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單方》~ 卷十四 幼科 (2)
卷十四 幼科 (2)
1. 生下胎疾
小兒舌膜。初生兒有白皮裹舌根,可以指甲刮破,令血出。用燒礬末半綠豆許敷之。若不摘去,其兒必啞。《至寶方》
初生不啼。
取冷水灌之,外以蔥白莖細鞭之,即啼。《全幼心鑑》
小兒口噤。
三聖散
用干蜘蛛一枚,去足,竹瀝浸一宿,炙焦、蠍稍七個、膩粉少許為末。每用一字,乳汁調,時時灌入口中。《直指》
治小兒十日內,口噤不能吮乳。蜘蛛一枚去足,炙焦,研末,入豬乳一合,和勻,分作三服,徐徐灌之。神效無比。《聖惠方》
又,豬乳灌之。甚良。楊士瀛
又,牛黃為末,以淡竹瀝化一字灌之;更以豬乳滴之。《外臺方》
小兒口噤,面赤者,屬心;白者屬肺。
用雞矢白如棗大,綿裹,以水一合煮,分二服。
一方,酒研,服之。《千金方》
小兒口噤。
用雀屎水丸麻子大。飲下二丸,即愈。《千金方》
小兒百日內噤風,口中有物如蝸牛,或如黃頭白蟲者。
薄豬肪擦之,即消。《聖惠方》
小兒口緊,不能開合飲食,不治即死。
蛇蛻燒灰,拭淨,敷之。《千金方》
初生吐乳不止。
人乳(二合),蘧蒢篾(少許),鹽(二粟大)
同煎沸,入牛黃米許與服。《鬼遺方》
撮口臍風,乃胎熱也。
用蝸牛五枚,去殼,研汁塗口,取效乃止。
又方,用蝸牛十枚,去殼,研爛,入蒔蘿末半分,研勻,塗之取效。甚良。
又,用天漿子有蟲者一枚、直殭蠶炒一枚、膩粉少許研勻,以薄荷自然汁調灌之。名白龍膏。取下毒物,神效。《聖惠方》
又,壁魚兒研末。每以少許塗乳,令兒吮之。《聖惠方》
初生斷臍後,傷風濕,唇青口撮,出白沫,不乳。
用全蠍廿一個,無灰酒塗炙,為末,入麝香少許。每用金銀煎湯調半字服之。《全幼心鑑》
又,用壁虎後半截焙,為末,男用女乳,女用男乳,調勻,入稀雞矢少許,摻舌根及牙關;仍以手蘸摩兒,取汗出。甚效。《筆峰雜興》
小兒初生,以綿裹臍帶,離臍五六寸扎定咬斷,以鵝翎筒送藥一二分,入臍大孔,輕輕揉散,以艾柱灸臍頭三壯,結住,勿打動。候其自落,永無臍風之患,萬不失一。臍硬者,用之;軟者,無病,不必用也。其法用陰乾棗貓兒研末三個、珍珠四十九粒捶碎、炒黃丹五分,白枯礬、蛤粉、血竭各五錢,研勻,如上法用。臍有三孔,一大二小也。時珍方
臍風出汁。
螻蛄,甘草(等分)
並炙,為末,敷之。《總錄》
又,小兒斷臍,即用清油調發灰敷之。不可傷水。臍濕不幹,亦敷之。
小兒臍腫。
荊芥煎湯洗淨,以煨蔥刮薄,出火毒,貼之,即消。《海上方》
兒臍腫出汁。
白石脂末熬,溫撲之,日三度,勿揭動。《獨行方》
臍風濕腫,久不瘥者。
蜂房燒,末,敷之,效。《子母秘錄》
小兒臍腫,出汗不止。
白話文:
生下胎疾
新生兒舌苔上有一層白色薄膜覆蓋舌根,可以用指甲刮破,使其出血。用燒過的明礬粉末,約半粒綠豆大小敷在患處。如果不去除,孩子將會變啞。《至寶方》
新生兒出生後不哭。
用冷水灌入,並用蔥白莖輕輕拍打,就會哭泣。《全幼心鑑》
嬰兒口噤(嘴巴閉合)。
三聖散:
用一隻乾蜘蛛,去掉腳,用竹瀝浸泡一夜,烘烤至焦黑,再加入七個全蠍和少許膩粉研磨成粉。每次用少許藥粉,用母乳調和,經常灌入口中。《直指》
治療十日內嬰兒口噤,不能吮吸乳汁。取一隻蜘蛛,去掉腳,烘烤至焦黑,研磨成粉,加入一合豬乳,混合均勻,分成三份,慢慢灌服。效果神奇無比。《聖惠方》
另,用豬乳灌服,效果很好。楊士瀛
另,將牛黃研磨成粉,用淡竹瀝化開少許灌服;再用豬乳滴入。《外臺方》
嬰兒口噤,臉色發紅的屬於心火;臉色發白的屬於肺虛。
用雞糞白色部分,如棗子般大小,用棉花包裹,加一合水煮沸,分兩次服用。
另一方,用酒研磨服用。《千金方》
嬰兒口噤。
用麻雀糞便製成如麻子般大小的水丸。服用兩丸即可痊癒。《千金方》
百日內的嬰兒噤風,口中出現像蝸牛或黃頭白蟲狀異物。
用豬油脂塗抹,即可消退。《聖惠方》
嬰兒嘴巴緊閉,無法張口飲食,不治療就會死亡。
將蛇蛻燒成灰,擦拭乾淨,敷在患處。《千金方》
新生兒吐奶不止。
人乳(二合),白茅根(少許),鹽(兩粒米大小)
一起煎煮沸騰,加入少許牛黃服用。《鬼遺方》
撮口臍風,是胎熱引起的。
用五個蝸牛,去殼,研磨取汁塗抹在口部,見效後停止。
另一方,用十個蝸牛,去殼,研磨成泥狀,加入半份蒔蘿末,研磨均勻,塗抹至見效。效果很好。
另,用帶蟲的天漿子一個、炒過的僵蠶一個、少許膩粉研磨均勻,用薄荷汁調和灌服。稱為白龍膏,可排出毒物,效果神奇。《聖惠方》
另,將壁魚研磨成粉。每次取少量塗在乳頭上,讓嬰兒吮吸。《聖惠方》
新生兒斷臍後,受風寒,嘴唇青紫,嘴巴緊閉,吐白沫,不吃奶。
用二十一個全蠍,用無灰酒塗抹後烘烤,研磨成粉,加入少許麝香。每次用金銀花煎湯調和少許服用。《全幼心鑑》
另,用壁虎後半段烘烤,研磨成粉,男孩用母乳,女孩用父乳調和,加入少許稀釋的雞糞,塗抹在舌根和牙關;再用手蘸水按摩嬰兒,使其出汗。效果顯著。《筆峰雜興》
嬰兒出生後,用棉花包裹臍帶,在距離肚臍五六寸的地方紮緊剪斷,用鵝毛管送入一兩分藥物到臍孔中,輕輕揉散,用艾柱灸臍部三壯,紮好,不要移動。等待其自行脫落,便永無臍風之患,絕不會失誤。臍帶硬的,可以使用此法;軟的,沒有疾病,不必使用。方法是用陰乾的棗核三個研磨成粉、珍珠四十九粒捶碎、炒黃丹五分、白枯礬、蛤粉、血竭各五錢,研磨均勻,按照上述方法使用。臍部有三孔,一個大,兩個小。時珍方
臍風流出膿液。
螻蛄、甘草(等量)
一起烘烤,研磨成粉,敷在患處。《總錄》
另,嬰兒斷臍後,立即用清油調和頭髮灰敷在患處。不可沾水。臍部潮濕未乾,也需敷用。
嬰兒臍部腫脹。
用荊芥煎湯清洗乾淨,用烤過的蔥白薄片去除火毒,貼在患處,即可消退。《海上方》
嬰兒臍部腫脹流出膿液。
將白石脂研磨成粉後熬製,溫熱後敷在患處,每日三次,不要揭動。《獨行方》
臍風濕腫,久治不癒。
將蜂房燒成灰,研磨成粉,敷在患處,有效。《子母秘錄》
嬰兒臍部腫脹,汗出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