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

《經驗良方全集》~ 卷二 (1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7)

1. 瘋症

治大風惡眉發脫落

桑柴灰熱湯淋,取汁洗頭面,再以水研大豆醬,解灰味,次再熱水入綠豆粉濯之,三日一洗頭,十日一洗面,不過十度,良。

白話文:

瘋症:治療大風引起的眉毛頭髮脫落

用桑樹枝燒成的灰,用熱水沖泡,取其汁液洗頭面。然後用水調和黃豆醬,去除桑灰的鹼味。接著再用熱水調和綠豆粉清洗。三天洗一次頭,十天洗一次臉,總共不超過十次,便可見效。

2. 疸症

疸音旦,黃病也。《內經》:目黃、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己食如飢者胃疸。方書疸有五:黃胖、黃疸、酒疸、谷疸、女勞疸。出汗如黃檗汁,五者皆脾胃濕熱交蒸,胸悶體黃。法宜利小便為先,解毒次之,不可過用涼藥,使腎水枯,面黑腹脹不可治也。黃胖易治,黃疸難治。

朱丹溪曰:不必分五,同是濕熱。濕在上,宜發汗;濕在下,宜利小便;或二法並用,使上下分消其濕。

治黃疸方

用茵陳蒿作菜,或蒸麥飯,或作羹,日日食之,三五日愈。

治黃病神方

皂礬(八兩),麥(一斤,和作餅,入火內煨焦為度),蒼朮(米泔浸),厚朴(去皮,薑汁炒),陳皮,甘草(各六兩),川椒(去閉口並椒目十兩)

共為末,用好棗肉三斤,煮熟去皮,核桃三斤去皮,同搗成膏,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酒服。初服覺香病愈,則聞臭矣。

治黃胖黃腫方

砂仁(一兩),川椒(一兩,去椒目及閉口者),針砂(三兩),大麥(不拘多少炒,磨粉),大黑棗(一斤,蒸去核、皮,搗爛)

共前藥拌勻,搗為丸桐子大。若丸不就,將前粉打糊為丸,每服二錢,好酒送下,早晚進一服。

治黃疸小水不利兼治酒疸

川連(去須,淨)二斤,切碎,好酒五斤,煎黃連干為度,研為細末,煮麥糊為丸桐子大。每日服三十丸,食遠陳皮湯下。

治黃病

皂礬一兩,針砂一兩,以上二味,先在鍋內炒熱,滴入醋一斤,香油四兩,炒至微干,再下沒藥一兩,神麯二兩,五倍子一兩,乳香三錢,廣木香三錢,生甘草三錢,平胃散二兩同炒勻,放在冷地上二三時取起,曬乾為末,焦棗肉為丸,每日黎明黃酒溫服三十丸,忌大暈生冷麵食。

又方:馬鞭草煎湯,常常飲之自愈。

白話文:

[膽汁過多的疾病]

膽汁過多的疾病,俗稱黃疸。根據古醫書《內經》描述,如果眼睛變黃、尿液呈現黃赤色且嗜睡的人,可能患有黃疸;而剛吃完飯卻感覺像餓肚子的人,可能是胃部有問題。醫學古籍中記載了五種類型的黃疸病症:黃胖、黃疸、酒疸、谷疸、女勞疸。患者會大量排出像黃柏汁一樣的汗水,這些都是因為脾胃部位的濕熱交錯蒸發所致,常伴有胸悶及全身泛黃的症狀。治療上應優先考慮利尿,其次纔是解毒,但不能過度使用寒性藥物,否則會導致腎臟功能衰竭,臉色變黑、腹部脹大,到時病情將無法挽回。相較之下,黃胖較容易治療,黃疸則較難治癒。

朱丹溪醫生認為,無需刻意區分五種黃疸,它們都是濕熱所引起。若濕氣在上半身,宜使用發汗的方式;若濕氣在下半身,則宜使用利尿的方式;有時候可同時使用這兩種方式,讓上下半身的濕氣得以分散消除。

以下是治療黃疸的幾個方子:

  1. 使用茵陳蒿做成蔬菜料理,或與麥飯一起蒸煮,或是做成湯品,每天食用,大概三五天就可以見效。

  2. 皁礬八兩、麥一斤(混合成餅狀後放入火中燒焦)、蒼朮(用水米浸泡)、厚朴(去皮,薑汁炒過)、陳皮、甘草(各六兩)、川椒(去除閉口和椒目,共十兩)。所有材料磨成粉末,加入三斤煮熟去皮的棗肉以及三斤去皮的核桃,攪拌成膏狀,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八十粒,佐以酒服用。初次服用會感到香味,當病情好轉,則會聞到臭味。

  3. 砂仁一兩、川椒一兩(去除椒目和閉口)、針砂三兩、大麥(不限量,炒過後磨成粉)、大黑棗一斤(蒸煮去核去皮,搗成泥)。將以上所有材料均勻混合,揉成桐子大小的丸子。如果材料不易揉成丸子,可將粉末加水調成糊狀再揉。每次服用二錢,佐以酒服用,早晚各一次。

  4. 川連(去鬚,淨)二斤,切碎,加入五斤好酒,煎至川連乾燥,研磨成細粉,用麥糊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日服用三十粒,飯後用陳皮湯送下。

  5. 治療黃疸和酒疸,可用馬鞭草煎湯,經常飲用可自愈。

  6. 另一方子:皁礬一兩、針砂一兩,先在鍋裡炒熱,加入一斤醋和四兩香油,炒至微幹,再加入沒藥一兩、神麯二兩、五倍子一兩、乳香三錢、廣木香三錢、生甘草三錢、平胃散二兩,一同炒勻。放置在冷地面上二三小時,取出曬乾後磨成粉,以焦棗肉揉成丸子,每日清晨用溫黃酒吞服三十粒,避免食用大暈生冷麪食。