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十六 外科 (10)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外科 (10)

1. 疔瘡

疔腫有根。

用大針刺作孔,削蔓菁根如針大,染鐵生衣刺入孔中。再以蔓菁根、鐵生衣等分搗,塗於上,有膿出即易。須臾根出,立瘥。忌油膩生冷、五辛黏滑陳臭。《肘後方》

赤根疔瘡。

馬牙齒搗末,臘豬脂和,敷,根即出也。燒灰亦可。《千金方》

疔腫拔根。

斑螫一枚捻破,以針劃瘡上作米字形樣,封之,即出根也。《外臺秘要》

又,用白殭蠶為末,封之拔根,極效。《別錄》

又,取戶邊蜘蛛杵爛,醋和。先挑四畔血出,根稍露,敷之,干即易,一日夜根拔出。大有神效。《千金方》

疔毒惡腫。

生烏頭切片,醋熬成膏,攤貼,次日根出。

又,兩頭尖(一兩),巴豆(四個)

搗,貼疔,自拔出。《普濟方》

又,磁石末,酢和,封之拔根,立出。《外臺秘要》

又,用荔枝肉、白梅各三兩搗,作餅子,貼於瘡上,根即出。《濟生》

治疔瘡,發背惡瘡。

用海馬炙黃一對、穿山甲黃土炒、硃砂、水銀各一錢,雄黃三錢,龍腦、麝香各少許,為末,入水銀研不見星。每以少許點之,一日一點,毒自出也。《秘傳外科》

疔腫乳癰。

地黃搗,敷之,熱即易。性涼消腫,無不效。《梅師方》

疔瘡中風,腫痛。

用驢屎炒,熨瘡上,五十遍。極效。《普濟方》

魚臍疔瘡,似新火針瘡,四邊赤,中央黑,可刺之。若不大痛,即殺人也。

用臘月鮑魚頭灰、發灰等分,以雞溏糞和,塗之。《千金方》

又,瞿麥燒灰,和油敷之,甚佳。崔氏方

又,寒食餳塗之,良;乾者燒灰。《千金方》

魚睛疔瘡。

枯礬末,寒食麵糊調貼。消腫無膿。崔氏方

疔腫魚臍。

《外臺》用蛇殼雞子大,水四升,煮三四沸,服汁,立瘥。

《直指》治魚臍瘡出水,四畔浮漿。

用蛇蛻燒存性,研雞子清和,敷。

白話文:

疔瘡治療方法彙集:

疔瘡的基本治療:

疔瘡長有根部。用粗針刺破膿瘡,削成針狀的蔓菁根,沾上鐵鏽後刺入孔中。再將蔓菁根和鐵鏽等量搗碎,敷在患處,膿液排出後病情就會好轉。不久根部就會脫出,疾病即可痊癒。忌食油膩、生冷、辛辣、黏滑、陳腐的食物。《肘後方》

赤根疔瘡:

將馬牙齒搗成粉末,與豬油混合,敷在患處,根部就會脫出。燒成灰也可以。《千金方》

疔腫拔根:

取一隻斑蝥碾碎,用針在患處劃出米字形,再將斑蝥封在上面,膿根就會脫出。《外臺秘要》

另法:用白殭蠶研磨成粉末,敷於患處拔除膿根,效果極佳。《名醫別錄》

另法:取家蜘蛛搗碎,用醋調和。先挑破膿瘡四周使其出血,露出膿根,再敷上藥膏,待藥膏乾燥後更換,一日一夜膿根就會拔出,效果神奇。《千金方》

疔毒惡腫:

將生烏頭切片,用醋熬成膏狀,敷貼患處,次日膿根就會脫出。

另法:將兩頭尖(藥材名,劑量一兩)和巴豆(四個)搗碎,貼在患處,膿根會自行脫出。《普濟方》

另法:將磁石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敷貼患處拔除膿根,膿根會立刻脫出。《外臺秘要》

另法:取荔枝肉和白梅各三兩搗碎,做成藥餅,貼在患處,膿根就會脫出。《濟生方》

治療疔瘡、發背惡瘡:

將炙黃的海馬一對、炒至黃色的穿山甲、硃砂、水銀各一錢、雄黃三錢、龍腦、麝香少許,研磨成粉末,加入水銀研磨至看不見水銀顆粒。每次取少許點在患處,每日一點,毒素就會自行排出。《秘傳外科》

疔腫乳癰:

將生地黃搗碎,敷在患處,感到溫熱就更換藥物。生地黃性涼,具有消腫功效,療效顯著。《梅師方》

疔瘡中風,腫痛:

將驢糞炒熱,熨貼患處,反覆熨燙五十遍,效果極佳。《普濟方》

魚臍疔瘡(類似新火針瘡):

此種疔瘡四周發紅,中央發黑,可以針刺。如果針刺後不感到劇痛,則預後危險。

治療方法:將臘月鮑魚頭的灰燼和頭髮灰等量混合,用雞蛋糞便調和,塗在患處。《千金方》

另法:將瞿麥燒成灰,和油混合敷於患處,效果很好。《崔氏方》

另法:用寒食節的餳塗抹患處,效果良好;如果餳已經乾燥,則燒成灰使用。《千金方》

魚睛疔瘡:

將枯礬磨成粉末,用寒食節的麵糊調和後敷貼,可以消腫,不留膿。《崔氏方》

疔腫魚臍:

《外臺秘要》記載:取蛇殼一個(雞蛋大小),加水四升,煮沸三四次,服用湯汁,即可痊癒。

《直指方》記載:治療魚臍瘡流出膿水,四周浮腫的情況:將蛇蛻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後敷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