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希雍

《本草單方》~ 卷十五 幼科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幼科 (4)

1.

又,五倍子,青黛,枯礬,黃柏(等分)

為末。先以鹽湯漱淨,摻之,立效。《便覽》

走馬牙疳,侵蝕口鼻。

干蚵蚾(黃泥裹,同煅過),黃連(各二錢半),青黛(一錢)

為末,入麝香少許,和研,敷之。鄭氏小兒方

走馬疳蝕,透骨穿腮。

生南星一個當心剜空,入雄黃一塊,麵裹燒,候雄黃作汁,以盞子合定,出火毒,去面為末,入麝香少許,拂瘡數日。甚驗。《經驗方》

又,以抱退雞子軟白皮,包活土狗一個,放入大蝦蟆口內,草縛泥固,煅過,取出研末,貼之,以愈為度。名金鞭散。《普濟》

小兒耳疳,生於耳後,腎疳也。

地骨皮一味,煎湯洗之;仍以香油調末,搽之。高文虎《蓼州閒錄》

水瀉奶疳。

椒一分去目,研末,酥調,少少塗腦上,日三度。《延齡方》

白話文:

[疳]

一種藥方,用五倍子、青黛、枯礬、黃柏等量研磨成粉。先用鹽水漱口,再將藥粉敷上,效果很快。(出自《便覽》)

另一種治療侵蝕口鼻的走馬牙疳的藥方,用煅過的干蚵蚾(用黃泥包裹後一起煅燒)、黃連(各2.5克)、青黛(1克)研磨成粉,加入少許麝香,混合研磨後敷患處。(出自鄭氏小兒方)

治療嚴重走馬疳,侵蝕骨骼穿透腮部的藥方:取一個生南星,挖空其中心,放入一塊雄黃,用麵粉裹好燒烤,待雄黃熔化成汁,用碗蓋住,取出後去除麵粉,研磨成粉,加入少許麝香,塗抹患處,數日見效。(出自《經驗方》)

另一種藥方:用孵化未破殼的雞蛋的軟膜包裹一隻活土狗,放進一隻大蟾蜍的口中,用草捆綁裹上泥土後煅燒,取出研磨成粉後敷貼,直至痊癒。此方名為金鞭散。(出自《普濟方》)

治療長在耳後,屬於腎虛引起的耳疳,可用地骨皮煎水清洗患處,再用香油調和藥粉塗抹。(出自高文虎《蓼州閒錄》)

治療因腹瀉引起的奶疳,可用花椒(去尖)研磨成粉,用酥油調和,少量塗抹在嬰兒頭頂,每日三次。(出自《延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