公雞冠上的血滴在腫毒上,血滴完後再換新的雞血。一般不需要超過五六隻雞,疼痛就會停止,毒素也會消散,幾天後就能自愈。(《保壽堂方》)
發背癰疽,各種腫毒。
用胡燕窠土、鼠糞土、榆白皮、瓜蔞根等分量磨成粉末,用婦女的經血洗過的布,取其汁液混合藥末,敷在腫脹處,藥膏乾了就換新的。如果已經潰爛,就只敷在潰爛處的四周。五天就能痊癒。(《千金方》)
收斂癰疽。
用一個貓頭骨煅燒後研磨成粉,再取十個雞蛋煮熟,去掉蛋白,取蛋黃煉油,加入少量白蠟,調和藥粉敷在患處,外面再用膏藥保護,效果神奇。(《醫方摘要》)
癰疽發背初期,或發病十天以上,腫脹發紅,發熱疼痛,各種藥物都不見效的。
用一個孵化中的雞蛋和一個雞蛋大小的新鮮狗屎攪拌均勻,用微火熬煮,調整到適當的稠度,搓成餅狀,貼在腫脹的部位,用布包好,要經常觀察,感覺藥餅熱了就換新的,不要移動藥餅或停手,持續一晚上。如果病情嚴重,可以連續貼三天,每天換一次,直到痊癒為止。這個方子比較骯髒,不適合用在貴人身上。所有其他的方子都比不上這個,但可以備選。(《千金方》)
治療各種發背癰疽,無頭惡瘡,腫毒疔瘡疼痛;各種風癢,臁瘡杖瘡,牙痛喉痹。
五月五日採集大量的蒼耳草根,洗淨曬乾,切碎,用五口大鍋,加水煮爛,用篩子過濾掉粗渣,再用布絹過濾,然後倒入乾淨的鍋中,用大火煮沸,小火熬稠,攪拌成膏狀,用新的罐子密封儲存。每次使用時敷貼患處,就能痊癒。此膏藥名為萬應膏。牙痛就敷在牙齒上,喉嚨痛就敷在舌頭上或含化,兩三次就能見效。每天用酒送服一匙,效果極佳。(《集簡方》)
發背惡瘡,各種癰疽。
取好光粉二兩,真麻油三兩,小火熬煮,用柳枝快速攪拌,直到滴水成珠,加入少量白膠末,放入容器,浸泡在水中兩天,再用油紙攤開敷貼。此膏藥名為神應膏。
治療發背瘡,效果甚佳。
取麥飯石碎塊,用炭火燒紅,放入米醋中浸泡,如此重複十次,研磨成粉,過篩,放入乳缽中,多人輪流研磨五到七天,直到細膩如麵粉,取四兩。再取一具鹿角,要用活鹿的,帶腦骨的,自行脫落的鹿角不能用。每隔二三寸截斷,用炭火燒,直到煙盡,研磨成粉,取二兩。再取生白蘞二兩研磨成粉。用三年陳醋在銀器中加熱,沸騰後,放入藥粉,用竹棍不停攪拌,熬煮一兩個小時,調整到適當的稠度,倒入盆中待冷,用紙蓋好,防止灰塵進入。使用時,用鵝毛將藥膏塗抹在腫脹處,四周發紅的地方都要塗到,中間留下一枚錢幣大小的地方透氣。
如果還沒化膿,就能內消;如果已經化膿,就能縮小膿頭;如果已經潰爛,使用前先用豬蹄湯清洗膿血,用乾淨的布擦乾,再塗藥。瘡瘍忌諱用手觸摸,嫩肉也不可以用口氣吹風,以及腋窩的氣味、月經、懷孕的人接觸。配藥時也忌諱這些。初期,一天清洗更換一次;十天後,兩天清洗更換一次。這個藥膏一定要非常細膩才能有效;如果粗糙,塗抹時會非常疼痛。
發背癰疽沒有發作,或瘀血沒有腐爛潰瘍,以及陰部瘡瘍、瘰癧、流注臁瘡、頑固惡瘡,久治不愈的,可以使用桑木灸法。沒有潰爛的,可以拔毒止痛;已經潰爛的,可以補充陽氣。桑木還能疏通關節,祛除風寒;火的性質暢達,能排出鬱積的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