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爔

《張愛廬臨證經驗方》~ 便秘

回本書目錄

便秘

1. 便秘

張(右),症逾兼旬,大便秘結,畏冷脈緊。詢系病初曾發熱,未得汗而驟解,解後旬日,胃納未慎,今則納呆腹脹,頻欲大便而不解,滯固有諸,舌猶白也。夫以脈緊舌白畏寒論之,表邪未達顯然,徒與潤腸何益。蓋肺與大腸為表裡,表氣尚窒,裡氣安望其通。治當疏泄上焦,仿肺閉意。明乎表裡,奚致見病治病之惑哉。

試以表裡二字,為同學論之。內外,一表里也;臟腑,一表里也;手六經、足六經,一表里也;三陽經、三陰經,一表里也。如是而可以盡表裡之義。否則,未也。須知就表而論,有表之表,表之裡;就里而論,有里之裡,里之表當別。即以表裡兩字,已難為醫穎。

壽南按:此病乃失表,故仍以先表后里耳。

生麻黃(五分),前胡(一錢),炒枳殼(一錢),陳皮(一錢),白杏仁(三錢),桑葉(一錢五分),紫菀(一錢),桔梗(一錢),羌活(七分)

復診,表熱外揚,汗未暢泄,舌白未化,脈緊未和,表分之邪尚縮,腸中之滯依然。尚宜輕泄。

紫蘇(一錢),防風(一錢),杏仁(三錢),前胡(一錢),炒陳皮(一錢),豆卷(三錢),紫菀(五分),炒枳殼(一錢),瓜蔞仁(三錢,敲)

再診,汗暢熱解,舌苔轉黃,大腑稍行,腹中反痛,滯初運而未得盡下也。法當導之。

蘇梗(一錢五分),蔞實(三錢,杵),杏仁(三錢,杵),豆豉(三錢),楂炭(三錢),建曲(一錢五分),炒熾實(一錢五分),麻仁(三錢,杵),黑梔(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五分)

白話文:

一位病人,右邊身體不適,已經病了超過十天,大便不通,怕冷,脈象緊。詢問病史得知,病初曾發燒,但沒有出汗就突然退燒,退燒後十天,飲食不慎,現在食慾不振,肚子脹,頻頻想上廁所卻解不出,肚子裡感覺阻塞,舌苔還是白。

根據脈象緊、舌苔白、畏寒等症狀判斷,外邪尚未完全排除,單純潤腸效果不佳。因為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表氣尚未通暢,裡氣又怎麼能通呢?治療應當疏泄上焦,仿效治療肺閉的思路。明白表裡關係,就不會在診治疾病時產生困惑。

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理解表裡:內外是一表裡、臟腑是一表里、手六經和足六經是一表裡、三陽經和三陰經是一表裡。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理解表裡的意義,否則就無法理解。要明白,從表來看,有表之表和表之裡;從裡來看,有里之裡和里之表,兩者要區分。單單是“表裡”兩個字,就足以讓很多學醫的人感到困惑。

這個病人是因失表而病,所以治療要先治表再治裡。

第一帖藥方:麻黃五分、前胡一錢、炒枳殼一錢、陳皮一錢、白杏仁三錢、桑葉一錢五分、紫菀一錢、桔梗一錢、羌活七分。

複診時,發現病人表熱外散,但汗液尚未暢通,舌苔仍然是白的,脈象仍然緊,表分之邪仍然存在,腸道中依然阻塞。因此,仍需輕微瀉下。

第二帖藥方:紫蘇一錢、防風一錢、杏仁三錢、前胡一錢、炒陳皮一錢、豆卷三錢、紫菀五分、炒枳殼一錢、瓜蔞仁三錢(敲碎)。

再次複診,病人汗液暢通,熱度消退,舌苔轉為黃色,大便稍有通暢,腹部卻有疼痛,阻塞物開始移動,但未完全排泄。應當幫助其排出。

第三帖藥方:蘇梗一錢五分、蔞實三錢(研磨)、杏仁三錢(研磨)、豆豉三錢、楂炭三錢、建曲一錢五分、炒熾實一錢五分、麻仁三錢(研磨)、黑梔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