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十五 幼科 (5)
卷十五 幼科 (5)
1. 滯頤
小兒流涎,脾熱也;或兼胸膈有痰。
新桑根白皮搗自然汁,塗之。甚效。乾者,煎水。《聖惠方》
又,用牛噍草絞汁,少少與服。《普濟方》
又,取東行牛口中涎沫,塗口中及頤上,自愈。亦治小兒口噤,身熱吐沫,不能乳。《外臺秘要》
又,白羊屎燒灰,頻納口中。《千金方》
解頤脫臼,不能收上。
用南星末、生薑汁調,塗兩頰,一夜即上。《醫說》
白話文:
小孩子流口水,是因為脾胃有熱,有時候也可能是胸腔或橫膈膜有痰。
可以用新鮮的桑樹根白色表皮搗爛取汁,直接塗在口水流出的地方,效果很好。如果是乾燥的桑樹根皮,就煎水來使用。《聖惠方》這樣記載。
另外,也可以用牛噍草絞汁,少量地給小孩服用。《普濟方》這樣記載。
再者,可以取向東走的牛口中的唾液,塗在口中和下巴上,就會自然痊癒。這個方法也能治療小孩子嘴巴緊閉、身體發熱吐口水、不能喝奶的情況。《外臺秘要》這樣記載。
還有,把白羊的糞便燒成灰,經常放一些在小孩的口中。《千金方》這樣記載。
如果下巴脫臼,無法復位,可以用天南星粉末和生薑汁調和,塗在兩頰上,一個晚上就可以復位。《醫說》這樣記載。
2. 龜背
小兒龜背。
以龜尿摩其胸背,久久即瘥。孫真人方
白話文:
小孩的龜背(駝背),用龜的尿液塗抹他的胸部和背部,時間久了就會痊癒。這是孫思邈的藥方。
3. 解顱
小兒解顱不合。
以蟹螯同白及末搗,塗,以合為度。宗奭
囟開不合,鼻塞不通。
天南星泡去皮,為末,淡醋調緋帛上,貼囟門,炙手頻熨之,立效。錢氏《小兒直訣》
白話文:
嬰幼兒的解顱(頭骨縫隙)沒有癒合。
用蟹螯和白芨磨成的粉末一起搗爛,塗在頭頂,直到頭骨縫隙癒合為止。宗奭說。
囟門開著不閉合,而且鼻塞不通。
將天南星泡過去除外皮,磨成粉末,用淡醋調和塗在紅色絲綢上,貼在囟門處,再用手頻繁地熨熱,馬上見效。錢乙《小兒藥證直訣》記載。
4. 囟陷
小兒囟陷,乃冷也。
水調半夏末,塗足心。
又,烏頭,附子(並生去皮臍二錢),雄黃(八分)
為末,蔥根搗,和作餅,貼陷處。《全幼心鑑》
白話文:
嬰幼兒囟門凹陷,是因為受寒了。
可以用水調和半夏粉末,塗抹在腳底中心。
另外,用烏頭、附子(都要用生的,去掉皮和臍,各二錢)、雄黃(八分),一起磨成粉末,再把蔥根搗爛,混合成餅狀,貼在囟門凹陷的地方。《全幼心鑑》記載。
5. 囟填
小兒生下,囟門即腫者。
黃柏末水調,貼足心。《普濟方》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如果囟門就腫起來的話,
可以用黃柏磨成的粉末用水調和,敷貼在腳底中心。《普濟方》記載
6. 行遲
小兒行遲,至三歲不能行者,用此便走。
五加皮(五錢),牛膝,木瓜(二錢半)
為末。每服五分,米飲入酒二三點,調服。《全幼心鑑》
白話文:
小孩走路遲緩,到了三歲還不會走路的,用這個方法就能學會走路。
五加皮(五錢)、牛膝、木瓜(二錢半)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米湯加入兩三滴酒調和後服用。《全幼心鑑》
7. 語遲
小兒語遲。
社壇胙酒納口中,佳。藏器方
白話文:
小孩說話比較慢。
把祭祀用的酒給他喝,這樣很好。這是出自《藏器方》這本書的記載。
8. 諸疾
小兒無故卒死。
取蔥白納入下部,及兩鼻孔中,氣通或嚏,即活。陳氏《經驗方》
小兒夜啼。
乳香(一錢),燈花(七枚)
為末。每服半字,乳汁下。《聖惠方》
又,伏龍肝(末二錢),硃砂(一錢),麝香(少許)
為末,蜜丸綠豆大。每服五丸,桃符湯下。《普濟方》
又,燈心燒灰,塗乳上飼兒。丹溪方
又,黑牽牛末一錢,水調敷臍上,即止。
又,甑帶懸戶上,即止。《子母秘錄》
又,燒屍場土置枕邊。《集簡方》
又,雞窠草安席下,勿令母知。日華本草
又,以雞翮翎安席下,勿令母知。時珍
又,用本兒初穿毛衫兒,放瓶內,自不哭也。《生生編》
治小兒一百二十日內夜啼。
用蟬蛻四十九個去前截,用後截為末,分四服。鉤藤湯調,灌之。《心鑑》
《普濟》蟬花散,治小兒夜啼不止,狀若鬼祟。用蟬蛻下半截為末一字,薄荷湯入酒少許調下。或者不信,將上截為末煎湯調下,即復啼也。古人立方,莫知其妙。
小兒邪熱在心,夜啼不止。
以燈花二三顆,燈心湯調,抹乳,吮之。時珍方
小兒腹痛,夜啼。
樹孔中草,暗著戶上,即止。《聖惠方》
又,䗪蟲(炙),芍藥,芎藭(各二錢)
為末。每用一字,乳汁調下。《聖惠》
夜啼,腹痛面青,冷證也。
用大蒜一枚煨,研,日乾、乳香五分搗,丸芥子大。每服七丸,乳汁下。危氏《得效方》
小兒肚痛,曲腳而啼。
安息香丸
安息香(酒蒸成膏),沉香,木香,丁香,藿香,八角茴香(各三錢),香附子,縮砂仁,炙甘草(各五錢)
為末,以膏和,煉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紫蘇湯化下。《全幼心鑑》
胎寒腹痛,啼哭吐乳,大便瀉青,狀若驚搐,出冷汗。
薑黃(一錢),沒藥,乳香(各二錢)
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鉤藤煎湯化下。《和劑方》
小兒拗哭不止,令三姓婦人抱兒,臥驢槽中,移時即止。勿令人知。藏器
小兒暑風。暑毒入心,痰塞心孔,昏迷搐搦。此乃危急之證,非此丸生。料眩瞑之劑,不能代之。
三生丸
用白附子、天南星、半夏並去皮等分,生研,豬膽汁和,丸黍米大。量兒大小,薄荷湯下。令兒側臥,嘔出痰水,即蘇。《全幼心鑑》
小兒中暑,吐瀉煩渴。
穀精草燒存性,用器覆之,放冷,為末。每冷米飲服半錢。《保幼大全》
小兒霍亂吐瀉。
土蜂窠炙,研,乳汁服一錢。《聖惠方》
又,尿滓末即人中白,乳上服之,良。《千金方》
又,訶黎一枚為末,沸湯服一半,止;未止,再服。《子母秘錄》
又,廁屋戶簾燒灰,飲服一錢。時珍
小兒吐瀉。
芹菜切細,煮汁飲之,不拘多少。《子母秘錄》
小兒吐瀉注下,小便少。
白龍丸
用熟附子五錢,白石脂煅、龍骨煅各二錢半,為末,醋麵糊丸黍米大。每米飲量兒大小服。《全幼心鑑》
白話文:
[諸疾]
嬰兒無緣無故突然死亡,可以取蔥白塞入肛門以及兩個鼻孔,如果能使氣息暢通或打噴嚏,就能活過來。
嬰兒夜間啼哭不止:
- 將乳香一錢、燈芯花七枚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字(極少量),用母乳送服。
- 將伏龍肝粉末二錢、硃砂一錢、少量麝香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用桃符湯送服。
- 將燈芯燒成灰,塗在母親乳頭上讓嬰兒吮吸。
- 將黑牽牛花粉末一錢,用水調和後敷在嬰兒肚臍上,就能止住啼哭。
- 將蒸籠的帶子掛在門上,啼哭就能停止。
- 將焚燒屍體的場所的泥土放在枕邊。
- 將雞窩裡的草放在席子下面,不要讓母親知道。
- 將雞的羽毛放在席子下面,不要讓母親知道。
- 用嬰兒最初穿過的毛衣,放在瓶子裡,嬰兒就不會哭鬧了。
治療嬰兒一百二十天內夜間啼哭:
- 取蟬蛻四十九個,去掉前端,只用後端磨成粉末,分成四次服用,用鉤藤湯調服。
- 蟬花散:治療嬰兒夜間啼哭不止,好像有鬼怪作祟。用蟬蛻的下半截磨成粉末一字(極少量),用薄荷湯加少量酒調服。如果不信,將上半截磨成粉末煎湯調服,嬰兒又會哭鬧。古人設立這個方子,很奧妙。
嬰兒心裡有邪熱,夜間啼哭不止:
- 用二三顆燈芯花,用燈芯湯調和後,抹在母親乳頭上讓嬰兒吮吸。
嬰兒腹痛,夜間啼哭:
- 將樹洞裡的草,偷偷地放在門上,就能止住啼哭。
- 將炙過的䗪蟲、芍藥、川芎各二錢磨成粉末,每次用一字(極少量),用母乳調服。
夜間啼哭,腹痛,面色發青,是寒症:
- 將大蒜一枚煨熟,搗成泥,加上晒乾的乳香五分一起搗碎,做成芥菜籽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用母乳送服。
嬰兒肚子痛,彎曲著身體哭鬧:
- 安息香丸:用酒蒸過的安息香做成膏狀,加上沉香、木香、丁香、藿香、八角茴香各三錢,香附子、縮砂仁、炙甘草各五錢,磨成粉末,用安息香膏和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紫蘇湯化開後送服。
嬰兒胎裡帶寒,腹痛,啼哭,吐奶,大便呈青色,好像受驚抽搐,出冷汗:
- 將薑黃一錢、沒藥、乳香各二錢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鉤藤煎湯化開後送服。
嬰兒哭鬧不止:
- 讓三位不同姓氏的婦人抱著嬰兒,放在驢槽裡,過一會兒就不哭了。不要讓人知道。
嬰兒中暑,暑毒侵入心臟,痰堵塞心竅,昏迷抽搐。這是危急的症狀,必須用這個藥丸才能救活。一般的藥物無法代替。
- 三生丸:用白附子、天南星、半夏(都去掉皮)等量,一起磨成粉末,用豬膽汁調和,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根據嬰兒大小,用薄荷湯送服。讓嬰兒側身躺著,吐出痰水,就能恢復意識。
嬰兒中暑,嘔吐腹瀉,煩躁口渴:
- 將穀精草燒成炭,用器具蓋住,放冷後磨成粉末,每次用冷米湯服用半錢。
嬰兒霍亂,嘔吐腹瀉:
- 將土蜂窩炙烤後磨成粉末,用母乳服用一錢。
- 將尿垢磨成粉末(即人中白),用母乳送服,效果很好。
- 將訶子一枚磨成粉末,用沸水送服一半,如果沒止住,再服用一次。
- 將廁所門簾燒成灰,用開水送服一錢。
嬰兒嘔吐腹瀉:
- 將芹菜切碎,煮成汁飲用,不拘多少。
嬰兒嘔吐腹瀉,小便少:
- 白龍丸:用熟附子五錢、煅燒過的白石脂和煅燒過的龍骨各二錢半,磨成粉末,用醋和麵糊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根據嬰兒大小,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