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十四 幼科 (3)
卷十四 幼科 (3)
1. 生下胎疾
白礬燒灰,敷之。《聖惠方》
小兒臍濕,不早治,成臍風,或腫赤,或出水。
用當歸、胡粉等分為末,試之最驗;或加麝香少許。若愈後,因尿入復作,再敷,即愈。《聖惠方》
《全幼心鑑》同,但加落下臍帶燒,研一錢,無胡粉。
小兒臍瘡。
蠐螬研末,敷之,不過數次,效。《千金方》
小兒初生,大小便不通。
用真香油一兩,皮硝少許,同煎滾,冷定,徐徐灌入口中,嚥下即通。《經驗方》
襁褓小兒,大小便不通,並驚熱痰實,欲得溏動者。
大黃(浸酒炒),郁李仁(去皮,研各一錢),滑石末(一兩)
搗和,丸黍米大。二歲小兒三丸,量人加減。錢乙方
初生便閉。
甘草,枳殼(煨各一錢半)
水半盞煎服。《全幼心鑑》
初生不尿。
人乳(四合),蔥白(一寸)
煎滾,分作四服,即利。劉涓子《鬼遺方》
初生尿澀不通。
車前搗汁,入蜜少許灌之。《全幼心鑑》
小兒初生七八日,大小便血出,乃熱傳心肺,不可服涼藥。只以生地黃汁五七匙、酒半匙、蜜半匙和,服之。《全幼心鑑》
白話文:
生下胎疾
用燒成灰的白礬敷在患處。(出自《聖惠方》)
嬰兒臍帶濕潤,若不早治,會變成臍風,可能腫脹發紅,或流出水分。
用當歸和胡粉等量研磨成粉末敷用,效果最好;也可以加少許麝香。如果好了之後,因為尿液滲入而復發,再次敷上藥粉,就會痊癒。(出自《聖惠方》)
《全幼心鑑》記載的方法相同,但要加入燒成灰的脫落臍帶,研磨成一錢重,不用胡粉。
嬰兒臍帶發生瘡瘍。
將蠐螬研磨成粉末敷於患處,通常敷用幾次就能見效。(出自《千金方》)
新生兒大小便不通。
用一兩真香油和少許皮硝一起煎沸,放涼後慢慢灌入口中,嚥下後就能通便。(出自《經驗方》)
襁褓中的嬰兒大小便不通,同時伴有驚嚇、發熱、痰多、想排便卻排不出來的症狀。
將浸酒炒過的大黃、去皮研磨的郁李仁(各一錢)、滑石末(一兩)混合搗碎,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兩歲的嬰兒服用三丸,其他年齡的嬰兒可根據年齡調整用量。(出自錢乙方)
新生兒便秘。
用甘草和煨過的枳殼(各一錢半),加半碗水煎服。(出自《全幼心鑑》)
新生兒不排尿。
用四合人乳和一寸蔥白煎沸,分四次服用,就能利尿。(出自劉涓子《鬼遺方》)
新生兒尿液澀滯不通。
將車前草搗碎取汁,加入少許蜂蜜灌服。(出自《全幼心鑑》)
新生兒出生七到八天,大小便帶血,這是熱邪傳到心肺造成的,不可服用寒涼藥物。只用生地黃汁五到七匙、酒半匙、蜂蜜半匙混合,服用即可。(出自《全幼心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