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種杏仙方》~ 卷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2)

1. 疳瘡

下疳生瘡在玉莖,只緣交接不乾淨。邪毒浸漬發成瘡,先洗後敷方有應。

治下疳瘡。先用黃柏煎湯洗淨,或甘草煎,頻頻洗之。後用天靈蓋燒存性,為末,摻患處。

一方,用黃柏,以豬膽汁塗;炙白頸蚯蚓一條,焙乾為末,香油調搽。

一方,用輕粉細研,乾摻之,即結干靨而愈。

一方,用孩子茶、鏡鏽等分,研末摻上。

一方,用五倍子,燒存性,為末摻上。

一方,用黃連、黃柏、輕粉等分為末,茶洗,敷上。

2. 楊梅瘡

楊梅一名廣東瘡,先宜發出後無傷。毒出方服遺糧藥,免教筋骨痛難當。

治楊梅、天泡諸瘡。用香油二斤,入水一盞,煎至白煙起,收貯。每用黃酒一鍾,入油一盞,溫服。每日服三次,服盡痊愈。

一方,治楊梅瘡初起擦法:用白礬四兩,研為細末,令患者坐重幃中擦手足心,少少細擦,以盡為度。七日汗出不止為愈。

一方,用鴨一隻,餓二日,只與白水食之。用輕粉一兩,大米飯四兩拌勻餵鴨,待吃盡,以葦根槌碎泡水,令鴨飲之,解去輕粉之毒。待鴨毛落盡,煮鴨食之。

一方,用小蛇一條,斬令碎爛,將母雞一隻,罩住,餓一日夜,放出,令食蛇肉,待食盡,罩放淨地上,令撒下雞糞,收放缸瓦上,煅過存性,每用一分(作三釐稱之,先三釐治頭上,中三釐治身中,末三釐治腳下),燒酒調服。百無所忌。稱須記明白。

一方,治楊梅瘡毒,年久不愈。用苦參,連根帶葉摘下,搗爛取汁,和酒飲之。

一方,治輕粉毒。用川椒一斤,黃土泥二斤為末,棗肉為丸。每百丸,米湯下。

一方,治楊梅筋骨痛。用烏梅肉(麩炒)五錢,硫黃五錢,豆腐(煮去油),共為細末。每一錢,重者二錢,好酒下。

一方,治楊梅天泡,服輕粉致筋骨疼痛。用黑鉛一斤,鍋內化開,投入桑白皮,炒成粉,以黃酒淬入,乘熱飲,以醉為度。

白話文:

[楊梅瘡],又名為廣東瘡,一旦爆發,後續處理得當則不會有大礙。毒素爆發後應服用特定藥物,可避免筋骨遭受劇烈疼痛。

治療楊梅瘡及各類水泡瘡,可用二斤香油,加入一杯水,煎至冒出白煙,再收起來儲存。每次服用時,混合一杯黃酒和一杯油,溫熱後飲用。每天服用三次,直至全部服用完畢,病情就能痊癒。

一個方法是,於楊梅瘡初期,使用四兩白礬,研磨成細粉,讓病人坐在密封的帳篷中,細細擦拭手腳心,直至粉末用完為止。若七天內持續出汗,即表示病情已獲改善。

另一方法是,選擇一隻鴨子,餓其兩天,只給予清水飲用。然後,將一兩輕粉與四兩米飯混勻,餵鴨食用。待鴨子吃完後,使用葦根搗碎並浸泡於水中,讓鴨子飲用,以此解除輕粉的毒性。待鴨子全身羽毛脫落,煮鴨肉食用。

再一個方法是,將一條小蛇剁碎,再以一隻母雞覆蓋,餓其一天一夜,然後放開,讓雞啄食蛇肉。待雞食完後,將其放於清潔地面,待其排泄雞糞,收集並放置在陶器上,煅燒後保留其性質。每次使用一份(約三分,先三分治頭部,再三分治身體,最後三分治腳部),用燒酒調和服用。此療法無需忌口,但用量需記清楚。

另一方法是,對於多年未愈的楊梅瘡毒,可採摘苦參,連同根葉一起搗碎,取出汁液,混合酒服用。

另有一方法,用於治療輕粉中毒。取一斤川椒,兩斤黃土泥,研磨成末,再加入棗肉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一百粒,以米湯送服。

另一方法,用於治療因楊梅瘡導致的筋骨疼痛。使用五錢烏梅肉(麩炒)、五錢硫磺,以及煮去油脂的豆腐,共同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嚴重者可服用二錢,以好酒送服。

最後一個方法,用於治療楊梅天泡,以及因服用輕粉導致的筋骨疼痛。取一斤黑鉛,在鍋中熔化,再投入桑白皮,炒成粉末,趁熱倒入黃酒中飲用,直到醉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