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十六 外科 (4)
卷十六 外科 (4)
1. 癰疽
鐵箍散,治一切癰疽發背,乳癰惡瘡,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並用。
芙蓉葉或根皮或花,或生研或乾研末,以蜜調塗於腫處四圍,中間留頭。干則頻換。初起者,即覺清涼,痛止腫消;已成者,即膿聚毒出;已穿者,膿出易斂。妙不可言。或加生赤小豆末,尤妙。
癰疽瘡腫,已潰未潰皆可。
用鹽白梅燒存性,為末,入輕粉少許,香油調塗四圍。王氏《簡易方》
治一切癰疽赤腫,不拘善惡。水調赤小豆末塗之,無不愈者。但其性黏,干則難揭。入苧根末,即不黏。此法尤佳。時珍
《小品方》同,無苧根末。
癰疽腫毒。
重陽前取芙蓉葉研末,端午日取蒼耳草燒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調塗四圍,其毒自不走散。名鐵井闌。《簡便方》
又,黃蜀葵花用鹽摻收瓷器中,密封經年不壞。每用敷之,自平自潰。無花用根葉亦可。《直指方》
諸般癰腫。
黃明膠一兩,水半升化開,入黃丹一兩,煮勻。以翎掃上瘡口;如未成者,塗其四圍自消。《本事方》
癰疽發背。
榆根白皮切,清水洗,搗爛,和香油敷之,留頭出氣。燥則以苦茶頻潤,不黏更換新者。將愈,以桑葉嚼爛,隨大小貼之,口合乃止。神效。
癰疽結熱。
芭蕉根搗爛,敷腫處,去熱毒。《別錄》
癰腫焮熱作痛。
大黃末醋調塗之,燥即易。不過數易即退。甚驗神方也。《肘後方》
癰疽腮腫。
取朱槿葉或花同芙蓉葉、牛蒡葉、白蜜研膏,敷之即散。時珍
癰疽便閉。
紫草,瓜蔞實(等分)
新水煎服。
又,用生甘草二錢半,井水煎服。能疏導惡物。俱《直指方》
癰瘡大痛。
壁虎焙乾,研末,油調敷之,即止。《醫學摘要》
治癰腫無頭。
蠶繭燒灰酒服,次日即破。時珍
又,牛蒡子吞一枚即出。𦯶麻子亦佳。蘇恭方
癰腫無頭,三日後。
取葵子一百粒水吞之,當日開也。《孟詵方》
又,白瓷器研末,敷,可代針。時珍方
又,蜀葵子為末,水調,敷之。《經驗後方》
陰疽不發,頭凹沉黯,不疼無熱,服內補散不起。
用人牙煅過、穿山甲炙各一分為末,分作兩服,用當歸、麻黃煎酒下;外以薑汁和麵敷之。
又,川烏頭,硫黃,人牙煅過
為末,酒服亦效。《仁齋直指方》
諸般癰腫,拔毒止痛。
荷葉中心蒂如錢,不拘多少,煎湯淋洗,拭乾,以飛過寒水石同臘豬脂塗之。《本事方》
又,龍葵莖葉搗,敷。《經驗方》
癰疽,有膿不潰。
箔經繩燒,研,和臘豬脂敷四畔,即潰。不須針灸。時珍
又,苦酒和雀屎如小豆大,敷瘡頭上,即穿也。《肘後方》
決癰代針。
白雞翅下兩邊第一毛燒灰,水服,即破。《外臺秘要》
癰膿不出。
人乳汁和麵,敷之,比曉膿盡出,不可近手。《千金》
癰疽拔膿。癰疽不破,或破而腫硬無膿。
白話文:
癰疽
鐵箍散能治療各種癰疽、發背、乳癰和惡瘡,不論是病程初期或後期,已潰爛或未潰爛,都能使用。
芙蓉的葉子、根皮或花,生研或乾研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後塗在腫脹部位的四周,中間留個開口。乾燥後要頻繁更換。初期使用,就能感到清涼,疼痛減輕,腫脹消退;已經形成膿腫的,則能促進膿液聚集排出;已經潰爛的,則能促進膿液排出並癒合。效果非常好,可以再加入生赤小豆粉末,效果更佳。
癰疽瘡腫,無論是否已潰爛,皆可使用。
將鹽漬白梅燒成灰,研成粉末,加入少量輕粉,用香油調和後塗抹在腫脹部位四周。(出自王氏《簡易方》)
治療各種癰疽赤腫,不論病情輕重。將赤小豆粉末用水調和後塗抹,沒有不好的。但其性黏膩,乾燥後不易揭除。加入苧麻根粉末,就不會黏住了,此法更佳。(出自李時珍)
《小品方》記載的方法相同,但不含苧麻根粉末。
癰疽腫毒:
重陽節前採摘芙蓉葉研磨成粉,端午節採摘蒼耳草燒成灰研磨成粉,二者等量混合,用蜂蜜水調和後塗抹在腫脹部位四周,就能防止毒素擴散,稱為鐵井闌。(出自《簡便方》)
此外,將黃蜀葵花用鹽醃製後放在瓷器中密封,可以保存多年不壞。每次使用時敷在患處,就能自行消腫潰爛。沒有花也可以用根或葉。(出自《直指方》)
各種癰腫:
將黃明膠一兩,用水半升化開,加入黃丹一兩,煮勻。用羽毛輕輕掃在瘡口上;如果腫瘍尚未形成,就塗抹在四周,就能自行消退。(出自《本事方》)
癰疽發背:
將榆樹根的白皮切碎,用清水洗淨,搗爛後與香油混合敷在患處,留下開口透氣。乾燥時就用苦茶頻頻潤濕,避免黏住,並更換新的藥物。將要痊癒時,將桑葉嚼爛,根據患處大小貼敷,開口合攏即可。效果神奇。
癰疽結熱:
將芭蕉根搗爛,敷在腫脹處,可以消除熱毒。(出自《名醫別錄》)
癰腫紅腫熱痛:
將大黃粉末用醋調和後塗抹,乾燥後就容易揭除。只需更換幾次,就能消退。這是非常有效的妙方。(出自《肘後方》)
癰疽腮腫:
取朱槿葉或花,與芙蓉葉、牛蒡葉、白蜜一起研磨成膏,敷在患處就能消散。(出自李時珍)
癰疽便秘:
紫草、瓜蔞實(等分),用清水煎服。
此外,用生甘草二錢半,用井水煎服,能疏導毒邪。(皆出自《直指方》)
癰瘡劇痛:
將壁虎焙乾,研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就能止痛。(出自《醫學摘要》)
治療癰腫無頭:
將蠶繭燒成灰,用酒服用,第二天就能潰破。(出自李時珍)
此外,吞服一枚牛蒡子就能使癰腫潰破,芝麻子也一樣有效。(出自蘇恭方)
癰腫無頭,三日後:
取葵花子一百粒,用水吞服,當天就能潰破。(出自《孟詵方》)
此外,將白瓷器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可以代替針灸。(出自李時珍方)
此外,將蜀葵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敷在患處。(出自《經驗後方》)
陰疽不發,瘡頭凹陷黯淡,不痛不熱,服用內服藥物無效。
將人牙煅燒後研磨成粉末、炙過的穿山甲各一分,分成兩次服用,用當歸、麻黃煎酒送服;外敷薑汁和麵。(出自《仁齋直指方》)
此外,川烏頭、硫黃、煅燒過的人牙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也有效。(出自《仁齋直指方》)
各種癰腫,拔毒止痛:
取荷葉中心的蒂,數量不限,煎湯淋洗患處,擦乾後,用飛過的寒水石和臘豬脂塗抹。(出自《本事方》)
此外,將龍葵的莖葉搗爛後敷在患處。(出自《經驗方》)
癰疽,有膿但不潰破:
將箔經繩燒成灰,研磨後,與臘豬脂混合敷在患處四周,就能使膿腫潰破,不需要針灸。(出自李時珍)
此外,將苦酒和雀糞(如小豆大小)敷在瘡口上,就能使膿腫潰破。(出自《肘後方》)
決癰代針:
將白雞翅膀下兩側的第一根羽毛燒成灰,用水服用,就能使膿腫潰破。(出自《外臺秘要》)
癰膿不出:
將人乳汁和麵混合後敷在患處,天亮時膿液就會全部排出,不可用手觸摸。(出自《千金要方》)
癰疽拔膿:癰疽不潰破,或潰破後腫硬無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