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廬臨證經驗方》~ 類中
類中
1. 類中
吳(左),水不涵木,木無滋養,內風旋擾,暈僕神昏,痰氣乘機上逆,脈道因之上魚。素屬嗜酒,好嘗厚味,中州之濕痰蘊釀久矣。肢麻見於前歲,已是中機微露,邇值春升,木火司令,藉煩勞過度而發,雖屬乘虛所致,姑先順氣化痰,俟其氣順痰降,再商治本之法。
炒蘇子(一錢五分,杵),烏藥(五分),旋覆花(一錢五分,包),黃菊炭(一錢),鉤鉤(三錢,後下),整杏仁(三錢),炒蒺藜(三錢),炒白芥子(七分,杵),生石決明(一兩),鮮竹瀝(一兩,和入薑汁兩匙,衝入)
復診,昨宵子刻,神志醒豁,痰氣漸降,眩暈亦平,肢體可以自主,肢末麻木尚甚,痰火風擾亂之後,治以育陰熄風化痰為要。最怕呆補。
制首烏(三錢),旋覆花(一錢五分,包),丹皮炭(一錢),黑芝麻(三錢),焙天冬(一錢五分),黃菊炭(七分),橘絡(一錢),炒竹菇(一錢五分),生石決明(一兩),鮮桑枝(七錢)
白話文:
[類中]
吳先生,因為腎水無法滋潤肝木,導致肝木缺乏滋養,內在的風邪開始擾亂身體,出現暈倒、失去意識的症狀,痰氣趁機上升,影響了心臟的運作。他平常喜歡喝酒,又常吃重口味的食物,使得脾胃產生的濕痰長期積聚。去年就出現肢體麻木的情況,這已經是中風的初期徵兆。最近正值春季,肝氣旺盛,加上過度勞累,終於引發病情。雖然這是身體虛弱導致的,但我們先順應氣機,化痰清熱,等氣機順暢,痰氣下降後,再考慮根本治療的方法。
藥方包括炒蘇子、烏藥、旋覆花、黃菊炭、鉤藤、整杏仁、炒蒺藜、炒白芥子、生石決明、鮮竹瀝等。
經過一夜,他在半夜時恢復清醒,痰氣逐漸下降,頭暈也減輕,肢體可以自行活動,但四肢末端的麻木感仍嚴重。在風火痰擾亂後,我們以滋陰熄風化痰為主要治療方向。最需注意的是避免過度滋補。
第二次看診時,藥方調整為制首烏、旋覆花、丹皮炭、黑芝麻、焙天冬、黃菊炭、橘絡、炒竹菇、生石決明、鮮桑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