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十五 幼科 (6)
卷十五 幼科 (6)
1. 諸疾
小兒吐瀉,黃色者,傷熱也。
用石膏、寒水石各五錢,生甘草二錢半,為末。滾湯調服一錢。名玉露散。錢氏小兒方
小兒吐瀉胃虛,及有驚痰。
梓樸散
用厚朴一兩、半夏湯泡七次,薑汁浸半日,曬乾一錢,以米泔三升同浸一百刻,水盡為度。如未盡,少加火熬干,去厚朴,只研半夏。每服半錢或一字,薄荷湯調下。錢乙《小兒直訣》
小兒嘔逆。
取壁蟢窠二七枚,煮汁飲之。藏器
小兒嘔吐,壯熱發癇。
葛粉二錢,水二合,調勻,傾入錫鑼中,重湯蕩熱,以糜飲和食。昝殷《食醫心鏡》
治噦氣嘔逆,小兒吐乳,大人吐食,反胃闢痁。
並水煮仙人杖,服之。藏器
小兒吐逆頻並,不進乳食,手足心熱。
用紅曲年久者三錢半、白朮麩炒一錢半、甘草炙一錢為末。每服半錢,煎棗子米湯下。《經濟方》
小兒嘔吐不定。
用五倍子二個一生一熟、甘草一握,濕紙煨過,同研為末。每服半錢,米泔調下,立瘥。《袖珍方》
嘔吐不止
丁香,生半夏(各一錢)
生薑汁浸一夜,曬乾,為末,薑汁打糊,和,丸黍米大。量大小用薑湯下。《全幼心鑑》
小兒吐逆不定,虛風喘急。
白附子,藿香(等分)
為末。每米飲下半錢。《保幼大全》
小兒吐逆不止。宜此清鎮。
用黃丹研末,小棗肉和,丸芡子大。每以一丸,針筌於燈上燒過,研細,乳汁調下。一加硃砂、枯礬等分。謝氏《小兒方》
小兒泄瀉。
肉豆蔻(五錢),乳香(二錢半),生薑(五片)
同炒黑色,去姜,研為膏,收旋丸綠豆大。每量大小,米飲下。《全幼心鑑》
小兒熱瀉。
黃柏削皮,焙,為末,用米湯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湯下。《十全博救方》
小兒滑泄
白石脂,白龍骨(等分)
為末,水丸黍米大。每量大小,木瓜紫蘇湯下。名白龍丸。《全幼心鑑》
小兒久瀉脾虛,米穀不化,不進飲食。
溫白丸
用白朮炒二錢半、半夏曲二錢半、丁香半錢為末,薑汁麵糊丸黍米大。每米飲隨大小服之。《全幼心鑑》
小兒吐乳。
取田中地龍糞一兩研末。空心以米湯服半錢,不過二三服,效。《聖惠方》
哯乳不止。
膩粉(一錢),鹽豉(七粒去皮)
研勻,丸麻子大。每服三丸,藿香湯下。《活幼口議》
小兒飲乳後,吐逆不入腹。
取蘆蠹蟲二枚,煮汁飲之。嘔逆與哯乳不同,乳飽後哯出者,為哯乳也。
嬰兒吐乳。小兒百日晬內,吐乳,或糞青色。
用年少婦人乳一盞,入丁香十枚、陳皮去白一錢,石器煎一二十沸,細細與服。陳文中小兒方
小兒吐乳,胃寒者。
白豆蔻仁(十四個),縮砂仁(十四個),生甘草(二錢),炙甘草(二錢)
為末。常摻入兒口中。危氏《得效方》
襁褓吐乳,咳嗽久不愈。
石燕子為末,以蜜調少許,塗唇上,日三五次。《衛生寶鑑》
白話文:
諸疾
嬰兒嘔吐腹瀉,嘔吐物呈黃色,是傷風熱導致的。
可用石膏、寒水石各五錢,生甘草二錢半,磨成粉末。用滾水調和服用一錢。藥名玉露散。(出自錢氏小兒方)
嬰兒嘔吐腹瀉是因為脾胃虛弱,或伴隨驚嚇、痰濕。
可用梓樸散:取厚朴一兩,用溫水泡七次,再用薑汁浸泡半日,曬乾後取一錢,與三升米泔水一起浸泡一百刻(約四小時),直至水分完全吸收。如果水分未完全吸收,可稍微加熱熬乾,去除厚朴,只研磨半夏。每次服用半錢或一字(約0.03克),用薄荷湯送服。(出自錢乙《小兒直訣》)
嬰兒嘔逆(反胃)。
取二十七枚壁虎窩,煮水飲用。(出自藏器)
嬰兒嘔吐,伴隨高燒抽搐。
取葛粉二錢,加水二合,調勻後倒入錫鑼中,隔水加熱,製成糊狀,和著食物一起服用。(出自昝殷《食醫心鏡》)
治療呃逆嘔吐、嬰兒吐奶、成人嘔吐食物、反胃、呃逆等症狀。
均可用仙人杖煎水服用。(出自藏器)
嬰兒頻繁嘔吐,不吃奶也不吃食物,手心腳心發熱。
用三年以上陳年的紅曲三錢半、麩炒白朮一錢半、炙甘草一錢,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煎好的棗米湯送服。(出自《經濟方》)
嬰兒嘔吐反覆不定。
取五倍子兩個(一個生的,一個熟的)、甘草一把,用濕紙包好煨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泔水送服,即可見效。(出自《袖珍方》)
嘔吐不止。
取丁香、生半夏各一錢,用生薑汁浸泡一夜,曬乾,磨成粉末,再用薑汁調成糊狀,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根據年齡大小,用薑湯送服。(出自《全幼心鑑》)
嬰兒嘔吐不止,伴隨虛風、喘息。
取白附子、藿香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送服。(出自《保幼大全》)
嬰兒嘔吐不止,適合用此方清熱鎮靜。
取黃丹研磨成粉末,與小棗肉混合,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針灸用的針灸針在燈上燒過再研磨成粉,用母乳送服。也可加入硃砂、枯礬等量。(出自謝氏《小兒方》)
嬰兒腹瀉。
取肉豆蔻五錢、乳香二錢半、生薑五片,一起炒至黑色,去薑,研磨成膏,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根據年齡大小,用米湯送服。(出自《全幼心鑑》)
嬰兒熱性腹瀉。
取黃柏去皮,焙乾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和,做成粟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米湯送服。(出自《十全博救方》)
嬰兒腹瀉(滑瀉)。
取白石脂、白龍骨等量,磨成粉末,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根據年齡大小,用木瓜紫蘇湯送服。藥名白龍丸。(出自《全幼心鑑》)
嬰兒長期腹瀉,脾胃虛弱,米飯消化不良,不吃東西。
可用溫白丸:取炒白朮二錢半、半夏曲二錢半、丁香半錢,磨成粉末,用薑汁麵糊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根據年齡大小,用米湯送服。(出自《全幼心鑑》)
嬰兒吐奶。
取田間地龍糞一兩,研磨成粉末。空腹用米湯送服半錢,一般服用二三次即可見效。(出自《聖惠方》)
吐奶不止。
取膩粉一錢,鹽豉七粒(去皮),研磨均勻,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藿香湯送服。(出自《活幼口議》)
嬰兒喝奶後,嘔吐,奶水無法下咽。
取蘆蠹蟲二枚,煮水飲用。嘔吐與吐奶不同,奶水飽脹後吐出來的是吐奶。(出自藏器)
嬰兒吐奶。百日以內的嬰兒吐奶,或大便呈青色。
取年輕婦女的乳汁一盞,加入丁香十枚、陳皮(去白)一錢,用石器煎煮一二十沸,慢慢餵服。(出自陳文中小兒方)
嬰兒吐奶,胃寒者。
取白豆蔻仁十四個、縮砂仁十四個、生甘草二錢、炙甘草二錢,磨成粉末,經常少量地喂服。(出自危氏《得效方》)
襁褓嬰兒吐奶,咳嗽久治不愈。
取石燕子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少許,塗抹在嘴唇上,每日三次五次。(出自《衛生寶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