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十五 幼科 (7)
卷十五 幼科 (7)
1. 諸疾
百日兒瘧。水鑑仙人歌曰:瘧是邪風寒熱攻,直須治術免成空;常山刻作人形狀,釘在孩兒生氣宮。如金生人,金生在巳,即釘巳上;木生人,釘亥上;火生人,釘寅上;水土生人,釘申上也。
小兒胎瘧。
烏貓屎(一錢煅存性),桃仁(七枚)
同煎服一盞,立瘥。溫居士方
又,鹿角生研為末,先發時以乳調一字服。《千金方》
又,雞膍胵黃皮燒存性,乳服。男用雌,女用雄。《千金方》
小兒邪瘧。
以麝香研墨,書去邪辟魔四字於額上。《經驗方》
小兒癉瘧,壯熱不寒。
黃丹(二錢)
蜜水和,服。冷者,酒服。名鬼哭丹。劉涓子《鬼遺方》
嬰兒瘧疾,無計可施。
代赭石(五枚煅紅,醋淬),硃砂(五分),砒霜(豆大)
同以紙包七重,打濕煨乾,入麝香少許,為末。香油調一字,塗鼻尖上及眉心、四肢。神應。《保幼大全》
小兒滯下赤白者。
用鹿角灰、發灰等分,水服二錢,日二。《千金方》
小兒下痢赤白多時,體弱不堪。
以宣黃連用水池煎,和蜜,日服五六次。《子母秘錄》
神仙救苦散,治小兒赤白痢下,日夜百行不止。
用罌粟殼半兩醋炒,為末,再以銅器炒過、檳榔半兩炒赤,研末各收,每用等分。赤痢,蜜湯下;白痢,砂糖湯下。忌口味。《心鑑》
熱毒血痢。
忍冬藤濃煎,飲。《聖惠方》
小兒白痢,似魚凍者。
白鴨殺取血,滾酒泡服,即止也。《摘玄》
小兒刮腸痢疾,噤口閉目,至重者。
精豬肉一兩薄切,炙香,以膩粉末半錢鋪上,令食;或置鼻頭聞香,自然要食也。《活幼口議》
小兒積痢。
用百草霜二錢、巴豆煨去油一錢研勻,以飛羅麵糊和,丸綠豆大。每服三五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米湯下;紅白,薑湯下。名駐車丸。《全幼心鑑》
小兒久痢。
狗頭燒灰,白湯服。《千金方》
小兒渴利。
冬瓜汁飲之。《千金方》
小兒諸熱。
大黃(煨熟),黃芩(各一兩)
為末,煉蜜丸麻子大。每服五丸至十丸,蜜湯下。加黃連,名三黃丸。錢氏小兒方
小兒風熱,昏懵躁悶,不能食。
用消梨三枚切破,以水二升,煮取汁一升,入粳米一合,煮粥食之。《聖惠方》
小兒風寒,煩熱有痰,不省人事。
荊芥穗(半兩焙),麝香,片腦(各一字)
為末。每茶服半錢。大人亦治。《普濟方》
天竺黃能涼心經,去風熱,作小兒藥尤宜,和緩故也。
小兒發熱。
以白蜜一合,和雞子三顆攪服,立瘥。《普濟方》
小兒身熱。
石膏(一兩),青黛(一錢)
為末,糕糊丸龍眼大。每服一丸,燈心湯化下。《普濟方》
小兒身熱,食不生肌。
楮葉可作湯浴。又主惡瘡生肉。《別錄》
小兒蒸熱,脾虛羸瘦,不能飲食。
用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為散,薑棗煎服。婦人血虛肌熱者,並同此方。名吃力伽散。《外臺秘要》
白話文:
諸疾
百日咳瘧疾:一種方法說,瘧疾是邪風寒熱侵襲造成的,必須用正確的治療方法才能避免病情惡化。常山刻成人形,釘在孩子身上的生氣穴位上。如果命理屬金,就釘在巳位;屬木,就釘在亥位;屬火,就釘在寅位;屬水或土,就釘在申位。
小兒胎瘧:
將一錢煅燒至存性的烏貓屎和七枚桃仁一起煎煮服用一盞,即可痊癒。(溫居士方)
另一方:將鹿角研磨成粉,孩子發病時,用母乳調和少許服用。(《千金方》)
再一方:將雞的嗉囊黃皮燒成存性,用母乳調服。男孩用母雞的,女孩用公雞的。(《千金方》)
小兒邪瘧:
用麝香研磨成墨,在孩子的額頭上寫上「去邪辟魔」四個字。(《經驗方》)
小兒癉瘧,發熱不寒:
將二錢黃丹用蜂蜜水調和服用,如果體寒,則用酒服用。此方名為鬼哭丹。(劉涓子《鬼遺方》)
嬰兒瘧疾,無藥可施:
將五枚煅燒至紅色的代赭石用醋淬火,再與五分硃砂、一粒豆大的砒霜一起用紙包七層,打濕後煨乾,加入少許麝香,研磨成粉。用香油調和少許,塗抹在嬰兒的鼻尖、眉心和四肢。此方效果神奇。(《保幼大全》)
小兒腹瀉,排出赤白混合物:
將鹿角灰和頭髮灰等量混合,用水煎服二錢,每日二次。(《千金方》)
小兒腹瀉排出赤白混合物多時,身體虛弱不堪:
用黃連用水煎煮,加入蜂蜜,每日服用五到六次。(《子母秘錄》)
神仙救苦散,治療小兒赤白痢,日夜不止:
將半兩罌粟殼用醋炒,研磨成粉,再用銅器炒過;將半兩檳榔炒至赤色,研磨成粉。兩種藥粉等量混合使用。赤痢用蜂蜜水送服,白痢用砂糖水送服。忌口。(《心鑑》)
熱毒血痢:
用忍冬藤濃煎服用。(《聖惠方》)
小兒白痢,像魚凍一樣:
殺一隻白鴨取血,用滾燙的酒泡開服用,即可止痢。(《摘玄》)
小兒腸道感染腹瀉,緊閉嘴巴和眼睛,病情嚴重者:
將一兩精豬肉切薄片,烤香,撒上半錢膩粉,讓孩子食用;或者將烤好的豬肉放在孩子鼻尖聞香,自然就會想吃。(《活幼口議》)
小兒積痢:
將二錢百草霜和一錢煨去油的巴豆研磨均勻,用飛羅麵糊和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到五丸。赤痢用甘草湯送服,白痢用米湯送服,紅白痢用薑湯送服。此方名為駐車丸。(《全幼心鑑》)
小兒久痢:
將狗頭燒成灰,用白開水送服。(《千金方》)
小兒口渴腹瀉:
服用冬瓜汁。(《千金方》)
小兒諸熱:
將煨熟的大黃和黃芩各一兩研磨成粉,煉蜜製成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到十丸,用蜂蜜水送服。加入黃連則名為三黃丸。(錢氏小兒方)
小兒風熱,昏迷煩躁,不能進食:
將三個消梨切開,加兩升水煮成一升汁液,加入一合粳米煮粥食用。(《聖惠方》)
小兒風寒,發熱有痰,昏迷不省人事:
將半兩焙乾的荊芥穗、一字麝香和一字片腦研磨成粉。每次用茶送服半錢。大人也可服用。(《普濟方》)
天竺黃能清心經熱,祛除風熱,用於小兒藥物尤為合適,因為它溫和。
小兒發熱:
將一合白蜜和三個雞蛋攪拌後服用,即可痊癒。(《普濟方》)
小兒發熱:
將一兩石膏和一錢青黛研磨成粉,用糕糊製成龍眼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燈芯湯化服。(《普濟方》)
小兒發熱,飲食不能長肉:
用構樹葉煎水沐浴。也可用於治療惡瘡生肌。(《別錄》)
小兒發熱,脾虛消瘦,不能進食:
用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研磨成散劑,用薑棗煎水送服。婦女血虛肌熱者,也可服用此方。此方名為吃力伽散。(《外臺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